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合集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一、农村旅游开发模式和案例:1.乡村民宿模式:通过改造农民住宅,提供民宿服务,吸引游客到乡村体验当地生活。

如浙江西塞山村、福建土楼等。

2.农家乐模式:农民通过提供农家饭菜、农田采摘等农耕体验,吸引游客到农村度假休闲。

如旅沪农家乐村、北京怀柔九渡等。

3.特色农产品模式:发展农村特色农产品,如有机蔬菜、水果、绿茶等,吸引游客到乡村购买体验。

如广东阳江蓬莱水上市场、青岛崂山鳌山农产品市场等。

4.乡村演艺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演艺、传统文化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到乡村观赏文艺演出。

如四川老和山乡村大舞台、广西阳朔印象刘三姐等。

5.乡村体验模式:提供农业体验课程,如种菜、养鸡、制作面点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村生活。

如山东青岛葡萄采摘园、江苏无锡桃花村等。

二、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和案例:1.农业科技园区:在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农业科技。

如浙江杭州千岛湖农业科技示范区、河南郑州航空港区等。

2.农业合作社模式:农民通过合作社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生产,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进行种植或养殖。

如江苏宿迁洛阳农业合作社、广西南宁吴圩大米合作社等。

4.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民在特定领域建立专业合作社,共同种植或养殖,提高效益。

如广东阳江木材专业合作社、山东青岛菜花专业合作社等。

5.农业科技示范户模式:示范一种农业科技技术或种植模式,通过传播与培训帮助更多农户进行推广。

如江苏淮安水稻种植示范户、山西夏县苹果栽植示范户等。

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案例:1.有机农业模式:在农村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如湖南常德有机茶园、陕西渭南有机葡萄基地等。

2.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在农村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结合旅游、康养等产业,推动农村综合发展。

如浙江舟山普陀山甘露寺农业生态园、广东潮州新太阳康养生态园等。

3.农田水利工程模式: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保障农田灌溉,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美丽乡村的创建模式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以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为目标的一种模式。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

一、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可以选择发展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文化传承模式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增强乡村的内涵和魅力。

可以建立文化活动中心、修缮古建筑、举办传统节庆活动等,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生态保护模式通过保护和修复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

可以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治理、垃圾分类等活动,改善乡村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四、民宿经营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民宿经营,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可以改造传统农居,提供舒适的住宿设施和农家美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农村体验。

五、农产品品牌模式通过打造乡村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工农产品、建立品牌形象、开展线上线下销售等方式,推动乡村农业的发展。

六、乡村旅游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将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可以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开展主题旅游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七、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等方式,提升乡村的整体美观度和宜居性。

可以进行村容整治、改善道路交通、提供便民设施等,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八、休闲农业模式通过开展农业休闲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业体验,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

可以开设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让城市人民亲近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

九、特色小镇模式通过打造特色小镇,提升乡村的品质和形象。

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文化活动、产业布局等方式,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小镇。

十、乡村教育模式通过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可以修建教育设施、提供教育资源、培养乡村教师等,推动乡村教育的进步。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模式一:资源开发型对于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资产资源管理运营中的作用,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通过发包、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对集体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典型案例:泉林镇青龙庄村,充分利用位于青龙山脚下的地理优势条件,在原有山水、田园基础上,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先锋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大搞荒山绿化,成功创建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独特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牛羊遍地、野果满山遍野”的生态环境景观。

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桑树种植,并通过加工桑叶茶、举办“桑葚采摘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集体增收路径。

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8.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4.23万元,占比58.8%,村民销售收入和务工收入也显著提高。

模式二:资产盘活型结合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建立村级资产台账,摸清集体家底,对村集体闲置的办公场所、机井、大棚、农业设施、废弃的学校等资产,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利用,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

典型案例:2022年,各村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梳理完善资产台账,认真核实资产现状,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利用。

苗馆镇剩余粮村将村闲置的机井进行修理维护,更换了抽水泵、维修了管道,通过公开对外发包,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0450元;华村镇大崇义村将多个闲置旱藕池进行淤泥清理、损坏部分维修,公开对外发包,每年可为集体增收15000元;杨柳镇吴家庄村将村集体闲置的农机租赁给农户,每年可为集体增收8000元;苗馆镇蒋家河村村委会搬进新的办公场所后,原来的老村委办公院落闲置,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对老村委办公院落进行盘活利用,为集体增收22万元。

模式三:产业发展型围绕当地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结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拉长产业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促进村集体持续增收。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一、产业兴旺案例: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镇杨楼村杨楼村位于徐州市丰县东南,下辖12个自然村。

近年来,杨楼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为发展思路,围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逐步构建了以酥梨种植、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富民强村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互促共进。

二、生态宜居案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北部。

自20世纪80年代起,余村人靠着挖山开矿、办水泥厂富裕了起来。

然而,在“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下,村里环境污染严重。

面对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现状,余村人意识到只有放下“金饭碗”,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风文明案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固畲族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

近年来,东固畲族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还大力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打造“有文化底蕴的乡村”。

四、治理有效案例: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

近年来,大湾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扶贫”模式,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蜕变。

五、共同富裕案例: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张家坡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近年来,张家坡镇以“强镇兴村”为目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城乡融合为路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转变。

六、人才振兴案例: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后洋村后洋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

近年来,后洋村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通过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

目前,后洋村已成功引进20多个创业项目,带动数百人就业增收。

七、文化振兴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

平乐村将“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一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培育出“平乐牡丹画”这一文化产业品牌,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通过牡丹画产业发展,平乐村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牡丹、购买牡丹画作品,有力地带动了村民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

