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工程力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将F投影到xy平面得 到F’ =Fcosf ,再将F’ 投 影到x、y轴。 X=Fcosf cosq Y=Fcosf sinq
Z=Fsinf
52
例1—1 梁AB两端为铰支座,在C处受载荷 P作用,如图1—10(a)所示。不计梁的自重, 试画出梁的受力图。
解:取AB梁为研究对象,主动力为P、梁 的A端为固定铰支座,B端为可动铰支座, 其受力图所示。
2 2
¦ Α
25
第四节 力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
三、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与分力:若一个力对刚体的作 用效果与一个力系等效,这个力称为 该力系的合力 ,该力系中的各个力称 为这个合力的分力。
26
第四节 力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
三、合力投影定理
由矢量代数可知,合力在某一轴L的 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 数和。这个关系称为合力投影定理。
Rx X 1 X 2 X n X Ry Y1 Y2 Yn Y
27
第五节
一 力矩
力矩 力偶
1、力矩概念
m0 F Fd
O 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 d 称为力臂。
28
第五节
1、力偶的概念
力矩 力偶
二、力偶与力偶矩
'
40
第七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 合力矩定理
平面力系: 若力系中所有的作用现在同一平面内, 则该力系为~~~。
41
第七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 合力矩定理
一、 平面力系的简化
简化中心 力平移 主失
主矩
42
第七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 合力矩定理
一、 平面力系的简化
主矢量R Rx X 1 X 2 X n X
A L B
y xc q(x) A L x dx B Q q
返回
x
56
例1—4 图1-23所示水平梁AB首先性分布载 荷作用,载荷集度的最大值为q(N/m),梁 长为L。试求分布载荷合力的大小及作用线 的位置。 L L qx qL 解: Q q x dx dx
L L M A Q xqx dx
4、力偶属性:
力矩 力偶
二、力偶与力偶矩
(3)力偶可以移到与其作用面平行的平 面内,而不会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38
第六节
力的平移
力的平移定理:
39
第六节
力的平移
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F可以平行移动到 刚体上任一点,但同时必须附加一个 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F对新作用 点的矩。
m( F , F ) m Fd
等效力偶
35
第五节
4、力偶属性:
力矩 力偶
二、力偶与力偶矩
(1)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 力偶可在作用面内任意移动,而不改变 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36
第五节
4、力偶属性:
力矩 力偶
二、力偶与力偶矩
(2)在保持力偶矩大小和转向不变的条 件下,可以任意改变力偶中两力的大小 和力偶臂。
37
第五节
力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等值、反向、 不共线的一对平行力称为力偶。
力偶作用面: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
力偶臂:两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 。
29
第五节
1、力偶的概念
'
力矩 力偶
力臂

二、力偶与力偶矩
作用面
m( F , F ) m Fd
力偶,力偶臂 ,力偶作用面 力
30
第五节
力矩 力偶
二、力偶与力偶矩
12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4 约束反力 约束反力的大小取决于主动力 的作用情况,约束反力的方向则 与它所阻碍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而约束反力的作用点为物体与约 束的接触点。常见的典型平面约 束有以下几种。
13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1、柔索约束 :
绳子、链条、皮带、 钢丝等柔性物体,只能 阻止物体沿柔索伸长方 向的运动,而不能阻止 其他任何方向的运动。 所以柔索约束反力为沿 着其中心线而背离物体 的拉力。
32
第五节
力矩 力偶
二、力偶与力偶矩
3、力偶的特性:
力偶中两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 的代数和恒等于力偶矩 。
33
第五节
力矩 力偶
二、力偶与力偶矩
3、力偶的特性:
如果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偶的力偶 矩的大小和转向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偶称为等效力偶。
34
第五节
力矩 力偶
二、力偶与力偶矩
3、力偶的特性:

3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力的概念及作用形式 二、刚体的概念 三、平衡的概念 四、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力
4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力的概念及作用形式
1、力的概念 2、三要素 3、分类 4、表示方法 5、作用形式
5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二、刚体的概念 所谓刚体就是在力作用下不发 生变形的物体。
14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1、柔索约束 :
15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2.理想光滑面约束: 这种约束只能阻止物体沿接触点的 公法线而趋向支承面的运动,而不限 制物体离开支承面以及沿其切线的运 动。所以约束反力应通过接触点并沿 该点的公法线方向指向所研究物体
16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2.理想光滑面约束:
返回
53
例1—2 重力为G的管子置于托架ABC上。 托架的水平杆AC在A处以支杆AB撑住(图 1—11(a)),A、B、C三处均可视为圆柱铰 链连接,不计水平杆和支杆的自重,试绘 下列物体的受力图:(1)管子;(2)支杆;(3) 水平杆。
返回
54
例1—3 图1-22所示齿轮节圆直径D=160mm, 受到啮合力Pn=1kN,压力角=20o,求Pn 对轮心O点的力矩。
3 约束: 如果物体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 在某些方向不能运动,则这种物 体称为非自由体。限制非自由体 运动的装置或设施称为。例如钢 轨是火车的约束,支座是桥梁的 约束,起重钢索是起重物的约束 等。
11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4 约束反力 由于约束阻碍了物体在某些方向 的运动,受主动力作用的物体在 其运动受阻方向就要对约束产生 作用力。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定 律,约束同时会对被约束物体产 生反作用力,称为约束反力,简 称反力。
23
第四节 力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
一、力的投影的概念
从力矢量F的两端A、B向x轴做垂 线ab称为力F在x轴上的投影
X F cos
24
第四节 力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
二、力在直角坐标上投影
将力分别向X、Y轴投影力的大小和方向
X F cos Y F sin
X Y Y tg X F
