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三角区肿瘤PPT

合集下载

脑室内肿瘤资料PPT学习课件

脑室内肿瘤资料PPT学习课件

富血供,明显强化;边缘整齐


• 参考文献:
Alice Boyd Smith,et,al. Intraventricular Neoplasms: Radiologic -Pathologic Correlation. RadioGraphics 2013; 33:21–43.
谢谢!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为中到高度强化
F/27
室管膜下瘤 • 0.2-0.7%
第四脑室(50-60%) 侧脑室(30-40%) • M/F=2.3:1;82%>15岁 • WHO I级 • 等或低密度,囊性退变常见,可见钙化、瘤内出血;少血供,多为无或轻度强化。
M/4 4
脊索样胶质瘤
• 罕见;F/M=2/3:1,平均年龄46岁, • WHO II级 • 第三脑室前部及下丘脑;类圆形占位,高密度,偶见囊变,极少见钙化 ;明显强化。
脑膜瘤
• 占颅内脑膜瘤0.5-3.7% • F:M=2:1;发病年龄为30-60岁 • 最常见侧脑室三角区,其次第三脑室,少见于第四脑室; • 富血供,明显强化 ,边缘光滑
中枢神经细胞瘤
• 0.25-0.5% • 平均29岁 • WHO II级 • 源于透明隔或脑室壁,常发生于侧脑室 ;分叶状、囊性,50%含有钙化,很少伴出血 ;多泡状改变,典型
脑室内肿 瘤
主要内容

侧脑室内的常见肿瘤课件

侧脑室内的常见肿瘤课件
•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
学习交流PPT
14

脉络丛乳头状瘤
• 脉络丛乳头状瘤是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脑室的脉络丛上皮细 胞,在儿童较常见,少数见于成人,常伴有脑积水。占脑内肿瘤的 0.3%-0.7%,占儿童脑肿瘤的2%-5%。
• 好发于10岁之内的儿童,5岁之内者占50%-86%;男性略多于女性; • 本病的好发部位因年龄而有所不同,好发部位依次为第四脑室、侧脑
• CNC的发病率0.1%~0.5%。患者年龄4-44岁,平均27.9岁。 发病高峰20-39岁,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常见的 临床症状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另外可合并有癫痫发作、 轻度偏瘫、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性格变化、 共济失调和痴呆等不典型症状。大多数病程在半年左右, 最长的可达12年 。
瘤在MRI上,肿瘤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较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影像稍均匀,无坏死或出血灶。学增习交强流后PPT,80%~90%肿瘤有强化。肿瘤
11
强化表现不一,可为环形结节形、不规则形等,另有部分肿瘤强化均
中枢神经细胞瘤
• 中枢神经细胞瘤 (central neurocytoma,CNC)是来源于神经 元的脑肿瘤,其组织学形态在光镜下很象少突胶质细胞瘤 或室管膜瘤。
肿瘤浸润脑组织的程度。增强后星形细胞瘤一般不强化,少数肿瘤有
周边斑点状轻度强化影。良性星形细胞瘤表现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
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瘤周水肿轻微,注射Gd-DTPA增强
不明显。恶性星形细胞瘤在T1加权相上呈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间
以更低信号或高信号,体现了肿瘤内坏死或出血 。 间变性星形细胞
• MRI表现 (1)肿瘤在Tl加权像中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中呈高信号,

