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合理用药宣传知识

安全合理用药宣传知识
安全合理用药宣传知识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九龙坡区分局安全用药常识一

1、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

2、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

医生给病人治疗疾病时如何合理用药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病人在使用药品时,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呢?

(1)没有明确的诊断,病人不要擅自盲目用药。临床医务人员也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使用药物。因此,患病后一定要请医生诊断明确,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2)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药品治疗方案是根据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综合后决定的,切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药品的治疗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药品,譬如过分地迷信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滋补保健药品等等,这些错误的用药心理会导致滥用药物。

(4)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医生配给药物后,病人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体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停药就诊。

3、什么是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

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的通用名称。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或商品名使用。

药品的商品名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企业使用的该药品专用的商品名称,如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为扑热息痛)是解热镇痛药,不同药厂生产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其商品名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

4、怎样认识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

一种药品常有多个厂家生产,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往往给自己的药品注册独特的商品名以示区别,因此,同一药品可以有多个商品名,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的商品名就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患者在用药时,不论商品名称是什么,都要认准通用名,即药品的法定名称,也就是国家标准规定的药品名称。通用名不能作为商标或商品名注册,因此通用名可以帮助识别药品,避免重复用药。药品包装上或药品说明书上都标有药品通用名。

5、购买药品应注意什么?

(1)从合法的药店购买合法药品;

(2)应明确说明买药的目的和病症;

(3)购买处方药时必须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

(4)购买非处方药时,应对患者本身的疾病有明确的了解,如以前是否发生过,曾用过什么药品,用药的效果如何,有无过敏史。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应查看药品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必须注意:药品只能在有效期内使用,并注意保存的方法。

(6)注意索要和保留购药凭证。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九龙坡区分局安全用药常识二

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作用于机体,除了发挥治疗的功效外,有时还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某些与药品治疗目的无关而对人体有损害的反应,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

2、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不是。由于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在审批时难以完全了解,国内外都是如此。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仍会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包括原来不知道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3、是不是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的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不能这样认为。目前,国际上对药品使用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部分,其详细情况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该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写的很少,实际上发生的不一定少。一个负责任的厂家,应该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详细的告诉用药者,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消费者的投诉。

4、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办?

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作为患者首先要停止服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可疑药品,并向医生咨询。可疑症状如确属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慎重服用该种药品。如果不良反应十分严重应避免再服用同样的药物。如果不良反应已发生且非常严重,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

5、如何看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应当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药品说明书的具体格式、内容和书写要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发布。

(1)药品名称:有时一种药品可以有多种药名,如通用名、商品名、化学药品名等。有些不同的药品,名称只差一个字,要注意区分,不要错用;

(2)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或失效期:批准文号是鉴别假药、劣药的重要依据。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字母”+“八位数字”(如国药准字H20050203),批号表示具体生产日期,有效期为药品质量可以保证的期限;

(3)药品成分:若是复方制剂则标明主要成份;

(4)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化学药品标“适应症”,中药标“功能主治”。它是药品生产厂家经充分的动物药效学实验及临床人体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并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后才允许刊印,往往包含很多适应症,也有的标明药理作用和用途;

(5)用法用量: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标明的剂量为成年人的常用剂量,并以药品的含量为单位,若小儿或老人使用须按规定折算使用;

(6)药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药品的其他不良反应也常常包括在这一栏中;

(7)注意事项或禁忌:安全剂量范围小的药品必标此栏,而安全性高的药品也可不写此栏,注意事项还包括孕妇、哺乳期、慢性病等特殊患者应注意的内容及其他药品合用的禁忌等;

(8)贮存:若需特殊贮藏条件的药品,则在此栏标明,如避光、冷藏等;

(9)规格:包括药品最小计算单位的含量及每个包装所含药品的数量。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九龙坡区分局安全用药常识三

1、什么是抗菌药?

