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视野中的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

合集下载

流行文化或亚文化——当代青少年文化属性辨析

流行文化或亚文化——当代青少年文化属性辨析

山 东 省 团 校 学 报 年 研 。 究
流 行 文 化 或 亚 文 化


当代 青少 年 文化 属 性 辨 析
班 建 武
[摘要 ]当代 青 少年 文化 在 价 值 属 性 上 呈 现 出流行 文 化 与 亚 文化 这 样 两种 不 同的文化形 态。前 者主要 反 映 了青 少年 文化 的感 性 化 、平 面化 、被 动 性 等 特征 ,而 后 者则更 多地 强调 青 少年 文 化 的深 刻 性 、主 动性 和 独 立性 。 这 两种 不 同价 值 取 向 的 青 少年 文化在 消 费社会 的 文化 工业 背景 下 ,其界 限正 在模糊 。
指 ”往往 可 以游 离 于 “所 指 ”的意 义 限 制 而 自我 衍 Forefoot Air,Flexible Air,Total Air max,Visible
生 ,相互 指涉 ,从 而造 成 流行 文 化 领域 中能 指 狂欢 Zoom Air,Tuned Air等 等 。这 些概 念繁多 的运动鞋
实 际 上 ,每 一种 文化 都凝 结 了特定 的价 值属 性 和审美 追求 ,并 通过特 定 的表 现形 式呈 现 出来 。对 于某 种 文化 的拥 有 在 本质 上 讲 就 是 对 某 种 价 值 的 认 可 。因此 ,根据 一个 人对 某一 文化 形 态所包 含 的 深层 意 义 的认 可 与践 行程 度 ,大致可 以反映 出其 真 实 的身 份特 征 和 价值 取 向特 点 。就 目前 的社 会 文 化 生活 景 观而 言 ,当代 青少 年 文化虽 然 表现 出 日益 多样 化 的表 现形 态 ,但 是 ,这 些 文 化 形 态 在类 型 上 基本都可以区分为两种主要的文化价值取向 :流行 文化 和 亚文 化 。基 于此 ,本 文将 从 流行 文化 与 亚文 化 的角 度 ,揭 示 当代青 少年 文化 的气 质特 征及 其 价 值诉求的不同属性 ,以期能够对青少年的真实精神 风貌 有更 进 一步 的认识 。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Y2K服装风格分析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Y2K服装风格分析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Y2K服装风格分析作者:王雅洁肖海燕来源:《美与时代·上》2024年第01期摘要:近两年来,Y2K服装风格出现回潮现象,并受到以Z世代为代表的部分年轻群体的关注与喜爱。

本文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出发,首先对青年亚文化的概念与研究阶段进行阐述。

其次以青年亚文化研究中伯明翰学派提出的“风格”“抵抗”“收编”这三个关键词为依托,从Y2K风格的起源与发展、Y2K服装后亚文化的风格建构与分类、抵抗过程与收编等方面依次对Y2K这种带有青年亚文化特征的服装风格进行解读。

最后对Y2K服装风格的回潮原因展开分析,说明Y2K服装风格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Y2K;风格;抵抗;收编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数字人文时代‘服饰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多模态教学改革研究”(J2023-YB04);北京服装学院思政教学改革“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问题及实践路径探索”(KCSZZT-2339)研究成果。

亚文化,又称次文化,是通过风格化的和另类的符号对主导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附属性文化[1]3。

而青年亚文化是亚文化研究下的一大分支,通常代表着一种由处于社会边缘、拥有一致三观和着装风格的青年群体所创造出来的、与主流文化相抗衡的特有文化。

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60年代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越轨亚文化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即后伯明翰时期人们对亚文化理论的回应与反思。

其中,芝加哥学派于20世纪40年代首次正式使用“亚文化”这一概念,提倡通过“民族志”和“参与考察”两大方法进行研究[1]4。

该学派着重关注社会外部大环境对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塑造,并运用以上两大方法对该群体出现的一系列与主流文化相悖的反常行为本身和行为动机进行深入分析。

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思路有所不同,主要从“阶级”的维度入手,对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仪式抵抗”现象以及意义进行关注,并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提出“风格”的概念[2]。

