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答案第18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前八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分析化学前八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办法。

(1)砝码受腐蚀;(2)天平的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4)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5)试剂含被测组分;(6)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湿;(7)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8)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9)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10)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答:(1)系统误差;校准砝码。

(2)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3)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4)系统误差;控制条件扣除共沉淀。

(5)系统误差;扣除试剂空白或将试剂进一步提纯。

(6)系统误差;在110℃左右干燥后称重。

(7)系统误差;重新选择指示剂。

(8)偶然误差;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因而估计不准产生偶然误差。

(9)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10)系统误差;重新选择分析条件。

2.表示样本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 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3.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4.什么叫误差传递?为什么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误差环节?5.何谓t分布?它与正态分布有何关系?6.在进行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检验时,如何正确选择置信水平?7.为什么统计检验的正确顺序是: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行F检验,在F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t检验?8.说明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区别,什么情况用前者或后者?9.何谓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意义是什么?10.进行下述运算,并给出适当位数的有效数字。

(1)41016.614.1510.452.2⨯⨯⨯ (2)0001120.010.514.2101.3⨯⨯ (3)002034.0512.21003.40.514⨯⨯⨯- (4)050.11012.21.80324.02⨯⨯⨯(5)5462.31050.78940.142.551.22856.23-⨯⨯-+⨯(6) pH = 2.10 , 求[H +] = ?(2.54×10-3;2.98×106;4.02;53.0;3.144;7.9×10-3mol/L )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1)0.3 -0.2 -0.4 0.2 0.1 0.4 0.0 -0.3 0.2 -0.3 (2)0.10.1-0.60.2-0.1-0.20.5-0.20.30.1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①1d =0.24,2d =0.24,S l =0.28,S 2=0.31。

(2021年整理)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1

(2021年整理)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1

(完整)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1的全部内容。

第十六章色谱概论一、选择题1.在色谱过程中,从总体上看,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为:()。

A. t0 B。

t R C. t′R D。

k2.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应使用( )。

A 保留值 B。

分离度 C.板高 D。

峰面积3.衡量色谱柱效能的参数为()。

A. 分离度B. 容量因子C. 塔板数D。

分配系数4.下列哪种色谱方法的流动相,对色谱选择性无影响?( ).A.液-固吸附色谱 B.液—液分配色谱 C.空间排阻色谱 D.离子交换色谱5.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

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C.改变色谱柱的柱温D.(A)和(C)1. A;2. C ;3.C ;4.C ;5.D二、判断题1.色谱柱越长,单位长度所包含的理论塔板数(片/米)就越多。

()2.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色谱柱越长,色谱峰越宽。

( )3.从总体上看,各种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都等于死时间。

( )4.组分被载气完全带出色谱柱所消耗的载气体积为保留体积。

()5.某一组分的分配比 k=1/3,表明该组分的移动速度是流动相速度的 3倍。

( )1.×;2.√;3.√;4.×;5.×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一、选择题1.在气相色谱法中其他条件均不改变,柱长增加一倍则将发生().A.物质对的分离度增大,但半峰宽不变 B.理论塔板高度增加C.分离度和半峰宽都增大至倍 D.每米所含塔板数增大2.在GC法中对某一组分来说,一定的柱长下,与组分的保留时间无关的是()A.保留比B.分配系数 C.扩散速度 D.分配比3.在一根 1 米长的柱上测得两组峰的分离度为 0。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为使天平读数从0.000g切换为0.0000g,应采取下列哪个步骤()A:长按cal/1/10键 B:长按ON/OFF键 C:短按cal/1/10键 D:短按ON/OFF键答案:短按cal/1/10键2.称量在空气中性质不稳定的试样时,应采用下列哪种称量方法()A:选项均可 B:差减法 C:直接法 D:定量法答案:差减法3.电子天平的水平泡如果偏向右边,说明右边低了,要升高右边的脚或降低左边的脚。

()A:错 B:对答案:错4.用容量瓶准确配制溶液时,最后的定容应该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完成。

()A:对 B:错答案:错5.分析天平平衡读数时,必须关好天平的左右两侧边门。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移液管在取液前需要用待取液润洗两到三次。