侧脑室肿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侧脑室肿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侧脑室肿瘤的症状
头痛: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特别是患 者早上醒来时会感到持续性头痛。 呕吐: 侧脑室肿瘤会对脑脊液的流动造 成阻碍,导致积聚,进而引起呕吐。
侧脑室肿瘤的症状
视力问题: 侧脑室肿瘤可能对 视神经造成压迫,使患者出现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问题。
侧脑室肿瘤的 治疗方法
侧脑室肿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大多数侧脑室肿瘤可以通过 手术切除。手术的目标是尽可能完全地 切除肿瘤而不对健康脑组织造成损伤。 放疗: 对于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侧脑室 肿瘤,放疗可以用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 胞。
侧脑室肿瘤的治疗方法
化疗: 在某些情况下,化疗也可以 作为辅助治疗来控制侧脑室肿瘤的 生长。
预后和康复
预后和康复
侧脑室肿瘤的 科普知识课件
目录 什么是侧脑室肿瘤? 侧脑室肿瘤的症状 侧脑室肿瘤的治疗方法 预后和康复 预防侧脑室肿瘤的方法 结论
什么是侧脑室 肿瘤?
什么是侧脑室肿瘤?
定义: 侧脑室肿瘤是指发生在大脑 的侧脑室附近的肿瘤。 包括的类型: 侧脑室肿瘤可以包括 脑膜瘤、胫骨瘤、上皮样囊肿等。
侧脑室肿瘤的 症状
结论
结论
侧脑室肿瘤是发生在大脑侧脑室附近的 肿瘤,其症状可能包括头痛、呕吐和视 力问题。
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侧脑室肿瘤的 主要方法。
结论
侧脑室肿瘤的预后良好,预防方法 尚不明确。 康复治疗对于侧脑室肿瘤患者的康 复非常重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大多数侧脑室肿瘤的预后良好,特别是 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
康复治疗: 患者在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以帮助恢复功能。
预防侧脑室肿 瘤的方法
预防侧脑室肿瘤的方法

脑室占位PPT课件

脑室占位PPT课件

囊性HB须与囊性胶质瘤、蛛网膜囊肿及表皮样囊肿鉴别: 囊性胶质瘤:肿瘤一般边界不清,囊壁厚薄不均,增强后囊壁亦可有强化,瘤结节较
大、基底较宽、常伴钙化、强化程度不如HB明显。 蛛网膜囊肿:为脑外占位,密度低,增强后无强化瘤结节。 表皮样囊肿:多位于桥小脑角区,密度低于脑脊液,增强后无强化瘤结节,囊壁通常不
• 病灶位于透明隔附近,常表现为依附于透明隔,境界清楚,半数有钙化,血供丰富,有时可见流空血管影, 不侵及周围组织,增强呈轻中度强化。
第6页/共16页
6、血管畸形
• 动静脉及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侧脑室,诊断相对简单。
第7页/共16页
7、星形细胞瘤
• 星形细胞瘤可起源于透明隔、胼胝体等脑室旁结构,病灶边界多不清,易侵及室旁脑实质,且水肿范围相 对较大。
侵及周围组织,考虑为癌。
第2页/共16页
2、脑膜瘤
• 成人多见,好发于三角区,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可见侧脑室下角扩大,可伴钙化,增强 呈显著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内相似。
第3页/共16页
3、室管膜瘤
• 多见5岁以下小孩,三角区好发,钙化常见,多为不规则形,边缘不光滑或呈分叶状,与侧脑室室壁间常有 广基底相连或跨壁生长,MRI信号不均匀是其特点之一(囊变、出血、钙化多见有关),增强不均匀强化。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共16页
强化。
第13页/共16页
2·实性HB多数为圆形、类圆形,边界锐利,轮廓光滑;MRIT1加权呈等信号,中央有坏死者可呈等低混合信号,增 强时强化明显;T2加权呈高信号,肿瘤周围可见蚓状流空的肿瘤供血动脉,瘤周无水肿带。
第14页/共16页
• 实性HB须与脑膜瘤、单发转移瘤、室管膜瘤鉴别: 转移瘤:位置表浅,多呈类圆形,瘤周水肿多见。 脑膜瘤:为脑外肿瘤,极少发生囊变,多数可见“脑膜尾征”。 室管膜瘤:一般瘤周无蚓状流空的肿瘤供血动脉,增强时强化程度不及HB明显。