8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1 主动力 2 自由体 3 约束 4 约束反力
9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1 主动力:凡能主动引起物体运动 状态改变或使物体有运动状态改 变趋势的力,。例如物体所受的 重力、风力等。工程中常把主动 力称为载荷。 2 自由体: 能在空间不受限制任意 运动的物体称为。
10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A B
M F 0 M F 0 M F 0
A B C
(A、B、C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9
第八节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X 0 R' 0 Y 0 M 0 M F 0
o o
解:将Pn 分解为切向力P=Pncos和径向力 Pr=Pnsin,根据合力矩定理,得
mo Pn mo P mo Pr 1 Pn cos D 0 2 1000 cos 200 0.16 0 2 75.2 N m
返回
55
例1—4 图1-23所示水平梁AB首先性分布载 荷作用,载荷集度的最大值为q(N/m),梁 长为L。试求分布载荷合力的大小及作用线 的位置。 q q(x) 解: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3、圆柱铰链约束:
19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3、圆柱铰链约束:
Baidu Nhomakorabea
20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3、圆柱铰链约束:
21
第三节 分离体和受力图
解决力学问题首先要选取研究对 象。研究对象确定后,就要对研究 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首先将研究对 象从与其有联系的物体中分离出来 (使之成为自由体),称之为分离体。 然后将所受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 力画在分离体上。表示分离体及其 受力的图形称为受力图。 例题
Ry Y1 Y2 Yn Y
R R R
2 x 2 y
tg
Ry Rx
43
第七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 合力矩定理
一、 平面力系的简化
主矩Mo
M x m1 m2 mn m
44
第七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 合力矩定理
一、 平面力系的简化
综上可以得出: 平面力系向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 的结果是使原力系简化为一个通过简 化中心的主矢量R,和一个对简化中心 的主矩Mo 。
47
第八节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物体在平面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 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作用于该物 体上力系的主矢量和该力系对任意 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X 0 R' 0 Y 0 M 0 M F 0
o o
48
第八节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X 0 M F 0 M F 0
45
第七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 合力矩定理
二、 平面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
(1)R’≠0,Mo=0 ;
(2)R’=0,Mo≠0
(3) R’≠0,Mo≠0。 O→O1,R’≠0,Mo=0 ,R’=R —合力 (4) R’=0,Mo=0。——平衡力系
46
第七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 合力矩定理
三、合力矩定理
平面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 一点的矩,等于各分离对同一点 之矩的代数和。
17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3、圆柱铰链约束: 圆柱形铰链简称圆柱铰或中间铰。它是 将两个物体各钻一个圆孔,中间用圆柱形 销钉联接而成,如图1—7(a)所示,图1— 7(b)为其简图。当忽略摩擦时,销钉只限 制两构件间相对移动,而不限制相对转动。 因此,圆柱铰链可以产生通过销钉中心、 沿接触点公法线方向的约束反力。通常将 其分解为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约束反力, 用X、Y表示,如图1—7(c)所示。 18
1、平面汇交力系:∑X=0,∑Y=0 2、平面力偶系: ∑Mo=0 3、平面平行力系:∑Y=0,∑Mo=0
50
第九节 空间力系
一、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一次投影法
X=Fcos
Y=Fcosb
Z=Fcosg
、b、g ——
F 与x、y、z轴的夹角。
51
第九节 空间力系
一、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二次投影法
2、大小与方向: 在平面问题中,力偶矩为代数量,并 规定:力偶转向为逆时针时,其力偶矩 为正;反之为负。
m( F , F ) m Fd
'
31
第五节
力矩 力偶
二、力偶与力偶矩
3、力偶的特性:
力偶对刚体只产生转动效应而没有移 动效应,这与一个力单独作用是不同的。 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就不 能与一个力平衡。
化 主工 讲设 :备 郝机 惠械 娣基 础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1
第一篇 工程力学基础
第一章
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第三章 扭转 第四章 弯曲 第五章 应力状态分析 强度理论 组合变形 第六章 疲劳
2
第一章 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第三节 分离体和受力图 第四节 力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 第五节 力矩 力偶 第六节 力的平移 第七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 合力矩定理 第八节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九节 空间力系
22
第三节 分离体和受力图
受力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的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解除约束,取分离体; (2)先画出作用在分离体上的主动力,再根 据约束的性质在解除约束处画出约束反力; (3)画物体系统中各物体的受力图时,要利 用相邻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其中的一个方向一经确 定(或假定),另一个亦随之而定。 例题
6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三、平衡的概念
如果物体相对于地球静止或者 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处于平衡 状态。
7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四、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没有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和月,物体A对 物体B有一作用力时,物体B对物体 A必有一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必定同时出现,且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于同一条直线上。这 就是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