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习题册答案_第7章_应力状态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第七章复杂应力状态的最大应力

材料力学第七章复杂应力状态的最大应力

y y
y
x
x
x 0 max
x
y
max min
x
2
y
(
x
2
y
)2
x2
D
B 0 C
o
y
y E
20 x FA
D’
(x+ y)/2 (x- y)/2
max
x
最大正应力所在截面的方位角0可确定:
tg20
DF CF
2 x x y
负号表示由x面顺时针方向转至max作用面
max所在截面的方位角0也可表示为:
y y
x x
y
Page22
BUAA
•研究方法:利用叠加原
理,由单向受力和纯剪状
态的胡克定理推导复杂应
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理。
y y
x
x x
=
x
y
x
x
E
y
E
y
y
E
x
E
xy
xy
G
MECHANICS OF MATERIALS
y
y
+
+
y
xy
y
y
E
x
y
E
x
x
x
E
y
x
E
x
xy
xy
G
Page23
以上讨论,仅限于//z轴的各截面,故为极值应力
Page5
BUAA
二、主应力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
正应力极值所在截面的切应力为零
1
主平面-切应力为零的截面
主应力-主平面上的正应力

材料力学第7章应力状态

材料力学第7章应力状态

y
2

2 xy

m m
ax in




m
ax
2

m
in
极值切应力等于极值正应力差的一半。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三、极值切应力和主平面夹角
注意到 则 所以
tan
2 0

2 xy x
y
tan
21


x 2 xy
y
tan
20


1
tan 21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7.2.3 极值切应力及其作用面 一、极值切应力方位角
d 0 d
( x y ) cos 2 2 xy sin 2 0

tan
21


x 2 xy
y
二、最大、最小切应力

m m
ax
in




x
2



x
y
2
sin 2
xy cos 2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7.2.2 主应力 主方向 一、主应力
正应力是求极值
d d
x
y
2
(2sin 2 ) xy(2cos2 ) 0
得极值条件为

x

2
y
sin
2
xy
cos
2

0
(1) 极值正应力所在的斜面,恰好是切应力等于零的
平面,即主平面。
(2) 极值正应力就是主应力。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材料力学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2
x y 2 a 0 2
x y x y 2
x y
2
) x
2
2
例题1: 已知:单元体各侧面应力 x=60MPa,
求: (1) = - 450斜截面上的应力,(2)主应力和主平面
dA
y

x y
2
sin 2 xy cos2
y
yx
应力圆
y
1 R 2

x
y

2
4 2 xy
x
yx xy x
y
R c

x y
2
2
x
xy

dA
yx

y
x y 1 2 2 2

40

x y
2 0.431MPa
sin( 80 ) xy cos(80 )

C
C

C
例题3:已知梁上的M、Q,试用单元体表示截面上1、2、
3、4点的应力状态。
1
2 0
2
1点 2点
1 2 0 3
3Q = 2A
M x Wz
2 xy
x y
2 20.6 0.69 60 0
17.2
x y
2 (
6.4MPa
2 34.4
max(min)
x
17.20
x y
2
) xy
2
2
x
66.4MPa
60 0 60 0 2 ( ) 20.6 2 2 2 66.4(6.4) MPa

材料力学第五版 第七章 应力状态 答案

材料力学第五版 第七章 应力状态  答案

第七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会从具有受力杆件中截取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会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和特殊空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主方向的计算,并会排列主应力的顺序;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了解复杂应力状态比能的概念;了解主应力迹线的概念。

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

了解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按破坏现象区分)。

了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破坏条件、强度条件。

掌握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了解莫尔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

会用强度理论对一些简单的杆件结构进行强度计算。

2.教学内容○1应力状态的概念;○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3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4广义胡克定律•体应变;○5复杂应力状态的比能;⑥梁的主应力•主应力迹线的概念。

讲解强度理论的概念及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

讲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推导其破坏条件从而建立强度计算方法。

介绍几种强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

简单介绍莫尔强度理论。

二、重点难点重点:1、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主应力及主方向的计算,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2、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1、应力状态的概念,从具体受力杆件中截面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

