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伊犁河大桥教案初中汉语新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28387

合集下载

新疆教育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汉语【一等奖教案】全集

新疆教育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汉语【一等奖教案】全集

第一课绝境的友情第一课时讲解词语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一刹那,坍塌,呼唤,剧烈,疼痛,扯,恐惧,镇定,从容,救援,泣不成声”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一刹那,坍塌,呼唤,剧烈,疼痛,扯,恐惧,镇定,从容,救援,泣不成声”等词语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

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词语。

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一刹那;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他真倒霉,到了最后一刹那竟有一桨没划好。

2.坍塌;山坡、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屋顶很危险,任何时候都会坍塌。

3.呼唤;召唤:呼唤春天的来临|时代的呼唤。

②叫喊;叫唤:深情地呼唤着英雄的名字。

◆我在呼唤你,而你是我的生命。

4.剧烈;凶暴的,狂暴的,猛烈的,激烈的◆我们的社会的发展,竞争变得越来越剧烈5.疼痛;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6.扯;拉,牵引◆我不想跟你扯上任何关系7.镇定;稳定;不慌乱◆这段时间你必须保持镇定。

8.从容;镇定不慌张◆在这场比赛中,他从容胜过我9.救援;拯救,救助,援助。

◆我知道,作为一名军人,参加救援是我的义务。

10.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

形容非常伤心。

◆她泣不成声地告诉我她的经历。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32个词语,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从容救援泣不成声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初学课文上课时间:年月日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第十课 伊犁河大桥 教案设计

第十课 伊犁河大桥 教案设计

第十课伊犁河大桥教案设计(双语班)疏附县第三中学授课教师:米娜瓦尔2015年5月6日第十课伊犁河大桥初学课文(第一到第二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应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通过带领方法让同学掌握课文的读法,同学们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在实际生活中人与建筑之间的感情,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看一个物体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并且懂得它的价值,去珍惜 ,增强对大千世界的感悟,确立学习目标。

感恩伟大祖国。

重点: 【掌握课文的正确读音和大意】难点: 【理解课文每一段所表达的内容】教学方法:启动法,领读法,鼓励法,练习法,抽读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导入新课:前提测评:1(选择正确的汉字。

严重对待坚持粗心1. 爸爸病了,但仍( )工作。

2.( ) 不会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

3.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 )的白血病。

4.他( )每一个人都那么热心。

2(通过欣赏几张图片而导入新课内容。

教学内容:第一段:(,~3自然段)教师:叫个别同学朗读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带着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学生:跟老师读伊犁河大桥是伊犁河人文景观之一,从远处眺望,九个桥孔犹如九张巨大的弓箭,凌空跨越河面,支撑着笔直的桥面,显得雄伟壮观.奔腾不息的伊犁河像一幅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令人遐想不已.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浩浩荡荡向西而去,把素有“塞外江南”美称的伊犁河谷分为南北两岸.多少年来,伊犁河大桥是两岸唯一的陆路通道.1959年,在旧渡口上修建了一座木桥,1975年经过改造成为现在的伊犁河大桥,桥面两侧设有人行道,修有图案式水泥栏杆.伊犁是我国的边陲重地,历史上许多文人来到伊犁,没有不来伊犁河边的,他们为长流不息的伊犁河留下了壮丽的诗篇.可惜当时还没有大桥,不然伊犁河大桥也会成为他们歌颂的对象.总结第一段(1,3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老师:伊犁河大桥是人文景观之一,它建成于1959年,1975年改建为现在的老桥.学生:明白第二段:(4~8自然段)教师:叫个别同学朗读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带着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学生:跟老师读在大雾中,我们踏上伊犁河大桥.这座桥现在被伊犁人称为“老桥”,离它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伊犁河二桥.伊犁河二桥比伊犁河大桥晚建32年,但从规模上讲,不要说是在伊犁,就是在整个新疆也是最大的桥,是名副其实的“新疆第一桥”.伊犁河二桥全长1608米,宽25.5米,桥面为一级路面双向4车道,总投资3.5亿元.这座桥比塔里木河大桥还长200多米.伊犁河二桥的建成使得两岸的交通更加畅通便利.虽然说两座大桥,一老一新,但是人们的喜爱程度都是一样的.两座大桥都很漂亮,周边的景色也大致一样,只是看人们的选择而已.喜欢怀旧的人就去伊犁河老桥,喜欢浪漫的就去伊犁河二桥.尤其是伊犁河二桥的夜景确实值得一看.当夕阳从地平线消失,华灯初上,晚风景拂,河水低吟,景色宜人.看完了日落,再看一看华灯初上的大桥,实在美不胜收.每到晴日的黄昏,桥上站满了看落日的人们. 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是当地年轻人约会的地方,也是老年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大桥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将他们的心连在一起;伊犁河水会冲走生活中的不愉快或忧愁,让人们变得年轻起来.于是,伊犁河大桥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每天游人如织.以桥成为人文景观的,在新疆也是独一无二.总结第二段(4,8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老师:伊犁河大桥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的原因---这里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它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幸福。