抗菌药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药品,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药品等都属于抗菌药。

2、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危害又多又大,轻者危害个人,重者危害人类,主要的危害有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浪费医药资源。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3、儿童感冒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

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脓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

4、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用抗菌药物应慎重。许多抗菌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是口服后如恶心、呕吐、腹泻至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5、在选择外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首先,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等。其次,要对症下药: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第三,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一是因为药物可以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而长期、大面积外用可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后使用就不再有效了。

6、打针比吃药效果好吗?

我们平常听到不少病人说:打针比吃药见效快。他们总是觉得打针会比吃药好得快,这种认识是不够正确的。从药物被吸收到发挥作用的速度来看,打针确实比吃药见效快,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通过打针治疗。有的病打针反而不如吃药来的有效。如一些消化道疾病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好;对一般的伤风感冒等没必要打针,即使打针,效果也不一定好;而对一些只能口服不能注射的药,当然就更不用去受打针的痛苦和麻烦了。除此以外,打针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消毒不严还会产生医源性交叉感染,安全系数小。

口服给药比注射给药简便、易行、安全。因此国内外医药专家都主张凡是吃药能治疗的病,尽量不要打针。打针和吃药都是治病的一种手段,究竟采取哪种方法治疗为好,应由医生根据药物的类型、疾病的性质和病情来选择。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一、什么是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系统的医学、药学、管理学知识,明智地使用药物,以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目标。为了保证合理用药,医、药、护、技、管理者、病人或其监护人要在职责范围内参与用药流程,并形成完整的用药系统。完整的用药流程包括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方、妥善配药、病人遵嘱、治疗得到跟踪处置等环节。合理用药反映了为民谋利、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违反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用药目标就是不合理用药,其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合理用药的概念不明确,药物治疗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以及用药流程中有脱节现象。 、普通感冒不要滥用抗菌素 许多人得了普通感冒后,常常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抗菌素或中药来治疗。虽然有时可以使病程缩短,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抗菌素的使用-- 患了普通感冒非要服用抗菌素不可吗? 由于约70% —80 %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不使用抗菌素,疾病也能痊愈。事实上,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感觉到,感冒后服了很多抗菌素,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感冒大多数为病毒所引起,抗菌素并没有治疗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不该用抗菌素而随意滥用,其结果是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据统计,目前有80 %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出现。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非致病菌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 由此可见,患了普通感冒,特别是症状不重时,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由于抗菌素往往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并可引起过敏反应等,因此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滥用抗菌素;即使需要服用此类药物,也应在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按疗程服药。 三、生活中常见的无效用药 随着常用药物进入家庭,许多人对一般常见病,都自己买药服用。但往往对一些药物的“关键”又不甚清楚,造成了许多无效用药甚至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为此,当引起重视。如果你有下面几种常见的无效用药情况,不妨改进一下: 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效的,只有并发细菌感染时, 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功能性腹泻不应使用抗生素 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素则无效。消化功能紊乱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 对牛奶、鱼虾过敏等)、生活规律的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一、食品安全知识 1、如何挑选酱油。酱油食前要验明正身。在市场上购买酱油时,特别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买酱油要一看二摇三尝味。看质量指标,看颜色;好酱油摇起来会起很多的泡沫,不易散去,也可贴着瓶口闻味道,好酱油往往有一股浓烈的酱香味,尝起来味道鲜美,而劣质酱油摇动只有少量泡沫,并且容易散去,尝起来则有些苦涩。 先看标签。从酱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看清标签上标注的是酿造还是配制酱油。如果是酿造酱油应看清标注的是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的高盐稀态酱油,还是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速酿酱油 看清用途。酱油上应标注供佐餐用或供烹调用,两者的卫生指标是不同的,所含菌落指数也不同。供佐餐用的可直接入口,卫生指标较好,如果是供烹调用的则千万别用于拌凉菜。 闻香气。传统工艺生产的酱油有一种独有的酯香气,香气丰富醇正。如果闻到的味道呈酸臭味、糊味、异味都是不正常的。 看颜色。正常的酱油色应为红褐色,品质好的颜色会稍深一些,但如果酱油颜色太深了,则表明其中添加了焦糖色,香气、滋味相比会差一些,这类酱油仅仅适合红烧用。 慎买袋装酱油。市场中存在大量不合格的袋装酱油、醋是由水、糖色、工业用醋精勾兑成的,这种产品带有刺激性气味,并含有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2、如何避免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蔬菜和水果,为降低吃入残留农药水果蔬菜的概率,建议采用如下避免毒害的自保之道: (1)以水果蔬菜专用清洗配方清洗水果蔬菜。 (2)尽量选购时令盛产的水果蔬菜。 (3)在自然灾害或节庆日前后,应避免抢购水果蔬菜,以防止农民为抢收水果蔬菜,加重农药喷洒剂量。 (4)勿偏食某些特定的水果蔬菜。 (5)可选购市面上信誉良好的水果蔬菜加工品(如罐装及腌渍水果蔬菜等)或冷冻蔬菜,因为上述的水果蔬菜于加工过程中(如“杀菁法”)已除去大部分的农药。 (6)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草莓等)较易沾染农药,因此食用前,可去皮者,一定要去皮,否则,请务必以水果蔬菜清洗配方及清水多冲洗后再食用。 (7)可选购含农药概率较少的水果蔬菜,如具有特殊气味的洋葱、大蒜、九层塔;对病虫害抵抗力较强的龙须菜;需去皮才可食用的马铃薯、甘薯、冬瓜、萝卜,或有套袋的水果蔬菜。 (8)当发现水果蔬菜表面有药斑,或有不正常、刺鼻的化学药剂味道时,表示可能有残留农药,应避免选购。 (9)对于连续性采收的农作物(可长期而连续多次采收),如菜豆、豌豆、韭菜花、小黄瓜、芥蓝菜等,是需要长期且连续地喷洒农药,消费者应特别加强这些作物的清洗次数及时间,以降低其农药残留量。 3、清除水果蔬菜上的农药残留方法。清水浸泡洗涤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

