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脱贫攻坚帮扶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陕硬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典型事例

陕硬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典型事例

教师结对帮扶典型事例我叫杨庆军,男,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陕硬学校教师。

多年来,我自觉以党员、教师标准要求自己,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转化学困生,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贫困户学生。

为了落实勉县精准扶贫和县教育局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精神,进一步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我校从2016年开始,我们教师一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一边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我与其他教师一道不仅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宣传政策,指导家长填表;更主要的是,对所有学生(包括贫困户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无微不至地关心。

现在,我把自己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了解情况,摸清底子。

我所带二(1)班,全班39名学生,16名女生,23名男生。

有4名留守儿童,他们是唐安墩、韩陈奕儒、代文强、吴美琪(女)。

有9名贫困户学生,他们是男生汤俊飞、汤俊翔、申学垚、代文强、车红双、陈嘉辉,女生邹蕊、刘丽丽、胡忻雅。

还有几名学困生。

摸清底子,为更好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二、深入农家社区,宣讲政策。

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我邀请其他代课教师,深入继光社区、西坝社区、陕硬家属区等,走社区到家庭,了解、查看贫困户家庭状况,讲解党的脱贫攻坚政策。

使家长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知识、对教育扶贫与补助政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三、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扶贫工作。

我们二(1)班有4留守学生,还有几个单亲家庭。

部分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

近年来,我采取打电话、写书信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温暖,学习成绩有了进步。

四、结对帮扶贫困户学生。

近年来,学校举行了师生帮扶活动。

我班9名贫困户学生,由6名教师结对帮扶。

学校教育帮扶典型案例材料

学校教育帮扶典型案例材料

学校教育帮扶典型案例材料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实行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其中,有一些典型案例,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一、原创教学方法帮扶乡村学校某市的低保学生小明,虽然一直表现出色,但由于经济困难,无法报名参加辅导班,课程较为单一,成绩略有下降。

该市中学校长得知后,主动联系小明所在的乡村学校,邀请小明参加该校开展的学科竞赛并给予学习资助。

此外,该校根据小明的学习特点,开展了野外生物课程,尤其是鸟类学和自然环境保护。

通过把生动有趣的家庭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小明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幅提升。

小明在该校首届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这也是乡村学校第一次参加该校的参与竞赛活动。

夏令营期间,学校和留守儿童家长一起助力小明参观了博物馆,让小明了解到更多社会和文化历史。

二、定点支教培养优秀人才某市的高峰primary学校是“三区三州”的贫困地区,该校招收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家庭。

该校合作的大学老师,利用毕业实践奖学金,到该校进行定点帮教。

其余老师,按照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与其年级相适应的教《音乐、英语、美术等课程》,重视教育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以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志愿者服务,帮助贫困学生圆梦某市的扶贫教育项目,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优秀志愿者艺术团队。

通过志愿者服务,这些团队帮助乡村学校搭建了舞美和音乐设备,带领学生团队参加了全国小学生艺术节和全国浓墨书画大会,让孩子们在草原和沙漠中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和风貌。

其中的许多学生因此成为中国的艺术之光,成为各国学生到中国学习的优秀代表。

四、科技服务支撑下的乡村教育创新通过“一师一村”的扶贫教育项目,某市教科局利用互联网科技,为乡村校园提供了实时的在线培训平台。

这个平台汇集了大城市的优秀 teacher,以及县城教育霸权和教育专家来,直接为乡村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开展了多种常规及非常规的教学实践,以指导乡村学生的一步一步成长。

教育扶贫的典型案例 (精品)

教育扶贫的典型案例 (精品)

甘肃静宁县的教育扶贫之路7月的黄土高原已是鸟语花香。

在甘肃省静宁县,不论走在偏远的农村,还是繁华的城镇,目之所及,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在学校。

受益于教育精准扶贫,在静宁,昔日破旧的校舍已被崭新的教学楼取代,曾舍近求远、择校转校的农村学生,如今正在逐步“回流”。

今天的静宁,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教育精准扶贫之路,让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都享受到了教育扶贫带来的实惠。