2、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中关于正负符号的约定。

3、应力主平面、主应力的概念,主应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

4、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5 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强度条件及其强度计算。

6 常用四个强度理论的理解。

7 危险点的确定及其强度计算。

三、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10学时五、讲课提纲1、应力状态的概念所谓“应力状态”又称为一点处的应力状态(state of stresses at a given point),是指过一点不同方向面上应力的集合。

材料力学习题册参考答案

材料力学习题册参考答案

材料力学习题册参考答案材料力学习题册参考答案(无计算题)第1章:轴向拉伸与压缩一:1(ABE )2(ABD )3(DE )4(AEB )5(C )6(CE)7(ABD )8(C )9(BD )10(ADE )11(ACE )12(D )13(CE )14(D )15(AB)16(BE )17(D )二:1对2错3错4错5对6对7错8错9错10错11错12错13对14错15错三:1:钢铸铁 2:比例极限p σ 弹性极限e σ 屈服极限s σ 强度极限b σ3.横截面 45度斜截面4. εσE =, EAFl l =5.强度,刚度,稳定性;6.轴向拉伸(或压缩);7. llb b ?μ?=8. 1MPa=106 N/m 2 =1012 N/mm 2 9. 抵抗伸缩弹性变形,加载方式 10. 正正、剪 11.极限应力 12. >5% <5% 13. 破坏s σ b σ 14.强度校核截面设计荷载设计15. 线弹性变形弹性变形 16.拉应力 45度 17.无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力学性能参考答案:1. A 2. C 3. C 4. C 5. C 6. 5d ; 10d 7. 弹塑8. s2s 9. 0.1 10. 压缩11. b 0.4σ 12. <;< 剪切挤压答案:一:1.(C ),2.(B ),3.(A ),二:1. 2bh db 2. b(d+a) bc 3. 4a δ a 2 4. F第2章:扭转一:1.(B ) 2.(C D ) 3.(C D ) 4. (C ) 5. (A E ) 6. (A )7. (D )8. (B D ) 9.(C ) 10. (B ) 11.(D ) 12.(C )13.(B )14.(A ) 15.(A E )二: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 对三:1. 垂直 2. 扭矩剪应力 3.最外缘为零4. p ττ< 抗扭刚度材料抵抗扭转变形的能力5. 不变不变增大一倍6. 1.5879τ7.实心空心圆8. 3241)(α- 9. m ax m in αττ= 10. 长边的中点中心角点 11.形成回路(剪力流)第3章: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一:1.(C ),2.(A ),3.(C ),4.(C ),5.(A ),6.(C ),7.(C ),8.(A ),9.(D )二:1). 1;无穷多;2)4)4/5(a ; 3),84p R I π=p 4z y I 16R I I ===π4)12/312bh I I z z ==;5))/(/H 6bh 6BH W 32z -= 6)12/)(2211h b bh I I I I z y z y +=+=+;7)各分部图形对同一轴静矩8)两轴交点的极惯性矩;9)距形心最近的;10)惯性主轴;11)图形对其惯性积为零三:1:64/πd 114; 2.(0 , 14.09cm )(a 22,a 62)3: 4447.9cm 4, 4:0.00686d 4 ,5: 77500 mm 4 ;6: 64640039.110 23.410C C C C y y z z I I mm I I mm ==?==?第4章:弯曲内力一:1.(A B )2.(D )3.(B )4.(A B E )5.(A B D )6.(ACE ) 7.(ABDE ) 8.(ABE )9. (D ) 10. (D ) 11.(ACBE ) 12.(D ) 13.(ABCDE )二: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对三:1. 以弯曲变形 2.集中力 3. KNm 2512M .max =4. m KN 2q = 向下 KN 9P = 向上5.中性轴6.荷载支撑力7. 小8. 悬臂简支外伸9. 零第5章:弯曲应力一:1(ABD)2.(C )3.(BE )4.(A )5.(C )6.(C )7.(B )8.(C )9.(BC )二:1对 2错 3错 4 对 5 错 6错 7 对三:1.满足强度要求更经济、更省料2. 变成曲面,既不伸长也不缩短3.中性轴4.形心主轴5.最大正应力6.剪力方向7.相等8.平面弯曲发生在最大弯矩处9.平面弯曲第6章:弯曲变形一:1(B ),2(B ),3(A ),4(D ),5(C ),6(A ),7(C ),8(B ),9(A )10(B ),11(A )二:1对2错3错4错5错6对7错8错9错10对11错12对三:1.(转角小量:θθtan ≈)(未考虑高阶小量对曲率的影响)2. 挠曲线采用近似微分方程导致的。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应力状态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应力状态答案