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常见20问1、什么是抗菌药物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是同一个概念吗 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抗细菌药又包括抗菌药物与抗生素。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菌素,也包括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物。大家熟知的头孢、环丙沙星、红霉素等都属抗菌药。 2、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主要的危害有:诱发细菌耐药性,导致病源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抵抗,并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浪费医药资源。因此,—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3、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 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随意滥用目前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4、个人是否可以在零售药店随意购买抗菌药物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广大群众自我保健和药疗,我国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1

抚州市中医院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二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 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 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 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 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

药品安全宣传标语

药品安全宣传标语 1、学习药品管理法,安全用药保健康; 2、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3、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4、药品安全,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5、遵照医嘱和按药品说明书用药; 6、药品安全需要大家共同的参与; 7、全社会行动起来,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 8、您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心愿; 9、强化药品质量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10、关注药品、关爱生命、珍视健康; 11、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民的小康; 12、全社会行动起来,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 13、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利国利民; 14、药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5、保障药品安全,共建和谐社会; 16、建药品安全体系,保千家万户健康; 17、树立诚信意识,保障药品安全; 18、依法生产经营,确保药品质量; 19、建设药品安全信用体系,打造健康产业诚信品牌; 20、营造药品安全环境,确保公众身体健康; 21、药品安全,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22、严格药品市场准入,规范药品经营行为; 23、让老百姓购药方便,用药放心; 24、营造药品安全环境,确保公众身体健康; 25、关注药品质量安全,关注人民生命健康; 26、拒绝虚假违法药品广告; 27、关注药品质量安全,关注健康你我他; 28、药品质量安全行,健康保健人生路; 29、关注药品质量安全,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30、药品质量关乎生命,监督管理情系万家。

