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ppt课件

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因素 胃肠动力学 内脏感觉异常 异常
IBS
内脏敏感性增加 动力异常 分泌异常
感染因素
11
腹痛
腹胀
大便习惯改变 (便秘和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胃肠动力异常
Clemens CHM, Houghton LA等的研究发现在IBS病人中,胃肠 运动出现许多异常,如:结肠对食物的时相反应延长、增强,
Naliboff BD, Derbyshire SW, Psychosom Med. 20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3:365-375.
16
正常人和IBS患者直肠受刺激后脑部PET图像比较
Anticipation of Distension 45 mm Hg 气囊压力
中部扣带回
中部扣带回
中间额前 皮质
背侧脑桥 /PAG
21
IBS的发病机理(胃肠道的5-HT)
5-HT受体在胃肠道中的作用
5-HT受体 4 种亚型 5-HT1 5-HT2 5-HT3 5-HT4 22 分布 神经 肠嗜铬细胞 肠平滑肌细胞
与胃肠道动力、感觉及分泌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5-HT4受体在胃肠道中的分布和功能
广泛存在于肠神经和非神经组织(肠嗜铬细胞,肠上皮 细胞,平滑肌细胞) 刺激肠道感觉神经元上的受体引起蠕动 调整平滑肌张力 刺激肠Cl- / H2O分泌 通过抑制脊髓传入神经调节内脏敏感 性/内脏痛 23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肠易激综合征
definition
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 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 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2
流行病学
IBS
内脏敏感性增加 动力异常 分泌异常
感染因素
11
腹痛
腹胀
大便习惯改变 (便秘和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胃肠动力异常
Clemens CHM, Houghton LA等的研究发现在IBS病人中,胃肠 运动出现许多异常,如:结肠对食物的时相反应延长、增强,
Naliboff BD, Derbyshire SW, Psychosom Med. 20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3:365-375.
16
正常人和IBS患者直肠受刺激后脑部PET图像比较
Anticipation of Distension 45 mm Hg 气囊压力
中部扣带回
中部扣带回
中间额前 皮质
背侧脑桥 /PAG
21
IBS的发病机理(胃肠道的5-HT)
5-HT受体在胃肠道中的作用
5-HT受体 4 种亚型 5-HT1 5-HT2 5-HT3 5-HT4 22 分布 神经 肠嗜铬细胞 肠平滑肌细胞
与胃肠道动力、感觉及分泌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5-HT4受体在胃肠道中的分布和功能
广泛存在于肠神经和非神经组织(肠嗜铬细胞,肠上皮 细胞,平滑肌细胞) 刺激肠道感觉神经元上的受体引起蠕动 调整平滑肌张力 刺激肠Cl- / H2O分泌 通过抑制脊髓传入神经调节内脏敏感 性/内脏痛 23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肠易激综合征
definition
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 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 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2
流行病学
肠易激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排除器质性病变
在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时,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类似症状,如 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
02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发病率和患病率
全球发病率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胃肠功能性疾病,其发病率在不同 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全球IBS发病率大约为5%-20%。
地区差异
。
结肠肿瘤
可有便血、贫血、消瘦等症状 ,结肠镜及活检可确诊。
肠结核
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 状,X线钡剂灌肠检查有助于诊 断。
其他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引起的肠道症状,需完善相关
检查以鉴别。
04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肠道动力异常
01
02
03
肠道蠕动过快
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 间过短,水分吸收不足, 引起腹泻。
THANKS
感谢观看
而增加IBS的发病风险。
家族遗传史是IBS发病的一个 重要危险因素。有家族成员 患有IBS的人群,其患病风险
相对较高。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腹痛
多位于下腹部,疼痛性质多样 ,可为隐痛、胀痛或痉挛性疼
痛。
腹胀
常伴随腹痛出现,患者自觉腹 部胀满不适。
排便习惯改变
包括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 现。
其他症状
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 力等。
诊断依据
症状特点
腹痛与排便相关,排便 后腹痛缓解;症状反复
发作或慢性迁延。
体格检查
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等检查结果多正常
在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时,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类似症状,如 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
02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发病率和患病率
全球发病率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胃肠功能性疾病,其发病率在不同 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全球IBS发病率大约为5%-20%。
地区差异
。
结肠肿瘤
可有便血、贫血、消瘦等症状 ,结肠镜及活检可确诊。
肠结核
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 状,X线钡剂灌肠检查有助于诊 断。
