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

合集下载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教案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教案

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课题《探究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月日实验目标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3、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操作指导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熔化过程中现象,例如物质状态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板书设计实验:探究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物质从______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选填“变化”、“不变”)的。

2.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它的大小还与______等外界条件有关。

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请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教学反思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教学过程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特点[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烛蜡熔化时温度(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53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如图3.2-1把海波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海波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海波的状态的变化,直到海波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八年级物理教案之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doc

八年级物理教案之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doc

八年级物理教案之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案一: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

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个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分析和论证:在图2和图3的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说明:图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温度)随另一个物理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只管。

所以各门科学都常用它。

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

说明:1、这个方案适合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总结: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
岚山区实验中学
杨布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固体熔化时状态的观察,感受物质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过程。

(2)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测量,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3)通过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温度曲线的对比研究,归纳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2)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熔化图像的描绘,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
海波和蜡的熔化实验
【教学方法】
讨论式学生探究式合作与交流
【教学主要手段】
1.通过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具体图像。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表、火柴、温水(35-60)、海波、蜡、记录画图纸。

专题6 物理探究实验(1)——热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课件)-中考物理核心素养提升

专题6 物理探究实验(1)——热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课件)-中考物理核心素养提升
48℃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完,
继续吸热升温。
石蜡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
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的特点
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海波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石蜡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探究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分析与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中的
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
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海波(石蜡)熔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探究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时间/min
0
1
【例题2】如下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①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
烧杯底部,此时应适当将___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
A处向上
下”)进行调整;
②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
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减少从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
可能是温度计有误差,也可能是受外界大气压的影响。
②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有什么比较好的措施?
提高加热前水的温度、减小水量(需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等。
探究实验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哪些因素有关?
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

人教新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人教新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人教新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实验原理: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 / 16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

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

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 16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 10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3 / 16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一、实验名称: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三、实验器材:铝块(或铁块)、、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1、用直尺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六、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3.2熔化和凝固 之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3.2熔化和凝固 之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特点描述出来。

2.经历从“提出猜想”“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归纳评价”的探究活动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或假设】熔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是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把读取的实验数据记录入表格,并在坐标轴上做出图象【分析和论证】【交流与合作】(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把交流的情况简要记在这里。

)教学反思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实验基础,所以对于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的使用、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实验数据的分析等方面教师要给予指导,让学生学习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本节课注重了学生的参与,体验了实验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分工明确,并且能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数据的分析由浅入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意识。

本次实验的主要特点是:1、将传统的两个大组分别加热海波和石蜡改为一次同时加热海波和石蜡,让学生在同一装置中进行对比观察分析,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和实验现象的区别对比。

2、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自制器材,改进试管夹,能同时固定两个试管。

3、对搅拌器进行改进,使能更好的搅拌,使加热过程中物体受热均匀。

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相变过程及相变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方法感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
3.探究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熔化点的概念和温度变化规律;
2.掌握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烧杯、水槽、杯盖、雪花片、温度计、坩埚及铜屑或高锰酸钾等物质;
2.PPT或黑板、粉笔、镜子等教具。

四、教学步骤:
1.引入新知
通过展示几种物质的相图图像(如水、铁、铜等),让学生了
解物质的相变过程及相变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展示
将铜屑或高锰酸钾加热至熔化点,记录熔化点的温度变化过程,分析得出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3.实验设计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物质的熔化点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熔化点的影响因素。

4.实验操作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及过程,最终得出结论。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
理解了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2.学生对实验通过自主设计、操作、记录等方式,培养了实验
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结果分析及结论探讨等进行
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理解熔点、熔化、凝固等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冰雪融化、蜡烛燃烧等。
3.学会使用温度计、计时器等实验器材,进行固体熔化实验,并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3.深度思考: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固体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科普文章,字数不限,要求条理清晰、论述充分,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可以从不同物质的熔点差异、固体融化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4.团队合作:
-分组进行课后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固体融化相关的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制作成PPT或展板,下节课向全班同学展示。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进行固体熔化实验,注意温度的准确测量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现象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促使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结合。
-总结规律: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总结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教学评价: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冰雪融化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展示冰雪融化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在冰雪融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冰雪融化后变成水,而水结冰后又变成冰雪?”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有很多物质在熔化时是先变软后再慢慢变成可流动的液体的,如蜡、橡胶、沥青等;而有些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变软、变稀的过程,而是直接变成液态,如冰、海波、铁、锡等,那么:
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2、不同物质熔化时的熔点是否一样?
3、物质由液态变化为固态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猜想或假设】
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状态变化过程有些不同,但要加热温度都会上升。

2、不同物质熔点不同。

3、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有无规律可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

【设计实验】
1、把一定量的海波和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后,放在火焰上加热,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把海波已熔化的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所需器材:酒精灯、试管两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海波、蜡、钟表
【进行实验】
1、研究海波的熔化温度,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把结果记录在下列表
格中。

2、如图5-2、图5-3所示,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
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写出。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3、研究液态的海波和蜡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和论证】
1、分析实验1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是:
2、分析实验2中的图像,比较得出结论是:
3、分析实验3中的数据发现:
时间/min
20
30 40 50 图5-3记录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图5-2记录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时间/min
20
30 40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