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设计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隔板贯通节点性能.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隔板贯通节点性能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隔板贯通节点已被《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列为推荐形式,但由于国内该种节点的研究资料较少,对节点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缺乏认识,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也不成熟,因此,对隔板贯通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总结分析了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形式及其受力特点,并在研究隔板贯通节点构造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钢梁翼缘与隔板连接处受力性能的两种新型节点形式—圆弧倒角型节点和倒角放坡型节点。
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受拉翼缘连接性能,对16个隔板贯通节点试件进行了静力拉伸试验,分析了节点的应力传递机制,并对节点拉伸承载力试验值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圆弧倒角型节点与倒角放坡型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影响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隔板厚度、浇注孔直径和钢管的宽厚比;日本规程提出的节点拉伸承载力计算公式对于填充混凝土的试件偏于保守,但高估了空钢管试件的承载力。
建立了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钢材与混凝土接触非线性和各种材料非线性的有限元模型,对隔板贯通节点进行了静力拉伸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节点的屈服机制,并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隔板与钢管协同受力的节点拉伸承载力计算公式,比较分析表明,节点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进行7个隔板贯通节点十字型足尺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并对节点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隔板贯通节点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钢梁翼缘与隔板的连接构造对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影响较大,圆弧倒角型节点和倒角放坡型节点比侧板加强型节点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隔板的厚度、浇注孔径和钢管的宽厚比对梁端破坏节点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小,但在试件中浇筑混凝土可以显著减小核心区的剪切变形,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
方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梁连接的构造措施

279
Henan Building Materials
河南建材 20189 年第 15 期
DOI:10.16053/ki.hnjc.2019.05.375
雷州会馆建筑研究— — —以仙城会馆为例
陈伟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511325)
摘 要:雷州会馆建筑是雷州传统建筑之一,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 价值。仙城会馆是雷州会馆建筑中仅存四座之一,建成最早,规制甚高,规模宏大,在雷州传统建筑中较为 罕见。由于历史的原因,仙城会馆建筑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对其进行建筑研究保护刻不容缓。文章以 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为依据,梳理仙城会馆的历史和分布,考证仙城会馆的建筑形制,并对仙城会馆未来 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为后人研究雷州会馆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会馆建筑;雷州;保护;利用
志》等著作的研究多倾向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
施 等领域的研究。 其中,吴凯先生写的“明清代徐闻的
工 会馆”着重讲了会馆建筑特色;李龙先生写的“仙城
会馆之变迁”着重讲到会馆的历史和产生的经济影
响。 较其他领域而言,建筑领域对仙城会馆的研究
数量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文章以古雷州府的城市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以