第一章 绪论一、是非判断题1.1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完全相同。

( ) 1.2 内力只作用在杆件截面的形心处。

( ) 1.3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 ) 1.4 确定截面内力的截面法,适用于不论等截面或变截面、直杆或曲杆、基本变形或组合变形、横截面或任意截面的普遍情况。

( ) 1.5 根据各向同性假设,可认为材料的弹性常数在各方向都相同。

( ) 1.6 根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弹性常数在各点处都相同。

( ) 1.7 同一截面上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必相互垂直。

( ) 1.8 同一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σ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 1.9 同一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τ必相互平行。

( ) 1.10 应变分为正应变ε和切应变γ。

( ) 1.11 应变为无量纲量。

( ) 1.12 若物体各部分均无变形,则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

( ) 1.13 若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则物体无位移。

( ) 1.14 平衡状态弹性体的任意部分的内力都与外力保持平衡。

( )1.15 题1.15图所示结构中,AD 杆发生的变形为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 ) 1.16 题1.16图所示结构中,AB 杆将发生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 )二、填空题1.1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 受力后发生的 ,以及由此产生的 。

1.2 拉伸或压缩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3 剪切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4 扭转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B题1.15图题1.16图1.5 弯曲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6 组合受力与变形是指 。

1.7 构件的承载能力包括 , 和 三个方面。

1.8 所谓 ,是指材料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所谓 ,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所谓 ,是指材料或构件保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

1.9 根据固体材料的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 , , 。

《材料力学》第7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习题解

《材料力学》第7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习题解
解:左支座为A,右支座为B,左集中力作用点为C,右集中力作用点为D。
支座反力: (↑)
=
(1)梁内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跨中截面的上、下边缘
超过 的5。3%,在工程上是允许的。
(2)梁内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支承截面的中性轴处
(3)在集中力作用处偏外侧横截面上校核点a的强度
超过 的3.53%,在工程上是允许的。
解:坐标面应力:X(—0。05,0);Y(-0.2,0)
。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应
力圆。图中比例尺为 代表 。
按比例尺量得斜面的应力为:
按习题7—5得到的公式计算如下:
作图法(应力圆法)与解析法(公式法)的结果一致。
[习题7-7]试用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图示悬臂梁距离自由端为 的截面上,在顶面以下 的一点处的最大及最小主应力,并求最大主应力与 轴之间的夹角。
解:
…………(1)
…………(2)
(1)、(2)联立,可解得 和 。
至此,三个面的应力均为已知:X( ,0),Y( ,0)( , 均为负值);
( )。由X,Y面的应力就可以作出应力圆。
[习题7-12]一焊接钢板梁的尺寸及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梁的自重略去不计。试示 上 三点处的主应力。
解:(1)求 点的主应力
解:坐标面应力:X(15,15),Y(0,-15)
第一强度理论:
因为 , ,即 ,
所以 符合第一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构件不会破坏,即安全.
第二强度理论:
因为 ,
,即 ,
所以 符合第二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构件不会破坏,即安全。
[习题7—25]一简支钢板梁承受荷载如图a所示,其截面尺寸见图b。已知钢材的许用应力为 , .试校核梁内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并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危险截面上的a点的强度。注:通常在计算a点处的应力时,近似地按 点的位置计算。