其他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引起的肠道症状,需完善相关
检查以鉴别。
04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肠道动力异常
01
02
03
肠道蠕动过快
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 间过短,水分吸收不足, 引起腹泻。
THANKS
感谢观看
而增加IBS的发病风险。
家族遗传史是IBS发病的一个 重要危险因素。有家族成员 患有IBS的人群,其患病风险
相对较高。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腹痛
多位于下腹部,疼痛性质多样 ,可为隐痛、胀痛或痉挛性疼
痛。
腹胀
常伴随腹痛出现,患者自觉腹 部胀满不适。
排便习惯改变
包括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 现。
其他症状
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 力等。
诊断依据
症状特点
腹痛与排便相关,排便 后腹痛缓解;症状反复
发作或慢性迁延。
体格检查
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等检查结果多正常
肠易激综合征ppt课件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
03
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旨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解痉药、止泻药、抗抑郁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或停药。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辅 助治疗方式,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 式改变和心理治疗等。
鉴别诊断
与其他功能性肠病的鉴别
肠易激综合征需要与其他功能性肠病进行鉴别,如功能性消 化不良、肠应激性障碍等。这些疾病在症状上与肠易激综合 征相似,但病因和治疗方法不同。
与器质性肠病的鉴别
医生还需排除其他器质性肠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 。这些疾病在症状上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相似,但需要不同 的治疗方法。
临床评估工具
症状评估量表
医生可能会使用症状评估量表来评估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这 些量表包括腹痛评分、排便习惯评分 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 情变化。
生活质量评估
医生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 估,以了解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 响。生活质量评估包括心理评估、社 会功能评估等,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全 面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了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病 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的 知识,掌握自我监测和记录的 案 ,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肠易激综合征的预
04
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 果,减少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
摄入。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 劳和精神压力。
生活方式改变方面,患者应保持规律 的作息时间,适当运动,减轻压力和 焦虑。
肠易激综合征ppt课件

•混合型IBS(IBS-M)
至少25%的所排粪便为硬便或干球便,
鉴别诊断
•乳糖吸收不良 •膳食引起的小肠细菌繁殖所致
腹泻和肠胀气
•肠寄生物和梭菌层所致腹泻 •消化道肿瘤
治疗
• 一般治疗
1
首先,详细询 问病史以求发 现促发因素, 并设法予以去 除。
2
其次,患者进行耐 心的解释,说明疾病 的性质、病因、发 病机制、病程和预 后,以提高患者的治 疗信心,更好地配合 治疗。这是治疗最
重要的一步。
3
再次,教育患者建立良 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 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 如腹胀患者应避免使用 产气的食物;便秘患者 应多食粗纤维食物及蔬 菜瓜果,养成定期排便的
习惯等。
治疗-药物治疗
解痉剂 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硝苯吡啶—非选择性、副作用大 匹维溴铵、奥替溴铵—胃肠选择性 2.多离子通道调节剂 曲美布丁、舒丽启能
不能用功能性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
IBS诊疗现状及难处
需要诊疗指南 和合理用药
IBS病程反复迁延,反复发作, 难以预防
多种症状 的治疗
疗效的判断
发病机制复杂, 需发展有效治疗
重度IBS需要抗 焦虑抑郁治疗
谢谢!
临床特征
症状学 非肠源性和胃肠外症状出现率高。 主
要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常有明显诱发因素,如应激状态。
体检 无阳性体征,但可有压痛或触及肠型或
痛性肠襻。 检查
钡餐—无器质性病变,但可有肠动力
IBS的诊断标准
● Manning标准(1978年)
● Kruis标准(1984年)
● Rome Ⅰ标准(1990年)
脑-肠轴调控失调
肠内压力反应增强
腔内应激刺激
至少25%的所排粪便为硬便或干球便,
鉴别诊断
•乳糖吸收不良 •膳食引起的小肠细菌繁殖所致
腹泻和肠胀气
•肠寄生物和梭菌层所致腹泻 •消化道肿瘤
治疗
• 一般治疗
1
首先,详细询 问病史以求发 现促发因素, 并设法予以去 除。
2
其次,患者进行耐 心的解释,说明疾病 的性质、病因、发 病机制、病程和预 后,以提高患者的治 疗信心,更好地配合 治疗。这是治疗最
重要的一步。
3
再次,教育患者建立良 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 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 如腹胀患者应避免使用 产气的食物;便秘患者 应多食粗纤维食物及蔬 菜瓜果,养成定期排便的
习惯等。
治疗-药物治疗
解痉剂 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硝苯吡啶—非选择性、副作用大 匹维溴铵、奥替溴铵—胃肠选择性 2.多离子通道调节剂 曲美布丁、舒丽启能
不能用功能性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
IBS诊疗现状及难处
需要诊疗指南 和合理用药
IBS病程反复迁延,反复发作, 难以预防
多种症状 的治疗
疗效的判断
发病机制复杂, 需发展有效治疗
重度IBS需要抗 焦虑抑郁治疗
谢谢!