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创建十大模式

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创建十大模式
示。
建筑 、 古民居 以及传统文 化的地 区 , 其特 点是 乡村文 化资源丰
富, 具 有优 秀民俗文化 以及非物质文化 , 文化展示和 传承 的潜 力大 。
典型 : 河 南省 孟 津 县 平 乐镇 平 乐村 。
渔业开发型模 式。主要在沿海和水 网地 区的传 统渔区 , 其 特 点是产业 以渔业为 主 , 通 过发展渔业促 进就业 , 增 加渔民收 入, 繁荣农村经济 , 渔业在农业产业中 占主 导地位 。
典型 : 广 东省 广 州市 南 沙 区横 沥镇 冯 马 三 村 。
产 业发展型 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 等经济相对 发达 地区 ,
其特 点是产业 优势和 特色明显 , 农民专业合 作社 、 龙头 企业 发 展基础 好 , 产业化 水平 高 , 初 步形成 “ 一 村一品 ” 、 “ 一 乡一业 ” , 实现了农业 生产聚集 、 农 业规 模经营 , 农 业产业链条不 断延伸 ,
( 据《 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日报》 )
划》 突 出城 镇化要 体现生 态文明 、 绿色、 低碳 、 节 约集约 等要求 , 明确 提出将 “ 密 度 较高 、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 的集 约紧 凑 型开 发模 式成为 主导 ” ,人均城 『 建 设 用地严 格控 制在 1 0 0平 方米 以内 , 建
高 层 声 音
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创建十大
美丽 乡村怎么 建 ? 如何 支撑 乡村的产业 发展 ? 传 统 乡土 文 明怎么 保护发 展 ? 最近 , 农 业部归 纳并发布 了 中国美丽 乡村 十 大创建 模式 。 每 种美丽 乡村建 设模式 , 分别 代表某一 类型 乡村 在各 自的 自然 资源禀赋 、 社 会经 济发展水平 、 产业发展 特点 以 及民俗 文化传承 等条件 下建设 美丽 乡村 的成功 路径和 有益 启

美丽乡村案例分析模板

美丽乡村案例分析模板

一、经验借鉴(一)桐庐美丽乡村:设计先行,重点示范1、概述桐庐县位于中国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距杭州城区约80公里,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市)。

县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自然地形以“八山半水半分田”为主。

常住人口40.2万人,县城常住15万人,财政收入30.3亿元,地方财政17.19亿元。

桐庐区位与美丽乡村精品带2、特色经验⏹制定科学的定位与可操作的计划,实施“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战略。

⏹完善村庄导则与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

⏹将保护乡村地域生活方式的理念贯穿在设计-改造-管理的全过程中。

⏹挖掘文化内涵,注重细节塑造。

⏹凸显重点村打造示范样板,“不以规模拼大小、只以精致论高低”。

桐庐美丽乡村现状图(二)安吉美丽乡村:产村联动,全面铺开1、概述安吉县位于浙江西北部,全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距杭州约60公里,距上海和南京约200公里,是长三角经济区新崛起的一个生态经济特色县。

北倚天目山,森林覆盖率达71%,有12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居全国首位。

2009年GDP159亿元,人均GDP5120美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1436元,高出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319元,已连续多年增长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安吉区位与美丽乡村规划2、特色经验⏹从县域高度整合各类资源,县域全面展开美丽乡村建设。

⏹综合整治村庄环境与设施。

⏹注重乡村产业与本地要素的结合,培育“竹文化”等生态文明品牌。

安吉美丽乡村现状图(三)仙居美丽乡村:绿色农产,推广品牌1、概述仙居县隶属台州市,县域面积 2000 平方公里,人口 48 万,辖 700 个行政村,是浙江山区欠发达县。

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 77.2%,被誉为“仙人居住的地方”,至杭、甬、温 2-3 小时。

2009 年仙居生产总值 82.9 亿元,财政总收入 9.3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976 元(低于浙江平均水平 303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落后临安和安吉 4-5 年。

生态环境部 美丽乡村 案例

生态环境部 美丽乡村 案例

生态环境部美丽乡村案例
生态环境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阳区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2.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高淳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保项目,如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绿色产业等。

这些项目不仅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3.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郫都区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项目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4.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蒙阴县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5.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五华县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这些案例表明,生态环境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全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全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全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1. 案例一:山西省壶口村壶口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以其壮丽的黄河壶口瀑布而闻名。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修建了民宿、农家乐等设施,打造出了独特的乡村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2. 案例二:浙江省乌镇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

乌镇以其古老的水乡风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在乡村建设中,乌镇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通过修复古老的街巷、打造特色民宿等举措,使乌镇成为了一个受到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3. 案例三:四川省雅安市贡嘎县贡嘎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地区。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贡嘎县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培育了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贡嘎县还注重生态保护,积极开展生态农业,推动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案例四: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地区。

为了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族文化,龙胜县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项目,如民族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情。

5. 案例五:河北省桥西区永华乡永华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地区。

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永华乡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业。

通过打造农家乐、农产品直销等方式,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乡村振兴。

6. 案例六:江苏省溧阳市洪蓝村洪蓝村位于江苏省溧阳市,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乡村地区。

为了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渔民文化,洪蓝村开展了一系列的渔民文化体验项目,如渔民歌舞表演、渔船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渔民的生活方式。

7. 案例七:山东省曲阜市孔庙村孔庙村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一个以文化旅游为主的乡村地区。

为了保护和传承孔子文化,孔庙村修缮了孔庙和孔府,打造了孔庙文化广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学习和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

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

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

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
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

此外,为解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

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

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

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目前,永联村正在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

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
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