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
广州市大部制改革探究

广州市大部制改革制度探究——陈传营 200930431060 0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摘要】2009年9月24日,广州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将在市委召开,会上公布了《广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
本次改革,将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继2008年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之后,2009年8、9月,深圳、顺德、广州相继推出机构改革方案,掀起一轮地方大部制改革的高潮。
深圳、顺德的机构改革力度颇大,在全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讨论了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及作用,并且以广州市大部制改革为例,详细的剖析了广州市大部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带来的影响以及改革的不足之处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政府机构;精简【Title】The Research On The super-ministries reform For Guangzhou【Key Words】 super-ministries;reform;governmental agencies;simplify一:大部制体制的定义及实施目的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在我看来,大部制体制改革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在于缩减政府机构的数量、工作人员数量,以求缩减政府的行政成本。
这应该仅仅作为这项机制改革的附属效益,其真正的目的在于:(一)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
多个部门负责同一项工作的做法,貌似加强领导,实则减轻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导致部门利益的滋生,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甚至个人化。
佛山政府机构改革有多大胆?

佛山政府机构改革有多大胆?郭芳【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3页(P22-24)【作者】郭芳【作者单位】《中国经济周刊》报社【正文语种】中文2009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动后来被称为“最大胆”的大部制改革,顺德区委区政府41个部门被大幅削减至16个。
顺德区纪委、审计局和信访局组成新的区纪委,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区委宣传部组成了新的区委宣传部,司法局和区政法委组成了新的区政法委,区委办和区政府办合署办公,区统战部、农村工作部、工会、共青团区委、妇联、工商联、残联组成了新的党委“社会工作部”,工商、地税、质监、药监、国土等9个部门,也一并纳入了机构整合的范围。
惊人、迅速、持续外界惊呼这场改革石破天惊,且动作“迅雷不及掩耳”。
2009年9月14日—16日,顺德区从宣布改革到人事变动结束,仅花了3天时间。
时间之短,让它辖下的1000余名公务员来不及反应。
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新成立的“部局”一把手大都由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和副区长兼任,而原“部局”的正职全部成了副职,原来部门的副职成了新设的“局务委员”。
这也造成了后来“一正多副”的尴尬。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这是过渡时期的一个必然现象,但还是要人性化,通过退休、深造、进修、转岗等方式渐进地消化、淘汰。
2009年的大部制改革之后,顺德的体制改革一直没有停止。
2011年9月,顺德在此前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之上,制定了一套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方案,并提出了“大部制、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
“我们紧接着进行了行政审批职能的改革和行政审批流程的再造。
”刘悦伦说,如果仅仅是减少部门,而没有后来的系列改革,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部门的数量不是关键,只要政府职能转变了,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顺德模式早闻名顺德人血液里流淌着改革血液。
早在1992年,顺德便成为广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并开始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
顺德改革这三年

随着 改革方 案 的公布 , 国家 层 面 新
一
刘悦伦 : 国务院有这个想法 , 往地方 放权 , 这也是地方 的想法 , 广东 的省市 两 级一直在 向中央申请 放权。佛 山和顺 德 作为行政审批改革的试点地区 , 给省里和 中央都提 了很多次 , 这次中央提 出要进 一 步放权 和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
经验 和教 训 可 以提 供 给 外界 ?
动T?举例说 , 我本来想搞 1 0 0多公里 ,
今 年 动 多少 , 明年 动 多 少 , 我 根 据 自己 的财力 、 需 求来 制订计 划。 可是现 在 什
么情 况 呢 , 就 是 你 必 须 要 到 北 京 去 审 批, 程 序 复杂 , 耗 时很 长 。也 不 是说 北
至 少 得 一 两个 星期 时问 。
首先 是关 于项 目审批 的 问题 , 这 次 讲要 下放投 资审批 事项 , 对 已经 列入 罔
家有 关规 划需要 审批 的项 目, 除 特 定 情 况需 要总量 控制 以外 , 再 按 行 政 审 批 制
2 0 0 9年 , 顺 德启 动 大 部 制改 革 , 区 委、 区政 府 4 1 个 部 门被 大 幅 削减 至 l 6
白, 举 个例子 , 地铁 的问题 , 地 铁 是 市 里 的公 共 交 通 问 题 , 不需 要 中 央一 分钱 ,
刘悦伦 : 我觉得 战略一 1 - _ 应该坚持 , 因
为 已 经 有 了 好 效 果 。 比如 规 划 局 、 国 土
农村 丁作 部 、 T会 、 共 青团区委 、 妇联 、
规划 , 为 什 么 需 要 花 很 长 时 间 来 北 京 批 ? 批 完 以后 还需 要 在很 短 的 时 间 内
“大部制”走向何方

“大部制”走向何方作者:哲生姚建莉来源:《浙江人大》2012年第11期2008年,大部制改革起航。
4年过后,这场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改革,依然走在探索的路上。
从或进或退的步伐中,公众试图看清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行政架构的未来。
专家指出,大部制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政府自身的突围与转型,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子。
“顺德试验”“大部制改革”这个国家命题,启动已经四年多。
此前广东顺德、上海、浙江富阳、湖北随州等地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大部制试验,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地方大部制改革却已淡出公众视线,唯有广东顺德改革正酣。
2012年8月20日,顺德公布《佛山市顺德区法定机构管理规定》等5份文件,社会创新中心、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产业服务创新中心等首批4个法定机构正式成立,主要以非营利性质机构形态执行政府政策,促使区级政府部门向决策者、监督者转变。
受现有法律限制,法定机构参照事业单位登记为非营利机构,但不列入行政机构序列。
参与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设立的相关负责人指出,“过去群众文化科的人员全部兼文联的工作,既代表政府,又代表社会团体,尽管职责界限清晰,但有时候身份难免会模糊。
”这种曾经带动社会团体发展的“双重身份”,目前已造成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
因此,法定机构的设立,“可以让他们从具体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做其该做的事务,政府职能更加清晰。
”顺德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允冠表示,正是因为过去政府什么都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不堪重负,使机构改革可能出现“反弹”。
