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十大范本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十大范本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十大范本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十大范本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有资源不代表有产品;有产品不代表有产业;有产业不代表能产生效益。因此,把资源转成经济需要经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再逐渐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再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等多重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我国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

十大模式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提供范本和示范。

1、产业发展型模式——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2、生态保护型模式——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高家堂村把发展重点放在做好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从98年开始,对3000余亩的山林实施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3、城郊集约型模式——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典型案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松江区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是松江浦南地区三镇的中心,东北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北距松江区中心10公里。该镇的发展不倚仗工业,而是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为上海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以上海为主的周边大中城市。

4、社会综治型模式——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典型案例:天津大寺镇王村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王村镇北邻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天津微电子城。该村距天津港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15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全村580户,人口1862人,占有土地4000余亩。

王村是天津东南方新农村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王村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示范村”,2012年,荣获“美丽乡村”称号。王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电脑、电话、汽车走进农家,村民过着“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乐融融的城市化生活。

5、文化传承型模式——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典型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文化积淀深厚,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大汉图腾筑“平乐观”而得名。该村以农民牡丹画而闻名全国,农民画家已发展到800多人。“一幅画、一亩粮、小牡丹、大产业”,这是流传在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村民口中的一句新民谣。近年来,平乐村按照“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四有”标准,以牡丹画产业发展为龙头,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依靠文化传承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

6、渔业开发型模式——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典型案例:甘肃天水市武山县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的渭河上游。目前,该县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0%。2012年末,全县养鱼水面达464亩,其中冷水鱼12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0吨,其中冷水鱼超过40吨,渔业总产值达770余万元。

7、草原牧场型模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

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典型案例: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道海嘎查

道海嘎查是太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典型。道海嘎查的主要就是草原,因此,对草原牧区来讲,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道海嘎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发展特色家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独具草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发展模式。

8、环境整治型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典型案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桂林市108公里,共103

户407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新村。红岩新村成功地建起80多栋独立别墅,共拥有客房300多间,餐馆近40家,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游泳池、旅游登山小道等公共设施。

9、休闲旅游型模式——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典型案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江湾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云集了梦里江湾5A 级旅游景区、古埠名祠汪口4A级旅游景区、生态家园晓起和5A级标准的梯云人家篁岭四个品牌景区。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梨园古镇景区、莲花谷度假区,使之成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典范。中国美,看乡村,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江湾,正成为“美丽中国”在乡村的鲜活样本,并以旅游转型升级为拓展空间加快成为中国旅游第一镇。

10、高效农业型模式——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典型案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三坪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坪风景区所在地,该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086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5元。三坪村全村共有山地603 60亩,毛竹18000亩,种植蜜柚12500亩,耕地2190亩。该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平山县下槐镇李家口村美丽乡村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单位:石家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原则 三、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一、部署原则 二、组织机构 三、总体目标 四、资源配置计划 五、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三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施工程序总体部署 二、施工计划总体设想

三、施工准备 四、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第四章劳动力用量计划及工资支付措施 一、各工种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一、编制原则 二、工期安排说明 三、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图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二、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岗位责任制 三、施工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四、路基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第七章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 一、安全施工管理目标 二、安全保证体系 三、安全措施 第八章工期保证措施 一、工期保证措施 二、工期奖罚措施 第九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一、雨季施工措施 二、冬季施工

第十章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一、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二、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编制依据 (一)、设计图纸及甲方要求。 (二)、国家与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法规及政策文件。 (三)、现场踏勘、调查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四)、我单位施工过的类似工程(包括维修改建)、路面、管网工程中取得的施工经验与施工队伍的整体实力。以及我单位现有技术力量、队伍素质、机械装备、财务实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五)目前我单位可投入本工程的资源。 二、编制原则 (一)、方案优化原则 :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就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中,对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综合比选,从而选定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案。 (二)、安全第一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必须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三)、坚持实事求就是的原则。在制定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

2019年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0工作计划

2019年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0工作计划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一年,X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市委“X”和县委“X+X+X”战略重重落地,以重整山河的决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大花园”X“精品园”为目标,聚焦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指标,开展系列攻坚和难题破解,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上新台阶。 一、X年工作总结 (一)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 根据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系统编制了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大花园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美丽形态、美丽生态、美丽业态、美丽文态、美丽治态”五大动动计划,统筹各部门、各渠道、各层次的支农资金项目X个作为振兴项目。并认真履行乡村大花园专班职责,集中力量推进乡村大花园建设。组建专职专班、确定部门专员、形成联络网,打破信息壁垒串联各部门,增强乡村大花园建设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 同时,按照集中、集约、集聚、集成的理念,推动农民集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按照“进城入镇一批、中心集聚一批、特色保留一批、面上搬掉一批”的思路,统筹现有资金、土地、人口等要素资源,全面实施“公司化运作+市场化安置”的异地