内隔板式节点是在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部,在与 型钢梁翼缘平齐的位置,焊接两块隔板。 构造形式 简单,但受到方钢管尺寸的限制,焊缝质量很难保 证。 同时,隔板对混凝土的浇筑与密实度有较大影 响,需要对内隔板进行开孔处理。 1.3 隔板贯通式节点
隔板贯通式节点需要在于型钢梁连接处将方 钢管混凝土柱断开,在与型钢梁翼缘平齐的位置,采 用两块贯穿方钢管混凝土柱的隔板与型钢梁采用 焊接或螺栓方式连接,这种构造形式便于施工,但方 钢管混凝土柱的整体性被破坏,节点区是框架柱轴
方钢管混凝土柱-H钢梁节点连接施工工法

方钢管混凝土柱-H钢梁节点连接施工工法第一节引言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钢梁的节点连接是钢结构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连接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详细阐述了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钢梁节点连接的施工工法,包括施工准备、节点连接设计、施工步骤、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第二节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方钢管、混凝土、H 钢梁等材料,并确保材料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 施工工具准备:准备所需的施工工具,如电钻、扳手、螺丝刀等。
3.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了解节点连接施工的工艺和质量要求。
第三节节点连接设计1. 结构设计:根据工程需求,设计合适的节点连接结构,确保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
2. 连接方式选择:根据方钢管混凝土柱和H钢梁的材质、尺寸等参数,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第四节施工步骤1. 测量放线: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和H钢梁进行测量放线,确定连接位置和角度。
2. 预处理:对连接部位进行清理、打磨等预处理,确保连接表面的平整度和清洁度。
3. 连接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节点连接的安装,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等。
4. 连接检查:在连接过程中,随时检查连接质量,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
5. 焊接施工:如果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应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接施工,确保焊接质量。
6. 涂装施工:在节点连接施工完成后,进行涂装施工,防止连接部位生锈。
第五节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验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验收,确保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 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
3. 质量验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节点连接的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第六节安全措施1. 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安全防护: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
3. 个人防护: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施工安全。
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设计

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设计第2期2007年2月广东土木与建筑GUANGDONGARCHITECTURECIVILENGINEERING№FEB2O07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设计黄斌(深圳市方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518031)摘要:本文推荐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粱节点做法,使钢管在节点区是连续的,节点刚性不受影响,粱可以可靠地传递内力,与其它节点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方便和节约材料的优点.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管开穿梁钢筋小孔;梁柱节点构造1概述钢管混凝土柱使钢管与混凝土改变了各自本身的材料性质.共同成为一种新的复合材料.该结构形式以卓越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近年又陆续有不少工程采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等由于工程中往往仅在框架柱中采用钢管混凝土.