第十课__伊犁河大桥

第十课__伊犁河大桥

课题第十课伊犁河大桥新课题目第一课时讲解使用词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词语使学生掌握词语的读音,写法,用法。

2、通过学习本课词语使学生能用重点词组成词组,造句。

3、通过学习本课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词组并重点句型。

同时结合实际灵活使用课文中的句子。

4、通过做课后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全部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会使用。

2、学会熟练地读课文并理解意思。

3、一定要独立地完成本课练习题。

教学难点 1、用重点词语组成词组,造句。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句型并会造句。

3、学会灵活使用课文中的句子。

教学方法 1、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自读,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提问式导入新课)哪位同学解释一下课题?(1)先领读词语,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

(2)一边解释,一边让学生组成词组,造句。

词语解释:(1)跨越 [kuà yuè]①超越地区或时间上的界限。

安正福《在绥南建立游击根据地》:“穿过一个戈壁,跨越大白虎窑子山,顺利的到达和林县附近的郭保窑子大山。

”②凌空越过。

跨越栏架。

③超过;胜过。

跨越前代;跨越先人。

4)当前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中主要存有以白沙村与上坪村为代表的两种发展模式,跨越式和渐进式。

本文以区域后发优势为核心概念和中心线索探讨了后发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问题。

而跨越“数字鸿沟”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阶层参与,同时也需要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从马克思“跨越论”思想的提出及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实践探索,进一步证实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本文旨在论证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方法论意义,拓展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空间。

双语例句原声例句像一座跨越水的桥梁。

这种钢索体系是跨越宽河道、深丘谷或深山谷天然障碍物的理想体系。

奥巴马获得了四分之一白人的选票,他表示他能够跨越种族界线即便是偏远的南部州以赢得选举。

8——第十课《伊犁河大桥》词语

8——第十课《伊犁河大桥》词语

第十课《伊犁河大桥》(一)看拼音、查词典,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和词义。

(1)景观(名)①指某地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草原景观//森林景观ㄧ黄山以它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游客。

②泛指可供观赏的景物:街头雕塑也是这个都市的景观之一。

(2)渡口(名)有船或筏子摆渡的地方。

(3)栏杆(名)桥两侧或凉台、看台等边上起拦挡作用的东西:桥栏杆ㄧ石栏杆。

也作阑干。

(4)规模(名)事业、工程、运动、机构等所包含的范围。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5)爱情(名)(6)手风琴(名)风琴的一种,用手拉动风箱代替一般风琴用脚踩动风箱(二)从汉字的意义和组合方式理解下列词语。

(7)跨越(动)跨过;越过;超越某个界限 ,超越。

跨越障碍//跨越国界//跨越界限//跨越古今//跨越时间//跨越时空//跨越边界//例如:我们穿过一个戈壁,跨越 大山 ,顺利的到达目的地。

神舟六号的平安返航,是我们载人航天事业的一大跨越.世界儿童手拉手活动是人类爱心的巨大跨越.红军跨越了长江黄河//我跨越了人生的一大障碍.红军不畏艰难,跨越了千山万水,赢得了长征的胜利(8)奔腾(动)∶【许多马】 跳跃着奔跑。

犹如万马奔腾。

比喻水流汹涌洪水奔腾而来外面的万马奔腾似的爆竹声送进他的耳朵里来。

黄河的水奔腾不息流入海。

奔腾的黄河水,日夜不停息,哺育这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黄河千百年以来一直奔腾不息的流经黄土高原。

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地进取,正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

生活忙碌,但是人生毕竟奔腾不息。

长白瀑布宏伟壮观、奔腾不息。

黄河日日夜夜地奔腾不息。

善于利用时间,你生命的长河就会奔腾不息。

千年运河奔腾不息,养育了运河沿岸一方百姓。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是因为各种文明相互激荡。

我们的青春,如此的奔腾不息,又如此的清澈透明!(9)发源(动)长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在上海汇入大海,它流经了11个省,市.永远都不会枯竭 。