搬迁模式,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产业向中心村、中心镇、城区集中集聚。 未来将继续在中心城区建设集聚小区X个、面积X亩,五年内再集聚农村人口X万户,X万余人。今年X月X日,我县成功承办了全市农民集聚工作现场推进会,农民集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 持续开展示范乡镇、精品村创建,将原有的X个精品村扩面到X个行政村,在原来的四条风景线创建的基础上提升打造“一环五线”。今年重点打造灵山江休闲运动线,计划通过白姑线沿线环境风貌提升和精品村打造,系统串联X花海、龙和渔业园(国际垂钓中心)、龙山青少年户外运动中心、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区块,联合形成一条打造集产业发展、户外健康运动、田园自然亲子、乡村艺术创意、江南文明溯源于一体旅游经济产业脉。 目前,白姑线和方渡线沿线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中。面上,X年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X个,安排财政专项资金X万。美丽乡村EPC项目已完成官村村水系改造、道路白改黑、景观节点等子项工程建设,后田铺村婺剧公园建设已完成进度X%。根据最新省委下发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评价标准,完成相关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待市初评。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位于XX乡东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6社326户1461人,有耕地3786.7亩,人均2.6亩,20xx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35元。去年以来,XX村按照“管理民主、村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总体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一、整合资源,村庄建设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XX乡村两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县、乡、村组和农户整体联动,制定了X X 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设施功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是有效整合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有效整合道路通畅、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乡镇幼儿园建设、体育惠民工程、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资金917.9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群众自筹138万元,为X X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

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实施危旧房改造50户,硬化村内道路7.05公里,修建排洪渠4公里,整修梯田2500亩,修建田间生产道路3条4公里,修建太阳能光伏电站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XX村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全村自来水入户率、村内主次干道铺油硬化率、通电率、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覆盖率、电话、网络、广播电视“三网”通户率均达到了100%。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新建村部1处,配套建成了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和农家书屋;投资450万元,新建占地6亩的幼儿园1座,建成功能齐全的三层教学楼一幢,配齐配全了教育教学设施;以乡村舞台建设为契机,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硬化场地3500平方米,布置篮球场地2个,羽毛球场地2个,安装室外乒乓球台4张,建成健身长廊一处,安装健身器材20台件,XX村公共服务条件大幅度改善,建成了服务功能完善、渠系道路配套、娱乐设施齐全、绿化亮化同步的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二、优化结构,富民产业明显提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物质基础保障。XX乡村两级结合村情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扶风县绛帐镇龙渠寺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一标段) 投标文件 (技术标部分) 投标人:(盖公章) 法定代表人 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综合说明 (4) 一、工程概况 (4) 二、编制依据 (4) 三、辅助资料 (4) 四、编制原则 (5) 五、投标承诺 (6) 第二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8) 一、质量管理目标 (8)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8) 三、质量管理方针 (10) 四、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措施 (10) 第三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4) 一、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14) (一)、主要危险源标示 (14) (二)、安全生产措施 (14) 二、建构筑物保护措施 (16) 第四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18) 一、工地围蔽 (18) 二、噪音控制 (18) 三、路面卫生 (18) 第五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20)

一、施工进度计划 (20) 二、保证施工进度措施 (21) 第六章施工方案和项目经理部组成人员 (26) 一、施工方案 (26) (一)、施工测量 (26) (二)、施工范围清表 (27) (三)、砖砌花池施工方案 (27) (四)、污水处理池施工方案 (31) (五)、花池绿化施工方案 (35) (六)、抹灰工程施工方案 (36) (七)、太阳能路灯施工方案 (38) 二、项目经理部组成人员 (44) (一)、施工组织管理机构网络图 (44) (二)、项目部管理人员组织表 (45) 第七章施工机械配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46) 一、施工机械配备 (46) 二、材料投入计划 (48) 第八章施工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 (50)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51) 一、劳动力安排的基本原则 (51) 二、施工队任务分配 (51) 三、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及管理 (51)

