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1实验讲义2011年

合集下载

《药剂学实验》PPT课件

《药剂学实验》PPT课件
使用方法。
h
3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 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中的真溶液, 供内服或外用。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常 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 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
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 射。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

(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
(2)粒子的沉降速度 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比F(V/V0)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 匀,分剂量准确。
h
12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 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 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 和凝聚法(如化学反应和微粒结晶)。
h
13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一般配制原则为:
(1)粉碎药物或加液研磨 先干研至一定 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入蒸馏 水或亲水胶体,疏水性药物可加入亲水性 胶体或表面活性剂。加入定量是关键,通 常取药物1份加液体0.4-0.6份研磨,同时 加入适量润湿剂,能产生很好的分散效果。
药剂学实验
h
1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 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 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 实验九 软膏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
思考题、作业: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与表观溶解度有何不同?如何求弱酸性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2.药物的真实分配系数与表观分配系数有何区别,能否求得真实分配系数?
3.测定药物的溶解度与分配系数时应当考虑哪些主要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结论及讨论、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0)
2.通过液状石蜡微囊的制备,进一步理解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基本原理。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
授课题目: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液体制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影响液体制剂质量的因素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讲授提纲: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
重点:1.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的稳定作用。
2.设备:见《药剂学实验》
思考题、作业:
1.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加入方法有几种?
2.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3.软膏中药物释放试验中,半透膜选择有何要求?
4.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结论及讨论、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9)
(一)休止角的测定
(二)流出速度的测定
教具与设备要求:
1.原辅料、试剂:自制阿司匹林片、羟丙甲纤维素、防潮性欧巴代
2.设备:见《药剂学实验》
思考题、作业:
1.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助流剂的机制时什么?助流剂量过多会影响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
3.硬脂酸镁是润滑剂,与助流剂的作用机制有什么不同?
2.熟悉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形状、颗粒大小、助流剂种类和含量)。

药剂学实验PPT精选课件

药剂学实验PPT精选课件

1g 2g 加至20ml
16
• 【制备】 • 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纯化水适量,配成浓
溶液,再加碘溶解后,最后添加适量纯化水, 使成全量20ml,即得。 • 【用途】 •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 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辅助治疗。 • 【质量检查】 • 成品的外观、性状。
17
【注释】
10ml
10ml
10ml
50
制法
• 同前
51
实验指导
1、混悬剂中加入胶体,可使分散介质 粘度增大,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在颗 粒表面,增加稳定性。
52
2、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可降低氧化锌 与炉甘石混悬粒子的表面电位,使颗 粒发生絮凝,防止混悬液沉降结块, 易于重新分散。
53
3、疏水性药物的混悬液,由于固体粒子 表面难以被水湿润,易于漂浮。加入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界面张力,增加溶 液粘稠度,利于硫磺在水中分散。
到每条均已习惯为止。 • 3.按照下列各项要求,查阅药典,记录查阅
结果并写出所在页数。 顺序 查阅项目 药典 页数 查阅结果
3
• 甘油栓贮存法 • 甘油的相对密度 • 注射用水质量检查项目 • 滴眼剂质量检查项目 •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 青霉素钾片吸收度检查方法 • 盐酸吗啡类别 • 热原检查法 • 密闭、密封、冷处、阴凉处的含义 • 甘草性状
3 0.5g
4 0.5g
MC
2%
阿拉伯胶
0.1g
蒸馏水加至 10ml 10ml 10ml 10ml
45
2、制 法
氧化锌+助悬剂或水→研磨成糊状→用适量蒸 馏水稀释→转入同样大小的试管中→加足水量 →塞住管口→振摇(所做功要一致)→分别记 下5min、10min、30min、60min后沉降容积比 F→以F对时间t作图。

药剂学实验讲义

药剂学实验讲义

药剂学实验讲义绪⾔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设计、基本理论、制备⼯艺与合理应⽤的⼀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的在于验证、巩固和深化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各类制剂的的基本操作⽅法与技能,为创制新品种、新⼯艺、新剂型和今后从事科研、⽣产等各项⼯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规则与要求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学⽣必须遵守以下实验规则:1.预习实验内容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的、要求。