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亚文化视野下高校文化时尚的同构与传承

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亚文化视野下高校文化时尚的同构与传承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利美丽晚礼服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际化标准服饰企业。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及产品开发的尝试,公司已经在设计,制作,生产,销售晚礼服、婚纱晚礼服、夜总会服装、职业装(如酒店制服,空姐服)等专业性服饰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产品风格以及扎实的研发实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将会给娱乐、服务等行业带来迅猛的发展机会。

因此早在2005年,公司已经对夜总会服饰,舞台服装、职业装等的设计思路做了相应的调整,目的就是通过市场渗透,不断的取得长足的发展。

通过战略的转变,利美丽礼服批发、晚礼服批发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由2005的不到1%,上升到2006年的3%。

并在业内和客户中间树立了“利美丽”品牌良好的口碑。

2007年,利美丽在全国16个重要城市和地区成立了代销或者分销渠道,并且已经在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打开了市场,而我们相信,随着我们实力的不断壮大,企业的发展一定也会有着辉煌的明天。

“利美丽”将带给大家花儿般的美丽。

晚礼服,礼服批发,晚礼服批发,婚纱晚礼服
选礼服就进。

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是指在亚洲地区兴起的一种独特的青年文化现象,它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如时尚、音乐、艺术等。

这种亚文化反映了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对当代社会的回应,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

背景
青年亚文化的兴起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密不可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亚洲各国的年轻人产生更多的跨文化互动,从而形成了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现象。

时尚
在时尚领域,青年亚文化往往体现出对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追求。

年轻人倾向于穿着新潮、个性化的服装,或者将传统服饰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时尚风格。

音乐
青年亚文化对音乐的热爱也是不言而喻的。

他们喜欢探索各种音乐类型,从流行音乐到地下音乐,从传统乐器演奏到电子音乐制作,展现出了多元化的审美观。

艺术
在艺术领域,青年亚文化表现出对艺术表达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他们喜欢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涂鸦艺术、街头艺术等,同时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创作,与他人进行交流。

思想观念
青年亚文化还在思想和观念方面体现出与传统观念的差异。

他们更加开放、包容,注重个体权利和多元文化,同时也对社会问题有更多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结语
青年亚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不断地追求自我实现和个性表达,同时也希望通过文化创意来影响社会和改变世界。

这种亚文化现象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亚洲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了新的思想和力量。

愿青年亚文化能够继续蓬勃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_亚文化_视野中的青年流行文化

_亚文化_视野中的青年流行文化

沟”的正功能,或者是 “ 青年代”的正功能,或者 是 “ 青年文化”的正功能,而很少是 “ 代沟”的社 会正功能。这正是 《 代》文 存在的最大问题之所 在。所谓的 “ 代沟”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 功能都是 “ 青年代”或青年 文化导致的,而 “ 代 沟”仅仅是一个幌子而已,它与这样的功能关系是 一种虚假的联系。因此, “ 代沟”的社会正功能问 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问题,但它具有什么样的功 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丁妍:淮阴师范学院政治系 沈汝发: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杨长征
化的程度不同,受朋友影响的程度也不同,所以, 就可能出现具有不同的自我想象、价值观和行为方 式的亚文化。 关于流行文化的内涵与亚文化的一样,也是众 说纷纭。一般来讲,流行文化被认为是受普遍喜欢 和热烈追随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吉登斯曾 定义为: “ 术语 ‘ 流行文化’指的是被成千上万或 几百万人观看、阅读或参与的娱乐”。海蒂兹更具 体地说: “ 流行文化就是那 类普遍可得的人工制 品:电影、录音录像带、%& 或 ’%&、时装、电视 节目、沟通和交流的模式等”。也许我们可以简单 地用一句话将其界定为: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 普遍的生活方式。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却引起了更 多的争议。一些学者指出,流行文化有别于高雅文 化,那些达不到高雅文化所需标准的文化文本和实 践就是流行文化。他们严格区分流行文化和高雅文 化,认为前者是大众生产的商业文化,而后者是个 体创造性努力的成果。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意识形 态是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特纳曾指出,这个词是 “ 文 化 研 究 中 最 重 要 的 术 语 ” 。( ・ 卡 瑞 甚 至 指 出, “ 文化研究或许更应当、也更确切地被叫做意 识形态研究”。布迪厄也指出,文化具有 “ 有意或 无意地倾向于将社会差别合法化的社会功能”,文 化差别经常被用来支持阶级差别。他举例指出,口 味 ( )*+),)就是一个深刻的意识形态话语,其功能 是 “ 阶级”的标记,意指社会经济地位和特定的生 活质量或 “ 格调”层次。另外,法兰克福学派、阿 尔都塞和葛兰西等人,也都是从意识形态这个角度 来定义流行文化的。 因此,从总体上说,青年亚文化反映着成人文 化,但在具体方面,青年亚文化则是独特的。在这 里,我们把青年亚文化理解为与成人文化有一定差 距的适,应青年需要的,具有社区性、职业性、年 龄性、群体性的青年生活观念和行为的统一体。而 青年的流行文化正是其亚文化的表现方式。 青年流行文化的表现方式及特征 作为一个有别于成人世界的群体,在与成人世 界的文化发生互动时,最终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 方式。形象、休闲、 “ 偶像崇拜”、语言、价值观 就是其主要的表现方式,它们可以表示一种亚文化