美丽乡村十大系统

美丽乡村十大系统 一、系统概述 坚持全域统筹、规划引领,系统整治、综合发力,围绕治脏、治乱、治污、治林、治水、治路等工作重点,确立“十大系统”进行综合整治,并专门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每条系统整治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以及牵头负责的部门,由督查部门每月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督促相关部门和各镇抓好工作的推进和落实,确保取得明显的成效。 二、功能设计 (1)环卫保洁管理系统 主要是通过在镇村划分无缝隙全覆盖的环卫保洁网格,配齐配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聘请专业化环卫保洁队伍并按照户数和保洁面积合理配备保洁人员,建设运用GPS和先进的通讯设备、对环卫保洁人员和垃圾运输车辆全天候监控、对垃圾卫生事件第一时间处置的智能化监管平台,强化对保洁人员的监督考核等,建立起生活垃圾“户集、镇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和及时处理。 (2)绿化管理系统 主要是高标准地实施重点道路两侧、镇驻地、进出村路、村内空闲地的绿化,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见缝插绿,形成自然美观的绿廊、绿道,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 (3)道路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国省县乡道以及村庄进出村路、大街等进行规范整治,使道路之间顺畅衔接、道路两侧规范有序,同时因地制宜采取水泥硬化、黄砂或石渣铺垫等方式对村庄背街小巷进行整治,彻底改变过去村庄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象。 (4)亮化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村庄进出村路和大街的路灯等照明设施进行规范,在村庄文化休闲健身广场设立照明设施,方便群众晚上出行和休闲娱乐。 (5)水环境治理系统 主要是对河沟塘湾渠等进行整治,彻底清除积存垃圾,加强沿岸绿化,并进行适度浆砌和护坡;对整治完的河沟塘湾渠落实专人看管,杜绝前整后乱,使一个个昔日的垃圾湾变成今日的景观湾。 (6)规范畜禽养殖系统 主要是推进村庄畜牧养殖退村进区,鼓励散养户迁进统一规划建设的养殖小区,大力推广清洁化养殖技术,有效解决村内养殖户对村庄环境的污染问题。 (7)环境保护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违规排污、排烟、排气和噪声污染以及采矿、采石等粉尘污染依法进行治理,对村庄周边搞经营性的畜禽粪便晾晒场予以取缔,切实减少环境污染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8)乱搭乱建和违法建设治理系统 主要是在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稳定基础上,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第一节进度控制的任务 1.1编制施工项目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1.2编制月实施作业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1.3编制各种物资资源计划供应工作并控制其执行,严格执行和完成规定的各项目标。 1.4开工日期:2016年8月30日完工日期:2016年12月30日。 第二节进度控制的方法 2.1确定装饰施工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进度控制目标,并编制其进度计划。 2.2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施工实际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的比较,对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协调。 2.3 协调与建筑装饰施工进度有关各单位、部门之间的进度关系。 第三节进度控制措施 3.1组织措施 (1)落实各个层次的建筑施工项目进度控制人员、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

(2)建立进度控制和组织系统; (3)按建筑施工项目的规模大小,确定其进度目标; (4)建立进度控制协调工作制度,如协调会议定期召开时间,参加人员等; (5)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企业经理、项目经理、作业班组都应有专门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分工协作,形成一个纵横连接的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组织系统。 3.2技术措施 (1)硬件技术即工艺技术 (2)软件技术即管理技术,施工机具配套齐全,性能先进,轻便可靠,生产效率高。 3.3经济措施 (1)及时做好工程量进度申报表,保证资金供应到位。 (2)材料采购分工期按计划分批进场,减少资金积压。 (3)做好成本控制,减少资金浪费。 (4)保证施工质量,做到付出一份劳动,获得一份收获。 3.4信息整理措施 不断地收集建筑装饰施工实际进度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与计划进度比较分析,做出决策, 调整进度,使其与预定的工期目标相符。实践证明,建筑装饰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过程就是信息收集管理的过程。

什么是美丽乡村

什么是美丽乡村 文章来自中研智业集团 作者:樊森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建立在对环境和资源的超强开发利用和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挑战,“三农”问题更为紧迫。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的重点,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意义重大。从美丽中国到美丽乡村,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到中央一号文件,再到农业部出台《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及《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美丽乡村的大轮廓已清晰可见,但究竟什么样的乡村才称得上美丽乡村并没有系统完整的说法。 美丽乡村是什么?美丽乡村就是美丽中国的农村版,是新农村的升级应用版。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了以往的新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内容。结合笔者多年的村庄规划经验,美丽乡村应具备以下七大要素。 一、舒适的人居环境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同时随着国家惠农哺农政策不断实施,使得农村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差距仍然巨大,农村的人居条件和环境难以吸引和留住人们的生息,造成了当下诸多空心村的产生。乡村的基本