()A:对 B:错答案:对2.在用移液管移取液体时,当液面升高到刻度线以上时,立即用食指按住移液管上口,将移液管提起离开液面,先用滤纸擦掉移液管外壁上的液膜,然后将移液管的末端靠在容器内壁上,调好液面高度。

()A:错 B:对答案:对3.使用吸量管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同一溶液时,应尽量使用同一支吸量管。

()A:对 B:错答案:对4.在平行实验中,第一份样品滴定完成后,如果滴定管中的标准溶液还留下一半以上,可以继续用来滴定第二份样品,以免浪费试剂。

()A:对 B:错答案:错5.盐酸滴定氢氧化钠,到终点时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记录正确的是()A:24.00 mL B:24 mL C:24.0 mL D:24.0000 mL答案:24.00 mL第三章测试1.紫外分光光度计不需要经常鉴定的项目是()A:杂散光 B:波长的准确度 C:pH对测定的影响 D:吸收度准确性答案:pH对测定的影响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原理()A:摩尔吸收系数表示 B:透射光比率 C:与入射光强度、吸收介质厚度与浓度成正比 D:透射光除以入射光答案:与入射光强度、吸收介质厚度与浓度成正比3.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时,取吸收池,手指应拿毛玻璃面的两侧,使用挥发性溶液时应加盖,透光面要用擦镜纸由上而下擦拭干净。