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宣传标语 1、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打造美好幸福洪泽新家园! 2、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构建和谐洪泽! 3、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4、依法管药,造福人民 5、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6、抓好药品安全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7、为维护您的合法权益购买药品,请索取销售凭证。 8、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百姓用上安全、有效、经济的放心药品 9、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维护您的用药合法权益。 10、让老百姓购药方便,用药放心! 11、管好药,为人民;供好药,利百姓! 12、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药品行为。 13、用药安全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4、普及药品科学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15、构筑药品安全“防火墙”,撑起人民群众健康“保护伞” 16、贯彻《药品管理法》,加强农村药品监管 17、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保障药品安全 18、药品安全是金,百姓健康是福 19、药品质量关乎生命,监督管理情系万家 20、药品监管人人有责,消费安全家家夙愿 21、药品安全个个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受益 22、群策群力共保药品安全,互助互爱同筑和谐家园 23、药品安全警钟长鸣,健康生活和谐温馨! 24、温馨提示: ①药品质量问题请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投诉电话:87280611) ②药品价格问题请向物价部门投诉(投诉电话:12358) ③药品广告问题请向工商行政行管理部门投诉(投诉电话:12315)

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常见20问1、什么是抗菌药物?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是同一个概念吗? 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抗细菌药又包括抗菌药物与抗生素。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菌素,也包括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物。大家熟知的头孢、环丙沙星、红霉素等都属抗菌药。 2、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主要的危害有:诱发细菌耐药性,导致病源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抵抗,并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浪费医药资源。因此,—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3、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 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随意滥用目前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4、个人是否可以在零售药店随意购买抗菌药物?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广大群众自我保健和药疗,我国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所谓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我国的抗菌药物大多为处方药,鉴于其不良反应、耐药和滥用等问题,建议个人不要私自购买抗菌药物。 5、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些什么? 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尤其对某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变态反应。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须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淤积,产生中毒和变态反应。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 6、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手册201111

栖霞市中医院 QIXIASHIZHONGYIYUAN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手册 (2011年增订版)

目录 中药煎煮常识 (3) 中药的服用方法 (4) 中药用药禁忌 (5) 中药使用的误区 (6) 正确服用中成药 (7) 喝中药不苦的窍门 (9) 服中药汤剂时不宜滥加糖 (10) 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 (11) 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2) 服用乌头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13) 中西药联合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4)

中药煎煮常识 一、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以砂锅、不锈钢锅、玻璃、搪瓷器皿为主,忌用铁锅、铝锅、铜锅。 二、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厘米,浸泡30-60分钟为宜。 三、煎煮方法:每剂煎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的药物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淹没过药面即可,火候同第一煎。煎煮时最好加盖。 四、煎药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15-25分钟,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5-15分钟,滋补类及质地坚硬的药物40-60分钟。 五、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具体决定。成人服用,每次以250~300毫升为宜,一剂若煎2次,总量即500~600毫升;若煎3次,总量即750~900毫升。儿童酌减。 六、服用时间:将两次煎煮的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 七、特殊药物的煎煮: 1、先煎即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包括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磁石等;需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 2、后下待药物快煎成时再投入煎煮数分钟。如薄荷、大黄、白豆蔻等。 3、包煎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药物宜包煎,如蒲黄、葶苈子、车前子等;含绒毛类药物如旋复花宜包煎。 4、另煎贵重类药物如人参、西洋参宜单独煎汤兑入其它药汁服用。 5、烊化即溶化。阿胶、鹿角胶等药物宜先烊化,在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一些入水即化的药物如芒硝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冲服。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较全面)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合理用药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3、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上的“慎用”、“忌用”和“禁用”, 绝大多数的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的事项,这三个词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大不相同。 “慎用”提醒服药的人服用本药时要小心谨慎。就是在服用之后,要细心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必须立即停止服用;如没有就可继续使用。所以,“慎用”是告诉你要留神,不是说不能使用。比如利他林对大脑有兴奋作用,高血压、癫痫病人应慎用。 “忌用”,比“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个体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警告。比如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用就是禁止使用。比如对青霉素有过敏 反应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青光眼病人绝对不能使用阿托品。 4、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识宣传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识 宣传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识宣传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什么?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大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涉及基本药物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调整、生产供应保障、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全部配备使用、医保报销、财政补偿、质量安全监管以及绩效评估等相关政策办法。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价能降吗?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可以使药品价格下降。 一是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的品种和数量,规模较大,成本较低。 二是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逐步实现零差率销售,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的价格加成。三是基本药物实行国家制定零售指导价格,省级根据招标情况,在指导价格幅度内确定本地区统一采购价格,确保合理的性价比。 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有何区别? 凡是纳入医保报销基本目录范围的药物,因病情需要使用且符合医保相关报销规定的,均能得到一定比例的报销。基本药物如此,非基本药物也是如此。 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在医保报销方面的不同有:一是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的范围,而非基本药物仅有部分纳入;二是国家鼓励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哪些药品不能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一是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 二是主要用于滋补保健的; 三是非临床治疗首选的; 四是因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暂停生产、销售或使用的; 五是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医学伦理要求的。 此外,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还可以规定不能纳入遴选范围的其他情况。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如何调整?