侧脑室肿瘤科普讲座课件

侧脑室肿瘤科普讲座课件

五、预防与 早期筛查
五、预防与早期筛查
侧脑室肿瘤预防:注意生活方 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早期筛查:定期体检和神经影 像学检查,及早发现侧脑室肿 瘤的征兆。
六、常见问 题与解答
六、常见问题与解答
常见问题一:侧脑室肿瘤是否会复发? - 解答一:有些侧脑室肿瘤具有复发
倾向,需要定期复查。
一、侧脑室肿瘤概述
侧脑室肿瘤的分类:按病理类型可分为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二、侧脑室 肿瘤的症状及
体征
二、侧脑室肿瘤的症状及体征
早期症状:头痛、恶心、呕吐 、视力障碍等。 进展期症状:智力下降、行为 改变、肢体无力、癫痫等。
二、侧脑室肿瘤的症状及体征
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如眼球震颤、脑膜 刺激征等。
六、常见问题与解答
常见问题二:侧脑室肿瘤手术有风 险吗?
- 解答二:侧脑室肿瘤手术风险 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手术后的护 理和康复。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三、侧脑室 肿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包括神经影像 学检查如MRI、CT等,以及取样进 行病理学检查。 侧脑室肿瘤的治疗:根据病情和病 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 手术、放疗、化疗等。
四、术后康 复与护理
四、术后康复与护理
术后康复: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如物理治疗、语言和认知训练等,以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术后护理:保持休息、注意饮食、定期 复诊、避免剧烈运动等,以预防术后并 发症。
侧脑室肿瘤科普讲座课件
目录 一、侧脑室肿瘤概述 二、侧脑室肿瘤的症状及体征 三、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四、术后康复与护理 五、预防与早期筛查 六、常见问题与解答
一、侧脑室 肿瘤概述
一、侧脑室肿瘤概述