而框架梁则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故两者的连接节点成为工程中的难点之一目前常用的连接节点有钢牛腿法,双梁法,环梁法,钢管开大洞后补强法及纯钢筋混凝土节点法等.双梁法和环梁法对梁之间内力传递的可靠性有一定影响:钢管开大洞后补强法及纯钢筋混凝土节点法使得钢管在节点区不连续.难以保证节点原有的刚性:钢牛腿法对钢材消耗量大.现场焊接施工量大以上列举的连接节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本文推荐一种在钢管上开穿钢筋小孔的连接节点. 通过模型试验为基础的理论分析.并经过多个工程实践的检验.证明它具有可靠和经济实用的优点2钢管开小孔连接节点的优点2.1钢管开小孔后对钢管截面削弱不大.梁钢筋穿过小孔后剩余的缝隙很小.钢管对管芯混凝土的约束力基本没减小.不影响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2.2梁钢筋直接穿过钢管后.梁可以可靠地传递内力.梁长范围内的刚度保持不变.结构受力分析与实际相同而钢牛腿法和钢管开大洞后补强法.在梁端范围内有相当长度的型钢.使得梁刚度发生急剧变化2.3在设置水平加强环和竖向短加劲肋补强后.钢管在节点区是连续的.节点刚性不受影响.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2.4现场施工较方便.即使圆弧形的梁钢筋也可顺利穿过2.5节点补强所用材料比钢牛腿法和钢管开大洞法大幅减少.有利于降低造价3钢管开小孔的连接节点构造钢管开小孔的连接节点构造如图1.其要点如下: (1)钢管开小孔:小孔直径D=钢筋直径+10mm,水平间距为3D.垂直间距为2D.(2)在梁顶面和梁底面各设置1道钢管水平加强环.环板宽度若为钢管混凝土柱则取钢管直径的10%.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则取65100mm.环板厚度=0.5t且≥16mm(t为钢管壁厚)(3)钢管竖向短加劲肋紧贴水平加强环设置.肋宽I---环板宽一15ram.肋厚=环厚,长200mm.布置在粱开孔部位的两侧和中间.(4)梁钢筋尽量采用直径较大的HRB400级钢筋.以减少钢管开孔数量.若是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则部分梁钢筋可以在钢筋混凝土柱区域内穿过梁底.亘堑.,一/忏=二』=士_』士}=;斗午件地I/llII建攀蟒强环图1钢筋穿钢管平,立面示意图29环肋2007年2月第2期黄斌: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设计FEB200J7NO.24钢管开小孔的连接节点分析为进行钢管开小孑L后的分析研究.于1996年委托中国钢结构协会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进行了1:5模型的4组共9个试件模型试验.并通过多个工程实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钢管在轴压力作用下.钢管开小孑L后钢管对管芯混凝土的约束力略为减小.水平加强环将产生拉力.以弥补钢管横向紧箍力减小的不足.但水平加强环的拉力与钢管未开孑L时相差不大.其原因是钢管开孑L后对管芯混凝土约束力无明显减小. (2)由于钢管开小孑L后其截面被削弱.均匀布置的竖向短加劲肋可把钢管削弱截面中的内力分流传递.梁中间短肋和梁边短肋承担的内力基本相同,且为弹性工作(3)在节点处设置水平加强环和竖向短加劲肋后.与未开小孑L的钢管混凝土承载力比较.仅相差不足1%.且破坏均不发生在节点区.即开小孑L后不影响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4)节点四周的现浇混凝土梁板对节点的约束能力在模型试验中未加以考虑.现浇混凝土梁板对节点约束能力可以起到附加保证的作用.5工程实例『实例3]深圳诺德金融中心大厦:2003年10月完成施工图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结构高度192m.首层层高12m.15层及以下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柱.如图2c所示.『实例4]深圳香港中旅大厦:2006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结构高度152m.首层部分层高19.4m.4层及以下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柱.如图2d所示.6结束语6.1钢管按一定的构造要求开穿钢筋小孑L.对钢管截面损伤不大.梁钢筋直接穿过钢管.使得梁内力可以可靠地传递6.2适当设置水平加强环和竖向短加劲肋.不会降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可保证节点刚性.6-3该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已被模型试验和工程实例所证实.可大幅节约梁柱节点钢材.且施工方便.参考文献[1]蔡绍怀.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计算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钟善桐.钢管混凝土结构[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CECS28:90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S][4]深圳市邮电局工程RC梁钢筋穿过钢管混凝土柱对管柱『实例1]深圳邮电信息枢纽大厦:1996年10月承载力影响的试完成施工图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结验[M].中国钢结构高度199m.23层及以下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构协会钢一混凝土部分框架梁为圆弧形.如图2a所示.组合结构协会,1997『实例2]深圳招商银行大厦:1998年5月完成[5]CECS188:2005施工图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结构高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度237m.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型钢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柱及钢管混凝土柱.如图2b所示.30(b)深圳招商银行大厦(c)深圳诺德金融中心大厦图2钢管开小孔连接节点工程实例的结构平面布置图(a)深圳邮电信息枢纽大厦■口口■■■■口口口口口口(d)深圳香港中旅大厦。