属性是人的居住聚集,因此发挥好基本职能,提高基本职能的吸引力,并使其与城镇、城市在整体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某些方面具有特色差异竞争力,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 1、生态环境优美 当前全国性基本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工业生产等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也带来一定威胁,保护并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持天蓝、水绿、气清的自然环境,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本所在,也是美丽乡村的吸引力所在。 2、基础设施完善 总体而言,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亟需治理,尤以农村改厕、路面硬化、排污、垃圾处理等任务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应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部分。 3、公共服务均等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指出,让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整治环境,还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的科、教、文、卫、体、社会保障服务,能够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适度的人口聚集 城市之所以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是因为城市为他们提供了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为解

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 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目前,永联村正在 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 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以下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三篇,仅供参考。 范文一 此次参加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赴杭州开展的教学活动,感到组织有序、安排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让学员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11年被评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优胜单位,桐庐县、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学习了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留日学者周旭霞的《智慧经济与杭州发展新思维》和杭州市城乡统筹办常务副主任娄火明《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业态培育问题》等课程以及参观杭州转塘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后,感慨万千,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新型业态培育等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感到城乡互融、产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梦想,不是传说而是现实,并将会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实现。 一、美丽乡村建设要汇集各方力量,确保整体推进 杭州市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全面完善,工作措施得力有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

先后建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市中心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2年,根据《关于对市级非常设机构及其负责人进行调整的通知》精神,将上述领导小镇整合成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同时履行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调小组职责。 2、完善政策体系 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中心村培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具有丰富的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全面、目标明确、举措有力、要求具体,使全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 3、保障财政投入 目前市级财政每年扶持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接近10亿元,其中,中心村建设4亿元、精品村建设3亿元、“三江两岸” 整治2亿元,“百千”工程和风情小镇资金5700万元。按照区县市1:1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每个中心村扶持资金超过2500万元、每个风情小镇超过1000万元、每个精品村超过800万元。这个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桐庐县的“普惠制”对创建村三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临安市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的行政村,根据村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精品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分别按照人均1500元、800元和30万元/村的标准补助。所在镇(街道)给予创建村30%、20%、10%的配套资金补助。余杭区财政对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分别给予7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的奖励,街道按区财政奖励资金50%配套。 4、合力整体推进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与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驱动下,将美丽乡村建设又一次推向了高潮。绿维创景多年来研究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在农业部发布的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之外,创新性的探索出了美丽乡村更具生命力的“文化+旅游+农业”模式,本文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为例,详细地阐述了此种模式的应用,以供大家分享。 一、项目背景 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时,在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际,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消费与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环境之下,毕节市七星关区紧跟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国家、贵州省、毕节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精神,以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契机,以区域交通环境改善为机遇,以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启动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七星关区政府委托绿维创景进行八寨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规划。 二、问题聚焦 村庄现状问题主要存在于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第一,产业处于低级、粗放的小农经济阶段,传统农业不足以发展村庄经济,导致村庄经济活力缺失,人口流失,村庄空心化。第二,村庄建设良莠不齐,村庄传统特色风貌和建筑符号逐渐消失,缺乏良性交往空间,街巷空间脏乱差,空心村现象逐步加剧,传统村落活力渐逝。第三,村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文化服务设施匮乏,卫生设施条件差,村民物质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在贵州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型、生态文明型和民俗特色型四种典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趋于成熟,已成功发展了一批美丽乡村。在周围村庄快速发展,八寨镇村庄自身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找到八寨镇的出路呢?是遵循固有模式,还是跳出成功经验,探寻一条全新的道路,是项目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规划思路 项目组以村庄实际为出发点,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关键要素整合,旨将八寨镇打造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个主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X月X日,x工作人员到X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梳理如下。 一、美丽乡村是衡量乡村是否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准。今年X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到X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奋斗目标,农村美不美成为衡量乡村是否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准。为答好乡村振兴战略这张“试卷”,我们对X镇乡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研,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X镇美丽乡村建设风生水起。为响应国家政策,适时提出美丽乡村提档升级行动。X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首先,通过开展村容靓化、阵地构筑、典型选塑、片区带动四项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文明指数和群众幸福感,极大地改善了群众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在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同时,该镇积极申请上级支持,大力开展“五化四美”乡村建设,重点打造了省级美丽乡村刘庄村,市级美丽乡村X村、屈庄村、吴庄村,实施以广场、供电、排水、坑塘升级、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村庄标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另外还继续推进全镇域环境的综合提升,对镇域内坑塘及村周围

