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作文指导与范文评析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作文指导与范文评析班级姓名学号【训练要求】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
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民俗,实际上是指该民族或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
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到民间采风”为主题,内容活泼,也有较为多样的方式可供选择,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
这一单元主要要求我们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运用调查法、查找文献法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所搜集的材料,并根据材料形成一定的成果:或做游戏,或编词条,或办展览,或撰写报告,或进行评论……第一项活动“家乡素描”,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主题,活动时可以选择一个较小的角度入手,比如当地的物产、文物、传说等,只要与家乡有关即可。
第二项活动“认识方言”,角度虽小但是具有深度和趣味。
第三项活动“乡土发现”可与第四项活动“节日探源”合并进行。
这一活动应该作为重点内容,本单元“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教育目的在这一环节最容易得到实现。
而且,大家在这方面的兴趣可能也较大,可供选择的活动方式也较多,综合性最强,便于我们发挥个性,也便于锻炼我们各项能力。
本单元的写作练习可以选取以下话题展开:1.“家乡”——可以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也可以写家乡的人、事、景,只要写出你心中的家乡的美来,即可。
文体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也可以是诗歌等。
2.“方言”——可以介绍家乡方言的历史渊源,也可以对家乡方言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进行整理、总结,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成一篇说明性文字。
3.以“节日”为话题,或以“节的起源”或“我家乡的节”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或记叙文。
4.就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写提示】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到民间采风去日记500字大全

“到民间采风去?什么风啊?”也许你会有些疑问,不过看了下面,你就会明白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到民间采风去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到民间采风去日记1哲学家说,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
为了探寻生活背后的“学问”,关注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我踏上去远方的路,到民间采风。
第一站——彩云南国刚一到云南,满眼的山野风光,飘荡着自然热土的气息。
正当沉醉佳景时,耳后传来轻松,欢快的乐曲,闻声寻人——三个妇女,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
她们自由地歌唱着,以对歌为乐,作为一种娱乐活动。
我想,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云南的“歌”。
后听当地人介绍才知“金满斗会”是民歌风俗中盛大的集会。
乡村男女老少百多人,六人围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一连三天才散场,主要目的是传歌,男女老少连唱三天,不愧是“十年难逢金满斗”。
彩云南国,歌满天国,踏着歌声去旅行。
第二站——钱塘江畔亲临浙江,只见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小孩子脸上笑开了花,想必是到了邀饮春酒的时日了。
漫步大街小巷,四处飘荡着自酿的八宝酒的香气,这是在别处不曾有过的香味。
我想,这正是我所追寻的——浙江春酒。
一到过年,人们最期盼的就是喝春酒,早在一个月前,用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两粒橄榄泡着,酒香加药香,香得醉人。
钱塘江畔,酒香飞飘,斟着春酒去旅行。
第三站——华北门户刚到天津,我就直奔泥人张店铺,看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人从泥人张手中诞生,真是惊叹不已。
在捏泥人像时可以不看不瞅,瞬息而就。
形神兼备,出神入化,当之无愧的“奇人”啊。
杨七,杨巴也是两位响当当的人物,杨七手艺好,杨巴口才好,精明细致。
关于这三位“奇人”,有这样一段评说:手艺道上捏泥人,咸丰年间两地带,明山偶遇张海五,斗智斗勇传奇事;兄弟合伙生意火,中堂大人怒摔场,巧嘴滑舌解危难,杨巴茶汤名远扬。
华北门户,奇人倍出,带着惊趣去旅行。
采风:到民间采风去

采风:到民间采风去采风:到民间采风去采风:到民间采风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肥沃的土地养育着善良的人们,在这片热土上,涌现着璀璨的民间文化艺术。
尽管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常小事,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以及我们各自家乡的建筑、饮食等,但细心探究起来,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伴随,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
到民间去“采风”,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到民间采风去”,就是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到自然山水中去,去寻觅她孕育的奇风异彩,阅读它创造的秀美山川;“到民间采风去”,去感知自然山水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对地方人文习俗的潜移默化。
写好此次作文,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确立丰满厚重的主旨。
要使你的习作主旨丰满厚重,一要注意广度,就是涵盖面要广一些,角度要多一些,如写节日,要尽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写节日的情景、气氛和场面。
二要典型,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能很好地凸现主旨。
三要写得有层次,或由小到大,或由少到多,或由物及人,或由物及情,表现出鲜明的层次。
而正是这种层次,传递出厚重的思想内涵。
譬如习作《家乡的春节》开头写道:“第一场大雪不约而至,将大家带入了年关。
俗话说:大人望插田,小孩盼过年。
小孩期盼过年的主要原因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压岁钱收,有烟花爆竹放。
”接着叙写了孩子的活动及感受,并重点描写了打糍粑的场景。
结尾处在议论中抒情:“如今,人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家乡的节日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何止是春节,老百姓一年到头每天都在过节啊,天天都是快乐的!”既照应了题目和开头,又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
其二,选择鲜活有趣的材料。
一曲刻意编造的颂歌,一个貌似庄严的场景,一场故作深沉的对话,一通不着边际的议论,一番无中生有的抒情都只能使读者倒胃口,失去阅读的兴趣。
节日风俗习惯本身往往就充满了机智思辩,幽默动作,诙谐趣语。
到民间采风去教案