中药与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2015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 中知 药识 及宣 中传 药手 合册 理 用 药

目录 随便服用中药可能会危害健康 (3) 含有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有哪些 (4) 那些中药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5) 服用枸杞子应注意哪些问题 (6) 小儿食积常用那些中药 (7) 那些中药会引起过敏 (8) 那些中药可能会造成肝损害 (9) 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中含有的西药成分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0-11 常用补血药及应用补血药应注意的问题. (12) 风热感冒的常见症状以及常用中成药 (13) 幼儿服药注意事项........................................................................................14-15

随便服用中药可能会危害健康 很多人认为中药性情平和、没有副作用、可以放心吃。越来越多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滥用中药有害。导致不良反应得原因主要有超剂量用药、长期服用、药证不符、用药途径不当、误服误用、不适当地与西药联用、违反用药禁忌、病人自身体质问题等诸多因素。中医用药需要辨证论治,药不对症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银翘解毒片对于外感风热有效,但对于外感风寒则不宜。滥用甘草会出现水肿、头疼、高血压等不良后果。即使作为补品 的人参,长期超量服用也会导致胸闷、烦躁、气喘、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中枢神 经过度兴奋的症状。 正如《医法圆通》所说;“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 当服,人参、茂、鹿茸、枸杞皆是砒霜。”因此使用中药应当在中医师以及中药 师的指导下用药。

合理用药宣传活动总结

合理用药宣传活动总结 合理用药宣传活动总结 这一年来,耕耘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相互交织,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与支持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最终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在学习和思考中提高,在工作中成长进步。本店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合理用药宣传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选择。合理用药宣传活动总结 卫生局: 我院于5月17日上午派遣以副院长xxx为首的领导医务科主任药剂科主任等5人,届时在市一医院参加静脉安全用药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听后很受鼓舞亦很及时,对我们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帮助很大。 我院于5月20日下午组织了全体医药护技(值班人员除外)全体人员进行了培训,分别由主管业务的尤自军院长付建军院长及李云斌院长主讲,主讲内容:学习合理安全用药知识静脉用药配伍禁忌,回顾我院一年来不合理处方的配伍,尤其是中草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主要表现在不合理使用诸如剂量过大重复使用品种过多联合使用使用时间过长等。 针对上面存在问题我院改进措施如下: 一我院药剂科编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其次进行强化培训,对象是全体药剂人员及临床医师,利用电教学设施,进一步讲解了一医院副院长贺艰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及关于注射剂安全使用和一医院药剂科主任张虹关于合理安全用药知识等内容。 二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组长:业务副院长xxx,医院监测员:药剂科副主任xxx(兼),各临床科室护士长为本科室监测员。 三成立临床用药督导小组,定期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抽查(每季度一次),科室明确专人负责。 四设立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及管理办法。 合理用药宣传活动总结 根据省农垦总局关于开展20XX年安全用药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文件安排,我院与本农场电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采用了讲座和电台宣传的方式普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食品安全等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此活动总结报告如下:

安全用药知识宣传

安全用药知识宣传 关于药品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药品? 药品能够防病治病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那么,什么是药品呢?也许普通消费者无法作出确切和全面的回答。凡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我们称之为药品。药品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驱除病魔、造福人类,又有危害人类健康的毒副作用。也就是说药品与毒物之间无明显界限,滥用药品可以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药品,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真正使药品成为人类健康的保护神。 2、什么是合法药品? 合法药品应是具有国家批准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由合法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质量合格,包装、标签、说明书符合要求,经合法药品零售企业(药店)销售或在合法医疗机构药房调配、销售的药品。 3、什么是药品的通用名? 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的通用名称。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或商品名使用。 4、什么是药品的商品名? 药品的商品名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企业使用的该药品专用的商品名称,如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为扑热息痛)是解热镇痛药,不同药厂生产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其商品名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 5、怎样认识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 一种药品常有多个厂家生产,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往往给自

己的药品注册独特的商品名以示区别,因此,同一药品可以有多个商品名,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的商品名就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患者在用药时,不论商品名称是什么,都要认准通用名,即药品的法定名称,也就是国家标准规定的药品名称。依据《商标法》规定,通用名不能作为商标或商品名注册,因此通用名可以帮助识别药品,避免重复用药。《药品管理法》和《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24号)规定,在药品包装上或药品说明书上应标有药品通用名。药品商品名称不得与通用名称同行书写,其字体和颜色不得比通用名称更突出和显著,其字体以单字面积计不得大于通用名称所用字体的二分之一。 6、为什么要重视药品的质量? 药品是用于治病救命的特殊商品,只有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的合格药品才能保证疗效。药品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药品包装中附有质量合格证明。因此,药品只能是质量合格品,不能像其它商品那样可分为一级品、二级品、等外品和次品。 7、什么是假药?什么情况下按假药论处?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1)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2)(2)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3)变质的; (4)被污染的;

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常见20问1、什么是抗菌药物?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是同一个概念吗? 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抗细菌药又包括抗菌药物与抗生素。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菌素,也包括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物。大家熟知的头孢、环丙沙星、红霉素等都属抗菌药。 2、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主要的危害有:诱发细菌耐药性,导致病源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抵抗,并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浪费医药资源。因此,—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3、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 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随意滥用目前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4、个人是否可以在零售药店随意购买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知识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

最新合理用药宣传资料

抗菌药物相关政策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药物的滥用造就了细菌耐药。目前细菌耐药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抗菌药物管理不仅是医学难题,也是社会难题。 一|、发生耐药性的原因 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细菌耐药。医疗机构和畜牧、水产业对抗菌药物的过度、不规范使用及向环境排放是重要原因。 从临床用药看,由于细菌性感染诊治的专业队伍素质相对薄弱、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规范的执行不足和民众使用抗菌药物观念偏差(许多民众以及医务人员把抗菌药物当退烧药)等原因,临床的确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对临床细菌耐药上升负有责任。 另一方面,抗菌药在畜牧业的广泛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居高不下也密切相关。目前在我国,抗菌药物在畜牧业的使用显得混乱,缺乏抗菌药在此领域使用的法规或执行力度弱;无动物使用的抗菌药种类限制,一些治疗人类感染的重要抗菌药也被用于动物,出现了“人药畜用”;缺乏抗菌药在动物促生长、预防及治疗应用中的抗菌药使用的规范。

