常见鱼病的治疗方法
几种常见鱼病及其治疗

几种常见鱼病及其治疗作者:温姝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5期温姝�(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157000)1 指环虫病�严重感染指环虫的病鱼,体色变黑,十分瘦弱,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鳃丝黏液增多,鳃瓣呈灰白色,呼吸困难。
越冬鱼种在开春后即开始发病,流行季节在春末夏初。
此病不仅危害池塘鱼,对小型水库和湖泊中的鱼也有危害严重。
防治可采取全池泼洒溴氰菊酯或阿维菌素等杀虫药物。
伊维菌素拌料内服,50mg/kg,或0.4~2.0mg/L,全池泼洒。
2 肤霉病�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
是鱼池刚化冰后最常见鱼病之一,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
菌丝长达3cm,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
发生此病后肉眼可见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有的黏附泥粒等棕色附着物,鱼体组织坏死,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或不吃食而死亡。
草鱼、鲤鱼、鲢鱼等都易感染,四季可发生,以春季较严重。
在拉网捕捞、搬运和放养操作中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
在并塘越冬及春季放鱼种时进行鱼体药浴消毒。
用食盐水3%~5%浸洗鱼体10~15min,或用高锰酸钾20g/m�3对鱼体消毒5~10min。
治疗采取全池泼洒药物,用亚甲基蓝2~3g/m�3全池泼洒,连用2~3次。
�3 烂鳃病�烂鳃病是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
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
该病在水温�15~�30℃随水温升高,发病率提高。
细菌性鳃病可见池鱼游动缓慢,体色变黑,鳃丝肿胀,如取少量鳃丝镜检,见有大量细长的红色杆菌即可作初步诊断。
该病的预防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日常养殖中要保持水质清爽,溶氧充足,养殖密度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鱼种下塘前用漂白粉10mg/L或高锰酸钾15~20mg/L药浴15~30min,或用食盐水溶液2%~4%药浴5~10min。
治疗可全池泼洒二氯异氰脲酸钠或三氯异氰脲酸0.3~0.5g/m�3,或二氧化氯�0.1~�0.2g/m�3,也可双季铵盐类和戊二醛联用。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1、白点病病原体:小瓜虫,虫体椭圆,柔软可塑,形态多变。
本病是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较常见的寄生虫性鱼病。
症状和病变:当小瓜虫幼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的粘液,使鱼体组织增生形成一个个白色状脓胞,起初体表呈白翳状,似肤霉又不象肤霉,数日后,小瓜虫幼虫在鱼体表形成胞囊时,白点症状才明显。
病鱼的体表、鳃部和鱼鳍上出现许多点状胞囊,体表粘液明显增多。
肉眼观察时就是一层密麻麻的白点。
小瓜虫则藏在脓胞里逐渐发育为成虫。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此时病鱼虽仍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缸壁一角互相挤擦或身体磨擦硬物。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症状开始明显,鱼体感觉不适,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且常呈呆滞状浮在水面。
病程一般5--10天,如果不及时治疗,白点病将迅速传播开来,使鱼群集体患病。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0℃最适于白点虫繁殖。
防治:(1)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提高水温至28度,(小瓜虫在水温25度以上不易繁殖,28度开始死亡),予以防治。
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就会逐渐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恒定,病鱼基本功就会痊愈。
如再辅以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
(2)在溶水量5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黄豆粒大小的呋喃西林粉,稀释后泼洒于水中,药浴病鱼。
(3)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古时称尿砖),放入病鱼的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4)选用0.2-0.3克硝酸亚汞,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注意由于硝酸亚汞有剧毒和腐蚀性,药液应放在塑料盆中,不要用金属容器。
(5)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连续用药2-3次。
(6)红药水治疗。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红即可,宁少勿多!浸泡5-10分钟,每天1-2次。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感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1.眼睛肿胀:使用盐水浴或抗生素药物浸泡。