浅议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环梁节点的设计方法

艺及 高强混凝土的 出现一定 程度 上推 动 了钢管 混凝 土结 构
的发展 。钢管对核 心混 凝土 的侧 向约束 ,使得 结构 承载 能
力相对 于钢 筋 混 凝 土 (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R C) 结 构 大 幅 提
升 ,从 而有 效地减小了柱截面尺 寸 ,增加 了建筑使 用空间 ;
管 内混凝 土的存 在 又对 钢材形 成 了保护 作用 ,减少 了防腐
和 防火 涂 层 的 工 程 投 入 及 后 期 维 护 成 本 。 由 于 现 浇 R C楼 屋
盖具有 良好 的整体性 、抗震性及 突 出的防火性 能 。S T C C建
筑 结 构 中普 遍 采 用 了 钢 筋 混 凝 土 梁 板 楼 盖 , 因此 ,S T C C柱
朱 昌伟 ,张 艳
( 1 . 中冶 赛迪 建筑 市 政设计 有 限公 司结 构一 所 , 2 . 四川 路桥 城 乡建设 投 资有 限公 司技 术部 ,四川 成 都
摘 要 :对 铜 管 混 凝 土 柱 ( S T C C柱 ) 与 钢 筋 混 凝 土 梁
6 1 0 0 4 1 )
节点显 然属 于受 力性 能较 差 的节点 。同时这 种节 点连 接方
程师 , 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计 工作 。
5】 ・
Vo 1 . 41, No . 2
I
Apr i l , 201 5
Si c h u an B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s
之材
第4 1 卷第2 期 2 0 1 5年 4月
上述表格是 相 同偏 心压 力下 ,实 腹钢 筋混凝 土构 件与 带翼缘 的箱型钢构件 对 比分析结 果 。结 果数据 表 明上述 钢 构 件极限抗压强 度是 混凝土 构件 的 2 . 5倍 ,极 限抗 弯强 度 是混凝土构件的 2 倍。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优化设计

b lrc l mn r sa l h d b AQUS 6 5 tp o e h tt ef i lme tmo e i c re ta dt ec l ua ou sa ee t bi e y AB s . .I r v st a h i t ee n d lS o rc n h a- ne
pia i t n t eb sso o n l e cn h i b a ig c p ct . l b l y o h a i fn ti fu n ig t er e rn a a i c i y
Optm ia i n De in o nc e eFild S a eS e lTu u a i z to sg fCo r t。 le qu r t e b lr
Co u n S e lBe m a e Co e to l m t e a Fr m nn c i ns Du Gu f n Ja g Ch xo g oe g in u in
sz ft eda h a m n ac ltn h s i ee tmo ese u e h eh do o fr n :Th u r~ iebo h ip r g a dc lu aig t e edf r n d l d c st em t o f n imig 6 f c en mei
i g,W u a n v ,W u a 3 0 2,Ch n ) n h nU i. h n4 d l o ip rg s b se l jit ew e o ceefldrca g lr te t— btat ii e e e n mo e f a h a m u a smby onsb t e ncn rt— l etn ua e lu s d ie s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梁柱节点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梁柱节点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主要依赖于梁柱节点的设计和施工。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梁柱节点的设计原则、常用的节点构造及施工方法。
一、梁柱节点的设计原则梁柱节点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 强度原则:梁柱节点应能承受复杂的受力状态,包括弯矩、剪力和轴力等。
因此,在节点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力的作用,确保节点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刚度原则:梁柱节点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避免梁柱节点位移过大,影响结构的正常工作。
3. 破坏机理原则:梁柱节点的设计应考虑其破坏机理,避免出现脆性破坏,提高节点的韧性和延性。
