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语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上海高二下册语文课本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世界神秘的音乐创造,养成感受自然、聆听自然的好习惯。
2、以自读为主,强调预习,对疑难语句重点突破。
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把握主要观点,训练信息筛选和表达的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以平等的心态和自然相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森林狂想曲》
二、介绍作者
托马斯刘易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字词正音
四、整体感知
⑴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C)
A、音乐B、大自然的声音C、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语言)D、生物的事务性声音(语言)。
高二语文这个世界的音乐1(教学课件201911)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快速总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大致思路。
答案 引出说明对象(音乐)——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 一些“音乐”——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2.请快速找出文中证明动物声音是音乐的例子。 答案 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的、有节 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 号。 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 爱声音。
第 7 课 这个世界的音乐 第 1 课时
目标定位 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
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
神。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嘟.哝.(dū nonɡ) ③蝙.蝠.(biān fú) ⑤洞箫.x( iāo) ⑦蟾.蜍.c( hán chú ) ⑨管弦.(xián ) ⑪湮.没(yān)
6.作者在《细胞生命的礼赞》中说:“人乃是扎根在自然 中的……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 惊。”读了这篇课文,你对作者的这句话有何感想?从 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谈谈你对音乐和生命的看法。 答案 作者不只是让我们了解有关的知识,还要让我们受 到情感上的陶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不只是人的 世界,也是其他所有生物的世界,人类只是大自然生态系 统中的普通一员。每一种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作品,包藏着 大自然的秘密。我们要对所有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 真感情,去感受它,了解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神
ɡuān) ɡuàn )
2.辨形组词
①蛭桎
水蛭 桎梏
③迄讫
迄今 收讫
⑤慰熨
慰藉 熨斗
②弦炫
管弦 炫目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通用12篇)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通用12篇)《这个世界的音乐》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音乐”的含义,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进入森林音乐网,倾听来自大自然的歌声吧......屏幕显示,播放音乐(森林之歌)。
(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总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大致思路。
明确:引出说明对象(音乐)——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三)提问:1、文章讲的是音乐,但似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说动物发出的声音就是音乐?请找出动物的声音是音乐的句子。
明确: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
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令人飘然欲飞的合成音响等等。
由此可以归纳出这些声音的特点: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
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
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
2、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指名朗读课文第11段和第15段)。
《这个世界的音乐》语文说课稿

《这个世界的音乐》语文说课稿《这个世界的音乐》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这个世界的音乐》。
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四篇。
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有了三篇文章对如何抓住学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作了铺垫,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上就更需要体现出较强的目标训练意识,突出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
《这个世界的音乐》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不仅带着我的学生们再一次走进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而且还为他们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自然奥秘。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参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领会“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乐”表现形式。
2、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勇气和信心及热爱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教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个世界的音乐》这篇课文时新教材的新课文,同时它也被确定为“自读”课文,再加上学生刚刚进入高一,他们大都不喜欢读说明文,感觉枯燥无味,这就有可能使他们读不下去课文,或者虽然读下去但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
针对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状态,我思考:怎样在40分钟时间里将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吸引到课文本身上来,完成对这篇科普说明文比较深刻的解读,选择一个有特点、有吸引力的教学切入点是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说教学方法(一)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1、注意高视点、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实到实处,再深入实施其他教学方式和手段。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优秀5篇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优秀5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篇一江苏省金湖中学梁万年一、读准字音携带xié慰藉jiè上颚è颤动chàn骷髅kūlóu萦绕yíng缥缈piāomiǎo蟾蜍chánchú戛然jiá模型mó鱼鳍qí二、弄清词义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声纳:利用超声波测距的装置征募:招收募集领地:占有的土地和弦:音乐术语,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响迄今:到现在湮没:埋没冒昧:言行不合地位、场合的要求,多用作谦辞三、语段阅读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1、文中的两个“之一”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2、既然说“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那通讯系统还有什么用呢?3、“我们好象一定”句中的“好象”和“一定”是否矛盾?4、末句有什么作用?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的分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指什么?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这句的意思是指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4、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答案:1、“之一”不能删掉。
“我们面临的问题”和通讯的内容繁复的原因都很多,作者在这个话题中都只谈了一个方面,所以用“之一”。
2、一个通讯系统内部,信号的含义还是明晰的。
而在系统外,复杂的编码信号就成其为“噪声”了。
3、用“好象”是因为假定的未来事件,不能用归纳法做出定然的结论。
但人们会利用信息传递技术来“闲聊”,这一点情理上是“一定”会发生的。
4、强调音乐的巨大作用,也为下文阐释“大自然的音乐”引出了话题。
1、指的是鸟之间用于沟通和联系、交流的声音信号。
即起着“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作用的鸣叫。
2、“我”认为它不只是进行“事务性通讯”,而且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这个世界的音乐》高中语文教案