贫困山村有了漂亮“童话城”静宁县城川镇红旗村老贫困户王跃刚的小儿子王萌,现在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家门口上幼儿园。

“保教费免了,孩子每天还能吃到营养可口的饭菜,天天吵着要去幼儿园哩!”王跃刚说。

但就在几年前,对于村里的百姓来说,这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红旗村原来有一所幼儿园,只负责孩子的日常活动。

家长们每天忙农活,中午接孩子回家吃饭,一来一去,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了接送孩子上。

为了减轻家长负担,红旗幼儿园探索实施了日托模式,并采取集中加工、分点配送的方式,为幼儿提供早餐、午餐,还为孩子们创设温馨舒适的午休场所,让家长们能安心干农活。

“我们与静宁一幼建立‘一对一’帮教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幼教培训,规范保教行为。

”红旗幼儿园园长穆新燕说,“依托‘静宁教育云’平台,我们与静宁一幼开通同步课堂,真正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红旗幼儿园不是个例。

在静宁县,许多家长和孩子都感受到了幼儿园带来的“实惠”。

2015年至今,短短两年,静宁县行政村幼儿园从3所发展到149所,其中贫困村幼儿园75所,实现了有需求的行政村、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

为了确保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解放农村劳动力,静宁县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按照有利于利用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分级管理的“四个有利于”原则,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据统计,2017年春季静宁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1%。

学校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学校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学校教育扶贫典型案例近年来,中国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视愈加显著。

扶贫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而教育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学校教育扶贫典型案例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今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

一、希望工程希望工程不仅是中国最知名的公益组织之一,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扶贫案例。

自1989年成立以来,希望工程一直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希望工程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希望小学、希望图书馆等一系列教育扶贫项目。

截至目前,希望工程已经为全国各地超过3000万名贫困学子提供了帮助,达成了显著的成功。

二、第二希望第二希望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旨在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教育支持。

第二希望的创始人尹晓东是一名深耕于教育事业30多年的人士。

他在1997年事业有成之后,开始关注教育扶贫工作。

他投资开设了“第二希望爱心学校”,并多次赴乡村开展义教工作。

如今,第二希望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教育扶贫体系,拥有了爱心课堂、希望书屋等多个项目,已经帮助超过200万名学生。

三、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作为一所贫困地区高校,贵州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校坚持教育扶贫的理念,积极参与西部计划和农村教育扶贫项目。

贵州师范大学还与多所贫困地区的小学、中学合作,赴乡村开展学校教育扶贫工作。

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力,贵州师范大学打造了一个优质的教育体系,提升了有限地区的教育水平,开启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四、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也是一个成功的学校教育扶贫案例。

学校位于贫困地区的淳安县,近几年来,学校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

学校为学生提供有助于拓宽视野的课程,也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如今,该校已经成为了淳安县最优秀的中学之一,为当地贫困学子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定点帮扶典型案例范文

定点帮扶典型案例范文

定点帮扶典型案例范文一、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典型案例某县农村,村民小王家庭贫困,生活困难。

该县政府开展定点帮扶工作,选派干部赴该村指导脱贫致富工作。

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小王家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并利用自家土地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等。

由于种植技术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小王家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定点帮扶,小王家成功脱贫致富,成为该村的典型案例。

二、农村学校发展典型案例某农村地区的学校长期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设施设备老旧等问题。

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当地政府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政府向该学校派遣了专业教育工作者和资金支持。

在帮扶的过程中,专业教育工作者为学校制定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案,并提供了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

同时,政府还投入资金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师生积极性大增,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典型案例。

三、偏远山区产业发展典型案例某偏远山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农民的生活困难。

为了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政府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政府通过引进农业科技和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帮助农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同时,政府还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销售渠道,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

在帮扶的指导下,当地农民逐渐掌握了高效种植技术,农业产值显著增加。

通过定点帮扶,偏远山区的农民成功脱贫致富,成为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四、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某农村地区自然风景优美,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为当地农民提供旅游发展的指导和支持。