二、后果 (一)医疗危害性 因细菌耐药,医疗部门不得不用更高档药物治疗,由此可能引发新耐药菌的出现,更增加治疗成本,激化医患矛盾。 (二)环境危害性 各种原因排入水或土壤的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类与喹诺酮类药物,因其特殊化学特性,可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难于降解。 三、中国卫生部门控制细菌耐药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策略 1、开展和扩大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相继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 2、印发相关技术规范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现分级管理,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个级别,对高档药物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规范。 (2)出台《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对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和病原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3、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4、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5、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 6、建立完善临床药师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 临床药师以患者为中心,直接参与临床用药指导与监督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药品安全科普知识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China Food Safety Publicity Week ),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于2011年确定在每年六月举办的,通过搭建多种交流平台,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多条途径,面向贴近社会公众,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交流、普及科普知识活动,因活动期限为一周(因主题日的丰富而适当延长),故称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药品安全科普知识 1、家庭小药箱怎样保存? 家庭小药箱一定要放在避光、干燥、阴凉、洁净的地方,因为很多药品在光照下或暴露于空气中存放都可能出现因化学结构的变化而使药品出现变质如氧化、风化或挥发;有些药品尤其是一些片剂在潮湿的环境下极易发生松散、潮解、发霉;不洁净的环境会造成药物的污染,疗效消失或服用后出现新的疾病。对于一些特殊的药品(如需要放置冰箱保存)则一定按照要求进行存放。 2、胰岛素制剂应如何保存? 由于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所以最适宜的储存温度是摄氏2~8℃。在30~50℃时,各种胰岛素都会部分失效,在55~60℃时各种胰岛素会迅速失效。但温度也不能低于零度,因为胰岛素冰冻后即会变性,失去生物活性,失去降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制剂在开封前需放在2~8℃冰箱中保存,开封后可室温保存,最好放置在阴凉处。 3、药品贮藏与保管条件有哪些? 根据最新药典所示,药品贮藏与保管条件包括: (1)阴凉处:指不超过20℃; (2)凉暗处:指避免阳光直射,不超过20℃;

(3)冷处:指2~10℃; (4)常温:系指10~30℃; (5)避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而并不是指非阳光直射处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是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注册审批,质量监督等,负责组织查处这些产品在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违法行为等。拟订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再评价和淘汰,参与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实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简称是CFDA,官方网址是https://www.360docs.net/doc/373778796.html,。登陆该网站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我国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监管法规、合法产品记录,违法事件曝光、及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等内容。 5、维生素一般在何时服用? 一般来讲,维生素可以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在小肠吸收,当胃肠道有食物时其在

合理用药知识竞赛题

科学用药知识竞赛参考题 、判断题 1、抗生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物质,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原称抗菌素。(V) 2、抗菌谱是指每一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V) 3、抗病毒药物是指抑制病毒繁殖或杀灭病毒的一类药物。(V) 4、耐药性又称抗药性。( V) 5、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V) 6、病毒感染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V) 7、腹泻时应该及时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X ) &治疗腹泻应该同时使用乳酶生和抗菌药物。(X ) 9、儿童感冒应及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X ) 10、儿童服用红霉素应该碾碎。这样既方便又科学。(X ) 11、治疗婴幼儿细菌性感染应该选用价廉的四环素。(X ) 12、 14、使用抗菌药物会影响口服避孕药的疗效吗(V) 15、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X ) 16、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平时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X ) 17、药品能治病但也能产生有害的反应,我们通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 V) 18、每个批号青霉素注射前都必须作皮试。( V) 19、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不可逆性耳聋。

(v) 20、根据自己需要,就可以在零售药店随意购买抗菌药物。(X ) 21、药品是价格越贵,治疗效果越好。(X ) 22、“是药三分毒” ,所以,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v) 23、处方用药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就说明处方一定有问题。( X ) 24 、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越少的药就越好。( X ) 25、中药的使用讲究辩证论治、合理组合,所以绝不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 X ) 26、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越好。( X ) 27、维生素类药物对人体有益无害,所以,平时都可以多服用。( X ) 28、由于人与人之间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敏感性方面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所以,服用同样的药有的人会引起不良反应。( v) 29 、药品发生不良反应就一定是药品质量有问题。( X ) 30、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 v) 3 1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该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v) 32、药品不良反应已经发生了,再去报告于事无补,可以不报告。( X ) 33、处方药是指经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v) 34 、贵重药品及滋补药品应于饭前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 v) 35、宜于饭后服用的药物对胃粘膜一般都有较强的刺激性。( v) 36、诊断不明的发热疼痛应该首先服用解热镇痛药以减轻症状。( X ) 37 妇女痛经时可以服用解热镇痛药吗(v) 38、腹痛用解热镇痛药既方便、疗效又好。( X ) 39、支气管炎出现痰多、咳嗽应该使用镇咳药物。(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