《这个世界的音乐》高中语文教案教案:《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分析歌曲《这个世界的音乐》中的歌词和情感,培养学生们的情感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并引导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
教学重点:1.理解歌词并表达个人观点;2.增强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教学准备:1.《这个世界的音乐》的音乐文件;2.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Step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音乐《这个世界的音乐》,了解音乐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力量。
Step2:学习歌词(15分钟)将歌曲的歌词呈现在PPT中,让学生们阅读歌词并思考其中的意义。
引导学生们分析歌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并表达个人的观点。
Step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围绕歌词中的主题展开讨论,并列举自己所熟悉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音乐推荐。
Step4:个人思考(10分钟)让学生们个别思考1.你认为音乐对你个人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2.你有没有一首特别喜欢的音乐?为什么?3.你在生活中,如何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和表达自己?让学生们用文字的形式回答这些问题,并鼓励他们在班级内分享。
Step5:小结(10分钟)请几位学生将他们的答案与大家分享,并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和归纳。
Step6: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到一首他们特别喜欢的音乐,并写一篇作文,描述这首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音乐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他们也学会了分析歌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并表达个人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能够互相启发,丰富彼此的音乐知识。
最后,通过个人思考和分享,学生们对音乐的个人感受和运用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节课的设计既加强了学生们的音乐欣赏和理解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一语文《第7课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2 新人教版

第7课这个世界的音乐【新课推进】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奇妙神奇,或许看了下面的一段短片可以略知一二吧!(播放短片)可见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声音组合成的,你觉得这些声音是音乐吗?(是或不是。
)而美国的科普作家托马斯•刘易斯却把一些声音称为音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托马斯的《这个世界的音乐》,走进神秘的动物世界,去聆听自然的声音。
(幻灯出示课题)【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课文1节文章开头从人类的声音说起。
随着通讯系统的日益发达,人类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声音,这些声音中的大部分更像噪声,是没有意义的废话。
但“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由此点出了本文的主题——音乐。
2节由人类声音的现象过度到了动物界。
“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但其中也多是“缺乏句法和意义”的废话,指出动物声音与人类声音的相似性。
3节作者再次回到“音乐”主题:“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列举白蚁的例子:白蚁在蚁穴中用头部敲击地面,发出打击乐式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就像定音鼓的谱号”。
4节进一步描述了白蚁为制造某种很大的声音而“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的生动景象。
但是,这种特别的声音,却未必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5节把生物的声音与人类做了类比。
“风险”是指这种特别的声音未必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外星人对人类发出的高耳夫球的喀哒声的解释是牵强可笑的,同理人类也不能简单地把动物发出的某种声音解释为某种具体的意义。
6节举蝙蝠的例子补充说明,尽管蝙蝠发出的许多声音是为了捕捉昆虫的特定需要,但某些声音也毫无功利目的,只是为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时的娱乐。
7节8节列举众多的例子说明,动物可以用各种器官发声,构成了一个不甘寂寞的音响世界。
说明顺序由表及里。
9节10节以鸟类的歌声为例,继续强调,动物在许多事物性声音(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之外,还会发出“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高中语文:第7课 这个世界的音乐 教案 北京版必修3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设计这个世界的音乐自读目标1 了解这篇优秀科普读物介绍的声音现象。
2 学习本文生动说明的方法。
3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一作者介略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个世界的音乐》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
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人,这种生物圈的后来者,在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抛弃了对神的信仰,嘲弄了原始的神话,却编造了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神话。
刘易斯·托马斯从独特的角度,根本性地批判了这种人类自大或人类沙文主义。
疾病是生命存在的正常形式;许多疾病是人的反应造成的;有些疾病,特别是大病,是一种偶然的、不可知的自然力量。
人要消灭疾病、消除死亡,是徒劳的,也是反自然的。
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
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
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
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
二课文结构(一)(1)提出问题,引出说明对象。
(二)(2-14)通过各种动物不同的发音体从不同的部位发出的声音具有音乐美的生动事例来说明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音乐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册语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上海高二下
册语文课本
往往良好的语文教案是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
所以,接下来,WTT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音乐”的含义,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进入森林音乐网,倾听来自大自然的歌声吧......
屏幕显示,播放音乐(森林之歌)。
(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总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大致思路。
明确:引出说明对象(音乐)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 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三)提问:1、文章讲的是音乐,但似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说动物发出的声音就是音乐?请找出动物的声音是音乐的句子。
明确:
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
谱号。
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
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令人飘然欲飞的合成音响等等。
由此可以归纳出这些声音的特点:
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
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
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
2、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朗读课文第11段和第15段)。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不难得出,动物和人类需要音乐是由于什么?作者是具体解释的?
明确:1)生物性的活动,生物的特点。
2)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
3)表达情感的需要
(四)讨论: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做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认识的?
教师小结,顺便穿插一些具有创作音乐天赋的动物故事。
如:座头鲸十分擅长用一种人类歌唱家常用的“A B A”格式来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进一步阐述,然后再回到稍加改变的原旋律上来。
此外它们还会进行“艺术交流”。
加利福尼亚沼泽鹪鹩心情好的时候,能唱120个主旋律,前后旋律间还能按照人类音乐家所使用的“呼叫应答”方式来衔接。
赫米特画眉:“五音乐律”。
(五)谈谈本文的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白蚁、画眉、鲸鱼等各种动物的例子,
并生动地描述了它们发出的美妙音响。
2)作比较:人类和动物音乐的比较,更是贯穿于全文,说明动物和人类一样,
有着超功利的音乐。
品味语言:(略)
(六)拓展延伸:(略)
看了高二下册语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的人还看:
1.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2.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原文
3.高二语文课本《登高》原创教案
4.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
5.高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
6.高二语文教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7.高二上册语文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
8.高二下语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