当代都市青年亚文化:从杀马特文化到戏精文化

当代都市青年亚文化:从杀马特文化到戏精文化

当代都市青年亚文化:从杀马特文化到戏精文化!罗兰周韧内容提要: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中国多种新型青年亚文化一杀马特文化、晒文化、丧文化等。

这些文化图景无一不是真实再现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与新媒介碰撞结合的生存形态和精神实貌。

杀马特文化、戏精文化作为当下流行的都市青年时尚文化,以夸张和戏谑的个性符号适应、参与、改变当下青年的社交模式和行为方式,释放、转移、治疗青年群体繁重的社会压力,以更加多元和包容的文化内涵弥补、丰富青年群体的精神世界。

从杀马特文化到戏精文化不仅是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历程,更揭示了城市与青年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都市青年亚文化杀马特文化戏精文化晒文化丧文化中图分类号:G 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5330 (2019) 01 一0123一07作者简介:罗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周韧,文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上海200234)。

QuestMobile在2018年3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报告显示,即时通讯行业 占比明显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48%;而短视频却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从2017年 的1. 58快速增长到了 2018年的7. 48#短视频正在蚕食着社交媒体的市场份额,传统社交媒 体的市场比例已经从2016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47%,视频媒体则从13%增长至22%。

根据调研显示,每位抖音用户在抖音上消耗的平均时长超过20分钟。

抖音作为短视频中的佼 佼者,与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一起,强烈冲击着4!图文时代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逐渐尝试着建构全新的5!时代社交新格局。

青年亚文化,指主要由年轻人创造的、与父辈文化和主流文化既抵抗又合作的一种社会文 化形态。

青年亚文化以“抵抗性”“个性化”“边缘性”为主要特征,试图调整现有的主流社会 秩序,却又面临着主流文化的“整合”与“收编”,而处于“漂浮状态”。

①青年亚文化往往完 全颠覆主流文化的理念,给主流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活力'而都市青年亚文化则是都市年轻 人创造或以都市青年群体为主的、包含都市元素的社会亚文化状态。

青年亚文化视阈下的洛丽塔时尚

青年亚文化视阈下的洛丽塔时尚

青年亚文化视阈下的洛丽塔时尚在青年亚文化视阈下,洛丽塔时尚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衣着风格和审美观念。

作为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风格,洛丽塔时尚不仅是一种外表上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身份认同。

洛丽塔时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开始出现一种以少女为主体的时尚潮流。

这种潮流以精致的洋装、蕾丝、褶皱、蝴蝶结等元素为主,展现出一种甜美、浪漫的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丽塔时尚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逐渐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相结合,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分支和流派。

洛丽塔时尚不仅仅是一种穿着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身份认同。

在青年亚文化中,洛丽塔时尚被认为是对于传统社会规范的反叛和挑战,它代表了年轻人对于自由、个性、创造性的追求。

同时,洛丽塔时尚也反映了年轻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于未来的迷茫。

洛丽塔时尚不仅仅局限于服装领域,它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年亚文化中的其他方面。