政府通过培训农民的旅游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开展乡村旅游业务。

同时,政府还投入资金改善当地旅游设施和环境,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在帮扶的指导下,当地农民逐渐发展起乡村旅游业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定点帮扶,农村地区成功发展起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五、贫困家庭产业帮扶典型案例某贫困地区,政府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帮助贫困家庭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高校服务乡振兴典型案例

高校服务乡振兴典型案例

高校服务乡振兴典型案例一、案例一:农业科技高校助力农产品升级。

1. 高校主角。

就说[农业科技大学名字]吧,这所高校可是在服务乡村振兴里出了大力气。

2. 故事的开始。

有个小乡村,一直种着传统的农作物,产量不高,卖的价格也低。

这高校的专家团队啊,就像超级英雄一样登场了。

他们到村子里考察,发现土壤、气候其实都有潜力可以挖掘。

3. 具体做法。

先从种子下手。

专家们给村民带来了新培育的优质种子,这些种子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抗病虫害能力强,而且产量比原来的品种高出一大截。

然后是种植技术的指导。

教授们挽起袖子下田,教村民科学的种植间距、施肥时间和灌溉量。

比如说,以前村民都是凭感觉浇水施肥,现在知道了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精准供给。

还搞了农产品加工的培训。

以前村民就知道把农作物简单处理一下就卖了,现在学会了加工成果酱、干货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4. 成果与影响。

结果呢,这个村子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双双提升。

以前愁销路,现在产品变得抢手了。

村民的收入翻了好几番,小乡村的名声也传出去了,还吸引了一些游客来参观体验农产品的制作过程呢。

二、案例二:艺术高校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1. 高校主角。

[艺术学院名字]可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2. 故事的缘起。

有个小山村,风景很美,但是没什么特色产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子有点没生气。

3. 具体措施。

艺术高校的师生们来啦。

他们把整个村子当成了一个大画布。

首先在村子的墙上绘制了各种各样超级酷炫的壁画。

这些壁画有的是展现当地传说故事的,有的是反映乡村田园生活的,一下子就让村子变得特别有艺术氛围。

然后呢,他们还指导村民把一些废旧的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

民宿的设计风格那叫一个独特,融合了当地的建筑特色和现代的艺术元素。

室内的装饰也是由师生们精心设计,从手工艺品到软装布置,都充满了艺术气息。

另外,高校还帮村子策划了一系列艺术活动。

像乡村音乐节、民俗文化艺术展之类的,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

4. 成效与改变。

强校带弱校的结对帮扶优秀案例

强校带弱校的结对帮扶优秀案例

强校带弱校的结对帮扶优秀案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一些强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结对帮扶一些较为薄弱的学校,为其提供教学资源和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我国各地,已经有不少强校带弱校的结对帮扶优秀案例。

这些案例在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校管理、促进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典型的案例,了解强校带弱校的结对帮扶方式,以及帮扶过程中的收获和挑战。

一、帮扶方式1. 教学资源共享强校通过与弱校结对帮扶合作,向弱校提供一些教学资源。

强校可以共享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教学资源,让弱校从中受益。

这样既满足了强校的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的需求,同时也能帮助弱校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

2. 管理经验交流除了教学资源外,强校还可以向弱校提供一些管理经验,包括校园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强校可以派遣一些管理骨干到弱校进行交流,帮助弱校解决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3. 师资培训支持强校可以向弱校提供师资培训支持,包括教师培训、教学方法交流、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支持。

强校可以为弱校派遣一些优秀的教师到弱校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典型案例1. 上海市某区强校带弱校结对帮扶案例上海市某区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将一些优质学校与较为薄弱的学校进行了匹配。

强校向弱校提供了教学资源共享、管理经验交流和师资培训支持等方面的帮助。

这样,弱校通过与强校的协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教学质量有所改善,学生成绩也有所提高。

2. 江苏省某市农村学校带弱小学结对帮扶案例江苏省某市的一所城市学校结对帮扶了一所农村学校。

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提供了教学资源共享、管理经验交流和师资培训支持等方面的帮助。