2.鳃蔑:给鱼提供清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3.鳃细胞肿胀:使用碘溶液或盐水浸泡,控制感染。
4.鳃寄生虫:使用化学处理剂进行治疗。
5.咽喉肿胀:加入抗生素药物和细菌药物。
6.咽喉感染:通过浸泡和药物治疗,清洁鱼的口腔。
7.喉鳞蔑:清洁和保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8.消瘦:加强鱼的饲养和喂食,保持良好的水质。
9.假衰弱: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的环境。
10.实衰弱:观察或调整鱼的饲养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11.肥胖:调整鱼的饲养和喂食计划,控制食物摄入。
12.高热:控制鱼类的环境温度。
13.低温:提供适宜的温度,并加强饲养和护理。
14.发病:饲养和护理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15.颜色暗淡: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
16.点斑:使用抗菌剂和盐水浸泡治疗。
17.黄斑:使用盐水浴或化学处理剂处理。
18.红疹: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加强护理和治疗。
19.鳞脱落:提供适宜的饲养和水质,加强护理和治疗。
20.皮肤感染:使用抗菌剂和化学处理剂治疗。
21.肤癌: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环境,并加强护理和治疗。
22.寄生虫病:使用抗寄生虫剂进行治疗。
23.水质变化:提供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加强鱼类养殖和护理。
24.缺氧: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5.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提高水质。
26.氨中毒:增加水中氧气流动,调整水质。
27.亚硝酸盐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改善水质。
28.一氧化碳中毒:提供水中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
29.钠中毒:调整水质,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
30.铜中毒:停止使用含铜物质的化学品,更换水质。
31.硫酸亚铁中毒:停止使用含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剂,更换水质。
32.断裂鳍条: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避免鱼类受伤。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分享:新手常遇的一些鱼病的治疗办

7、蒙眼:一般角膜表面的,早期发现,通过改善水质,有的会自愈;如果发现得比较迟,市面有一种叫鱼眼宝的药,浸泡颗粒后投喂。如果是内部发白的,可能是寄生虫造成,一般很难医治。
5、如果过滤强大,水质能保持,除有特别规定外,治疗期间也不必停吃。治疗肠炎,用药物浸泡颗粒后投喂比单纯的药浴要快要好。
6、上层过滤棉要定期清洗或更换;水质保持弱碱性,可在过滤材料中加上珊瑚沙。
7、红汞、碘酒涂抹,有的鱼患处附近会发红或者有点血丝,就象过敏那样,再涂抹些日本黄粉就没问题了。
二、一些治疗办法:
顺便要说的是,我个人认为,养鱼其实也是一种修养的锻炼,金鱼虽渺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如果喜欢它,养它,希望能善待它们。如果确实治疗无方,最好能放生它,别用自己的手替它们实现所谓安乐死!
5、炸鳞:用高锰酸钾稀释成浅粉红色液体,用棉签涂抹患处每个鳞片,轻轻挤压,如果鱼身两边都炸鳞,清洗完一边让鱼休息一下再清洗另一边。然后把黄粉加呋喃唑酮粉末(惠宏的百必除和特灭菌,混合黄粉一起更好)涂患处,起初每天三到四次,配合低浓度黄粉药浴,坚持五、六天,会有效果,之后每天涂抹混合粉末一次至痊愈,过程约十五到二十天甚至更长时间。如果鱼能度过七至十天无并发症,一般可以痊愈。期间水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要好,必须有恒心和耐性。
2、使用碘酒外涂要注意不能沾到眼睛和鳃;也不能直接涂抹鱼鳍,否则鳍会烂损。
3、隔离治疗的,隔离的用具要消毒,一般用高锰酸钾浸泡。隔离时用水至少要用三分二的原缸水,再加三分一困好的新水。
鱼生病了怎么办 鱼疾病的治疗方法

鱼生病了怎么办鱼疾病的治疗方法【常见问题】鱼生病了怎么办?【专家解答】在养殖水产的时候,如果没有即时的作出预防的话是很容易差生疾病的,特别是一些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但是万一鱼类发生了常见的疾病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本人就来说说鱼常见的疾病应食盐治疗的方法。
一、浸洗法。
用3~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0~20分钟,可以治疗鱼类水霉病;用1~3%的食盐水浸洗产卵鱼巢或鱼卵10~20分钟,可预防鱼卵水霉病;用2%食盐和3%小苏打混合液浸洗鱼体10分钟,可防治竖鳞病;用3.5%食盐水和1.5%硫酸镁溶液浸洗鱼体15分钟,可防治小瓜虫病;用3~4%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5分钟,可以防治竖鳞病、烂鳃病、赤皮病、嗜子宫线虫病、鞭毛虫病及纤毛虫病等;用0.5~0.7%的食盐水浸洗鳗鱼苗种,可预防鳃腺炎。
二、全池泼洒法。