内科学_各论_疾病:侧脑室肿瘤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侧脑室肿瘤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侧脑室肿瘤>>>
诊断:
(八)中脑肿瘤 中脑肿瘤尤其是中脑被 盖部的肿瘤由于其对中脑导水管的压迫, 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也常以此为首 发症状。病人常合并有动眼神经的麻痹、 偏瘫、半身舞蹈症或徐动症,动眼神经麻 痹合并对侧半身共济失调。脑室造影可见 侧脑室、第三脑室呈一致性明显扩大,第 四脑室可不显影。
内科学疾病部分:侧脑室肿瘤>>>
症状及病史:
样的血管团及静脉波动。晚期则表现为继 发性的视神经萎缩,病人视力减退甚至失 明。这是长期颅内压升高所造成的结果。 病人常在视力减退以前出现一过性的黑曚 即阵发性的眼前发黑,这是将要出现视力 减退的信号。
5.癫痫发作; 侧脑室肿瘤时少数病 人可出现癫痫发作,一般认为由颅内压增 高所引起,在
内科学疾病部分:侧脑室肿瘤>>>
诊断:
分泌功能的紊乱,在临床上则表现为性功 能减退、生长发育迟缓、水及脂肪代谢障 碍。视野缺损以双颞侧偏盲为多见。三脑 室内之颅咽管瘤,病人不出现视力及视野 的改变。颅咽管瘤典型的颅骨X线平片表 现为颅内压增高的征象,鞍内或鞍上显示 有点状的钙化,并可联合成片,蝶鞍呈球 形或盆形扩大。
内科学疾病部分:侧脑室肿瘤>>>
有关症状: 呼吸抑制、脑脓肿、恶心与呕吐、呼吸抑 制、脑脓肿、恶心与呕吐、高颅压综合征、 昏迷、头痛、实脉、重度痛。
内科学疾病部分:侧脑室肿瘤>>>
检查项目:
脑脊液异柠檬酸脱氢酶、脑脊液蛋白定性 (CSF.Pro) 、多药耐药(MDR)基因检 测、脑脊液异柠檬酸脱氢酶、脑脊液蛋白 定性(CSF.Pro) 、多药耐药(MDR)基 因检测、颅脑超声检查、颅脑CT检查、脑 脊液乳酸脱氢酶(LDH)。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MR鉴别诊断 ppt课件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MR鉴别诊断  ppt课件
透明细胞型(WHO II级) 脊索样(WHO II级) 横纹肌样型(WHO III级) 乳头状 (WHO III级)
间变型(恶性) (WHO III级) 5%~10%的脑膜瘤属非典型型(WHO II级)
侧脑室脑膜瘤
成人侧脑室内最常见肿瘤,占所有脑膜瘤的0.7%
30岁以上,高峰年龄30-60岁,女性好发。 起源:起源于侧脑室内脉络丛组织内的蛛网膜颗 粒内帽状上皮细胞。 由于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组织比较丰富,所以侧 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三角区,左侧稍多于右侧。 侧脑室脑膜瘤多为良性肿瘤,文献报告以纤维型 多见。
导致局部含铁血黄素沉积
侵袭性:突破中线累及对侧脑组织,“蝴蝶征”;
沿室管膜播散
小结 共性 :表现为明显的不均质, T1WI 呈等、低信号,
T2WI呈等、稍高信号,瘤内可有出血、囊变、坏死,
肿瘤实性部分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等、低信号,
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典型的表现为花环样、簇
状强化 特性 :肿瘤沿室管膜、室管膜下和白质纤维、周 围脑质播散明显广泛,可出现脑积水
MRI 上 T1WI 多呈等或稍 低 信 号 , T2WI 多 呈 高 信 号。
可分泌脑脊液,引起全 脑室扩张,不同于其他肿 瘤压迫引起的局部脑室扩 张。
产生脑脊液远远超过正 常每天450ML脑脊液量 肿瘤中心位于脉络丛
周围脑脊液多,肿瘤可 完全浸泡在脑脊液中。
其内颗粒状、乳头状混杂 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
非典型脑膜瘤,伴地图样坏死及 局灶浸润脑组织(WHOⅡ级)。
出现以下几种征象时,应考虑非典型/恶性脑膜瘤: ①瘤脑界面不清; ②形态不规则,有分叶结节状凸起,即 “蘑菇征”; ③瘤体增强前后信号不均,有囊变、出血、坏死或 花环状强化; ④显著的瘤周水肿; ⑤颅骨破坏广泛并侵及颅外软组织形成皮下肿块; ⑥彻底手术切除后迅速复发。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课件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课件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
32
2/10/2021
男性,24岁,反复头晕半年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
1
2/10/2021
男性,23岁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
2
2/10/2021
女,12M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
3
2/10/2021
女,60岁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
4
2/10/2021
男性,50岁,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半年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
5