闲散地进行节点治理和绿化,通过疏通水系、清淤扩容、洗坡治理、栽种绿化树木等措施,对村内的废旧坑塘进行综合治理,恢复农村坑塘美化环境、调节水源、防涝抗旱、发展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改造村内闲散地,清理多年积存的垃圾,种植花草苗木,硬化道路,将之改造成为园林绿地,为村民提供了集休息、观赏于一体的休闲场所。截至目前,该镇X个行政村有X个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X个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乡村规划缺失、房屋设计凌乱。第一,房屋的建筑形式缺少规范,房屋的高矮大小不一,外立面设计得五花八门,外墙砖及屋顶的颜色不统一,房屋外观要么极其简单,要么千奇百怪,导致“只见新房不见村”。第二,房屋建设没有与本村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相结合,照搬城市住宅建设模式,导致乡村不像乡村,失去了原有的乡土特色。第三,房屋建设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和谐的统一,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杂乱无章,无法满足当代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二是推动产业兴旺的步伐还需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长远之策。作为X镇,有万亩莲藕基地,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有隋海惨案纪念馆、民俗博物馆和党史教育馆、农家乐、文化产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 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 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XX美丽乡村调查报告

XX美丽乡村调查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5月底,市委农工委组织部分基层干部赴苏州市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题学习调研。现将苏州市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期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启发思路、推陈出新之作用。 XX年,苏州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全面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为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提升村庄建设水平,更好地彰显农村特色、培育致富产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于XX年7月全面部署开展美丽镇村建设,努力打造生态优美、设施配套、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的美丽村庄。当前,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正在快速、稳步、有序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以下特点: 1、目标明确,推进有序。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点面兼顾,层次清楚。主要分为美丽村庄示范点创建、星级康居乡村提升和生活污水治理三个层面。XX年,以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全市选择了71个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村开展美丽村庄建设试点。20XX年,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就是三年内力争创建100个有产业特色的美丽村庄示范点,提升1000个基础设施配套的星级康

居乡村。XX年,为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标准不高的问题,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以每年不少于1000个村庄10万农户的速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XX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2、规划科学,分类指导。苏州市在村庄布点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一方面从尊重村庄既有现状,保护山水田园风光出发,将上一轮1268个保留村目标扩展为5000个左右。一方面坚持按不同村庄类型和资源禀赋进行分类指导。划定的一般村,必须按三整治、一保障标准搞好村庄整治,不搞重复建设;划定的重点村,必须按六整治、六提升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康居乡村划定的特色村,探索挖掘历史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完善旅游设施,创建美丽村庄示范点。尤其是重点村和特色村,必须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规划和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治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公厕、绿化、停车场、小游园、社区服务分中心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 3、突出重点,加大投入。苏州市积极探索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共同参与村庄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建立财政

(完整版)北街村美丽乡村建设施工合同

尉氏县蔡庄镇北街村2017年美丽乡村 建设试点项目 施工合同 建设单位:蔡庄镇人民政府 施工单位: 时间:

协议书 发包人(全称):尉氏县蔡庄镇人民政府 承包人(全称):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施工项协商一致,订立蔡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尉氏县2017蔡庄镇北街村美丽乡村试点项目 标段名称: 工程地点:尉氏县蔡庄镇北街村 工程内容:施工图图纸及招标文件规定的所有内容。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 二、工程承包范围 承包范围:施工图纸、答疑纪要、洽商与变更文件内工程 三、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年月日 竣工日期:年月日 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90天 四、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工程

金额(大写): ¥:元 六、组成合同的文件 组成本合同的文件包括: 1、本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 3、投标书及其附件 4、本合同专用条款 5、本合同通用条款 6、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7、图纸 8、工程量清单 9、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双方有关工程的招标文件、答疑纪要、设计变更、洽商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七、本协议书中有关词语含义本合同笫二部分《通用条款》中分别赋予它们的定义相同。 八、承包人向发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竣工并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九、发包人向承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合同价款及其他应当支付的款项。

合同订立时间:年月日 合同订立地点:尉氏县财政局 本合同双方约定签字、盖章后生效 发包人:(公章)承包人:(公章)地址:地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代表人:或委托代表人: 电话:电话: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账号:账户: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十大范本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十大范本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有资源不代表有产品;有产品不代表有产业;有产业不代表能产生效益。因此,把资源转成经济需要经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再逐渐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再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等多重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我国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 十大模式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提供范本和示范。 1、产业发展型模式——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2、生态保护型模式——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自2013年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范例。每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为解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造生产厂房,廉价租

给本村个私业主。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 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 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 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目前,永联村正在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 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 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 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 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2.生态保护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 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 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 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 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 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 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 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