佛教发源地是印度。

(10)图案(名) 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

新疆石河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教案 新人教版

新疆石河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教案 新人教版

新疆石河子第十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教案新人教版活动目标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和小档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准备让学生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分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做摘抄并做成知识卡片;学生查找当地各种桥梁、世界名桥的资料,建立桥梁档案;每人将收集资料装入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同学相互间交流。

搜集有关中外名桥的一些图片或照片,做成课件,上课备用。

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分别安排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

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桥梁设计”等各子小组。

小组内的同学设计互动问题,准备好课件,教师参与安排指导。

课后以“桥”为内容,各小组自办一份手抄报,做材料上积累,班内做成果展示。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活动步骤四小组擂台,各子小组各选派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先装饰教室,美化黑板写上标题“桥之旅”。

上课时由老师导人,桥梁竞赛活动开始。

■导入活动宋范与求诗云:“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

”唐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

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今天就让我们步人“桥’’的世界,一起来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

’■展开活动第一轮由知识小组选派一个主持向大家提问,四小组同学抢答。

(对一个加10分)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几类?(梁桥、浮桥、吊桥、拱桥……)桥从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几类?(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建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石头、木材、竹、钢筋水泥、钢铁……)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哪座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哪座桥?(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哪座桥?(四元桥)第二轮请文化小组派一个同学主持,做必答题。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11《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3、了解说明东西,把握东西特征,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4、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作者简介, 文体概说。

1、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

桥梁学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

三十年代即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培养了大批桥梁专家,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就是由他的学生担任总工程师的。

2、文体概说(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什么是说明文?(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4)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扫清生字词障碍。

弧形(hú)长虹饮涧(jiàn)匀称(chèn)桥墩(dūn)惟妙惟肖(xiào)河堤(dī)雄伟(xióng)残损(sǔn) 古朴(pǔ)推崇(chóng ) 巧妙绝伦(lún)2、词语解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推崇:十分推重。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

巧妙绝伦:方法或技巧灵巧高明,独一无二。

第十课___伊犁河大桥

第十课___伊犁河大桥
4)金色的阳光照遍了美丽的田野。
五、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表述的内容。2.( l )熟读课文,做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前两段讲述的主要内容。
六:课后反思:
备课评价


合格
不合格
教研组长批课意见:
201 年 月 日
周次
第十周
时间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八年级
课 题
第十课伊犁河大桥
5、重点字、词语例释
恬美:甘美;宁静优美。如:听着她那恬美的歌声,观众都陶醉了。
沧桑:“沧海桑田”如:多少年了,沧桑也改变不了我对祖国的爱。
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如:我国正承载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2、教师出示设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出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
三、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
2、各小组组长记录学生在本科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的学生进行表扬。
四.能力测评题:
缩写句子:
1)漂亮的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2)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
3)小井的周围还有很多小树。
(3)老师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
二,重点词语讲解:
1.恬美:1)甘美2)宁静优美。
如:听着她那恬美的歌声,观众都陶醉了。
2,浓缩: 1)使溶液中溶剂蒸发溶液浓度增大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等工业中。
2)指物体中使部分含量减少,另一部分含量增加的过程。
如:文学要求浓缩集中概括和凝练。
3,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
3.成语或习惯用语的学习和运用。
天长地久,原意是指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爱情永远不变。此外,现在还有同名的食品、歌曲、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桥之美教育意图1.堆集言语,品尝本文美丽而又赋有意蕴的言语。

2.学习作者捉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阐明的办法。

3.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教育重难点1.品尝本文美丽而又赋有意蕴的言语。

2.学习作者捉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阐明的办法。

教育想象1.与《我国石拱桥》比照教育;2.辅导学生结合日子实践、发挥想像领会作者所体现的“桥之美”。

课时:1课时教育内容与过程情形激趣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如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神韵。

现在就让咱们跟从今世画家吴冠中去感触“桥之美”吧。

吴冠中1919年生,我国现代闻名画家。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结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下一任重庆大学修建系助教。

1943年在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榜初次个展。

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

1948年著作参与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为寻根决然回国。

先后在中心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修建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心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1970年文革期间,下放河北乡村劳作。

1973年调回北京参与宾馆画发明。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著作于开幕40分钟内悉数售完。

1988年参与新加坡、日本、澳门主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并讲学。

1989年赴巴黎写生,在东京举办“吴冠中画巴黎”展。

在美国举办著作巡回展。

其墨彩《高昌遗址》以187万港币创始我国国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后来他的墨彩《交河故城》价格更高达225万港币。