到民间采风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采风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录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采风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3. 民间文化的记录与表达4. 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录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和表达民间文化,以及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民间文化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采风地点。
3. 准备记录和表达的工具,如笔记本、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民间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采风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和表达民间文化。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采风活动,记录所观察到的民间文化现象。
4. 分享:学生将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表达,分享给其他同学。
5.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内涵与价值。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采风活动进行评价,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的重要性。
7. 作业:学生根据采风活动所得,完成一篇关于民间文化的短文。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采风活动、分享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民间文化的了解程度、观察力、记录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民间文化采风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创新展示形式,如PPT、视频、表演等。
2. 邀请民间文化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开展民间文化主题的校园活动,如民间艺术比赛、民俗知识问答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教学反馈1. 学生采风活动的记录和表达2. 学生对民间文化讨论的参与度3. 学生完成的关于民间文化的作业质量4. 学生对民间文化采风成果展示的创意和表现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到民间采风去作文范文

到民间采风,体验生活的世界民间采风,作为一种旅游方式,一直备受人们的欢迎,与众不同的是,民间采风不仅仅局限于景区的观光,更是一种深入到当地民间文化中去的旅游方式。
在民间采风中,我们能够深入到当地民俗,了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体验最真实的文化风情。
到民间采风旅行,不仅是探究历史和文化,更是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以及与人的联系相互融合,体验各不相同的生活氛围。
采风之旅可以让我们非常好地体味到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种体验也非常适合那些详细来源于自然、文化、历史及人际关系的人。
在民间采风中,你接触到的“自然”,往往是未经改造的,它给你带来的是无限的收获,也许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也许是一朵朵太阳花般的野花,还有就是异域风情、深奥历史文化,听取当地引人入胜的传说。
更重要的是,在民间采风当中,你所见到的人是最真实的,对于未接触到过外界的人们,你所见到的表象、所感受到的情感是最真实的、最直接的,而且在这些人们身上你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对文化、对历史的理解和奉献。
比如说,在草原上,你可以看到那些没有受到外界影响的人们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他们生态意识的正面体现;在古建筑内,你也可以看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维护,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让你深深地受到感动和震撼。
在采风之旅当中,或许会经过很多条路,越过大山、小河,但实际上,这些路程所揭示出来的讯息会比你想象得更为宽广和丰满,采风的旅程更像是一句永远的启示,教导我们知识和技术并不是这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东西,而是真实的生活经验和与它们相互有关的人际关系。
到民间采风,其实就是带着心灵去旅行,去感悟生活的种种,探究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人生的提升。
所以,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你有一颗接纳、感知的心,任何一个生命都能够成为你旅程的伙伴,去寻找内在的力量,增强对生命的感动和力量。
到民间采风,感悟世界之美,寻找生命之真。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文题呈现桃核不盈寸,刻舟泛赤壁。
民间技艺,巧夺天工。
同学们,我们也不妨到民间采风去,寻访传承者,探求那踏着历史的足迹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
请以“到民间采风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本次命题意图是切合“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单元主题,让同学们从古代的核舟雕工继而联想今朝的传统技艺,到达发现、欣赏美的目的,从而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的要求。
审题关键:紧扣“民间技艺”“民间采风”“寻访传承者”“文化精髓”等关键词审题,从“民间采风”可确定取材来自身边的生活且有个人的参与;“寻访传承者”“民间技艺”指出写作方向是民间手艺人的故事;“文化精髓”明确了中心是颂扬传统文化。
选材要旨:民间技艺,博大精深。
同学们可利用导图简列所熟知的民间技艺,并挑选最有切身体会的一项展开构思。
构思妙招:可仿照课文《核舟记》,从介绍技艺和技艺人起笔,继而叙写自己所见的传统技艺、自己所了解的技艺人的故事、自己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等。
立意提示:中心是颂扬传统文化,但点题宜小不宜大,要有针对性。
假设重在写手艺人的技艺,应盛赞其匠人精神;假设写自己学习技艺和欣赏技艺的过程,应重在抒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期盼。
习作展示一伦教糕◎蔡梅婷“玉洁冰清品自高,甜酸爽韧领风骚”,说的就是伦教糕。
伦教糕的制作起源于广东顺德区伦教镇,是岭南典型的汉族糕点名吃。
步入现在的伦教镇,一闻到伦教糕的气味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我国的美食有千万种,伦教糕别具一格。
制作伦教糕的工序比拟复杂,这次虽未能在店内观看,但我有幸在乡下见奶奶做过一次。
奶奶先把白糖倒入清水煮沸,趁热将其直接倒入糯米粉中,搅拌到丝滑为止。
再把粉浆放在一旁“退烧”,过一会儿把酵母倒进粉浆中搅拌均匀,把粉浆盖上保鲜膜放到温暖的地方发酵。
八年级语文下册《到民间采风去》教案1人教版

《到民间采风去》教案一、活动目的1、通过民间采风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黄冈历史,感悟黄冈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文化物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4、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活动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过程(一)学生课前准备1、广开渠道,广泛搜集与黄冈有关民俗文化的资料。