分析化学——精选推荐

分析化学——精选推荐

复习题第一套:一、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A型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 电位法属于A. 沉淀滴定法B. 配位滴定法C. 电化学分析法D. 光谱分析法E. 色谱法2. 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应选择的方法是A. 永停滴定法B. 电位滴定法C. 直接电位法D. 电导法E. 电解法3.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常选用的指示电极是A. 氢电极B. 锑电极C. 玻璃电极D. 银-氯化银电极E. 甘汞电极4. 永停滴定法是属于A. 电位滴定B. 电流滴定C. 电导滴定D. 氧化还原滴定E. 酸碱滴定5. 消除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常采用的方法是A. 用水浸泡玻璃电极B. 用热水浸泡玻璃电极C. 用酸浸泡玻璃电极D. 用碱浸泡玻璃电极E. 用两次测定法6. pH计上的温度补偿器的作用是A. 是待测溶液的pH值与标准溶液的pH值爆出一致B.是待测溶液的温度与标准溶液的温度保持一致C. 调节适当的电位抵消因温度的改变对电位测定的影响D. 调节待测溶液的温度抵消因温度的改变对电位测定的影响E.使电位测定的重复性好7. 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 微波、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B. X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无线电波C.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 D. 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E. 红色光、橙色光、黄色光、绿色光、青色光8. 测定Fe3+含量时,加入SCN显色剂,生成的配合物是红色的,则此配合物吸收了白光中的A. 红光B. 绿光C. 紫光D. 蓝光E. 青光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波长范围是A. 200~1000nmB. 400~760nmC. 1000nm以上D. 200~400nmE. 200nm以下10.在分光光度分析中,透过光强度(It )与入射光强度(I)之比,即It/Io称为A. 吸光度B. 透光度C. 吸光系数D. 光密度E. 消光度11. 在测绘吸收光谱曲线时,如果其它条件都不变,只增加吸收池的厚度,则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和峰的高度将A. 峰位向长波方向移动,峰高增加B. 峰位向短波方向移动,峰高增加C. 峰位不移动,峰高降低D. 峰位不移动,峰高增加E. 峰位不移动,峰高不变12. 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A. 激发B. 色散C. 折射D. 衍射E. 散射13. 某有机化合物在波长为200~800nm光区,没有吸收,则该有机化合物可能是A. 苯甲醛B. 苯乙酮C. 苯乙烯D. 环己烷E. 1,3-丁二烯14.关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吸收光谱的形状与测定溶液的温度有关B. 吸收光谱的形状与配制溶液所选用的溶剂有关C. 吸收峰位取决于电子跃迁能级差D. 吸收强度取决于电子跃迁几率E.与pH有关15.红外光谱又称为A. 电子光谱B. 分子振动-转动光谱C. 核磁共振光谱D. 原子发射光谱E. 院子吸收光谱16. 红外光谱所吸收的电磁波是A. 微波B. 可见光C. 红外光D. 无线电波E. 紫外光17.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形式有A. 一种B. 二种C. 三种D. 四种E. 五种18. 红外光谱图中用作纵坐标的标度是A. 吸收度AB. 光强度IC. 百分透光率T%D. 波数E. 波长19. 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比较A. 红外光谱的特征性强B. 紫外光谱的特征性强C. 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特征性均不强D. 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的特征性均强E.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特征性的强弱视具体情况而定20.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有A. 2个B. 3个C. 3N个D.(3N-5)个E.(3N-6)个21. 在分配柱色谱中,分配系数K值小的组份A.被吸附的不牢固 B.在流动相中浓度低 C.移动速度慢 D.移动速度快 E.在柱内保留时间长22. 设某组份在薄层色谱中展开后,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为x,起始线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为y,则该斑点的Rf值为A.x/y B.y/x C.x/(x+y) D.y/(x+y) E. 前面四种计算方法都不对23. 色谱法按操作不同可分为A.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液-液色谱液-固色谱 B.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 C.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 D.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 E.硅胶柱色谱氧化铝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活性炭柱色谱24.分配系数K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一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浓度比值,色谱机制不同,K的含义不同,在吸附色谱中,K称为A.吸附平衡常数 B.交换系数 C.渗透系数 D.分配系数 E.溶解平衡常数25. 吸附色谱法是依据物质的哪种性质而进行的分离分析方法A. 极性 B.溶解性 C.离子交换能力 D. 分子大小 E.熔沸点26. 下列哪种活性级别的硅胶吸附性最强A. Ⅴ B.Ⅱ C.Ⅰ D.Ⅲ E.Ⅳ27. 下列各官能团极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C=C<<R-O-R< -COO- < -C=O < -CHO B.-CHO< -NH2 <-OH <Ar-OH <-COOHC.-OH >-CHO>>C=O>-COO- >R-O-R D.-COOH>-NH2 >-OH >-CHO >-NO2E.-COOH >-OH >>C=>-CHO>-NH228. 下列操作步骤中,不属于纸色谱和薄层色谱共有的操作是:A.活化 B.点样 C.展开 D.斑点定位 E.定性与定量29.气相色谱图的横坐标是A. 时间B. 体积C. 质量D. 浓度E. 温度30. 分配柱与吸附柱的主要区别在于A.柱内径不同 B. 柱长不同 C. 柱的材料不同 D. 固定相不同 E. 柱温不同31. 在HPLC的液-固吸附色谱中,下列哪种固定相已淘汰A. 无定形全多孔硅胶B. 球形全多孔硅胶C. 堆积硅珠D. 表孔硅胶E. 高分子多孔微球32.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适于分离A. 分子量小的脂溶性化合物 B.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化合物 C. 极性强的化合物 D. 糖类 E. C+D33. 高效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具有很多优点,不正确的说法是A.分析周期短 B. 分离效果好 C. 重现性好 D. 峰形好,且很少拖尾 E. 提高检测灵敏度34.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含量测定时,对系统性能的要求A. 理论塔板数越高越好B. 柱长尽可能越长C. 理论塔板数、分离度符合系统适用性的各项要求,分离度一般须>1.5D. 依次测定相邻两峰分离度一般须>1E. 由于采用内标法,对照品法,系统的性能无需严格要求35.荧光光谱分析的主要优点是A.准确度高 B.灵敏度高 C.仪器简单 D.操作简便 E.精密度高36. 用荧光分析法定量测定时,采用低浓度样品,并需采用对照品法和作溶剂空白试验,是由于A.不易准确测定荧光的绝对强度。

智慧树知到《分析化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分析化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分析化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某组分的百分含量为97.5%,其有效数字位数是()。

A:一位B:两位C:三位D:四位正确答案:四位2、下列情况引起偶然误差的是( )。

A:重量法测定SiO2时,硅酸沉淀不完全B:使用腐蚀了的砝码进行称量C: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计不准D:所有试剂中含有干扰组分正确答案: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计不准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A: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B:减小测量误差C: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D: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正确答案: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减小测量误差,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5、置信度愈高,置信区间愈大。