4. 施工可行性原则:梁柱节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可行性,避免出现施工难度大、操作繁琐等情况。
二、常用的梁柱节点构造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梁柱节点构造包括剪力墙节点、钢筋混凝土柱节顶梁节点和框架节点等。
1. 剪力墙节点剪力墙节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节点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设置剪力墙来承担结构的水平承载能力,在节点处形成刚性连接。
剪力墙节点的施工方法一般包括:墙体施工、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和节点的养护等。
2. 钢筋混凝土柱节顶梁节点钢筋混凝土柱节顶梁节点常用于横梁与柱子相交的部位。
其设计原则是通过适当的钢筋配置和构造措施来提高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并保证节点在承受剪力时不发生破坏。
钢筋混凝土柱节顶梁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预制节点构件加工、节点安装和焊接等。
3. 框架节点框架节点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节点形式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设置框架梁和框架柱来形成节点。
框架节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梁柱的受力特点,合理配置钢筋,确保节点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框架节点的施工方法一般包括:梁柱制作、预埋钢筋布置、浇筑混凝土和节点养护等。
三、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法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钢筋绑扎:梁柱节点的施工首先需要进行钢筋的绑扎工作,保证节点的钢筋配置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设计__概述说明

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设计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设计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连接节点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
本文将在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并提供相关的计算和验算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章节进行叙述:引言、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设计、材料选取和预制技术、参数计算和验算方法以及结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本文进行概述说明,介绍该主题的背景及意义。
然后,在第二部分将讨论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设计时应考虑的要求以及合适的连接方式选择等内容。
第三部分将涉及材料选取要点、预制技术应用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相关内容。
第四部分将介绍参数计算和验算方法,包括结构参数计算要点、连接节点强度验算方法以及延性验算方法及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给出设计建议和展望未来工作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设计的相关原理、方法和技术,并提供实用的计算和验算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设计,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本文还将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2. 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设计:2.1 节点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的设计是为了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在节点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要求:- 强度要求:节点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载并传递荷载,并保证连接处不会出现破坏或失效。
- 延性要求:节点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应具有一定的延性,使其能够发生塑性变形,并能够吸收和分散能量,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 安全性要求:节点设计应满足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的安全性指标,以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地震等灾害情况下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水平荷载作用时 (b)竖向荷载作用时(c)二者共同作用下的弯矩