2/10/2021
❖ CT显示病灶钙化率高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
11
2/10/2021
男性,25岁,反复头晕,双眼视物模糊10天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
12
2/10/2021
脑膜瘤
❖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但发生于脑室内 脑膜瘤很少见,其中以脉络丛分布丰富的侧脑室三 角区为好发部位。
❖ 好发于成年女性。
❖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呈边界清楚的分叶状或 圆形病灶,常见钙化,囊变少见,瘤周水肿较轻。
男性,49岁,头痛半个月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
6
2/10/2021
侧脑室肿瘤
❖ 室管膜瘤(WHOII、III级) ❖ 中枢神经细胞瘤(WHOII级) ❖ 脑膜瘤(WHOI、II级) ❖ 脉络丛乳头状瘤(WHOI级) ❖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I级) ❖ 室管膜下瘤(WHOI级) ❖ 其它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疗
7
2/10/2021
室管膜瘤
❖ 室管膜瘤是一类起源于脑室壁、脊髓中央管 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
❖ 主要发生于5岁前,好发于第四脑室,沿脑 室塑形生长是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呈等-高密度,常伴钙化或 出血,轻中度强化
• MRI呈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周围有完整的低信号 含铁血黄素环,病灶呈“爆米花”状,具有特征性。
• 病灶内含有不同阶段的出血是信号不均匀的原因; T1WI呈高信号,是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
增强可明显强化,也可强化不明显。
强化程度与病灶内血栓形成和钙化有关,典型为 不均匀斑点状增强。
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WHO I级)
• 起源于脑室的脉络丛上皮 细胞,生长缓慢
• 10岁之内儿童好发于三 角区,成人好发于侧脑室
• 分泌过多脑脊液致脑积水。 • 肿瘤常呈类圆形,边缘常
为绒毛颗粒状、乳头状、 小结节状等,凹凸不平;
影像学表现
• CT上呈等或稍高密度 • MRI上T1WI多呈等或稍
• 镜下乳头状结构不规则,细胞分化不良,可见明 显的有丝分裂,可出血、囊变,坏死多见。
• 可发生蛛网膜下腔种植。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WHOII级)
• 肿瘤不规则形,边缘
不光滑或分叶状,与 侧脑室室壁间常有广 基底相连或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长
• 常侵犯邻近脑实质。
• 钙化常见。
• 易囊变,但较脑实质 内室管膜瘤少见。
• 侵袭性:突破中线累及对侧脑组织,“蝴蝶征”; 沿室管膜播散
• 共性:明显不均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
等、稍高信号,瘤内小可出结血、囊变、坏死,实性
部分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等、低信号,增强呈 明显不均匀强化,典型表现为花环样、簇状强化
• 特性:肿瘤沿室管膜、室管膜下和白质纤维、周 围脑质播散明显广泛,可出现脑积水
男,2岁,右侧肢体无力 2个月,抽搐1次
• 密度/信号不均匀是室管膜瘤的特点,其原因 与肿瘤内钙化、囊变、出血、坏死有关。
• 肿瘤实性部分: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斑 点状钙化很常见,约占50%。MRI平扫T1WI呈稍 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
患者女,2岁6个月,行走不稳,右下肢无力10余天
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可分泌脑脊液,引起全
脑室扩张。 • 肿瘤中心位于脉络丛 • 周围脑脊液多,肿瘤可
完全浸泡在脑脊液中。
• 其内颗粒状、乳头状混杂 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
• 肿瘤内可见囊变,出血或 钙化。钙化为散在局灶性 针状,也可累及整个肿块
• 有血管蒂附于脉络丛。 • 脉络膜动脉增粗。
• 形态:团块状,血供丰富,生长较快信号:
• 长T1长T2为主不均质信号,系瘤细胞的间变性,发 育不成熟,细胞含水量大且形态不规则
• 水常肿,致:血肿影管瘤像通周透围表性血现增脑加屏与障相破坏关并病相理邻血管功能异
• 出血:供瘤血管多不成熟,功能不全,故出血后 易导致局部含铁血黄素沉积
• 坏死:肿瘤的不均匀快速增长使得中心部位缺血、 缺氧而坏死;
• 富血供,平扫可见血管流空。
• 由于脉络丛含有较多穿支血管且无血脑屏障,增强 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
脉络丛乳头状癌
脉络丛乳头状癌(WHO III级)
• 极为罕见,多由脉络丛乳头状瘤恶变而来。