A:对B:错正确答案:错第二章1、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A:H2CO3~CO3-B:H3O+~OH-C:H3PO4~H2PO4-D:H2SO4~SO4-正确答案:H3PO4~H2PO4-2、可用于标定硫代硫酸钠的基准物质有()。

A:A.KIO3B:B.KBrO3C:C.K2Cr2O7D:D.K3[Fe(CN)]正确答案: A.KIO3,C.K2Cr2O73、下列溶液以NaOH溶液或盐酸溶液滴定时,在滴定曲线上会出现二个突跃的是()。

A:H2SO4+ H3PO4B:HCl+ H3BO3C:HAc+HFD:NaOH+ Na3PO4正确答案:H2SO4+ H3PO4,NaOH+ Na3PO44、下列质子条件正确的是()。

A:NaCN溶液的质子条件是[H+]=[OH-]+[HCN]B:B.浓度为c的Na2S溶液的质子条件是[OH-]=[H+]+[HS-]+2[H2S]C:浓度为c的(NH4)2CO3溶液的质子条件是[H+]=[OH-]+[NH3]-[H CO3-]D:浓度为c的NaOH溶液的质子条件是[OH-]=[H+]+c正确答案:NaCN溶液的质子条件是[H+]=[OH-]+[HCN],B.浓度为c的Na2S溶液的质子条件是[OH-]=[H+]+[HS-]+2[H2S],浓度为c的(NH4)2CO3溶液的质子条件是[H+]=[OH-]+[NH3]-[H CO3-],浓度为c的NaOH溶液的质子条件是[OH-]=[H+]+c5、液体试样保存期的长短与待测物的稳定性以及保存方法有关。

色谱分析习题及答案(绝对精华)

色谱分析习题及答案(绝对精华)

填充柱色谱:气固(液固)色谱和气液(液液)色谱,两者的分离机理不同。

气固(液固)色谱的固定相: 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颗粒。

固体吸附剂对试样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

气液(液液)色谱的固定相: 由担体和固定液所组成。

固定液对试样中各组分的溶解能力的不同。

气固色谱的分离机理:吸附与脱附的不断重复过程;气液色谱的分离机理:气液(液液)两相间的反复多次分气相色谱仪主要部件1. 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净化干燥管:去除载气中的水、有机物等杂质(依次通过分子筛、活性炭等);载气流速控制:压力表、流量计、针形稳压阀,控制载气流速恒定。

2. 进样装置:进样装置:进样器+气化室;气体进样器(六通阀):推拉式和旋转式两种。

试样首先充满定量管,切入后,载气携带定量管中的试样气体进入分离柱;气化室:将液体试样瞬间气化的装置。

无催化作用。

3. 色谱柱(分离柱):色谱柱:色谱仪的核心部件。

柱材质:不锈钢管或玻璃管,内径3-6毫米。

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柱填料:粒度为60-80或80-100目的色谱固定相。

液-固色谱:固体吸附剂液-液色谱:担体+固定液。

柱制备对柱效有较大影响,填料装填太紧,柱前压力大,流速慢或将柱堵死,反之空隙体积大,柱效低。

4. 检测系统:色谱仪的眼睛,通常由检测元件、放大器、显示记录三部分组成;被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按其浓度或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转化成相应电信号,经放大后记录和显示,给出色谱图;检测器:通用型——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专属型——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常用的检测器: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5. 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是色谱分离条件的重要选择参数;气化室、分离室、检测器三部分在色谱仪操作时均需控制温度;气化室:保证液体试样瞬间气化;检测器:保证被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时不在此冷凝;分离室:准确控制分离需要的温度。

当试样复杂时,分离室温度需要按一定程序控制温度变化,各组分在最佳温度下分离;气固色谱固定相:1. 种类(1)活性炭 (2)活性氧化铝 (3)硅胶(4)分子筛(5)高分子多孔微球(GDX系列)气固色谱固定相的特点(1)性能与制备和活化条件有很大关系;(2)同一种固定相,不同厂家或不同活化条件,分离效果差异较大;(3)种类有限,能分离的对象不多;(4)使用方便。

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分析化学》试题答案

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分析化学》试题答案

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分析化学》试题答案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20分。

