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

B
C
想一想长江流经哪些地形区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全长6300多千米(我国最长,世 界第三) 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 (我国流域面积最广) 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我国 水量最大)
想一想: 为什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
(从流量,流域面积,长度来思考)
长 江 发源地、源头
你会 唱吗
第三节 河流 ——长江
———
长江
———长江
学习教材45页图2.34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长江的源头位于什么省?(青海省 ) 发源于什么 山?(唐古拉山 )在什么地方(上海)注入什么海 洋?(东海 ) 2. 长江从上游至下游依次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3. 长江干流依次流经哪些地形区? 4. 长江的上、中、下游是怎样划分的,界限分别在 哪?
49页活动第题
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治理与保护:长江各河段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 们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怎么防治?
上游:水土流失
活动2.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 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有直接联系 因为上游各省区地表坡度大,森林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频发,就会引起中下游 河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等
库”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京 运 京 广京 沪 河 线九 线
线
四季通航

黄金水道
3.下 游 特征— 航运便利、江阔水深 “黄金水道”
4.长江的综合治理:
重点治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
宜昌
宜宾至宜昌段称为川江,三峡工程改善了川江航道
荆江及其分洪工程
从湖北枝城到湖南 洞庭湖口的城陵矶,这 段长江习惯上称荆江, 有“九曲回肠”之称。 其中藕池口到城陵矶之 间,河道迂回曲折,是 长江最易泛滥成灾的地 方。 新中国成立后完成 的荆江分洪工程和葛洲 坝水利枢纽工程,对长 江中游水患起到作用。

第二章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3课时) 课件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3课时) 课件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00%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要从质量分数为60%的NaCl溶液
60%
当中取出含有30g NaCl的溶液,需
要称取多少克溶液?
实验过程中,为了操作方便,取用溶液时, 一般量取它的体积,而不是称量其质量。
物质的量浓度
取用溶液时,更多的是量取溶液的体积。如果知道 每升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就可以快速的知道任 意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了。
配制250mL 1.0mol/L H2SO4溶液,需要18mol/L H2SO4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1)标准状况下,33.6L HCl 气体配成 0.5L 盐酸, 其物 质的量浓度为 3 mol/L。
(2)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500mL, 含硫酸的 物质的量为 1 mol 。
(3)10 mol HCl能配成 5 L 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盐 酸。
体检的一些指标常用物质的量定义: 单位体积溶液里含有溶质B 的物质的 量,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即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2. 符号: CB
3. 单位: mol / L 或 mol·L-1
4.
公式: CB =
nB V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溶液的体积(L)
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1molMgCl2含有 1 molMg2+, 2 molCl【例】1mol/L MgCl2溶液,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
c(MgCl2) = 1 mol/L c(Mg2+) = 1 mol/L c(Cl-) = 2 mol/L
C(离子)=C(物质)×离子下标
【练习】 1. 0.5mol/L H2SO4,c(H1+m)=ol/L ;c(S0O.542m-)o=l_/L____ 2. 0.1mol/L Al2(SO4)3,c(Al03+.2)=mol/L ;c(SO0.432m-)=ol_/L__ 3. Na2CO3溶液中c(Na+)=2mol/L,c(Na2C1Om3)o=l_/L____

第二章 第三节毛诗序

第二章 第三节毛诗序

名词解释:主文谲谏
是儒家诗学主张之一,语出《毛诗 序》。是说诗人在讽刺上政时,一是用 优美的音乐把意旨装饰起来(主文)。 二是用委婉的言辞劝谏,而不直言过失, 与温柔敦厚相似(谲谏)。它要求诗歌 对统治阶级规劝时要做到委婉、含蓄, 从思想看,它限制了文学的抗争性,具 有局限性,但从艺术上讲究诗要含蓄和 谐,又,“发乎情,止乎礼义” 也就是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 第二,讽谏说 第三,六义说 第四,情志统一说 《尚书·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 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 人以和。
关于作者
汉时传诗有鲁(申公)、齐(辕固生)、 韩(燕人韩婴)、毛(赵人的毛苌)四 家。前三家都立于学官,赵人毛苌传诗, 终汉之世,未立学官。四家诗都有序, 而毛诗序独存。其作者历来 中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所作,有人 认为是东汉儒家大师卫宏所作。一般人 们认为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
毛诗每篇之前均有题解,而《关雎》一 篇题解前有一篇对《诗经》的总论,后 人遂称各篇题解为小序,总论为大序。 《毛诗序》又叫《诗大序》,全面阐述 了诗歌的性质、作品题材、表现手法, 是我国古代的第一篇论著,是从先秦至 汉代儒家诗论的总结,在当时就被认为 是论诗、解诗的权威。
第三节 毛诗序
原文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 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 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 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 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也 。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 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 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 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 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第二章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第二章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一、含义这一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具体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出身、地位、职业、性别、财产状况、贡献大小、资格、业绩等,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1、定罪上的平等;2、量刑上的平等;3、行刑上的平等。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重的罪,就应承担多重的刑事责任,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所以又称之为罪刑均衡、罪刑相称原则。