如: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可争取家长、邻里的帮助,做好相关的记录。
2、按“黄冈地貌”、“人文景观”、“民俗民风”三大板块整理归纳,有待上课交流。
(二)教师引导整理阶段1、开场白由黄冈现状,简介概况,引入一段“话黄冈”视频,以调动学生激情导入活动。
2、课件展示:“人文景观”篇①因人而成名胜之地的“某某赤壁”。
②世界军事家林彪故居。
③红色革命圣地“红安革命烈士陵园”及革命家。
④药物学家:蕲春的李时珍;发明家:英山的毕升;科学家:团风的李四光;哲学家:团风的熊十力。
⑤“某某文化”⑥自然风景区:罗田的“天堂寨”、“簿刀峰”;团风的“大崎山”;浠水的“三角山”;英山的“桃花冲”;麻城的“龟山及杜鹃花”。
(学生随着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相关材料)小结综述:黄冈是名人之乡、教育之乡、创业之城。
3、课件展示:“民俗民风”篇①节日探源: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探究其习俗,来源,相关的传说、诗词等。
(学生讲自己是如何过这些节日的)②民俗文化艺术(学生随时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a、团风民间民画及特点b、手工艺品:红安木雕、黄梅挑花、麻城花垫、团风竹器……[c、饮食文化:红安绿豆粑、团风狗脚、某某东坡饼和烧梅......d、民间文艺:黄梅的黄梅戏《女驸马》、浠水楚剧《卖鸡》、罗田《善书》、某某点子(视频展示:顺序播放戏曲,不需)(学生说出戏曲名,能唱的要表演)e、讲我方言4、总结(启发学生进一步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5、写作练笔,让真情感悟倾注笔端①对当地民俗文化提出建议,整理成建议书。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教案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教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一、教学目标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试探生活、欣赏生活、酷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培育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四教法设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依照本地情形和学生实际确信活动主题,不求大而全,务求有实效,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爱好,踊跃认真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增加知识,增强能力,尤其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弥补堂教学之不足。
2.选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本单元多项活动内容(家乡素描、熟悉方言、乡土发觉、节日等)应由学生自由选定,自由组合,教师不宜强行指定。
五学法指导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六教具利用常规七时安排一时八板书设计九教学步骤(一)前期预备:、堂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民风风俗民间文化,启发学生对民风风俗和民间文化艺术产生爱好。
二、分组合作:能够分为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小组、谚语警语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依照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打算,预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碰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预备。
3、各小组分头利用余时刻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4、民间故事搜集小组将搜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语格言归纳小组将搜集的谚语警语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功效展现版。
(二)功效展现:教师前引导:农村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硕的,许许多多的山岭、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好的传奇,历尽沧桑的老人普一般通的话语里却包括着深奥的人一辈子哲理……千百年来,农村那漂亮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赞,民风风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民间传奇在人民群众中普遍流传,那些闪烁着聪慧光茫的谚语警语经久不衰,今天,让咱们这些土生土长农家子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咱们一路到民间去采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重阳节
春节:
风俗习惯:春节,我国城 乡张灯结彩,常举行一系 列喜庆活动,如放鞭炮、 贴春联、贴年画、舞龙、 舞狮、蒸年糕等。饮食上 更是丰富多彩。年初一早 晨人们相见,总要以“过 年好”“恭贺新禧”、 “祝君如意”等来互相祝 福。尤其手机短信更成了 互拜新年的重要形式。
清明节: 四月5日左右。
风俗习惯:扫墓拜祭祖先
清明节起源: 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国的大臣 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迫使他 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 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 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 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 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从此,清明前 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 到清明日。
到民间采风去
1.了解家乡,关注家乡、欣赏家 乡,热爱家乡。 2.通过活动,学会欣赏民俗文化, 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 社会责任感。 3.培养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 炼材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提出 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一、家乡素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 的家乡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 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你的家乡历史 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
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的有影响的名人
书法家 、诗人 黄庭坚、 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 杨万里 曾巩、 音乐家 姜白石
著名 词人 晏殊
被誉 为“东方的莎士比 亚” 戏曲家 汤显祖 南宋文学家。文天祥
六一居士 欧阳修
五柳先生 陶渊明
南宋文人 朱熹
二、认识方言:请问我国七大方言是那些?