对处⽅中药物性质、配制原理、操作步骤、操作关键等,做到“⼼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2.遵守实验纪律应保持实验室内肃静,不得⽆故迟到或早退,不得擅离实验操作岗位,不得⾼声谈笑,不进⾏与实验⽆关的活动,严禁吸烟。

3.杜绝差错事故实验⽤原、辅材料应名实相符,要在拿取、称量和放回时进⾏3次核对;处⽅中如有毒性药品,须仔细检查是否超过剂量,称量时需经实验指导教师,在专⽤的天平上称量。

称量完毕应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使⽤精密仪器时,⾸先应熟悉性能与操作⽅法,⽤前检查,⽤后登记。

如实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

实验成品应写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及班组号,交实验⽼师验收。

如发⽣差错事故或异常现象,应随时报告指导教师,查明原因,及时解决。

4.爱护仪器药品实验仪器、药品应妥善保管、存放和使⽤。

如有破损缺少,应⽴即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药品报损表,然后到预备室补领。

实验⼩组合⽤的仪器药品,每次实验前应检查核对后再取⽤。

实验指导教师对破损缺少的仪器药品应查明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注意节约⽔、电及药品、试剂。

5.注意安全卫⽣学⽣进⼊实验室须穿戴实验⼯作服。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仪器,并将本组实验台实验架等整理洁净⽅可离开。

实验⼩组轮流值⽇,主要负责实验室内、⾛廊、地⾯、门窗的卫⽣整洁以及垃圾桶清倒⼯作,关好⽔、电、窗,经指导教师验收合格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2011)[1]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2011)[1]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软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软膏剂(乳剂型基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二、实验指导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量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常用的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三类。

软膏剂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如抗感染、消毒、止痒、止痛和麻醉等。

这些作用要求混合在基质中的药物须以适当的速度和足够的量释放至表皮或经表皮渗入表皮下组织,一般并不期望产生全身性作用。

不同类型软膏剂基质的作用特点:(1)油脂性基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

此类基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

由于水合作用能引起角质层的肿胀疏松,减低组织的致密性,形成孔隙,增加了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系数,故油脂性基质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但多数情况下,烃类基质中药物释放最差。

(2)乳剂型基质不阻止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蒸发,故其引起的水合作用较油脂性基质弱。

但由于乳剂型基质中加有表面活性剂,一般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穿透,故此类基质特别是O/W型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透皮吸收是三类基质中最快的。

由于基质中水分的存在,使其增强了润滑性,易于涂布。

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

值得注意的是O/W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在应用于分泌物较高的皮肤病、如湿疹时,其吸收的分泌物可重新透入皮肤(反向吸收)而使炎症恶化,故需正确选择适应证。

(3)水溶性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能耐高温不易霉败。

多数情况下此类基质中药物的释放也较快。

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且没有阻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故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且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感。

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

制备软膏剂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选用适宜方法。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障性能的半透膜(玻璃纸)到达接受介质(如水)的速度评定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

药剂学实验讲稿-江西中医学院

药剂学实验讲稿-江西中医学院

实验一液体制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各类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与操作关键。

2.熟悉影响液体药剂质量的因素与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内容1、碘酊的制备碘酊(2%)处方:碘 1g碘化钾 0.75 g乙醇 25ml蒸馏水适量共制成50ml制法: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ml溶解后,加碘搅拌使溶,再加乙醇溶解,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50ml即得。

2、混悬剂的制备复方硫磺洗剂处方:沉降硫磺 1.5g硫酸锌 1.5 g樟脑醑 1.25ml (25滴)甘油 5ml吐温-80 0.25ml(5滴)蒸馏水适量共制成50ml制法:取沉降硫磺与吐温80置乳钵中研匀,加甘油研匀(细腻糊状),再加约10ml蒸馏水研磨,约15ml蒸馏水研磨,分次加入硫酸锌溶液(预先用15ml蒸馏水溶解),研匀,逐滴加入樟脑醑研匀(或呈细流状加入,急速搅拌),转移至50ml量杯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搅匀即得。