1、根据“四舍六入五留双”的修约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保留五位有效数字:7.28355→7.2836B、保留四位有效数字:17.4551→17.45(正确答案)C、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005→2.00D、保留四位有效数字:14.446→14.45E、保留四位有效数字:15.0250→15.02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单选题] *A、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B、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C、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正确答案)D、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E、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骨钙3、下列各项所造成的误差那一项属于系统误差() [单选题] *A、滴定管的读数15.05ml记为15.50mlB、滴定时温度有变化C、称重时天平的平衡点有变动D、用1:10的HCl代替1:1的HCl(正确答案)E、滴定过程中有溶液溅出4、下列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操作简便、快速B、应用范围广C、准确度高D、可测痕迹量组分(正确答案)E、相对误差可达到0.1%5、强碱滴定强酸时,浓度均增大10倍,则滴定突跃范围将() [单选题] *A、增大0.5个pH单位(正确答案)B、增大1个pH单位C、增大1.5个pH单位D、增大2个pH单位E、不变6、将pH=1和pH=14的两种强电解质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为() [单选题] *A、1B、7C、7.5D、13E、13.65(正确答案)7、配制HClO4-冰醋酸溶液要加入计算量的醋酐,其目的是() [单选题] *A、增大样品溶解能力B、增大样品的酸碱性C、除去HClO4冰醋酸中的水分(正确答案)D、增大突跃范围使终点敏锐E、增强溶剂的区分(均化)效应8、在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过程中采用的缓冲溶液是() [单选题] *A、醋酸-醋酸盐缓冲溶液B、磷酸-磷酸盐缓冲溶液C、硼酸-硼酸盐缓冲溶液D、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溶液E、氨-氯化铵缓冲溶液(正确答案)9、EDTA在什么酸度下主要以Y4-的形式存在() [单选题] *A、pH<2.0B、pH=2.7-6.2C、pH=2.0-2.7D、pH=6.2-10.2E、pH>10.2(正确答案)10、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常用下列何种基准物质() [单选题] *A、重铬酸钾(正确答案)B、铬酸钾C、草酸D、碳酸钠E、高锰酸钾11、引起酸差的溶液,其pH() [单选题] *A、pH<1(正确答案)B、pH>1C、pH>9D、pH<9E、pH<212、能级跃迁所需能量最小的是() [单选题] *A、σ→σ*B、σ→π*C、π→π*D、n→σ*E、n→π*(正确答案)13、激发光、荧光、磷光三者的波长关系正确的是() [单选题] *A、λ激发光>λ荧光>λ磷光B、λ激发光<λ荧光<λ磷光(正确答案)C、λ激发光=λ荧光=λ磷光D、λ激发光>λ磷光>λ荧光E、λ磷光>λ激发光>λ荧光14、在一般的质谱图上出现非整数质核比的峰,它可能是() [单选题] *A、分子离子峰B、碎片离子峰C、亚稳离子峰(正确答案)D、同位素峰E、同位素峰或碎片离子峰15、红外光谱上的特征区的波数范围是() [单选题] *A、4000~1300cm-1(正确答案)B、3000~1300cm-1C、2000~1300cm-1D、1375~720cm-1E、1300~400cm-116、在CH3CH2CH3 的高分辨NMR谱上,CH2质子的吸收峰分裂为() [单选题] *A、三重峰B、四重峰C、六重峰D、七重峰(正确答案)E、八重峰17、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中,检测出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m/z为115,化合物含有() [单选题] *A.偶数个氮原子B、奇数个氮原子(正确答案)C.任意数目的氮原子D.没有氮原子E、都不对18、对称峰的拖尾因子符合要求的范围是() [单选题] *A、0.85~1.15B、0.90~1.10C、0.95~1.05(正确答案)D、0.99~1.01E、0.2~0.819、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时,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 [单选题] *A、外标法B、内标法C、内标对比法D、归一化法(正确答案)E、外标一点法20、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指标是() [单选题] *A、峰面积B、保留时间(正确答案)C、半高峰宽D、峰高E、标准偏差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1、定量分析中,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偶然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分析化学Z》作业1-6次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分析化学Z》作业1-6次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分析化学Z》作业1答案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沉淀的类型与聚集速度有关,影响聚集速度的主要因素是:[1分]A。