例如,洛丽塔时尚对于音乐、电影、文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音乐方面,洛丽塔时尚对于摇滚乐、流行音乐等音乐类型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电影方面,洛丽塔时尚则深刻地影响了科幻电影、恐怖电影等类型的电影;在文学方面,洛丽塔时尚则成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洛丽塔时尚在青年亚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是一种时尚潮流,更是一种文化观念和身份认同。

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洛丽塔时尚将继续在青年亚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将继续影响更多的领域和人群。

洛丽塔时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以其精致的剪裁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国内文化自信的增强,以及年轻人对独特风格的追求,洛丽塔时尚在中国市场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围绕洛丽塔时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在中国的洛丽塔市场中,消费者大多为年轻女性,她们追求独特的服装风格,注重服装的细节和品质。

在颜色方面,消费者偏爱柔和的浅色系,如淡粉、薄荷绿等;在材质上,丝绸、雪纺、蕾丝等轻盈柔软的面料受到青睐;在价格方面,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价格适中、品质优良的洛丽塔服装。

亚文化青年文化在服装中的体现

亚文化青年文化在服装中的体现

亚文化青年文化在服装中的体现【摘要】亚文化青年文化又称青年亚文化,属于青年群体为了有别于其他文化,而定义的特有文化,该文化体系中,体现出了这个群体的重要特征,是一种边缘地位影响下所产生的文化,该文化追求的目标为“标新立异”,对社会的时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青年亚文化的兴起后,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该文化引入服装设计中。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青年亚文化理论发展为切入点,围绕青年亚文化群体进行展开,就青年亚文化理论与服饰流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青年亚文化在服装中的体现。

【关键词】亚文化青年文化;主要形态;服装流行;嘻哈;朋克;民族1.亚文化青年文化的概念青年文化作为青年群体的行为价值观念复合体,能够揭示青年特有的社会文化。

文化在当前社会化中,被各领域学派制定了不同的定义。

如:心理学派将文化定义为个人心理动机下的行为产物;历史学派将文化定义为总结历史展望未来;社会学派将文化定义为社会环境的复合体。

各类学派虽然对其定义不同,但是在文化的要素定义中呈现趋同点,即:文化属于社会制度产物下,在追求本民族精神时,形成的风俗习惯。

常见的文化元素包括:宗教信仰、文字、语言等。

最初亚文化是在区别社会主流文化的环境中产生的,属于对特定群体的价值观念与生活习性进行的共性总结,后被社会学家引入文化的总框架中,亚文化尤其指青年文化的具体形态。

1.1亚文化青年文化形态上个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一系列经济危机现象,凯恩斯提出消费主义概念,通过不断刺激全民消费,从而缓解经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人们对消费品的概念已经成实用符号转化为价值符号,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当代青年群体受到该文化的影响后,强调“个性”。

对于该群体而言,消费品的价值并非体现在物质价格上,而是主要体现在“对个性的张扬程度”上,消费品不仅仅款式重要,其中的内涵也非常重要。

例如:传统的手机主要功能便于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但是当前青年将手机作为显示社会地位和传递个人消费能力的产物,受到青年群体喜爱的手机涉及很多时尚分支,包括:游戏、拍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文化”视野中的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在青少年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亚文化。

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青少年道德发展状况日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今天,研究这一文化并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显得格外迫切。

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应放在“亚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审视,进而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的健康发展,从而建构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有效模式。

标签:青少年;亚文化;流行时尚文化;学校德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趋娱乐化的大众文化的不断渗透以及信息化浪潮的席卷,流行时尚文化越来越为青少年所欣赏。

对流行时尚的追逐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显示青春和人格的重要特征,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当下的流行时尚,诸如文身、染发、排行榜、时尚手机、音乐茶座、时装表演……都是当代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时尚内容。

从亚文化的视角审视和研究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正视青少年的时尚潮流,进而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进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的健康发展,建构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有效模式,是学校德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对青少年亚文化和流行时尚文化内涵的认识青少年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是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与成人文化有一定差距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它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反叛色彩,适应青少年的需要,是青少年生活观念和行为的统一体,显示了青少年文化偏离、排斥“成人文化”或“主流文化”的总体态势。