图2 Fig.2
N Vc
框架结构的弯矩内力示意图 Diagram for moment of frame structure
Mc
Vb Mb Mb Vb
Vc
N Mc
图 3 节点的受力和变形 Fig.3 Forces and deformation of joint
γRE、γwRE —抗震调整系数,依据规范[1,4,5]取γwRE=0.9,γRE=0.75;
fwy、fy —分别为连接焊缝材料和钢材的屈服强 度。 式(9)亦可写为: M ≥ 1 .2 ⎛ M b 1 ⎞ M ⎜ ⎟ 2 1
⎝ M b2 ⎠
t bf
Bb Hb
(9a)
a
1
同时,梁端削弱处截面(2-2 截面)还应满足 (10)式,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储备: Mu2 ≥ 1.2 Mp2 (10)
图 4 试验后节点域内隔板和混凝土 Fig4 Internal diaphragm and concrete of joint core zone after test
(a)内隔板和梁端主应力轨迹
(b)节点域混凝土主应力轨迹
图 5 节点域内隔板、混凝土主应力轨迹 Fig.5 Principal stress field in internal diaphragm and concrete of joint core zone
2 i
梁端腹板连接焊缝的抗剪应满足:
τ1 =
Vb S w 2 ≤ f vw I wx 2 t w
(3)
式中: Vb—为梁端剪力设计值; Iwx2、Sw2—图 6 中 2-2 截面所示梁端腹板连接焊缝截面的惯性矩和面积矩; fvw — 连接焊缝材料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同时,梁端腹板连接的螺栓(图 6)应满足:承受最大剪力的“1”号螺栓不发生滑移, 即:
γ RE
(11)
其中,Vb=1.1(2Mp / ln)+VGb;Vu=min{Vwu,Nbvu,Nbcu}; Vwu =0.58Awfu,Nbvu =0.58nf Abe fbu,Nbcu =d∑t fbcu 。 式中:Vb —梁端腹板连接的剪力设计值;式中系数 1.1 是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参考抗 目的是为防止在弯曲屈服前出现剪切破 震规范[4]第 6.2.4 条取用的梁端剪力增大系数, 坏,即连接的受剪承载力要大于弯曲时实际达到的剪力。 Vu —梁端腹板连接的极限抗剪承载力;
M b1
R
2பைடு நூலகம்
c
Bb
1-1
B b- 2 c
1
c
b 2 M b2
式中:Mu2 — 梁端 2-2 截面(削弱处)上下翼缘的 极限抗弯承载力, Mu2=Af ( Hb - tbf ) fu ; Mp2 — 梁端 2-2 截面(削弱处)全塑性抗弯 承载力, Mp2=Wp2 fy ; Wp2 — 梁端 2-2 截面的全塑性抗弯模量; fu、fy —分别为钢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3 节点梁柱连接计算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 对带内隔板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梁柱连接计算, 参照现有各 规范 3.1
[1,4,5]
提出如下建议:
对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为 7 度及以下框架结构的节点,或框架不是作为主要抗侧力结
构的体系(如“框架—筒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结构”等)时, 保证在大震时整体结构中主要由核心筒、 剪力墙以及支撑体系等承担水平荷载的, 可选用图 6 所示的典型连接,按弹性阶段进行计算,梁端腹板连接的螺栓不应发生滑移,并同时承受 剪力和弯矩。 (1)对于非抗震的框架结构: 图 6 所示的典型连接的抗弯,可按结构处于弹性受力阶段设计;梁端连接焊缝应满足:
N vb1 =
(N
v1
2 b ; + N Ty1 ) + N Tx 1 ≤ N v = 0.9 n f µ P 2
N v1 = N vi = Vb n ;
其中: N = Ti
Tri ,N = Tyi ∑ x + ∑ yi2
2 i
Txi ∑ x + ∑ yi2
2 i
NTxi =
Tyi 。 ∑ x + ∑ yi2
4,5]
,
取γRE=0.75。
M1 ⎛M ≥ ⎜ b1 ⎝ M b2 ⎞M2 ⎟ γ RE ⎠
(2)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应保证梁端塑性铰发生在削弱处,即:
γ
w RE
(9)
式中:M1 —图 7 中梁端 1-1 截面(连接焊缝)的弹性极限抗弯承载力,M1=Wnx1fwy; M2 —梁端 2-2 截面(削弱处)的弹性极限抗弯承载力,M2=Wnx2fy;
-4-
a+0.5c
2-2
图7
骨形连接的梁端计算简图
Fig.7 Diagram for calculation of RBS connection
(3)抗剪:除应按地震组合内力用(7)、(8)式进行弹性计算外,还应验算连接的极限 抗剪能力:
Vb ≤ Vu
(7)、(8)两式各符号意义分别同(3)、(4)式,抗震调整系数同(6)式。 3.2 对于 8 度设防Ⅲ、Ⅳ类场地和 9 度设防框架结构的节点,宜采用图 7 所示能将梁端塑
性铰外移的骨形连接,削弱后的梁翼缘截面积不宜大于原截面积的 90%,梁端腹板连接同时 承受剪力和弯矩。分别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计算: (1) 对图 7 中 1-1 截面进行弹性计算: 按第一阶段设计时的地震组合内力, 利用前述式 (5) 、 (6)对图 7 中 1-1 截面焊缝和螺栓连接进行弹性设计,以保证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连接具有 足够的强度和在梁端翼缘连接焊缝进入塑性前螺栓不发生滑移。同时,还须按(5)式验算 图 7 中 2-2 截面,公式中 Mb 为图 7 中 2-2 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Mb2,抗震调整系数依据规范[1
