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处理

合集下载

2023版: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最全版)

2023版: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最全版)

2023版: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
南(最全版)
引言
此文档为2023年最新版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
旨在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本指南基于最新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涵盖了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本指
南的主要内容。

风险评估
本指南强调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通过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肿瘤类型、治疗方案等因素,确定患者
的血栓风险水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策略
本指南介绍了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静脉血栓预防策略。

包括主
动预防和被动预防两方面。

主动预防措施包括低分子肝素的使用、
机械预防方法(如压力袜)的应用、运动和康复措施等。

被动预防
措施包括术后早期活动、恢复期的移动和康复、药物治疗等。

治疗方法
本指南介绍了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
血栓类型和患者情况,采用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随访与管理
本指南强调了对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持续随访和管理。


过定期检查、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和血栓复发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率。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的最新指导和建议。

在预防、治疗、随访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了
实用的参考。

然而,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
判断进行制定。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1
2. 参考文献2
3. 参考文献3。

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CVC相关性血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引起广泛关注。

CVC指的是中央静脉导管,通过其输液可以在肿瘤患者中长时间提供给药和输液治疗。

然而,CV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对于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的有效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

预防策略1. 选择合适的中央静脉导管选择合适的中央静脉导管是防止CVC相关性血栓的首要步骤。

研究表明,插入肿瘤患者CVC时,选择关键部位和合适的导管类型,如颈内静脉置管等,可以显著降低CV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2.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被广泛应用于CVC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和管理。

肿瘤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因此,低分子肝素(LMWH)等抗凝剂被广泛应用。

然而,使用抗凝剂还需要考虑患者不同的风险因素以及可能的出血风险。

因此,在应用抗凝剂时应权衡潜在的优势和风险。

3. 导管护理和定期更换良好的导管护理和定期更换对于预防CV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

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栓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有关。

因此,严格执行导管护理和定期更换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CVC相关性血栓的风险。

管理策略1. 抗凝治疗的管理对于已经发生CVC相关性血栓的患者,抗凝治疗是首选的管理策略。

早期治疗可以帮助溶解血栓、预防扩张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血栓溶解治疗当发生CVC相关性血栓导致严重症状时,血栓溶解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是常用的溶栓药物,可促使血栓的溶解和恢复血流。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CVC相关性血栓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管理策略。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直接清除血栓或修复受损的血管来恢复血液循环。

结论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有效的预防和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并提高治疗的效果。

肺癌术后预防血栓护理措施

肺癌术后预防血栓护理措施

摘要: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手术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并发症。

血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本文旨在探讨肺癌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一、引言肺癌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卧床时间长、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容易发生血栓。

血栓的形成会导致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和护理血栓是肺癌术后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肺癌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1. 术前护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栓的危害、预防方法及护理要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评估血栓风险: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评估其血栓风险,如年龄、性别、吸烟史、肥胖、长期卧床、手术类型等。

(3)调整生活方式:鼓励患者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降低血栓风险。

2. 术后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应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3)活动指导: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活动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

(4)肢体按摩:定时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5)穿弹力袜:术后患者应穿戴医用弹力袜,以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6)药物预防: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预防血栓形成。

(7)监测药物疗效: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物疗效。

3. 物理预防(1)足底静脉泵:使用足底静脉泵,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2)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4. 心理护理(1)心理支持:关心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2)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康复信心。

三、总结肺癌术后预防血栓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关键。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背景介绍:中国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而肿瘤患者往往面临着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简称CAT)是指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CAT 不仅会增加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因此,预防和治疗CAT对于肿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预防CAT的重要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肿瘤患者由于肿瘤本身和治疗过程中的因素,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容易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增加了发生CAT的风险。

预防CAT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二、预防CAT的措施1.评估CAT的风险:对于肿瘤患者,应该根据其病情和治疗方案,评估其发生CAT的风险。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Khorana风险评分系统和改良的Khorana风险评分系统。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2.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常用的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3.物理预防:物理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使用弹力袜等,可以有效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对于床位休息的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肢体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个体化预防策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预防策略。

例如,对于高危患者,可以采取药物和物理预防的综合措施;对于低危患者,可以采取物理预防为主的策略。

三、治疗CAT的原则1.早期诊断:对于疑似CAT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CT 肺动脉造影等,以明确诊断。

