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0扁鹊治病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0扁鹊治病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0扁鹊治病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0扁鹊治病西师大版2019

一、说教学理念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与训练,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等。做好这些的前提,教师就要正确地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充分利用课堂的实践性,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二、说教材

1、说教材简析

《扁鹊治病》主要写扁鹊多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自己无病,不肯从医,导致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2、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理解感受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学习为人处事的哲学,运用于生活。

5、说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因其是一篇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因此可以完全在课堂内精彩演义,感受故事的神奇色彩和艺术魅力。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撒网捕鱼式”教学法,它取代了传统教学中“放钩钓鱼式”教学法。一个鱼“钩”只能钩一条鱼,而一张鱼“网”却能捕到许多鱼,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在语文教法中,何为“钩”,何为“网”,又何为“鱼”呢?其实,“钩”和“网”都是指代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个问题何为有价值,就要取决于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进行全方位思考,是否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是否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而这里所谓的“鱼”,自然就指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不言而喻,捕鱼的“渔夫”就是教师了,一个好的“渔夫”,不仅要会“撒网”,会“捕鱼”,还要知道怎么“挑鱼”,怎么“剖鱼”。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捕鱼式”教学中,不但要会“提问”,会“聆听”,还要会“挑重点”,并会“分析重点”。

“撒网捕鱼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灵活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进行应变并加以引导。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去猜想学生们的答案并准备相应的对策。另外教师也应加强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语言过渡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本文还采用情境式对话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有兴趣地投入教学。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理,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导入,是学生进入状态的主导。本文采用配乐讲故事法,这样揭题:同学们,老师在上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豺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正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上下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治病.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于是,扁

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凹陷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几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

鹊有”起死回生”之术.以故事开头,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并产生一定的兴趣。

(二)、“撒网捕鱼”教学

一)选中主角,“撒网捕鱼”,解析主要物性格。

1、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2、“撒网”,提出一个最贯穿全文的问题。

学生读完全文,教师进行提问:“你觉得扁鹊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扁鹊),这就替代了“扁鹊几次见蔡桓公”,转变了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 3、“捕鱼”,聆听不同见解,感受学生不同思维。

面对学生不同的观点,教师选择“重点”进行教学。在学生们的答案“善良聪明真诚”中引导出扁鹊的主要品质:医术高明。板书(医术高明)

4、“剖鱼”,让思维遨游全文,解析文本。

找到了一条好鱼,就得进行解剖分析,同样,对于主人公的品质特征,教师就要重点把握。在本文中,可以这样引导:那么,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扁鹊的

“医术高明”呢?于是学生就会有选择性地寻找,如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可以看出他医术很高明,这时教师就加以引导,古代医生给病人看病都是通过“望闻问切”来发现病情,而扁鹊只是站了一会儿,确实可以看出他医术高明。那么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医术高明呢?于是学生又一次次地从段落“病发展到皮肤”, “发展到肠胃”“发展到骨髓”,(分别板书:皮肤,肠胃,骨髓)而扁鹊却都能看出,反映其医术高明。教师每次加以鼓励引导,成功地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分析教学.再通过他的多次进谏,反映他另一品质: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

二)转换视觉,再次“撒网捕鱼”,分析不同人物性格

面对不对人物的性格,就需要自然地过渡转换,本文从扁鹊转到蔡桓公,就可如此引导: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戎,那么蔡桓公的表现又是怎么样的呢?

1、角色扮演,情境教学

当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时就提出他有病,蔡桓公却不相信,并且很不满,两个人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如此引导:那么谁愿意当扁鹊,谁愿意当蔡桓公,我们来朗读试试.扁鹊: “大王,据我看来,你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醒公: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之后,全班齐读对话。

2、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扁鹊三次进谏蔡桓公,每次的态度都十分诚恳,然后蔡桓公的态度却极为恶劣,依次从: “没有理睬”, “非常不高兴”到“奇怪”。(分别板书: 没有理睬非常不高兴奇怪)让学生进行不同人物的对比,突出蔡桓公的性格。重点在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