法定机构的设立被视为顺德深化大部制改革的又一“力作”。
2009年9月16日,顺德区公布了被外界称之为“石破天惊”的大部制改革方案,41个党政群机构和部分双管单位职能进行同类项合并,组建成为16大部门。
“党政大部制”改革由此开启。
据悉,顺德改革借鉴了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将政府职能分为政务管理、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三大类型。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与麦苏女其他行政管理一案行政二审判决书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与麦苏女其他行政管理一案行政二审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规划【审理法院】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4.21【案件字号】(2020)粤06行终46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陈智扬何丽容王慧【审理法官】陈智扬何丽容王慧【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麦苏女【当事人】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麦苏女【当事人-个人】麦苏女【当事人-公司】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代理律师/律所】李双成北京市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李双成北京市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李双成【代理律所】北京市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佛山市自然资源局【被告】麦苏女【本院观点】麦苏女对顺德发规局作出被诉《104号复函》的职权依据没有异议,本院予以确认。
顺德环运局2017年3月9日对顺德发规局发函的要求包括“(四)上述建设的建构筑物部分是否属于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顺德发规局在作出肯定答复时,应当援引能够直接认定违法建设属于“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的法律条文,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强调的是对“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违法建设后续如何处理,并不涉及怎样认定“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
【权责关键词】行政确认合法违法罚款质证证据不足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麦苏女对顺德发规局作出被诉《104号复函》的职权依据没有异议,本院予以确认。
根据双方的诉辩意见,本案二审争议的焦点是《104号复函》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104号复函》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金沙大道瑶岗路12号之一加建的建筑物属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但经本院核实,认定违法建筑是否属于“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的相关法律依据是《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第八十条第二款,而《104号复函》并没有适用该地方性法规,故一审法院认为《104号复函》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并判决撤销,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期待顺德政改为广东改革辟新经

济则 由企 业去 担 纲 。政 府 对 经济 的职
责 不是 眉毛 胡子一 把 抓 , 是通 过 扶 而
的机 构合 并, 如将工商、 质检 和安监合
神” 革 自 ,“ 己的命” 通过 “ , 撤一批、
并一批 、 转一 批”, 全市党政 机 关从 将
植 企业 去发展 经淝 企业是 主 角, 府 政
的试 点 。 好在 汪洋有言在先 : 允许 改革 失败 , 但是不允许不改革。
刘海 , 担 着制度 闯关先行 官的 承
重任 。o
序上 区别 , 使得顺德 的产权 改革 相对顺
利不少, 焕发了经济活力。
可 以这 样 评 价 f 9 @ 代 颀德 政 2- g
个月即可完成 所有审 。 批 纪委监 察局 等
2 0 年 的第三次政 改, 09 将把 2 多个 O
“ 可怕”, 可怕在他们讷于言而敏于行, 只做 不 说 。 2 的改 革 突破 了许 多框 9年 框 , 当时都是 属于石破 天惊级别 的, 在
如果 争端一 起 , 绝对 流产。 顺德 人情 悄
是 顺德 的大部制改革。 顺德 政 改 有三 次 高潮 ,第一 次是
将按职 能整合 成1个 行政机 构, 6 形成一 个公 共服 务型政府。
这 次顺德 的机构改革 , 将职 能相近
府”为目标 。 顺德 9 年 的改革就 确立 了 2
这 样一个 基本 原则, 即政 府管社会 , 经
这 两项改革是艰 难 的、 悲壮 的。 勇敢 在 否定 自我 的同时, 冯润胜 等还 “ 拆庙搬
P E ACE/ R F 刊首 广州轻 出集团有限公司特约
期待顺德政 改为广 东改革辟新经
口 文 本 刊编辑部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四川改革・2010年第6期●改革综述●第一部分行政机构改革与大部制一、改革开放后政府机构5次改革(一)1982: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从1978年至1981年,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恢复了过去撤并的行政机构,并增设了—些新的机构。
国务院部门迅速膨胀起来,至1981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了建国以来机构设置的最高峰。
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等问题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过去遗留下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干部队伍老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1982年开始,中央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二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第一次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减到60岁,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至50岁。
1982年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方针,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了宪法。
这一阶段的改革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
但本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二)1988: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
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将国务院部委一级机构由45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22个调整为19个:办事机构由4个调整为5个;人员编制在原有5万余人的基础上,裁减了7900余人。
机构精简、党政合署、机制创新 广东大面积试点县级大部制

政 承诺 制 、 政 执法 责 任 制 , 先 在 行 率 县委 建 立健 全 领 导 干部 罢免 或 撤 换 制度 .严 格执 行领 导 干部述 职述廉 、 诫 勉谈话 、 质询等 制度 。同时 , 各县要
欢 迎 登 录 中 国 政 务 信 息 网 www. c ov ne . n c g . tc
省 区 战 略
机 制 创 新 . 力 运 行 透 明 公 开 权
顺德 的“ 大部 制 ” 革 . 改 不仅 对政
府 部 门 数 量 做 了大 幅 精 简 , 触 及 了 亦
权力结 构 中各种 “ 错位 ” 的矫 正 , 为理
个 . 立起 大 保 障 、 规 划 、 经 济 、 建 大 大 大
监 督有力 的县级行 政管理体 制 。
机 构 精 简 . 小 县 有 所 区 别 大
建设 、 大监管 、 大文化等 大工作格局 。
顺德大部制 1 6个 党 政 职 能 部 门
顺德 大部制改 革 的最 大特点 是