2.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CAT的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医学ppt-恶性肿瘤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医学ppt-恶性肿瘤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断DVT的首选静脉影像学方法。
•VQ扫描
多普勒超声可以进行静脉加压 •肺血管造影(目前很少用) 分析和静脉血流多普勒成像, •胸片
目前认为血管加压检查评估更
权威。 •CT扫描
•MRI
•静脉造影
实验室诊断
• 血常规,PTA,APTT • 血清肌酐 • D-二聚体(D-Dimer) –对确诊PE-DVT价值不大
不推荐D-二聚体作为肿瘤患者的PE诊断
肿瘤患者VTE筛选
• 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Ⅸ、Ⅹ和纤维蛋 白降解产物(FDP)升高以及血小板增多 • 影像学: • 超声可以用于近端下肢静脉的血栓诊断 • X线静脉造影可用于远端下肢静脉和盆腔静脉的血 栓诊断 • 核磁成像适用于腹腔静脉的血栓诊断 • 采用造影剂的CT扫描技术也可用于盆腔静脉的血 栓诊断
肿瘤治疗与血栓
(4)抗血管生成药物(靶向治疗药物): • 贝伐单抗(赫赛汀):主要用于与化疗联合治疗 转移性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 • 机理: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肿瘤治疗与血栓
• 3.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 –穿刺及送管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留置导管引起的局部血管内膜炎症反应 –留置导管使血流滞缓 –导管粗细与血管腔内径不匹配
肿瘤治疗与血栓
• 2. 抗肿瘤药物治疗(内科治疗) (1)细胞毒性药物增加血栓发生危险 –对血管内皮的急性损伤:如博莱霉素,卡氮芥, 长春碱类等 –对血管内皮的延迟性损伤:如阿霉素等 –降低生理性抗凝因子:如CTX/MTX/5-FU(降低 C蛋白和S蛋白水平);L-门冬酰胺酶(降低抗 凝血酶III水平) –其他机制
体弱 瘤栓 肿瘤压迫
肿瘤与血栓
• 恶性肿瘤-----获得性高凝状态 • V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4-20% • 血栓仅次于肿瘤本身而位居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原 因的第二位 • 据报道分析,男性中肺癌和胰腺癌最常见并发血 栓形成,女性为妇科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和卵巢 癌

肿瘤外科术后静脉血栓ppt课件

肿瘤外科术后静脉血栓ppt课件

手术情况
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方 式等。
静脉血栓发生时间
术后多久出现静脉血栓的症状 。
诊断与治疗过程
如何确诊静脉血栓,以及采取 的治疗措施。
案例总结与启示
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
分析该案例中可能导致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治疗建议
针对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提出建议和注意 事项。
预防措施
根据该案例的经验,提出针对静脉血栓的预 防措施。
心理支持
术后静脉血栓可能导致患者焦虑和抑 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支 持和辅导。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血管超声等检查,以监测静 脉血栓的恢复情况。同时,应关注患 者的血压、血脂等指标,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06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01
02
03
04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 。
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后的一种特异降解产 物,血液中D-二聚体含量升高提示血栓形 成可能。
静脉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静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可以直观 地显示静脉内的血栓及其阻塞程度,但存 在一定的风险。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 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静脉内的血栓及其 范围,对软血栓的检测尤为敏感。
分类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浅静脉 血栓形成
部位
下肢静脉血栓最常见,上 肢、胸、腹腔静脉血栓也 可发生
静脉血栓的危害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右心 房、右心室,进而进入肺动脉,造成肺动脉栓塞 ,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部分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未能完全再通,会遗留深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高压、下肢慢性水肿等 症状。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处理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处理
的风险。
合理饮食
保持低脂、低盐、高纤 维的饮食习惯,减少血
栓形成的风险。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 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
的风险。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 病等基础疾病,降低血
栓形成的风险。
04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护 理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 情绪。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血栓 形成倾向。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危害
01
02
03
增加死亡风险
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器官缺 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影响治疗效果
血栓形成可能影响肿瘤治 疗药物的吸收和分布。
引发并发症
血栓形成可能导致深静脉 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 症。
02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 防
饮食预防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全谷类等,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特点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具有高发性和复杂 性,与肿瘤类型、分期以及治疗方式 等多种因素相关。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
01
02
03
04
肿瘤细胞直接作用
肿瘤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激 活凝血系统。
血液高凝状态
肿瘤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 ,易形成血栓。
血管壁损伤
肿瘤细胞浸润或治疗过程中的 损伤可能引发血栓形成。
遗传因素
02
针对不同肿瘤患者的具体情况, 可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在医 生或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科 学锻炼。
药物预防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凝药物或抗 血小板药物进行血栓预防。