每亩一米水深用食盐0.65~0.75公斤兑适量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可防治气泡病;每亩用食盐10公斤加上黄泥10公斤后拌水全池遍洒或每亩一米水深用食盐2.5~5公斤溶水全池遍洒,抢救鱼类浮头;每亩一米水深用食盐10~15公斤溶水泼洒,可治疗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用浓度均为0.04%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竖鳞病、水霉病;鲮鱼发生细菌性败血症致使其大批死亡时,可用粗盐全塘泼洒,每亩一米水深用粗盐2.5~3.5公斤,一般泼后3天死鱼状况停止。
三、内服法。
常与大蒜合用,每100公斤鱼用食盐、大蒜各0.5公斤做成药饵,连喂7天为一疗程,可防治烂鳃病、肠炎病等;每100公斤草鱼用大蒜头2公斤,先剥去皮,捣烂,加入10公斤米糠、1公斤面粉、1公斤食盐,搅拌均匀后,每天投喂1次,连用5天,可防治草鱼“三病”(即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
【本人总结】以上就是用食盐治疗鱼常见的疾病了,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养殖的方法和技术,注意水质的问题,及时的观察,就能够及时的处理鱼的疾病问题。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鱼病的防治。
鱼病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可能导致鱼苗大量死亡,还会影响养殖效益和品质。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必须加强鱼病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1.细菌病细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原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弧菌等引起。
鱼只会出现体表溃疡、腹水肿胀、白泡病等症状。
细菌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主动防治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
同时对于水产疾病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2)治疗鱼病针对细菌病情况,可采用国家批准的鱼用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用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对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真菌病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卫生,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和饵料等,降低病原体感染鱼只的机会。
(2)加强消毒对鱼池、养殖设备、网箱、运输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寄生在设备表面和水体中的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3)严密监测对于可能感染真菌病的鱼苗和病鱼,要及时分离隔离,并进行特殊饲料喂养,防止病情扩散。
3.寄生虫病(1)保持水质清洁保持鱼塘水质清洁,适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水温,增加水深,增强鱼类耐虫能力,降低寄生虫的感染概率。
(3)使用药物治疗4.病毒病(1)加强养殖管理保持水箱清洁,营养充足,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生态养殖,避免疾病的传播。
(2)不同种类的鱼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种类的鱼,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和防治措施。
例如对于与其他鱼类共同养殖的大鳞鲤,应加强消毒管理和筛选鱼苗;而对于独立养殖的草鱼,应定期检查、消毒和更换水源等措施。
(3)从源头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源头预防主要是针对病毒来源环节进行疾病管制,防止携带病毒的鱼苗、病毒污染的卵、污染的饲料和源水等造成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鱼病的治疗方法
1 车轮虫类鱼病
治疗因车轮虫引发的寄生虫类鱼病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其一是选取3g高锰酸钾药浴0.5h,配合1g敌百虫药浴24h;其二是选取神农168配合水稀释至1万倍,待药物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在池中,可以有效消灭车轮虫;其三是选取车轮指环净兑水稀释至1000-3000倍,待药物充分溶解后泼洒在池中,起到杀灭车轮虫的作用。
2 小瓜虫类鱼病
由于小瓜虫不耐高温,在温度高于28℃时即会死亡,因此可将鱼池温度加热至28℃~30℃左右,鱼体表的孢子快速生长至成熟,使小瓜虫成功从鱼体表脱落。
同时,还可以选取5%盐水配合2mg/L甲基蓝溶液,每日为病鱼药浴数小时,或将配置好的药物溶液每日两次泼洒在水中,待观察病鱼体表白点消失后即可有效杀死小瓜虫。
3 烂鳃病
选取20g氟哌酸、3g土霉素,将其掺入100kg饲料中连续喂养7d,并采用2mg/L的009速康与0.2mg/L杀菌消毒灵外用,可收获较好治疗效果。
还可以采用0.6%食盐水加入到养殖池中,或选取鱼虾菌必净、二氧化氯等药物均匀泼洒在池内,起到消毒杀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