3、乳剂液体石蜡乳处方:液体石蜡 6ml阿拉伯胶 2g蒸馏水 20ml制法:取液体石蜡和阿拉伯胶置于干燥研钵中研匀,再一次加蒸馏水4ml迅速研磨成初乳,最后加入剩余蒸馏水研匀,即得。

三、思考题1.配制碘酊时,碘化钾起何作用?制备本品应注意哪些问题?2.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本制剂处方中甘油、吐温-80起何作用?3.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4.分别指出用矿物油、动物油、挥发油制备乳剂,其初乳形成所需油、水、胶三者的比例。

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内容1、冰硼散处方:冰片 0.2g朱砂 0.24g硼砂 2.0g玄明粉 2.0g制法:○1硼砂研细,并加入玄明粉研匀,倾出。

○2将冰片与朱砂充分研磨(打底套色)○3等量递增法混合1、2组分○4过120目筛,混匀,即得。

2、苯巴比妥散(20倍散)处方:苯巴比妥 0.015g淀粉 QS共制5包实验步骤:取苯巴比妥0.1g加0.9g淀粉制成10倍散取0.75g,加入0.75g淀粉混匀,分剂量,即得。

大学化学中药药剂学实验讲义

大学化学中药药剂学实验讲义

中药药剂学实验讲义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1)实验二浸出制剂 (5)实验三液体药剂 (10)附:口服液的制备 (16)实验四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18)实验五软膏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的测定 (22)实验六栓剂的制备与置换价的测定 (26)实验七硬胶囊剂的制备 (30)实验八丸剂的制备 (34)实验九颗粒剂的制备 (38)实验十片剂的制备 (42)实验十一膜剂的制备 (47)实验十二微型胶囊的制备 (49)实验十三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检查 (53)实验十四脂质体的制备 (56)实验十五青霉素G钾盐水溶液的稳定性试验 (60)中药药剂学实验须知中药药剂学兼属于药物应用与工艺学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

中药药剂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

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

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

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

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

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

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1)
2.熟悉影响液体制剂质量的因素及其稳定措施。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讲授提纲: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
重点:1.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的稳定作用。
2.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难点:1.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的稳定作用。
2.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基本内容:
(一)低份子溶液型液体制剂
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2.设备:见《药剂学实验》
思考题、作业:
1.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加入方法有几种?
2.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3.软膏中药物释放试验中,半透膜选择有何要求?
4.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结论及讨论、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9)
思考题、作业: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于何种类型乳剂?
3.分析液体石蜡乳中各组分的作用。
4.干胶法与湿胶法的特点是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论及讨论、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课程教案(4)
授课题目:
注射剂的制备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讲授提纲:制备片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重点:1.片剂制备过程中黏合剂配制、软材制备、颗粒制备、压片操作。
2.片剂四用仪测定崩解时限和硬度,脆碎度测定仪测定脆碎度、厚度测定仪测定片剂厚度的方法。
3.溶出度仪测定溶出度的方法。
难点:1.片剂制备过程中的黏合剂配制、软材制备、颗粒制备、压片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实验讲义南开大学药学院(2011)目录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 (1)实验二乳剂的制备 (5)实验三注射剂的制备 (8)实验四片剂的制备 (12)实验五软膏剂的制备 (16)实验六栓剂的制备 (18)实验七剂型设计 (22)实验一 混悬剂的制备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沉降容积比的概念并熟悉测定方法。

3. 熟悉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μm )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有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窄,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用Stokes 定律表示:ηρρ9)(r 2V 212g-=式中V -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粘度,g-重力加速度。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混悬剂粘度的关系最大。

通常用减小微粒半径,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增加介质粘度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高,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故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微粒有聚集的趋势,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等用以降低固液之间介面张力,使体系稳定。

表面活性剂又可作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

从而克服疏水微粒(质轻)因吸附空气而造成上浮现象。

向混悬液中加入絮凝剂,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至一定值,微粒间发生絮凝,形成网状疏松的聚集体。

其特点是沉降速度快,沉降物体积大,沉降物易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好,此种混悬剂称絮凝混悬剂。