2020版: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最全版)

2020版: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最全版)

2020版: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最全版)VTE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本身、肿瘤治疗、病人的个体因素等。

肿瘤患者本身存在着高凝状态,而肿瘤治疗中的化疗、手术、放疗等也会增加患者VTE的风险。

此外,病人的个体因素,如年龄、BMI、吸烟史、孕产史等也会对VTE的形成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肿瘤患者,及时的VTE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1.3肿瘤VTE流行病学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出5-7倍,且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率随着病情恶化而增加。

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如胰腺癌、肺癌、胃癌、卵巢癌等较高,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则相对较低。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需要有针对性的VTE预防和治疗策略。

1.4肿瘤VTE预后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会增加死亡率和复发率,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计划。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与预后密切相关,而及时的VTE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因此,对于肿瘤患者,早期的VTE筛查、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各种因素都可能增加VTE的发生风险,包括血液淤滞、血液高凝和血管壁损伤。

肿瘤细胞及其产物与宿主相互作用,会促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手术、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激素治疗,以及肿瘤压迫血管、外周静脉置管、长期卧床等也是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因素。

恶性肿瘤是引发VTE最重要的危险因素,VTE已经成为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

20%~30%首次发生VTE的病例与肿瘤相关,其中接受化疗的患者约占13%。

肿瘤患者VTE风险升高4~7倍,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生率从4%到20%不等,高发肿瘤为胰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

如果考虑无症状、尚未被发现的血栓形成,其发生率远高于此。

对于那些初次诊断的活动期肿瘤患者,VTE发生风险要高于其他时期。

多数肿瘤患者在最初的3个月内发生VTE事件,6个月时达到累计发生率的高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于急性大面积PTE且没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

建议外周静脉给药
常用的三种溶栓方案为:尿激酶20000U/kg持续静 点,2小时完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 MK持续静点,2小时完成;链激酶150万单 位持续静点,2小时完成。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处理
VTE的抗凝治疗
LMWH 5-10d作为起始治疗,在长期抗凝治 疗中,LMWH应使用至少6个月。 DVT的溶栓治疗 对于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尤其是髂静脉血 栓患者,如出血风险较低,可考虑溶栓治疗。
总结

所有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均应给予预防 性抗凝治疗,而且这一预防性治疗对于高危患者 仍然是安全的;
对于所有住院的肿瘤患者,排除绝对禁忌症后均 应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 对于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静脉血栓,不推荐预防 性抗凝治疗;


总结

门诊患者不推荐预防性抗凝治疗,除外接受萨力 多胺或来那度胺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推荐LMWH治疗3–6个月,可与肿 瘤治疗时间一致; 放置滤网在短期内能预防肺动脉栓塞,但增加了 静脉血栓栓塞的长期风险,因此在能使用抗凝血 剂的情况下应避免应用。
药物预防性治疗 ± 机械预防性治疗
机械预防性治疗
VET预防和治疗策略流程图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
肿瘤相关血栓形成的生物学标志物
白细胞计数
化疗前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 (>7.7×109cells/L); 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MC) (>1.2×109cells/L) 与高VTE发生率相关。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Cancer histology
Time after initial diagnosis
Treatment-associated risk factors
Chemotherapy Surgery Indwelling catheters Hormonal treatments Radiation Transfusions Erythropoietic stimulating agents
病史、化疗前血小板数量增加、遗传性致栓基因突变等;

瘤近期转移等;

治疗相关因素,如近期接受过大手术、接受化疗或激素治
疗、目前或近期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目前接受促红细胞刺激因子治疗 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等。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
诊断肿瘤或临床怀疑肿瘤 的成年住院患者 基本预防措施 抗凝治疗禁忌症 无 有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患者人口统计资料
年龄、种族、性别
合并症
感染、肺部疾病、肾脏疾病、肥胖
肿瘤相关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亚型
治疗相关危险因素
化疗、抗血管生成制剂、外科手术能、放疗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总结

患者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并存疾病、既往VET 肿瘤相关因素,如原发肿瘤的部位、诊断后最初3-6个月、肿
肿瘤患者血栓栓塞
临床表现