往往表现为服饰、发式上的标新立异,语言、行为、心理上的逆反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抗,以及对某些传统规范的反判,反映了青少年对环境朦胧的冲动和对自身价值的强调。

在这种亚文化中不乏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成分。

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是青少年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社会青少年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体现。

一般来讲,受青少年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

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时尚文化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转型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以迅猛的形势扩展并融合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的最新因素。

英国波普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曾经给流行时尚文化作了一个多方位的界定,说它是“通俗的、短暂的、消费性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的、有魅力的、大企业式的,等等”。

我们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将其界定为: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是以青少年为主体,表现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品位及其休闲娱乐要求的亚文化现象。

它的产生是青少年自觉进行文化选择的过程,是当今社会生活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真实反映与投射。

青少年通过认同、接受流行时尚达到张扬个性、表达其内心世界的目的。

二、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的表现形式及特征青少年用他们前卫的理念走在了流行时尚的最前沿。

作为一个有别于成人世界的群体,他们在与成人世界的文化发生互动时,必将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其中,形象、休闲、流行语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它们不仅表现了青少年亚文化存在的程度,而且还因轻视和冲击主导价值观而体现出青少年亚文化的地位。

当社会的目光突然转向关注个性、时尚的时候,思想最活跃、最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当然也会不失时机地从形象方面去时尚一把。

因为这是他们有别于成人世界的最鲜明的符号。

别致的发型、穿个性服装、换新款手机……总之,尽力做一切可以看起来让自己更入时的事情。

近年,在耳朵上戴一排耳环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了,各式的环状装饰品从耳朵扩展到了眉尖、鼻头、嘴唇、肚脐,甚至是成人无法想到更无法接受的地方。

这些都有力地冲击着成人世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体系。

青少年在选择自己的外在形象时,除了要挑战父母的权威,更重要的是要用不同风格的外形来为自己描绘不同的画像,遵循青年人的打扮规则,以此来赢得朋友的认可,被青年群体所接纳。

偶像崇拜、流行音乐、网络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在学习和工作以外的休闲时光中最为钟情的生活方式。

发达的现代传媒业带来的不仅是发达的资讯,更是一种时尚和潮流。

一些被精心包装的影视明星、歌星等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受到了青少年的追捧,被他们奉为心目中的偶像。

伴随着生理成熟,青少年的情绪情感日渐丰富,他们急于脱离父母的保护,期望走向独立。

青少年同时存在着内向性和闭锁性的心理特征,使得青少年情绪的外部表现和内心体验经常处于矛盾状态:一方面,不愿意把内心的秘密和真实的思想情感轻易地向他人吐露;另一方面,内心深处又存在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当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条件适当、遇到知音与知己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这些情感倾诉和表现出来。

为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明星人物往往首先吸引他们的注意而成为他们认同和崇拜的对象。

在青少年群体中,不懂流行音乐的人常被嘲讽为“老土”,缺少智慧和品位。

从20世纪80年代的“港台风”,到90年代后日益盛行的“欧美风”、“拉丁风”、“日风”、“韩流”,流行音乐涌动在青少年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青少年有太多的想法和感情需要在音乐里表现。

多样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布鲁兹、民歌、爵士乐和摇滚乐——可以包容青少年丰富多样的感情。

可以说,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手或音乐,其实就是在选择自己的偶像。

网络游戏也是青少年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现在有些高校学生宿舍里开通了宽带网,这就为他们玩网络游戏创造了条件。

走进一些学生的宿舍,常会看见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正紧张地面对显示器,双手频频敲打键盘,点击鼠标,网上厮杀。

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青少年是真正的主角。

他们可以扮演在现实中无法扮演的角色,说无法说出的话,做无法做到的事情。

在网络上,青少年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去做在现实中受到限制的事,淋漓尽致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精神。

语言是生活的直接反映。

通过它,文化中的观念、价值和准则才有了最完整的表达。

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发展,给语言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而青少年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表现之一就是语言创新。

所以青少年群体的语言总是最具流行性。

流行语作为青少年宣泄个人感情的一种形式,充分表达了青少年群体当前学习、生活的某种心态。

如“郁闷、牛、晕倒、shit、变态”等,都是反映情绪状态的词语。

在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网络流行语更是普遍,如“MM”、“BT”、“大虾”等。