1 .区政 务监 察 和 审计 局 与 区纪 委 机 关 合 署办 公 : 区 委办 、 2 . 区政 府 办 、 区委 决 区 委 策咨询 和 政策 研 究室 合署 :.区委组 织 3 部 f 机构 编制 委员 会办 公 室) . 区 ; 区文 体 4 旅游 局与 区委 宣 传部 合署 ;.区司 法局 5 与区 委政 法委 合 署: 6 区委 社会 工作 部 与 区民政 宗教 和外 事侨 务局 合署
被 列 为 试 点城 市 .在 不 同 区域 和 层 级
在 顺 德 大 部 制 改 革 一 年 多 之 党 政 合 署 . 搞 “ 刀 切 ” 不 一 后 . 东 决 定 将 “ 德 模 式 ” 全 省 广 顺 在 党 政 合 署 是 “ 德 模 式 ” 另 一 顺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粤机编〔2009〕21号一、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加快职能转变,加大推行大部门体制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建立机构精干、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运行高效的党政管理体制,为顺德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改革先行区、区域合作创新区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改革的主要任务(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按照“对内放宽,对外开放,对下放权”的原则,全方位优化政府职能结构,科学配置行政管理职能。
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推动政府职能由以经济建设为主,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由以提供经济性公共物品为主,向以提供经济性公共物品和社会性公共物品并重转变;由以政府管理为主,向以吸纳社会全面参与的公共治理转变。
(二)优化整合组织机构。
强化党的领导,统筹优化党政机构设置。
全面梳理部门职能,在现行大部门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职能相近机构的整合力度,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建设、市场监管、群团工作、政务监察等更多领域综合设置机构,形成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权责明确清晰的党政组织架构。
改革后,区综合设置16个党政机构,其中: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党委工作部门5个,政府工作部门10个。
区委机构:1.保留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
组建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
将区监察局、审计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
不再保留区监察局、审计局。
区信访局并入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在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内设机构挂牌。
2.保留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与区委办公室合署办公,挂区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室牌子。
3.保留区委组织部。
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区委组织部合署办公。
将区人事局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职责划入区委组织部(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4.保留区委宣传部。
组建区文体旅游局,与区委宣传部合署办公。
将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除文体许可及文化综合执法以外的职责、旅游局除旅游市场监管以外的职责划入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
不再保留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旅游局。
5.保留区委政法委员会。
区司法局与区委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
6.组建区委社会工作部。
组建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与区委社会工作部合署办公,挂区港澳台工作办公室牌子。
将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区外事侨务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职责,区残疾人联合会机关除残疾人就业培训以外的职责,区农业局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区民政局双拥优抚、基层政权建设、民间组织管理的职责,整合划入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
不再保留区委农村工作部、统一战线工作部、区外事侨务局、民族宗教事务局。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归口区委社会工作部,按各自章程运作。
区政府机构:1.组建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
佛山市规划局顺德分局由市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
将佛山市规划局顺德分局、区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统计局的职责,经济贸易局产业发展规划的职责、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职责,区环境保护局生态保护规划的职责,整合划入发展规划和统计局。
不再保留区发展和改革局、统计局、佛山市规划局顺德分局。
区物价局在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内设机构挂牌。
2.组建区经济促进局。
将区经济贸易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信息产业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的职责整合划入经济促进局。
不再保留区经济贸易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信息产业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
3.保留区教育局。
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做大做强教育事业。
4.组建区公安局。
佛山市公安局顺德分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更名为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
5.组建区财税局。
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
将区财政局、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区财税局。
不再保留区财政局、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
区财税局地税业务工作由省地方税务局直接领导。
区财税局代表区政府联系佛山市顺德区国家税务局,区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由区财税局归口联系。
6.组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人事局除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以外的职责、民政局的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职责、卫生局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职责、总工会劳动竞赛的职责、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就业培训的职责,整合划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顺德分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更名为佛山市顺德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归口联系。
不再保留区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7.组建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由市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