通过这种结对帮扶的方式,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提高。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教育扶贫典型案例【篇一】“某某这次高考考了636分的好成绩,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高考成绩揭晓后,某某县某某镇长江村四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多亏了教育扶贫政策,圆了我这个贫困生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近日,面对某某县纪委监委教育扶贫专项督查组的来访,某某详细介绍了近几年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情况。

这是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专项治理,以有力监督助推教育扶贫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扶贫先扶智。

某某县作为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制度试点县之一,为保障教育扶贫政策落地落实,该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教育扶贫项目、资金、政策三个重点,梳理确定了包含送教上门、“雨露计划”等在内的5项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内容,并按照监督清单内容,抽调精干人员6名,组成3个专项监督检查“小分队”,紧盯教育扶贫项目执行落实、扶贫资助精准发放等环节,重点检查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控辍保学两个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贫困户子女资助“不错不漏”。

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5个,已全部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今年以来,在县纪委监委的精准监督下,共发现全县教育系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5个,已全部整改完毕。

各类教育助学资金和“雨露计划”补助金按时发放1237.6万元,受助学生19391人次,受惠建档立卡学生13769人次。

“我们将严格对照扶贫领域监督清单,聚焦教育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问题,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实效,做到监督一项、落实一项、巩固一项,确保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篇二】投入9890.39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投入2136.45万元资助各类贫困学生,招聘169名教师充实农村学校任教……这一组组醒目的数字,正是新干县2022年教育精准扶贫的鲜活写照。

去年以来,该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夯基础、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始终将教育精准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让我们牵手一起同行
义务教育有保障教育帮扶
——XX小学二年级学生蔡XX事例
蔡XX,蔡XX父亲,秦安县西川镇XX村村民,2012年10月,骑摩托车在县城滨河路被一辆渣土车相撞,导致脑部严重受伤,当时情况十分严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经天水四零七医院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

二次开颅手术后,留下了后遗症:智力严重下降,语言功能受到影响,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而且精神也时好时坏。

出事时,二儿子蔡锦堂刚出生72天,老父亲操心过度去逝,家中还有八十多岁的聋哑人老母亲,家中经济十分困难,一贫如洗。

全家主要依靠低保度日,生活极其艰难,属于村中的特困户。

蔡XX,男,2012年7月出生,现为西川镇XX小学二年级学生,眼睛弱视严重,性格内向,自卑,胆子小,学习成绩低下。

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奶奶照顾。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蔡XX就引起了班主任王老师的注意。

当身体稍有一点不适时,就让其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

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时常是空的。

经过不断与监护人沟通,家访,并深入的了解,王老师发现该同学的厌学心理
严重,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平时没有父母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时常说谎的现象。

奶奶已年迈而且是聋哑人,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安慰和鼓励。

(二)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三)学习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现象: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胆小言少,很不自信,在学校、班级的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通过长时间观察,班主任王老师发现该生的问题远远不是个人的单一问题。

为了彻底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在本学期开学后的第五周,王老师积极与村委会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然后再走访入户实地调查目前的孩子状况。

在摸清实际困难后,鉴于该学生的处境比较特殊,王老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议家长重视孩子视力问题,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积极联系眼科医院对孩子视力进行检查。

(二)制定一对一帮扶孩子学习计划。

全面负责,科任教师每周至少辅导该科目一次。

(三)学校兼职心理辅导员何彦龙老师对孩子心理进行疏导,帮助孩子重拾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根据其的年龄特点,通过形象的事物,有意的关
注,适当的表扬来提高他的兴趣。

(五)班主任王老师和其他代课老师定期走访入户,记录家庭困难情况,多方面联系切实解决困难。

(六)争取物资帮扶,多次联系到衣物、文具、书籍项目。

经过为期一年多时间的帮扶,该学生已经走出了家庭不幸带来的心理阴影,融入到班级大家庭里来,学习成绩在班级前列,帮扶起到了阶段性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关注弱势家庭,关爱弱势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教师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

班主任王继梅和其他科任教师将与其携手并进,关爱相融,使他健康成长,直至送至初中的学校。

稿件来源于西川镇宋场学校二年级班主任王继梅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