临床特征
症状学 非肠源性和胃肠外症状出现率高。 主
要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常有明显诱发因素,如应激状态。
体检 无阳性体征,但可有压痛或触及肠型或
痛性肠襻。 检查
钡餐—无器质性病变,但可有肠动力
IBS的诊断标准
● Manning标准(1978年)
● Kruis标准(1984年)
● Rome Ⅰ标准(1990年)
脑-肠轴调控失调
肠内压力反应增强
腔内应激刺激
肠易激综合征讲课PPT课件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研究
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药物治疗:研发新型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非药物治疗:推广心理治疗、饮食调整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精准医疗: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实现个体化治疗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对患者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治疗和预防,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压力: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过敏:某些食物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肠道免疫功能异常:肠道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鸡蛋、豆制品等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饮料
适量饮水,保持肠道湿润,有助于排便顺畅
分类: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等类型。
病因: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症状和表现
腹痛: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腹胀:腹部胀满,感觉不适
患者C,女性,28岁,经常出现腹痛、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研究
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药物治疗:研发新型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非药物治疗:推广心理治疗、饮食调整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精准医疗: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实现个体化治疗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对患者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治疗和预防,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压力: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过敏:某些食物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肠道免疫功能异常:肠道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鸡蛋、豆制品等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饮料
适量饮水,保持肠道湿润,有助于排便顺畅
分类: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等类型。
病因: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症状和表现
腹痛: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腹胀:腹部胀满,感觉不适
患者C,女性,28岁,经常出现腹痛、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症PPT课件

肠易激综合征
主要内容
1
概况
病因及发病机制2Βιβλιοθήκη 3 4临床表现及断标准
治疗
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以大便习惯改变为 主要特征,并伴随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 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可 解释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已被公认为一类具有 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 在西方国家占胃肠病门诊的50%。患者年龄 多在20~50岁,老年后初次发病者极少,女性多见 (女:男月2~5:1),有家族聚集倾向。国人出 现IBS症状者的比率与国外相仿。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腹痛/腹部不适、腹胀伴有排便习惯改变
<40 岁; 无报警症状
治疗,随访
>40 岁, 或有报警症状 检查 阴性 治疗,随访 器质性疾病 治疗
报警症状: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黑粪、贫血、腹部包块以及其它不能用功能 性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
肠易激综合症的护理
①少食多餐。腹泻患者应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 高蛋白食物;便秘者应食多纤维蔬菜、粗粮等,建立定 时排便习惯。避免过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②一般无需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劳逸结合,可参加 适当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本病精神护理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必须与家属互 相配合,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根据检查结果,让患者了 解本病的起因,性质及良好的预后,以解除紧张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重要的是这些患者的慢 性病症状,很易掩盖新发生的肠道恶性病变。为此,医 者应随时提高警惕,注意对并发器质病变的早期发现。
主要内容
1
概况
病因及发病机制2Βιβλιοθήκη 3 4临床表现及断标准
治疗
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以大便习惯改变为 主要特征,并伴随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 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可 解释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已被公认为一类具有 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 在西方国家占胃肠病门诊的50%。患者年龄 多在20~50岁,老年后初次发病者极少,女性多见 (女:男月2~5:1),有家族聚集倾向。国人出 现IBS症状者的比率与国外相仿。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腹痛/腹部不适、腹胀伴有排便习惯改变
<40 岁; 无报警症状
治疗,随访
>40 岁, 或有报警症状 检查 阴性 治疗,随访 器质性疾病 治疗
报警症状: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黑粪、贫血、腹部包块以及其它不能用功能 性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
肠易激综合症的护理
①少食多餐。腹泻患者应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 高蛋白食物;便秘者应食多纤维蔬菜、粗粮等,建立定 时排便习惯。避免过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②一般无需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劳逸结合,可参加 适当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本病精神护理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必须与家属互 相配合,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根据检查结果,让患者了 解本病的起因,性质及良好的预后,以解除紧张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重要的是这些患者的慢 性病症状,很易掩盖新发生的肠道恶性病变。为此,医 者应随时提高警惕,注意对并发器质病变的早期发现。