材料力学第六版答案第07章

材料力学第六版答案第07章

习 题7-1 用积分法求图示各悬臂梁自由端的挠度和转角,梁的抗弯刚度EI 为常量。

7-1(a ) 0M()M x = ''0EJ M y ∴='0EJ M y x C =+ 201EJ M 2y x Cx D =++ 边界条件: 0x =时 0y = ;'0y = 代入上面方程可求得:C=D=0201M 2EJ y x ∴='01=M EJ y x θ= 01=M EJ B l θ 201=M 2EJ B y l(b )222()1M()222q l x qx x ql qlx -==-+- 2''21EJ 22qx y ql qlx ∴=-+-3'2211EJ 226qx y ql x qlx C =-+-+422311EJ 4624qx y ql x qlx Cx D =-+-++边界条件:0x = 时 0y = ;'0y =代入上面方程可求得:C=D=04223111()EJ 4624qx y ql x qlx ∴=-+-'2231111=(-)EJ 226y ql x qlx qx θ=+-3-1=6EJ B ql θ 4-1=8EJB y ql(c )()()()()()0303''04'050()1()()286EJ 6EJ 24EJ 120l xq x q lq l x M x q x l x l x l q y l x l q y l x Cl q y l x Cx Dl-=-⎛⎫=--=-- ⎪⎝⎭∴=-=--+=-++ 边界条件:0x = 时 0y = ;'0y = 代入上面方程可求得:4024q l C l -= 50120q l D l =()455000232230120EJ 24EJ 120EJ(10105)120EJq q l q l y l x x l l l q x l l lx x l ∴=---+-=-+- 3024EJ B q l θ=- 4030EJB q l y =-(d)'''223()EJ 1EJ 211EJ 26M x Pa Pxy Pa Pxy Pax Px C y Pax Px Cx D=-=-=-+=-++ 边界条件:0x = 时 0y = ;'0y =代入上面方程可求得:C=D=023'232321112611253262B C C B y Pax Px EJy Pax Px EJ Pa Pa Pay y a a EJ EJ EJPa EJθθθ⎛⎫∴=-⎪⎝⎭⎛⎫==-⎪⎝⎭=+=+==(e)()()()21222''1'211231113()02()2223EJ 231EJ ()2231EJ ()46a M x q qax x a q M x a x a x a a y q qaxa y qa x x C a y qa x x C x D =-+≤≤=--≤≤=-+=-++=--+++ 边界条件:0x = 时 0y = ;'0y =代入上面方程可求得:C=D=0()()()22118492024EJ 12EJ qax qax y a x a x x a ∴=--=--≤≤''2223'222242232221EJ ((2)4)21EJ (42)2312EJ (2)2312y q a ax x x y q a x ax C x y q a x ax C x D =--+=--++=---+++边界条件:x a = 时 12y y = ;12θθ=代入上面方程可求得:2296a C = 4224qa D =-()()43223421612838464162384q y x ax a x a a a x a EJ-=-+-+≤≤ 43412476B B qa y EJqa EJθ=-=-(f)()()221222''212'231122341115()20225()2225251EJ 22251EJ 26511EJ 4324qa qx M x qax x a qa qa a M x qax x a x a a y q ax x a y q x ax x C a y q x ax x C x D =-+-≤≤⎛⎫=-+--≤≤ ⎪⎝⎭⎛⎫=--+ ⎪⎝⎭⎛⎫=--++ ⎪⎝⎭⎛⎫=--+++ ⎪⎝⎭边界条件:0x = 时 0y = ;'0y =代入上面方程可求得:C 1=D 1=0''22'2222223222EJ (2)1EJ (2)21EJ ()6y q a ax y q a x ax C y q a x ax C x D =--=--+=---++ 边界条件:x a = 时 12y y = ; ''''12y y =3296a C =- 4224a D =-437124136B B qa y EJqa EJθ=-=-7-2 用积分法求图示各梁的挠曲线方程,端截面转角θA 和θB ,跨度中点的挠度和最大挠度,梁的抗弯刚度EI 为常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七 章 应力状态 强度理论一、 判断题1、平面应力状态即二向应力状态,空间应力状态即三向应力状态。