向混悬剂中加入反絮凝剂,使其ζ电位增大,减少微粒间的聚集,沉降速度慢,沉降物体积小,沉降物结块,不宜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差,此种混悬剂称反絮凝混悬剂。

但这种混悬剂由于微粒小,混悬液流动性好,易于倾倒,是适于在短时间内应用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加入适宜的稳定剂。

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通常一份固体药物,加0.4~0.6份液体为宜);疏水性药物则先用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最后加分散介质稀释至总量。

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凝聚成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形成混悬剂。

混悬剂成品的标签上应注明“用时摇匀”。

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一)亲水性药物混悬剂的制备及沉降容积比的测定1.处方表1 氧化锌混悬剂各处方处方号 1 2 3 4氧化锌(g)0.5 0.5 0.5 0.550%甘油(ml)— 6.0 ——甲基纤维素(g)——0.1 —西黄蓍胶(g)———0.1蒸馏水加至(ml)10 10 10 102. 操作(1)处方1、2的配制:称取氧化锌细粉(过120目筛),置乳钵中,分别加0.3ml蒸馏水或甘油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或余下甘油研磨均匀,最后加蒸馏水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2)处方3的配制:称取甲基纤维素0.1g,加入蒸馏水研成溶液后,加入氧化锌细粉,研成糊状,再加蒸馏水研匀,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3)处方4配制:称取西黄蓍胶0.1g,置乳钵中,加乙醇几滴润湿均匀,加少量蒸馏水研成胶浆,加入氧化锌细粉,以下操作同处方3配制。

(4)沉降容积比测定:将上述4个装混悬液的试管,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或时间)后放置,分别记录0、5、10、30、60、90min沉降物的高度(ml),计算沉降容积比,结果填入表3。

根据表3数据,绘制各处方的沉降曲线。

(加甘油做助悬剂,会出现两个沉降面,是由于甘油对小粒子的助悬效果好,而对大粒子助悬效果差造成的,观察时应同时记录两个沉降体积)。

3.操作注意(1)各处方配制时,加液量、研磨时间及研磨力度应尽可能一致。

(2)用于测定沉降容积比的试管,直径应一致。

(3)由于甘油为低分子助悬剂,助悬效果不很理想,研磨力度、时间应保持一致,否则不易观察。

(4)各处方在定量转移时要完全。

(二)疏水性药物混悬剂的制备,比较几种润湿剂的作用1.处方硫磺洗剂的处方组成见表2。

表2 硫磺洗剂处方组成处方号 1 2 3 4精制硫磺(g)0.2 0.2 0.2 0.2乙醇(ml) — 2.0 ——50%甘油(ml) — 2.0 ——软皂液(ml) —— 1 —聚山梨酯-80(g) ———0.03蒸馏水加至(ml) 10 10 10 102.操作称取精制硫磺置乳钵中,各处方分别按加液研磨法依次加入少量蒸馏水、乙醇、甘油、软皂液或聚山梨酯-80(加少量蒸馏水)研磨,再向各处方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至全量。

振摇,观察硫磺微粒的混悬状态,记录。

2.操作注意(1)为保证结果观察准确,硫磺称量要准确。

(2)转移要完全四、实验结果和讨论1.将沉降容积比测定结果填入表3。

注:H0为混悬液的高度;H u 为沉降物的高度。

根据表3数据,以H u/H0(沉降容积比)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各处方沉降曲线,比较几种助悬剂的助悬能力。

2.记录硫磺洗剂各处方的混悬情况,讨论不同润湿剂的稳定作用。

五、思考题1.解释氧化锌混悬剂与硫磺洗剂在处方及工艺上的差异?2.将下述处方制成稳定混悬剂,应选择何种稳定剂。

简述处方中各成分作用及制备工艺。

处方氧化锌 6.0 g液体酚 1.0 ml甘油 2.0 ml石灰水适量共制成100ml实验二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 比较不同乳化剂及乳化方法对乳滴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乳剂是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通常为水或油) 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制备时加乳化剂,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乳剂的类型有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等。