肠易激综合症课件

肠道寄生虫感染:腹泻、腹痛、恶心等症状
04
肠道炎症: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
05
肠道功能紊乱: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
06
药物治疗
04
03
01
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改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解痉药:如匹维溴铵、奥替溴铵等,可缓解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腹痛和腹泻症状
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阿普唑仑等,可缓解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心理调适Βιβλιοθήκη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身心,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增强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运动、音乐等,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身体状况
02
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03
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04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04
发病原因
2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肠易激综合症病史
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症
肠道感染:肠道感染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症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症
4
3
临床表现
腹痛: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有时伴有黏液
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腹胀:腹部胀满,感觉不适
06
辅助检查
肠镜检查:观察肠道黏膜的形态、颜色等
03
呼吸测试:观察肠道对气体的敏感性
04
04
肠道炎症: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
05
肠道功能紊乱: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
06
药物治疗
04
03
01
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改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解痉药:如匹维溴铵、奥替溴铵等,可缓解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腹痛和腹泻症状
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阿普唑仑等,可缓解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心理调适Βιβλιοθήκη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身心,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增强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运动、音乐等,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身体状况
02
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03
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04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04
发病原因
2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肠易激综合症病史
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症
肠道感染:肠道感染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症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症
4
3
临床表现
腹痛: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有时伴有黏液
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腹胀:腹部胀满,感觉不适
06
辅助检查
肠镜检查:观察肠道黏膜的形态、颜色等
03
呼吸测试:观察肠道对气体的敏感性
04
肠易激综合征

①每七天排便<3次; 次;
② 天天排便>
③块状或硬便;
④稀烂便或水样
●便;秘为主型
①⑤③排或⑤便费项劲中;之一项或以上, 而无 ②⑥④排便⑥紧项迫感。
① ③ ⑤ 项中之二项或以上, 可伴有② ④ ⑥ 中之 一项
肠易激综合征ppt
第15页
表现分型
●分型依据症状: ①每七天排便<3次; ③块状或硬便;
B1: 功效性消化不良
C2: 功效性腹胀 C3: 功效性便秘
B1a: 餐后不适综合症
C4: 功效性腹泻
B1b: 上腹疼痛综合征 B2: 嗳气 B2a: 吞气征
B2b: 非特异性过分嗳
C5: 非特异性功效性胃肠道疾病 D: 功效性腹痛综合征 E: 功效性胆囊和Oddie’s括约肌疾病
气
E1: 功效性胆囊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ppt
Douglas A.Drossman.Gastroenterology ;130:1377-1390.
第22页
A: 功效性表食管1疾.病ROMEⅢ 功效性胃肠病
A1: 功效性烧心
A2: 食管源性功效性胸痛 C: 功效性肠道疾病
A3: 功效性吞咽困难
C1: 肠易激综合征
A4: 癔球症 B: 功效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2)以下症状不是 诊疗所必备,但属常
见症状,这些症状越 多越支持IBS诊疗: ① 排便频率异常(天天 >3次或每七天<3次) ;②粪便性状异常( 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 );③粪便排出过程
异常(费劲、紧迫感 、排便不尽感);④
黏液便;⑤胃肠胀气 或腹部膨胀感。
(3)缺乏 可解释症状
形态学改变 和生化异常
A
一些介质参加内脏感觉与过敏
② 天天排便>
③块状或硬便;
④稀烂便或水样
●便;秘为主型
①⑤③排或⑤便费项劲中;之一项或以上, 而无 ②⑥④排便⑥紧项迫感。
① ③ ⑤ 项中之二项或以上, 可伴有② ④ ⑥ 中之 一项
肠易激综合征ppt
第15页
表现分型
●分型依据症状: ①每七天排便<3次; ③块状或硬便;
B1: 功效性消化不良
C2: 功效性腹胀 C3: 功效性便秘
B1a: 餐后不适综合症
C4: 功效性腹泻
B1b: 上腹疼痛综合征 B2: 嗳气 B2a: 吞气征
B2b: 非特异性过分嗳
C5: 非特异性功效性胃肠道疾病 D: 功效性腹痛综合征 E: 功效性胆囊和Oddie’s括约肌疾病
气
E1: 功效性胆囊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ppt
Douglas A.Drossman.Gastroenterology ;130:1377-1390.
第22页
A: 功效性表食管1疾.病ROMEⅢ 功效性胃肠病
A1: 功效性烧心
A2: 食管源性功效性胸痛 C: 功效性肠道疾病
A3: 功效性吞咽困难
C1: 肠易激综合征
A4: 癔球症 B: 功效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2)以下症状不是 诊疗所必备,但属常
见症状,这些症状越 多越支持IBS诊疗: ① 排便频率异常(天天 >3次或每七天<3次) ;②粪便性状异常( 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 );③粪便排出过程
异常(费劲、紧迫感 、排便不尽感);④
黏液便;⑤胃肠胀气 或腹部膨胀感。
(3)缺乏 可解释症状
形态学改变 和生化异常
A
一些介质参加内脏感觉与过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征
精神症状: 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
可无明显体征 可在相应部位有轻压痛 部分患者可及腊肠样肠管 直肠指检可及肛门痉挛、张力较高,
可有触痛
.
