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历史价值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 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知识拓展
萧华将军与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萧华参加长征时才18岁,过 草地时任红二师政委,1964年9月任总政治部主任。萧 华在杭州疗养时,忆起那些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 的战友,夜不能寐,在床头上奋笔疾书,用激情和泪水 创作了《长征组歌》歌词。1965年8月1日,为纪念中央 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举行的大型 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人民剧场 首场演出。《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文笔,清新动人 的优美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 术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险、英勇作战、无 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长征组歌》数十年来演出 千余场,历演不衰。
四 渡 赤 水
想一想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 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 追剿计划。
巧 渡 金 沙 江
想一想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 是什么?
使红军跳出了敌 人的重重包围。
相关史事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长30余丈,铁索上铺着木 板。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已把桥上的木板全部拆除了,只 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 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 士边爬边铺桥板。对岸的敌人吓呆了,他们燃起大火,企图阻 止红军前进,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 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 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 进,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 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 定桥,翻过了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走过了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突破 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3张PPT)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 2、红军长征的过程 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4、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从1928—1930年,中
长征到底有多难?有多苦?
敌人围堵 物质匮乏
环境恶劣 前路茫茫
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③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方针路线; ④坚持群众路线,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⑤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⑥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思考:如此沉重的代价换取长征的胜利,值不值 1.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约30万人;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约2.5万人;抵达终点
者为出发人数1/12。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 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2. 红军牺牲营级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长征途中年龄最小的女红 军名为王新兰,年仅11岁。
过雪山草地
• 血战湘江
1936.10红军
1935.10
• 遵义会议
三大主力会师 甘肃会宁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吴起镇
• 四渡赤水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 飞夺泸定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渡赤水,打乱 追剿
• 爬雪山 • 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跳出包围圈
• 突破腊子口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活动:我是小导游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红 军四 渡赤 水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 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 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 了对面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 进的道路。
飞夺泸定桥
第一篇 大兵压境突围败
——长征原因
思考: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第五次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1934年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点 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 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新中国
1.后期路线:
过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
天险腊 子口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
D 爬雪山
C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四渡赤水河
突破湘江
B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开始长征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活动:我是小导游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红 军四 渡赤 水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 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 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 了对面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 进的道路。
飞夺泸定桥
第一篇 大兵压境突围败
——长征原因
思考: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第五次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1934年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点 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 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新中国
1.后期路线:
过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
天险腊 子口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
D 爬雪山
C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四渡赤水河
突破湘江
B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开始长征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 PPT课件 图文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 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 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 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 ,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 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 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成功 ,但这 姑娘却 本末倒 置了, 并不是 有了钱 有了权 有了成 就以后 才全力 以赴的 工作, 而是全 力以赴 工作, 投入了 自己的 全部以 后,才 有了地 位名望 钱财。 你要先投入,才会有收获,当你 真正投 入做一 件事后 ,会明 白两件 事:首 先你会 明白, 把一件 事认认 真真做 好,所 获得的 收益远 大于同 时做很 多事; 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 事仍未 有回报 ,是因 为他们 从未投 入过。 从“做 了”到 “做” ,正如 “知道 ”到“ 懂得” 的距离 。 3 之前单位有一个姑娘,工作特别 拼命, 只要说 起她的 名字, 大家都 会赞不 绝口: 这姑娘 工作拼 命的程 度,连 男人们
长征故事课件ppt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军事战略 方针,即以游击战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运动战。
在此方针指导下,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地区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取得了多 次胜利。
红四方面军的贡献和影响
红四方面军的成立和发展,为红军的壮 大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支持。
红四方面军的游击战争和运动战,丰富 了红军的军事战略思想,为后来的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过程和决策
会师前的形势
在长征初期,红军各部队相互分 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会师决策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协同作战,中央决定红 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
会师经过
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红一、红二方 面军先在甘肃会师,不久后红四方 面军也抵达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 主力的历史性会师。
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红军 的实力,为抗日战争和后续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更体现 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的精神,成为激励 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征的历程和影响
长征的历程
长征历时两年,途经14个省份,跨越了近万里的路程。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种种 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最终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THANKS
感谢观看
长征的影响
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军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征的 故事也传遍了全国,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长征成为中国共 产党和人民军队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长征的起点:红四方面军的成立
红四方面军的背景和成立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在 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工农革命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崭新道路。
在此方针指导下,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地区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取得了多 次胜利。
红四方面军的贡献和影响
红四方面军的成立和发展,为红军的壮 大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支持。
红四方面军的游击战争和运动战,丰富 了红军的军事战略思想,为后来的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过程和决策
会师前的形势
在长征初期,红军各部队相互分 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会师决策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协同作战,中央决定红 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
会师经过
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红一、红二方 面军先在甘肃会师,不久后红四方 面军也抵达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 主力的历史性会师。
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红军 的实力,为抗日战争和后续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更体现 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的精神,成为激励 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征的历程和影响
长征的历程
长征历时两年,途经14个省份,跨越了近万里的路程。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种种 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最终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THANKS
感谢观看
长征的影响
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军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征的 故事也传遍了全国,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长征成为中国共 产党和人民军队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长征的起点:红四方面军的成立
红四方面军的背景和成立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在 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工农革命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崭新道路。
重温长征路PPT课件