将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区建设局(房产管理局)、水利局的职责,区交通局(港航管理局)的建设职责,整合划入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不再保留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区建设局(房产管理局)、水利局。
8.组建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
佛山市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
将区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职责,以及佛山市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除食品安全协调以外的职责,整合划入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
不再保留区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9.组建区市场安全监管局。
佛山市顺德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
将佛山市顺德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佛山市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食品安全协调的职责,区卫生局的食品安全卫生许可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的文体许可及文化综合执法职责,区农业局的农业市场管理职责,区经济贸易局(旅游局)的旅游市场监管、生猪屠宰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市场安全监管局。
不再保留佛山市顺德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0.组建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
将区环境保护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职责,区交通局(港航管理局)除交通建设以外的职责,区建设局的公用事业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
不再保留区环境保护局、交通局(港航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佛山市顺德区气象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挂区地震办公室牌子,归口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联系。
(三)精简决策和管理层次。
创新干部管理制度,减少行政层次,缩短决策和管理链条,切实提高党政工作部门的执行力。
改革后,党政机构主要负责人分别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和政务委员兼任,建立部门首长负责制,实现党政决策和管理的扁平化。
(四)创新运行机制。
按照“决策民主化和扁平化、执行集中化和统一化、监督外部化和独立化”的原则,建立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分工清晰又统一协调的高效运行新机制。
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效率与民主相协调的需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区党政决策机制,区全局性重大决策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
联席会议成员由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正副区长、区政协主席、政务委员组成。
组建区政府政务委员会,政务委员会由区长、副区长和政务委员组成,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
政务委员按副处级领导职务配备。
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决策听证、咨询和民意征集吸纳制度,增强党委、政府对地方改革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性。
区联席会议的决策由党政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将执行权尽可能依法委托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
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完善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与服务水平。
区纪委(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负责对党政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
区纪委(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向各局派驻纪检(政务监察)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对所驻部门进行纪律和政务绩效监督。
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具体实施程序和运行机制,健全以党政领导为重点对象的问责制度。
(五)理顺责权关系。
按照权责一致、责权利统一的原则,重点梳理和解决部门间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问题,通过制定部门“三定”规定,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
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六)推进配套改革。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事业单位的投入机制和财政供给方式,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实行绩效管理,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以与主管部门脱钩,转制走向市场,由政府向其购买服务。
深化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强镇扩权”。
理顺区委、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与镇(街道)之间的责权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按照“下级优先”、“就近管理”、“强化基层”的原则,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权限,并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社会组织良性发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探索实行政府管理和服务外包制,建立社会广泛参与公共事务、政社协同治理的新机制。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区、镇(街道)税收分配机制。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通过竞争分配,集中财力保障政府提供优质公平服务。
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问责体系,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政府财政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杠杆作用。
建立完善区级党政机构、镇(街道)效能监督考核体系。
按照绩效考核与问责相结合的原则,改进绩效评估方式,提高评估透明度,实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民主评估与科学评估相结合,评估结果与表彰奖励相结合。
明确问责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引咎辞职制度等,提高问责的可操作性,解决权责脱节问题。
建立和完善人员编制的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职能和机构调整的需要,按照“重心下移”的思路和“转岗不下岗”的原则,优化有关部门间、部门内部的人员编制配备,充实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执法任务重的部门和以及部门一线工作人员力量。
根据镇(街道)实际情况,科学配置人员编制,并按行政编制的一定比例核定机关聘用人员数,完善人员聘用、合同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的用人制度。
(2009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