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

制备乳剂时应根据制备量和乳滴大小的要求选择设备。

小量制备多在乳钵中进行,大量制备可选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等器械。

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或直接混合法。

乳剂的分散液滴一般为0.1-100 μm,微小液滴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乳剂的破坏是其必然结果,只是方式与时间上的差异而已。

乳剂的物理不稳定性表现为分散液滴可自动由小变大或分层等,其每种形式都是乳剂稳定性发生改变的表征。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一) 手工法制备乳剂 .I 用阿拉伯胶为乳化剂1.处方豆油(ρ=0.91) 13m1阿拉伯胶(细粉) 3. 1g蒸馏水适量共制成50ml2. 操作(1) 取豆油置干燥研钵中,加阿拉伯胶粉研磨均匀。

按油:水:胶(4:2:1)的比例,首次加入蒸馏水6. 5 ml,迅速向一个方向研磨,直至产生“劈裂”的乳化声,即成初乳(初乳稠厚、色浅)。

(2) 用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杯或量杯中,加水至50ml,搅匀即得。

3. 显微镜法测定乳滴的直径取乳剂少许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测定乳滴大小,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4. 操作注意(1)制备初乳时所用乳钵必须是干燥的,研磨时需用力均匀,向一个方向不停地研磨,直至初乳形成,关键是用力,不停歇。

(2)乳钵最好选用表面粗糙的。

(3)镜检时要分清乳滴和气泡。

II 用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1.处方豆油(ρ=0. 91) 6 m1聚山梨酯-80 3m1蒸馏水适量共制成50m12. 操作(1)取聚山梨酯-80与豆油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加入蒸馏水4m1研磨,形成初乳。

(2)用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50 ml,搅匀即得。

(3)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二) 机械分散法制备乳剂I 用豆磷脂为乳化剂1. 处方豆油(ρ=0. 91) 1l ml豆磷脂溶液25 ml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ml2. 操作(1) 豆磷脂溶液的制备: 取豆磷脂1. 1g,加甘油1. 8 ml研匀,再加少量蒸馏水研磨,用蒸馏水稀释至25ml。

(2) 取豆油、豆磷脂溶液和蒸馏水共置组织捣碎机中,以8000~12000 r/min速度匀化2min (匀化1min,停机1min,再匀化1min),即得。

(3) 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II 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1. 处方豆油(ρ=0. 91) 11ml聚山梨酯-80 5m1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ml2. 操作(1)取聚山梨酯-80,加适量蒸馏水搅匀,加至组织捣碎机中,再加入豆油及余下的蒸馏水以8000~12000 r/min速度搅拌2 min,即得。

(2)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1.绘制显微镜下乳剂的形态图。

2.将用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乳化剂制得的乳剂,显微镜法测定的乳滴直径填于表1,并对结果加以分析讨论。

表l 乳滴直径数据制备方法手工法组织捣碎机乳化剂阿拉伯胶聚山梨酯-80 豆磷脂聚山梨酯-80最大粒径(μm)最多粒径(μm)五、思考题1. 乳化剂有哪几类? 制备乳剂时应如何选择乳化剂?2. 影响乳剂物理稳定性因素有哪些?实验三注射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要点。

2.掌握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的标准和方法。

3.掌握注射剂稳定化方法。

4.了解注射剂灌装量的调节要求。

二、实验原理注射剂又称针剂,系将药物制成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四类,即溶液型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乳剂型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无菌分装及冷冻干燥。

根据医疗上的需要,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可分为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五种。

由于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内部,故吸收快,作用迅速,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对成品生产和成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注射剂的工艺流程:以溶液型注射剂制备过程为例,其工艺流程如下,主药附加剂溶解过滤补加溶剂灌装质检包装成品80%西林瓶检查洗涤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一个合格的注射剂必须是澄明度合格、无菌、无热原、安全性合格(无毒性、溶血性和刺激性)、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pH值、渗透压(大容量注射剂)和药物含量应符合要求。

注射液的pH值应接近体液,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pH值为9.5~11.0,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2~5.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为3.5~5.5,注射用奥美拉唑的碱度范围为pH 9.0~11.5。

具体注射剂品种的pH 值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满足临床需要,其次是满足制剂制备、贮藏和使用时的稳定性,最后要满足人体生理可承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