(√)2、单元体中正应力为最大值的截面上,剪应力必定为零。

(√)3、单元体中剪应力为最大值的截面上,正应力必定为零。

(×) 原因:正应力一般不为零。

4、单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圆和三向均匀拉伸或压缩应力状态的应力圆相同,且均为应力轴 上的一个点。

(×) 原因:单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圆不为一个点,而是一个圆。

三向等拉或等压倒是为一个点。

5、纯剪应力状态的单元体,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值相等,且作用在同一平面上。

(×) 原因: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值相等,但不在同一平面上6、材料在静载作用下的失效形式主要有断裂和屈服两种。

(√)7、砖,石等脆性材料式样压缩时沿横截面断裂。

(×)8、塑性材料制成的杆件,其危险点必须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所建立的强度条件来校核强度。

(×) 原因:塑性材料也会表现出脆性,比如三向受拉时,此时,就应用第一强度理论9、纯剪应力状态的单元体既在体积改变,又有形状改变。

(×) 原因:只形状改变,体积不变10、铸铁水管冬天结冰时会因冰膨胀被胀裂,而管的冰不会被破坏,只是因为冰的强度比铸铁的强度高。

(×) 原因:铸铁的强度显然高于冰,其破坏原因是受到复杂应力状态二、 选择题1、危险截面是( C )所在的截面。

A 最大面积B 最小面积C 最大应力D 最大力2、关于用单元体表示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如下论述中正确的一种是( D )。

A 单元体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B 单元体的形状不是任意的,只能是六面体微元C 不一定是六面体,五面体也可以,其他形状则不行D 单元体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其上已知的应力分量足以确定任意方向面上的硬力 3、受力构件任意一点,随着所截取截面方位不同,一般来说( D ) A 正应力相同,剪应力不同 B 正应力不同,剪应力相同 C 正应力和剪应力均相同 D 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不同 4、圆轴受扭时,轴表面各点处于( B )A 单向应力状态B 二向应力状态C 三向应力状态D 各向等应力状态 5、分析处于平面应力状态的一点,说确的是( B )。

A a σ=0时,必有a τ=max τ或a τ=min τ B a τ=0时,必有a σ=max σ或a σ=min σ C a σ+90a σ+及|a τ|+|90a τ+|为常量 D 1230σσσ≥≥≥6、下列结论那些是正确的: ( A )(1) 单元体中正应力为最大值的截面上,剪应力必定为零; (2)单元体中剪应力为最大值的截面上,正应力必定为零; (3)第一强度理论认为最大拉应力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 (4)第三强度理论认为最大剪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

A (1),(3),(4) B (2),(3),(4) C (1),(4) D (3),(4)7、将沸水倒入玻璃杯中,如杯子破裂,问杯子的外壁是否同时破裂( C ) A 同时破裂 B 壁先裂 C 外壁先裂 D 无法判定8、关于弹性体受力后某一方向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如下论述正确的是( C )。

A 有应力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不一定有应力 B 有应力不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不一定有应力 C 应力不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一定有应力 D 应力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一定有应力三、 填空题1、各截面上的应力是斜方向的周期函数,其周期为180度,此斜方向的正应力的极值即为主应力。

2、图1所示的单元体中,第一主力为30 MPa,第二主力为0,第三主力为-30 MPa 。

3、图2所示的单元体的最大正应力为30 MPa ,最大剪应力30 MPa 。

4、图3所示的单元体应力状态,其相当应力为3r σ=224στ+,4r σ=223στ+。

5、导轨与车轮接触处的主应力分别为-450MPa 、-300MP a 、和-500MPa 。

若导轨的许用应力[σ]=160MPa ,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导轨不符合强度要求。