沉淀的溶解度B。

物质的性质C。

溶液的温度D.过饱和度E。

相对过饱和度2.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消除共存金属离子干扰的最彻底方法是[1分]A.解蔽法B.配位掩蔽法C.沉淀掩蔽法D.氧化还原掩蔽法E。

预先分离3。

红外光谱法对制样的要求错误的是: [1分]A.液体样品浓度适中B。

样品可以含大量水C.样品纯度越高越好D.固体样品量适中E.样品颗粒细小4. 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不包括: [1分]A.色谱柱B。

单色器C。

高压输液泵D.检测器E.进样装置5. 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带的是:[1分]A.氨分子中3个H—C键不对称变形振动B。

丙炔分子中-C≡C-对称伸缩振动C。

乙醚分子中的C—O—C不对称伸缩振动D。

二氧化碳分子中O=C=O对称伸缩振动E。

水分子中H-O伸缩振动6. 已知某混合试样A、B、C三组分在硅胶薄层色谱上的R f值的大小顺序为A>B> C,问三组分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1分]A.A=B=CB.C>B>AC.A>B>CD.B>A>CE.C>A>B7. 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1分]A。

都有三种不同颜色B.能指示溶液的确切pH 值C。

显酸色时溶液为酸性,显碱色时溶液为碱性D。

在一定的pH 值范围内呈现不同的颜色E。

都是有机酸8. 下列不是增大沉淀物溶解度的因素是: [1分]A.其它副反应B。

酸效应C.同离子效应D.盐效应E。

配位效应9.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1分]A.式中γ≤1B.还原型发生副反应,条件电位升高C.氧化型发生副反应,条件电位降低D.溶液的离子强度对条件电位有影响E。

式中α≤110. 以下各种变化不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是: [1分]A.指示剂浓度B.溶剂C.温度D。

离子强度E。

滴定剂浓度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
思考题
3. 已知某混合物试样A 、B 、C 三组分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40、480、520,三组分在薄层色谱上R f 值的大小顺序如何?
解: ∵m s
f V V K R +=11
,Vs 、Vm 一定,K 越大,R f 越小。

∴ R fA > R fB > R Fc
习题
1. 假如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0.2,求它在色谱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多少。

解:∵
2.0==m
s W W k %3.83%1002
.011%100=⨯+=⨯+=s m m W W W A
2. 一根色谱柱长10cm,流动相流速为0.01cm/s ,组分A 的洗脱时间为40min ,A 在流动相
中消耗多少时间? 解:min 7.1660
01.0100=⨯==u L t 即A 在流动相中消耗的时间为16.7min.
3. 已知A 与B 物质在同一薄层板上的相对比移值为1.5。

展开后,B 物质色斑距原点9cm ,
此时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为18cm, 求A 物质的展距和R f 。

解:5.19
)()
(====A B A B f A f t l l l R R R l a = 9×1.5 = 13.5 cm 75.018
5.130===l l R A fA
4. 今有两种性质相似的组分A 和B ,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用纸色谱分离时,它们的比移值
R f 分别为0.45和0.63。

欲使分离后两斑点中心间的距离为2cm ,滤纸条应取用多长? 解:设A 组分的展距为l A , 则B 组分的展距为l A +2 ,
45.00==l l R A fA 63.020
=+=l l R A fB cm l 1.1145
.063.020=-=
即溶剂前沿至样品原点应为11.1cm 。

5. 用薄层色谱法在高效薄层板上测得如下数据:l 0 = 127mm ,R f = 0的物质半峰宽为1.9mm ,
R f =1的物质半峰宽为 4.2mm ,求该薄层板的分离数。

解:2012
.49.11271100=-+=-+=b b l SN 说明在R f = 0 ~1之间可容纳分离数为1.177的斑点20个,板效很高。

6. 已知某组分A 在纸色谱上的分配系数为0.5,所需流动相与固定相的体积之比为Vm:Vs
= 0.33:0.1,试计算该组分的比移值。

解:87.033.01.05.01111
=⨯+=+=m s
f V V K R
该组分的比移值为0.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