油画《巴黎蒙马特》以104万港元创始我国油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

1991年承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5年承受法国轩尼诗公司95轩尼诗构思和成果奖。

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阐明文的写作的目标,用横线标出文章的阐明点,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阐明目标的特色,批注自己的阅览了解,列出不明白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伊犁河大桥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内容,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题,利用导读法,练习法串讲全文。

2、在引导和表达中能正确运用本课中的句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理解体会作者对伊犁河大桥的情感,了解伊犁河的人文景观。

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特别是对一些灵活表达,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时候,学生都比较积极。

但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

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反应慢。

在这学期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及大量读书的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体会课文中作者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活动1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词语的解释和造句。

这节课我们先来听写一下,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2、(展示课件)大家知道我国的十大名桥是那些吗?(给学生介绍)那我们新疆比较典型的大桥有哪些?(伊犁河大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一、初步朗读
1、老师泛读课文,先让学生认真听,指导正确朗读课文(听力练习)
2、全班齐读,分组朗读课文。

(朗读练习)
3、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

4、抽叫学生起来分段朗读.
二、讲解课文
(一).伊犁河大桥的结构和历史。

1、课文开篇点题,直接写桥,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说伊犁河大桥是伊犁河的人文景观之一?
(二)新疆第一桥-----伊犁河二桥
1、为什么伊犁河二桥是名副其实的新疆第一桥?
2、人们在大桥上做什么?大桥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总结:作者以桥的雄伟宏大及以桥为中心的幸福生活,第一次表明了伊利大桥是伊犁河的人文景观的一种表现。

桥上美景
1、作者描绘了那个季节的伊犁河大桥?
2、在桥上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总结:桥上美景-------------人间天堂------------孩子、老人、赶路的人们的辛福生活------------------勾画出了一幅美妙的生活状态-------------再次凸显了伊犁河的人文景观。

(四)桥上婚礼-------习俗
1、青年男女为什么喜欢在桥上举行婚礼?场面怎么样?
2、伊犁河大桥的民族特色表现在那些方面?
总结:作者通过对伊犁河大桥上盛大的婚礼场面及周围的民族特色的展现的描写,增添了
伊犁河大桥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伊犁河大桥是伊犁河的一种人文景观。

学生自我感知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或段落。

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情感。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采用了小标题的写法,通过对“老桥”、“新桥”今昔对比的描述,分别介绍了“第一桥”、“桥上美景”和“桥上婚礼》”,赞美了家乡的人文景观,歌颂了人们欢乐、幸福的生活。

讨论交流
你的家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第十课伊犁河大桥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第十课伊犁河大桥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活动1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词语的解释和造句。

这节课我们先来听写一下,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2、(展示课件)大家知道我国的十大名桥是那些吗?(给学生介绍)那我们新疆比较典型的大桥有哪些?(伊犁河大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一、初步朗读
1、老师泛读课文,先让学生认真听,指导正确朗读课文(听力练习)
2、全班齐读,分组朗读课文。

(朗读练习)
3、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

4、抽叫学生起来分段朗读.
二、讲解课文
(一).伊犁河大桥的结构和历史。

1、课文开篇点题,直接写桥,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说伊犁河大桥是伊犁河的人文景观之一?
(二)新疆第一桥-----伊犁河二桥
1、为什么伊犁河二桥是名副其实的新疆第一桥?
2、人们在大桥上做什么?大桥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总结:作者以桥的雄伟宏大及以桥为中心的幸福生活,第一次表明了伊利大桥是伊犁河的人文景观的一种表现。

桥上美景
1、作者描绘了那个季节的伊犁河大桥?
2、在桥上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总结:桥上美景-------------人间天堂------------孩子、老人、赶路的人们的辛福生活------------------勾画出了一幅美妙的生活状态-------------再次凸显了伊犁河的人文景观。

(四)桥上婚礼-------习俗
1、青年男女为什么喜欢在桥上举行婚礼?场面怎么样?
2、伊犁河大桥的民族特色表现在那些方面?
总结:作者通过对伊犁河大桥上盛大的婚礼场面及周围的民族特色的展现的描写,增添了伊犁河大桥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伊犁河大桥是伊犁河的一种人文景观。

学生自我感知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或段落。

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情感。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采用了小标题的写法,通过对“老桥”、“新桥”今昔对比的描述,分歌颂了人们欢乐、赞美了家乡的人文景观,,”桥上婚礼》“和”桥上美景“、”第一桥“别介绍了.
幸福的生活。

讨论交流
你的家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