• 多见于2-4岁儿童,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 • 肉眼观肿瘤呈不规则乳头状结构,多侵犯邻近脑
实质,脑水肿明显,与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
侧脑室脑膜瘤
• 成人侧脑室内最常见肿瘤,以纤维型多见。 • 高峰年龄30-60岁,女性好发。
• 源于侧脑室脉络丛的蛛网膜颗粒内帽状上皮细胞。 • 三角区脉络丛比较丰富,故好发于三角区。
• 供血动脉来自脉络膜前动脉和/或脉络膜后动脉。 • CT平扫显示为均匀一致等或稍高于脑组织密度的
肿块,约50%出现钙化,可见囊变,罕见出血。 • 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一般呈等信
• MR:平扫与脑脊液信号相似,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 信 号,呈椭圆形或纺锤形, 壁薄, 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可见增 强的脉络丛被推移。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
• 较小儿童最常见脉络丛乳头状瘤,罕见脉络丛乳 头状癌。
• 较大儿童为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 • 成人最常见脑膜瘤。 • 成人可见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和淋巴瘤等。 • 海绵状血管瘤。 • 神经上皮囊肿。
淋巴瘤
淋巴瘤
• 源于颅内淋巴、网状细胞系统。 • 多发生于大脑半球深部及中线区,发生于侧脑室
罕见。
• CT呈等或略高密度结节。
• MR平扫T1WI呈略低或等到信号,T2WI呈等、 低或略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低信号。
• 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病理呈深红色界限清楚;镜下 由缺乏肌层及弹力层的海绵样 血管窦构成,瘤内见出血钙化, 常有含铁血黄素及胶质增生。
神经上皮囊肿
神经上皮囊肿
• 发生于脑室内一般为室管膜囊 肿,以侧脑室三角区为最常见。
• 囊性病灶,境界清楚;镜下见 囊肿壁衬以上皮细胞样细胞。
• 免疫组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染色强阳性(GFAP+++)
•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室管膜囊 肿出现症状平均年龄33岁。
• CT呈均匀囊样低密度,见薄 的囊壁,囊内充满脑脊液样 物,增强无强化。
• 儿童侧脑室脑膜瘤应注意是否存在神经纤维瘤病
• 特点:文献报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增强扫描与 脉络丛关系密切,这是重要特征之一,类似与脑 膜尾征,或可称之为“脉络丛尾征”。
本病例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右侧侧脑室脉络丛关系 密切,基底部附着于局部脉络丛并骑跨脉络丛两侧生长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 多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白讨质论区,发生于侧脑室少见。
号,有钙化时表现为低信号。
• 增强扫描为中等度强化或明显强化,可强化不均。 • 不向脑组织内侵袭,较小的肿瘤多无周围脑水肿。 • MRS上Cho峰明显增高,缺乏NAA峰和Cr峰(脑外
肿瘤),可出现Ala(丙氨酸)峰。
女,74岁,反复头痛2年余,加重2个月。
• 瘤体体积较大时,压迫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及压力 差致使水渗透出至脑实质,可见轻-中度水肿。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MR鉴别诊断
侧脑室三角区
• 侧脑室的三个主要部分体部、颞角和枕角的交界 处呈三角形,称侧脑室三角区,富含脉络丛。
•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包括—— 1、原发于侧脑室本身结构的肿瘤:源于脉络丛的脉 络丛乳头状瘤;源于室管膜的室管膜瘤
2、起源于侧脑室周围结构长入脑室的肿瘤:脑实质 的肿瘤累及脑室,且肿瘤大部分位于侧脑室内。
CT和MR增强扫描肿瘤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脑膜瘤
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膜瘤分类 低 复发和低进展危险的脑膜瘤WHO I 级,80%~90% • 脑膜皮细胞型(合体细胞型)
• 纤维(母细胞)型 • 过渡型(混合型) • 沙砾体型 • 血管瘤型 • 微囊型 • 分泌型 • 富于淋巴浆细胞型 • 化生型
高复发和高进展危险性的脑膜瘤
• 非典型(WHO II级) • 透明细胞型(WHO II级) • 脊索样(WHO II级) • 横纹肌样型(WHO III级) • 乳头状 (WHO III级) • 间变型(恶性) (WHO III级)
• 5%~10%的脑膜瘤属非典型型(WHO II级) • 1%~3%的脑膜瘤属恶性(WHO III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