1 1 1 2
1 前言
我国《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
借鉴箱形柱钢框架节点的构造作法,结合我
国实际情况,推荐列出了带内隔板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栓焊连接的节点构造形式(见 图 1),这种构造形式外观整洁,不影响后期的建筑装修,内隔板采用电渣焊与柱壁板对接 焊接,其梁柱栓焊连接属于钢框架的传统 刚性连接形式,制造安装均较为方便,可 用于抗震设防为 7 度及以下的框架结构。 本文从结构受力形态分析出发,确定节点 在各种外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和形式特征, 结合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2
-1,3]
,内隔板及周边的焊缝完好,未见屈服迹
象, 核心区混凝土由于三向约束作用虽有裂缝但不会完全压溃;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分析也表 明[3],当梁端完全屈服而形成塑性铰时,内隔板的 Von.Mises 应力尚远未达到屈服;从理论 分析在极限荷载时节点域的主应力轨迹图可看出, 主应力流主要集中在梁端, 而内隔板中相 对流畅(图 5a),核心混凝土已明显形成以第三主压应力σ3 为主的斜压短柱(图 5b)。鉴 于此,对满足前述构造要求的高层框架节点,因节点域内隔板的抗拉能力远大于梁翼缘,且 由于核心区混凝土的存在而节点域较梁端“强”的多,不可能发生内隔板先于梁端的屈服情 况,所以,设计中只要保证了梁柱连接处梁端的抗弯承载力,节点域的抗弯承载力自然就能 满足。从设计角度讲,节点的抗弯计算就变为了简单的梁柱连接处梁端的抗弯承载力计算。
σ =
Mb ≤ f γ RE W nx
(5)
式中:Mb—为按地震组合内力的梁端弯矩设计值;
-3-
γRE —连接焊缝材料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依据规范[1,4,5]可取 0.9。
梁端腹板连接应满足:
T
b γ RE
Wnx—图 6 中 1-1 截面净截面的抵抗矩;
图6
连接的梁端计算简图
T ≥ M w2
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M w 2 = Ww 2 f ;
(2)
Fig.6 Diagram for calculation of connection
式中: Mw2—图 6 中 2-2 截面腹板连接焊缝的
T — 螺栓群的抗扭剪设计承载力,
T = ∑ NTi ri = ∑ (NT xi yi + NTyi xi ) ;且“1”号螺栓剪力的合力有:
[1]
,3]
内隔板
, 通过对 《规
图 1
内隔板式梁柱连接
程》 中这种节点抗弯、剪计算规定的讨 论,提出初步设计建议,以供参考。
Fig.1 The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with internal diaphragms
2 节点的受力及变形特征
框架结构在正常工作时受有竖向和水平两种荷载, 进行节点的抗震设计时, 梁端和柱端 的弯矩分布形式(图 2c)基本与水平荷载下(图 2a)的情况相似,以中间十字形节点为例, 各种外荷载作用下节点域的受力和变形形式如图 3 所示, 节点域受梁柱端影响而弯矩、 剪力、 轴力共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际工程设计中,按照“强柱弱梁、节点更强”原则及构造 要求, 高层结构柱子壁板的厚度一般都大等于梁翼缘的厚度, 节点域内隔板的厚度要求大等 于梁翼缘的厚度,且要保证内隔板受拉时的净截面积大等于梁翼缘的截面积,同时,在节点 域柱子的 4 块壁板之间及柱壁板与内隔板间均为熔透的对接焊缝连接, 完全可以达到等强连 接,这样一来,节点核芯区一般不发生破坏,破坏只会发生在较弱的梁端。如图 4 为满足上 述特点的节点在试验后解剖开的节点域的情况[2
γRE —抗震调整系数,依据规范[1,4,5]对焊缝取 γwRE=0.9,对螺栓取γbRE=0.85;
Mp — 梁端截面(连接处)全塑性抗弯承载力,Mp=Wpfy; ln — 梁的净跨; VGb—梁的重力荷载代表值(9 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按 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值; Vu —梁端腹板连接焊缝的极限抗剪承载力; Nbvu、Nbcu-腹板螺栓连接的极限抗剪和承压承载力; fu、fbu 、fbcu— 分别为钢材、螺栓材料的抗拉强度最小值和螺栓连接板的极限承压强度, 可取 fbcu=1.5fu。 对比分析上述步骤(1)、(2)可知,抗震设计时,通过第一阶段的弹性计算,可保证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连接及削弱处均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且螺栓不发生滑移,达到“小震不坏” 的设计目标;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首先,通过(9)式的计算保证梁端塑性铰外移,且梁端 连接截面处(1-1 截面)始终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其次,随着地震作用的增加,以梁端削弱 处(2-2 截面)能顺利形成塑性铰并吸收继续增加的能量,从而保证梁端连接截面处(1-1 截面)的内力不再增加,达到保护梁端连接的目的,最后,通过(10)式的计算,保证梁端 削弱处(2-2 截面)有足够的强度储备,达到“大震不倒”的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