人民群众支持拥护
长征是宣传队、播种机,沿途 宣传抗日主张,赢得了各族人 民的拥护和支持。
各族人民为红军提供了人力、 物力支持,如提供粮食、衣物 、药品等。
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赢 得了少数民族的信任和支持。
革命军队英勇善战
红军指战员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团结一心
长征中,各民族战士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奋斗 ,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革命团结力量。
05
长征胜利原因及历史地位
正确领导与决策英明
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 中央的领导地位,是长征 胜利的政治基础。
遵义会议,纠正了“左” 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 则,如四渡赤水、巧渡金 沙江等,打破了敌人的围 追堵截。
弘扬革命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坚定信念、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方面,重温长征路有助于 弘扬这些革命精神,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 力奋斗。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
重温长征路有助于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 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工作。
彝族同胞的参与
彝族同胞积极参加红军队伍,为 革命贡献力量。他们在战斗中英 勇善战,成为红军的重要力量。
革命友深厚情谊
患难与共
在长征途中,各民族战士共同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彼此间结 下了深厚的友谊。
互相支持
在长征过程中,各民族战士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 展现了革命友谊的伟大力量。
战略战术分析
高度灵活的机动战
长征途中,红军利用高度灵活的机动 战术,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 了多次胜利。
长征主题ppt

•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
•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
•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 13 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
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
下来。
•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
了他们而牺牲了。
长征小故事
•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2
•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
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
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
长征魂,中国梦
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的精神
长征小故事 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的作 用
长征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
内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
容
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 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PPT(19张)-优秀课件

A、遵义 B、甘肃 C、吴起镇 D、井冈山
7、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__C__
A、1933年10月
B、1935年10月
C、1936年10月
D、1934年10月
8、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性事件是: __D___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第 1 7 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课件PP T ( 19张 )-精品 课件p pt(完美 版)
第 1 7 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课件PP T ( 19张 )-精品 课件p pt(完美 版)
七嘴八舌
第 1 7 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课件PP T ( 19张 )-精品 课件p pt(完美 版)
红军长征不仅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 富,还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包括哪些精神?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 长征精神?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失利
1936年10月红军 三大主力会师
过草地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 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遵义
第 1 7 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课件PP T ( 19张 )-精品 课件p pt(完美 版)
33、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 博古、李德错指挥,被迫放弃根据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实行战略大转移; 长征途中到遵义,正确领导才确立; 救党救军救革命,生死攸关转危机; 渡赤水,乱计划;过金沙,蒋叹息。 大渡桥,显勇气;爬雪山,过草地。 三五年,吴起镇;三六年,大胜利。 长征二万五千里,世界史上是壮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途经
11
个省
牺牲
430
营以上干部
行程
25000
余里
攻占
700
多县城
损失
92%
的战士
击溃
数百
个团
历经
380
余次战斗
02
第二章: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 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 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 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 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 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巧夺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 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 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 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 ,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 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 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 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参加长征的各部队路径
中央红军
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 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红二十五军 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 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红四方面军 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 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 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 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 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 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 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 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 ,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 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 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 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长征历史简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 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 根据地进行长征。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 、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 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 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
1936-2018
点击输入您的单位名称或标题
目录
第一章:长征的历史回顾
第二章: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第三章:长征精神的意义
第四章: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01
第一章:长征的历史回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概述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 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 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 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 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 国民党的转折点。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 —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 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பைடு நூலகம்什么要长征?
客观原因 国民党军队围剿力度空前强大。
主观原因
博古李德的不正确指挥,导致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
当时中央苏区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由李德仓促策划了突围转移方案,但被蒋识破 红军战略企图。于潇水和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近半。夺取遵义后,政治局对潇湘战 役进行了反思,毛泽东重掌兵权。毛泽东决定西渡赤水,向敌人薄弱的贵西转移。长 征不是一开始的战略规划结果。北上抗日也是在川西时才提出的。是红军根据革命形 势的选择结果。总之,长征开始是反围剿失利后的战略转移,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因 敌我双方的战争形势,原来的战略不断改变发展,最后成为了长征。
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其伟大。它创造了无与伦比 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它是中 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在世界人民 的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 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 一副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红二红六军团 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
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数字长征(中央红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 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 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 到30岁。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 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 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共击溃国民党军数 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 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 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 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 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 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 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 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 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 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 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 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