1、北方方言(北方话)——北京话为标准语
你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向班上同学介绍一 下你的家乡吗
江西省,简称赣(gàn),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中国东 南部。东临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 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因唐玄宗733年设江南西道而 得省名,又因“章”“贡”二水汇合而成的赣江自南 而北贯穿全境而简称赣。江西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 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文物古 迹、风景名胜众多,庐山、三清山、滕王阁、婺源、 龙虎山、井冈山、九连山等闻名海内外。境内最大河 流为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第一大淡水 湖——鄱阳湖,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3.1%,居中国第 二。江西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03.93 万(2012年),由11个地级市组成,省会南昌市。
世界遗产:九江庐山、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上饶龟峰。 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赣南围屋、上饶婺源理坑、上饶汪口古村落。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庐山、仙女湖、三清山、龙虎山、三百山、滕王阁、龟峰、高岭—瑶里、 武功山、云居山—柘林湖、上饶灵山等11处。 国家森林公园:上饶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崇义国家阳岭森林公园、庐山、南昌梅岭风景区、上 饶县灵山、玉山县怀玉山、武安山、天梁;宜春明月山、梅关、岩泉、云碧峰、三百山、翠微峰 、峰山、清凉山、九岭山、五指峰、三爪仑、枫树山、瑶里、九连山、上清等36处。 国家湿地公园: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
2、吴方言(江浙话)——苏州话为标准语,
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3、闽方言(福建话)——厦门话为标准语 4、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为标准语 5、赣方言(江西话)——南昌话为标准语 6、客家方言(客家话)——梅县话为标准语 7、粤方言(广东话)——广州话为标准。
三、节日探源
中国传统七大节日,你知道吗?能 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元宵节: (农历 ) 正月十五
元宵节习俗有: 赏花灯,猜灯谜,
吃元宵,花会、踩
高跷,舞狮子等。
元宵节的由来
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 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 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 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 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 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 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 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省级风景名胜区:赣州八境台、乐平洪源仙境、德兴市大茅山、高安市华林寨——上游湖、洞山 和官山、南昌市象湖、上犹县陡水湖、云居山、遂川县白水仙——泉江、上栗县杨岐山、万安风 景区、彭泽龙宫洞等。
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湖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 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上饶集中营、井冈山革命遗址、赣州古城墙、瑞金革 命遗址、梅关古驿道、龙南关西新围等。 省重点保护单位:通天岩、八大山人纪念馆、绳金塔、佑民寺、西山万寿宫、上饶圭文塔、五桂 塔,龙南玉石仙岩、小武当山等。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民俗:吃粽子, 在五月五日煮糯 米饭或蒸粽糕投 入江中,以祭祀 屈原,为恐鱼吃 掉,故用竹筒盛 装糯米饭掷下, 以后渐用粽叶包 米代替竹筒。
挂香袋
插 菖 蒲
吃粽子
中秋节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吃月饼 赏月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农历---八月十五
中 秋 节 吃 月 饼 、 赏 月
恒景回到家乡,到了初 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 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 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 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 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 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 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 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 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 刺死瘟魔。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 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民俗习惯: 重阳节秋高气爽,风
农历:九月初九
清月洁,故有游登高、
赏菊赋诗、插茱萸、饮菊
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重阳节的由来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 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 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 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恒景辞别了妻子 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有位仙长收留了恒景,除教他降妖剑术 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