四、 计算题1、试用单元体表示图4示构件中的A 、B 点的应力状态,并求出单元体上的应力数值。

30MPa30Mpa20Mpaτσ图1图2图3解:A: A τ=3412160*10*10102 3.14*20*1032T MPa Ip ρ--== B: B τ=-51MPa160Nm80 Nm951004.751.2525AB解:N Q A 15-= 10*A M N M =N Q B 100= 100*B M N M =-:A MPa I yM ZA A 25.6==σMPabI S Q ZZA A 17.1-==*τB: MPaI yM ZB B 5.62-==σ MPa bI S Q ZZB B 8.7==*τ2、试计算图5示的应力状态在指定方向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主平面的方向和主应力,并在单元图中将他们表示出来。

解:50x σ=- 40y σ= 30xy τ= θ︒=- 59.115.625210100AB30cos 2sin 2 1.522x yx yxy σσσσσθτθ︒-+-=+-=-30sin 2cos 254.02x yxy σστθτθ︒--=+=22max ()22x yx yxy σσσσστ++=±+=49.1、-59.1maxtan 73.2x xyσσαατ-=⇒=-3.已知应力状态如图6所示,试用解析法求: (1)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2)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的位置和主应力的方向; (3) 最大切应力。

解:(1)x σ=-30 y σ=20 xy τ=15maxminσ=2x yσσ+±222xy x y τσσ+-⎛⎫ ⎪⎝⎭=22302015230202-+±+--⎛⎫ ⎪⎝⎭=24.2(max )-34.2(min )1σ=24.2 2σ=0 3σ=-34.2tan α=maxx xyσστ-⇒α=74.6ο-xy τ=132σσ-=29.2(2) x σ=-40 y σ=-20 xy τ=40max minσ=2xyσσ+±222xy x y τσσ+-⎛⎫ ⎪⎝⎭=11.2(max )-71.2(min )1σ=11.2 2σ=0 3σ=-71.2tan α=maxx xyσστ-⇒α=52ο-xy τ=132σσ-=41.24、已知矩形截面梁某截面上的弯矩及剪力分别为M=10KN •m ,Q=120KN ,如图7所示,试绘出截面上1、2、3、4各点应力状态的单元体,并求其主应力。

解:(1)M=10KN m • Q=120KN z I =4.17⨯6410m -1 2 3 41点:x σ=120 y σ=0 xy τ=0 1σ=2σ=0,3σ=-120 2点:x σ=y σ=0,xy τ=32QA=30MPa 1σ=36 2σ= 0 3σ=-36 3点:x σ=60 y σ=0 xy τ=27Ma 1σ=70.4 2σ=0 3σ=-10.4 4点:x σ=120 y σ=0 xy τ=0 1σ=120 2σ=3σ=05.薄壁圆筒扭转—拉伸试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若P=20KN ,T=600KN •m ,且d=50mm ,σ=2mm ,试求:(1)A 点在指定斜面上的应立;(2)A 点的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用单元提表示)。

107.5解:○1xσ=P A=()Pdπδδ+-=61.2MPaxyτ=-22()Tdπδδ+•=-70.6MPaασ=-45.8xτ=9.0○2maxminσ=107.5/-46.31σ=107.52σ=03σ=-46.3tanα=maxxxyσστ-⇒α= 33.3ο6.图9示为用No25b工字钢制成的简支梁,钢的许用应力[σ]=160MPa,许用切应力[τ]=100MPa。

试对该梁作全面的强度校核。

33.340.3( 以下计算我没有验证,等有时间再来)解:6452.510z I mm =⨯ 54.210z S mm =⨯危险面: A ,C 中点EA: 4359361221010 4.21010101052.51010A z A z Q S bI τ---⨯⨯⨯⨯===93.75MPaC : 1点:199.5MPa σ=3点: 398166.4MPa τ=2点:289.2MPa σ= 297MPa τ= E :1点 : 1107.1MPa σ= 3点: 30τ=2点: 296σ= 20τ=感土木0906班博、邱晨同学!210 2088820821021.845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