上下肢VTE(自发或长期固定、外科手术、 医用导管、化疗); DIC(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广泛播散的恶性 肿瘤); 动脉栓塞(化疗相关、非细菌性血栓形成 性心内膜炎等)。

肿瘤患者血栓栓塞
预防性抗凝治疗明显降低 血栓并发症发生率 肿瘤患者VTE的预防和治疗面临的挑战: (a)肿瘤患者特殊预防的生活方式日渐受人关注; (b)对于已形成VTE的肿瘤患者,在最后十年中,用 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早期维生素K 拮抗剂 ( VKA )治疗与长期应用LMWH治疗的 生存期相比分别3个月和6个月。
量平衡,避免脱水;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等。
机械性预防措施 包括间歇性气压装置和压力梯度长袜等。 药物预防 包括普通肝素(UFH)、LMWH、磺达肝癸钠及
VKA等。所有接受恶性肿瘤相关手术的患者都应接受预防性血 栓栓塞的治疗。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
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外科 肿瘤患者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的益处已获证实。 LMWH预防性治疗也可使肿瘤内科 住院患者的VTE发生 率降低,且不增加大出血发生率。 《NCCN指南》推荐,住院肿瘤患者无论是否须接受手 术,若无抗凝治疗禁忌证,均应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
PICC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处理
程度较轻 可先保守处理:重建静脉通路,生理盐水
250 ml+尿激酶50万U持续缓慢滴注14-16 h融栓治疗。
程度严重 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取平卧位,缓慢拔
出导管,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反应,同时还应给予抗血 栓治疗。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处理
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溶栓治疗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Patient demographics Age Race Gender Genetic predisposition Comorbidities Medical problems Obesity History of prior thrombosis Immobility/Performance Status Table 1 Selected risk factors for 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 Cancer-associated risk factors Site of cancer Cancer stage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
肿瘤相关血栓形成预测模型
Table 2 Predictive model for chemotherapy-associated VTE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Site of cancer Very high risk (stomach, pancreas)
采用UFH或LMWH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改善 内、外科肿瘤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
预防性或治疗性抗凝治疗的禁忌证
①近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具有高出血风险的颅内或脊髓病灶;
②活动性大量出血,24小时内输血>2单位; ③慢性的、临床可检测的明显出血>48小时; ④血小板减少(血小板<50000/μl); ⑤严重血小板功能障碍(尿毒症、药物、造血异常);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
住院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使用不足及其原因
⑥近期有高出血风险的大手术;
⑦潜在凝血异常如凝血因子异常、凝血酶原时间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排除狼疮抑制物);
⑧脊髓麻醉、腰椎穿刺; ⑨跌倒高危。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
住院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使用不足及其原因
担心抗凝治疗过程中增加出血并发症。 低估VTE的发生风险。 内科医生未关注目前推荐的VTE治疗策略。 内科医生相关多种因素。 患者不接受指南推荐的治疗。
Body mass index 35 kg/m2 or more
1
1
score = 0,low-risk category;score = 1-2,intermediate-risk category;score ≥ 3 high-risk category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
肿瘤相关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基本预防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在化疗或手术期间注意出入
血小板计数
化疗前血小板计数>443×109/L与高VTE发生率相关。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
肿瘤相关血栓形成的生物学标志物

组织因子(TF)
TF高表达的肿瘤患者VTE发生率较TF低表达的肿瘤患者高4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纤维蛋白D二聚体
纤维蛋白D二聚体水平较高者VTE发生率增加。

其他
P-选择素、C-反应蛋白 (CRP)、组织因子VIII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 预防和处理
冯继锋 江苏省肿瘤医院
血栓的形成
血管壁损伤
血小板附着
血小板激活
血小板聚集
血栓栓子
肿瘤患者血栓栓塞


恶性肿瘤相关血栓栓塞可表现为静脉血栓栓 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 和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等。 肿瘤患者的VTE年发病率为1/200例,较普 通人群高出5倍,是肿瘤患者继肿瘤以外的 第二位主要死亡原因。
Risk score
2
High risk (lung, lymphoma, gynecologic, bladder, testicular)
Prechemotherapy platelet count 350000/mm3 or more
1
1
Hemoglobin level less than 10 g/dl or use of red cell growth factors 1 Prechemotherapy leukocyte count more than 11000/m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