•公众所关心的不仅是不要发生犯罪,而且还关心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尽量少些。

因而,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

这就需要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贝卡里亚•无论谁一旦看到,对打死一只山鸡、杀死一个人或者伪造一份重要文件的行为同样适用死刑,将不再对这些罪行作任何区分;道德情感就这样遭到破坏。

这种情感是无数世纪和鲜血的成果,它们极为艰难地、缓慢地在人类心灵中形成;为培养这种感情,人们认为还必须借助最高尚的动力和大量威严的程式。

——贝卡里亚•如果说,对于无穷无尽、暗淡模糊的人类行为组合可以应用几何学的话,那么也很需要有一个相应的、由最强到最弱的刑罚阶梯。

有了这种精确的、普遍的犯罪与刑罚的阶梯,我们就有了一把衡量自由和暴政程度的潜在的共同标尺,它显示着各个国家的人道程度和败坏程度。

然而,对于明智的立法者来说,只要标出这一尺度的基本点,不打乱其次序,不使最高一级的犯罪受到最低一级的刑罚,就足够了——贝卡里亚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1、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以适应各种不同犯罪的处罚。

•2、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如对预备犯、未遂犯、主犯、从犯等。

•3、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规定了不同的情节。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体现•1、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观念。

•2、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观念,追求量刑公正。

第二章 第三节阳离子聚合反应

第二章 第三节阳离子聚合反应



3.4 阳离子聚合反应机理 阳离子聚合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及链转移四个 主要基元反应所组成。其特点为:快引发、快增长、易转 移、难终止。 3.4.1 链引发 阳离子聚合引发速率很快,活化能Ei=8.4~21kJ/mol, 远低于自由基聚合引发(Ed=105~125kJ/mol)。


3.4.2 链增长 链增长是通过把单体分子连续地插入单体的活性中心 的正负离子间而发生。 1. 单体的反应活性 双键上取代基的给电子性越强,双键电子云密度越高, 越易受亲电试剂进攻,单体活性越高; 但一旦生成链碳阳离子后,给电子取代基分散碳阳离 子的电正性,降低链碳阳离子的活性,起稳定链碳阳离子 的作用,即单体的反应活性与其形成的增长链活性相反。

c. 立体规整度以及立体规整性(全同立构亦 或间同立构)随溶剂极性不同而改变 非极性溶剂有利于立体规整度的提高。 非极性溶剂有利于全同立构的生成,而 极性溶剂有利于间同立构的生成。

4. 阳离子聚合中的异构化反应 碳阳离子可进行重排形成更稳定的碳阳离子, 在阳离子聚合中也存在这种重排反应,如: 3-甲基-1-丁烯的阳离子聚合:
3.5.3 添加某些链转移剂或终止剂(往往是主要终止 方式)
HMnM+(CR)- + XA → HMnMA + XCR
除碳阳离子外,通常硫、氧阳离子活性都较 低,添加水、醇、酸、酐、酯、醚等,实际上都 能使链终止。 在阳离子聚合中,真正的动力学链终止反应 比较稀少,但又不像阴离子聚合,很难生成活的 聚合物,主要原因在于体系难以做到完全除尽上 述杂质。

ii/ 酸根的亲核性 酸根的亲核性过强,与碳阳离子的离解程度较小,则 不利于单体向离子对插入增长。 如卤化氢的X-亲核性非常强,与碳阳离子之间可以形 成稳定的共价键,所以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使用。 超强酸由于酸性极强,离解常数大,活性高,引发速 率快,且生成的抗衡阴离子亲核性弱,难以与增长链活性 中心成共价键而使反应终止。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概括1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概括1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概括
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中,作者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场景,并揭示了他们的信念和追求。

本节强调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同时,通过讲述共产党人的成长经历和奋斗历程,展现了他们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本节还重点介绍了毛泽东等重要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展示了他们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的重要线索。

此外,本节还提到了共产党人在革命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为实现革命目标而奋斗。

这些内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总之,本节通过对共产党人的生活、思想和行动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信念、品质和革命精神,为读者理解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同时,通过讲述共产党人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展现了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