从这些流行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少年的幽默风趣、强烈的反叛意识、浮躁的心理甚至消极的情绪。

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是对青少年具有特殊亲和力的亚文化形态。

它影响的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感官层面,也包括青少年的精神层面。

青少年对流行时尚文化的消费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赋义”和“表态”的过程。

各种流行时尚文化现象中往往蕴涵着青少年的思想态度和情感倾向。

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现象中所折射出的往往是另类的参与社会的姿态。

由其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如下特点:第一,当前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以高新技术为物质载体,尤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典型。

网络聊天、BBS、网络社区等流行时尚皆以此为基础。

第二,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多样性和活跃性,充分而完全地展现了青少年的特色——反叛、自我、独立。

蹦极运动、街舞、染发、文身、泡吧即为典型。

第三,商业性或商品的特征。

有时,交换价值超过甚至完全掩盖了使用价值。

三、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产生的原因(一)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产生的商业因素20世纪80年代,商业市场是影响我们社会生活最主要的方面。

20世纪90年代,商业社会日益形成规模。

商业社会的市场规则制约了社会事物的基本方面,流行时尚文化也不例外。

商业市场的基本规则是以成败论英雄,以物化结果论成败,这就使商业价值在文化中逐渐呈现为显性的因素,所有的文化都可以被纳入商业视野,利益的追逐合法化,竞争成为铁的规律,由此造成了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商业追求。

而越流行、越畅销的文化产品,其商业价值含量就越高。

为了追求更大的商业价值,时尚潮流就向青少年群体滚滚袭来。

(二)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产生的科技因素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数量,流行时尚文化得以更加广泛、深远的传播。

作为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广大青少年所受到的影响尤其巨大。

通过网络等媒体传播的音乐、广告、时尚、娱乐、体育等,给青少年带来了富有强烈时代感和独特性的生活方式。

总之,互联网的个性化突出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信息化催生了青少年的现代流行观念,多样化扩展了青少年追求流行时尚的行为,这些成为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外来流行文化的强势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温柔敦厚、含蓄深沉。

古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离于众,众必非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西方文化崇尚自我表现,即使某件事自己做得并不完美,他也会毫无愧色地宣扬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

近年,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外来的强势文化,西方的流行时尚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当今的中国社会。

特别是深刻地影响了当今中国的青少年。

这就使青少年在心理上认同了西方国家或地区的流行时尚文化是一种现代的、发达的、时髦的文化,而本土的文化是一种保守的、陈旧的文化,从而使西方强势文化发展出来的流行时尚文化比本土弱势文化发展出来的流行时尚文化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和钟爱。

如当今充斥在文化消费市场的“韩流”现象,作为青年文化的主导力量,大有横扫中国大陆之势。

特别是引领着“韩流”主打内容的影视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娱乐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青少年,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地扩大和蔓延。

(四)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有着相对比较独立的年龄结构、心理结构和价值体系。

追新求异这一青少年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善于以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敏锐的发散思维接受最新鲜的事物。

美籍德裔心理学家K,勒温将青少年称为“边缘人”(Marginalman),指出其特点是缺乏安定感、容易神经过敏和处于紧张状态,他们常常靠自己的文化来对抗成年人的主流文化,以取得某种安定感。

有不少青少年认为年长者的思维和观念早已落后于时代的节拍,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固执、保守,于是总想摆脱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生活。

而在追求流行时尚的过程中,青少年似乎找回了自我,证明了自我,演绎了自我,让年轻躁动的心灵得以释放,让年轻的个性得以张扬,个人魅力得到彰显。

可以这样说,青少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时尚的追求。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穿喇叭裤、听邓丽君的歌,到80年代中期的听摇滚、跳迪斯科,再到90年代末的上网聊天、极限运动,引领流行时尚风潮的往往都是青少年群体。

四、引导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健康发展的策略(一)树立多元文化相和谐的教育理念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的产生是当今社会生活在青少年群体的真实反映与投射,它反映了青少年内在的心理需求,是亚文化成员自觉的文化选择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