第二章 第三节 函数的单调性

第二章  第三节     函数的单调性
满足 -m)<f(m2)的实 若 上的增函数, 为 上的增函数 则满足f(2- 的实 数m的取值范围是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上为增函数, 解析:∵f(x)在R上为增函数, 在 上为增函数 ∴2-m<m2, 2- ∴m2+m-2>0, - , ∴m>1或m<-2. 或 - 答案: - ,- ,-2)∪ ,+ ,+∞) 答案:(-∞,- ∪(1,+
【解】 (1)当a= 当 = 联想到g(x)=x+ = + 联想到
时,f(x)=x+ = +
+2, ,
的单调性,猜想到求 的最值 的单调性,猜想到求f(x)的最值
,+∞) 在(-1,+ - ,+
∵x1>x2>-1,x2-x1<0,x1+1>0,x2+1>0, - , , , , ∴ ∴y= = <0,即y1-y2<0,y1<y2. , , ,+∞)上是减函数 在(-1,+ 上是减函数 - ,+ 上是减函数.
求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的方法 1.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定义法:先求定义域,再利用单调性定义. 定义法:先求定义域,再利用单调性定义 定义法 3.图象法:如果f(x)是以图象形式给出的,或者 的图象 图象法:如果 是以图象形式给出的 或者f(x)的图象 是以图象形式给出的, 图象法 易作出,可由图象的直观性写出它的单调区间 易作出,可由图象的直观性写出它的单调区间. 4.导数法:利用导数取值的正负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 导数法:利用导数取值的正负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 导数法
3.定号:根据给定的区间和x2-x1的符号,确定差 定号:根据给定的区间和 的符号, 定号 f(x2)-f(x1)(或f(x1)-f(x2))的符号 当符号不确定时, 的符号.当符号不确定时 - 或 - 的符号 当符号不确定时, 可以进行分类讨论. 可以进行分类讨论 4.判断:根据定义得出结论. 判断:根据定义得出结论 判断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Fe2++I2
5.(05广东卷)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 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 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D.Tl+的还原性比Ag强
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一般来说,同种元素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 性:Fe3+>Fe2+>Fe, S(+6价)>S(+4价)等,还原性:H2S>S>SO2,但是,氧化性:HClO4< HClO34< HClO24< HClO。
注意:①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物质在不同 的条件下,其氧化能力或还原能力会有所不同。如:氧化性: HNO3(浓)>HNO3(稀);Cu与浓H2SO4常温下不反应,加热条件下 反应;KMnO4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比在中性、碱性条件下强。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 KMn04>Mn02 5、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
如:2Na2SO3+O2=2Na2SO4(快), 2H2SO3+O2=2H2SO4(慢),
, 其还原性: Na2SO4>H2SO3>SO2
6、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来判断: 如:

, 即氧化性:
。 又如:
(2)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等 (3)变价元素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H2S、HBr、HI、Fe2+及盐,
SO2等
四、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指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属于不同物质的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言共勉------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学科 地理 设计人 袁苗苗 审核人 张庆春 制作时间 2011-11-16
名言共勉------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学科 地理 设计人 袁苗苗 审核人 张庆春 制作时间 2011-11-16
名言共勉------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名言共勉------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章丘一中高一年级学案(C )
学科 地理 设计人 袁苗苗 审核人 张庆春 制作时间 2011-11-16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3题
1.下列不属于图示内容的是 ( ) A.断层 B .褶皱
C .火山喷发
D .岩层运动方向
2.图示构造形成的动力主要是 ( )
A.张力 B .挤压力
C .摩擦力 D.垂直挤压力
3.下列可能由图示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
A.阿尔卑斯山脉 B .大西洋
C .长江三峡 日本富土山
4.下列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 :地壳运动
B :岩浆活动
C :侵蚀作用
D :变质作用
5.下列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挪威峡湾风光
B 。

喀斯特地貌
C .海岸山脉
D 。

长江三峡
6.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质作用都在瞬间发生,会使地貌巨变
B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C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D :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内外力起着同等
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题
7、读下图思考回答:
(1)从地质构造上看,A 处为 ,B 处为 ;C 处为 。

(2)解释B 处成谷,C 处成山的原因: 。

(3)若开采石油,应在 处;打自流井,应该在 处;大型水库的选址,应避开 处,以免发生 、 渗漏等不良后果。

8、读某地区地质剖面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

③处的地形属 山地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选)。

A.渭河谷地 B .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