7
诊断
罗马Ⅲ标准
病程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 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
症状在排便后改善 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 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
11
治疗
积极寻找并去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 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一般治疗 发现促发因素,并设法去除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产气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 对失眠、焦虑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
12
治疗
对症治疗 胃肠解痉药 抗胆碱药物可作为缓解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 匹维溴铵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拮抗药
胃肠动力
慢波频率改变 口-盲通过时
间异常
内脏敏感性
内脏敏感性增高 直肠充气疼痛阈值 明显低于对照组
回肠推进性蠕动 可使部分患者产生 腹痛
精神因素 感染.
其它因素:食物不 耐受、肽类激素等4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
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
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
况不受影响。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
肠易激综合征
.
1
定义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改变为
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病。 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 男女比例约1:2
.
2
分型
肠易激综合征分三型: 腹泻型 便秘型 混合型
.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
.
8
诊断
罗马Ⅲ标准
以下症状不是诊断必备,但属常见症状,症状越多 越支持IBS的诊断:
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 粪便性状异常(块状/ 硬便/ 稀水样便) 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 黏液便 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
9
诊断
鉴别诊断
腹痛为主者应与引起腹痛的疾病鉴别 腹泻为主者应与引起腹泻的疾病鉴别,其中要注意 与常见的乳糖不耐受鉴别 以便秘为主者应与引起便秘的疾病鉴别,其中功能 性便秘及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便秘常见。
.
10
诊断
鉴别诊断
报警症状: 体重下降 持续性腹泻、夜间腹泻 粪便中带血 顽固性腹胀 贫血 低热
特别是50岁以上出现新发症状者要高度警惕器质性疾病
其他: 肠道菌群调节药,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
14
治疗
心理和行为治疗 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心理
行为治疗,包括: 心理行为治疗 认知疗法 催眠疗法 生物反馈治疗
.
15
.
16
止泻药 洛派丁胺或地诺芬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
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 轻症者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药用炭等。
.
13
治疗
对症治疗 泻药 便秘型者宜用作用温和的轻泻剂: 常用的有渗透性泻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 容积性泻剂如欧车前制剂和甲基纤维素等
抗抑郁药: 对腹痛症状较重,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
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
变
.
5
临床表现
腹痛
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 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腹泻
3-5次/天,成形、稀糊状、或稀水样,无脓血 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
便秘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 羊粪状或细杆状,可附黏液
其它消化 道症状
腹胀,排便不尽感、排便窘迫感 消化不良症状
.
6
临床表现
全身 症状
精神症状: 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
可无明显体征 可在相应部位有轻压痛 部分患者可及腊肠样肠管 直肠指检可及肛门痉挛、张力较高,
可有触痛
.
7
诊断
罗马Ⅲ标准
病程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 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
症状在排便后改善 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 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
11
治疗
积极寻找并去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 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一般治疗 发现促发因素,并设法去除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产气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 对失眠、焦虑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
12
治疗
对症治疗 胃肠解痉药 抗胆碱药物可作为缓解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 匹维溴铵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拮抗药
胃肠动力
慢波频率改变 口-盲通过时
间异常
内脏敏感性
内脏敏感性增高 直肠充气疼痛阈值 明显低于对照组
回肠推进性蠕动 可使部分患者产生 腹痛
精神因素 感染.
其它因素:食物不 耐受、肽类激素等4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
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
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
况不受影响。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
肠易激综合征
.
1
定义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改变为
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病。 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 男女比例约1:2
.
2
分型
肠易激综合征分三型: 腹泻型 便秘型 混合型
.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
.
8
诊断
罗马Ⅲ标准
以下症状不是诊断必备,但属常见症状,症状越多 越支持IBS的诊断:
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 粪便性状异常(块状/ 硬便/ 稀水样便) 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 黏液便 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
9
诊断
鉴别诊断
腹痛为主者应与引起腹痛的疾病鉴别 腹泻为主者应与引起腹泻的疾病鉴别,其中要注意 与常见的乳糖不耐受鉴别 以便秘为主者应与引起便秘的疾病鉴别,其中功能 性便秘及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便秘常见。
.
10
诊断
鉴别诊断
报警症状: 体重下降 持续性腹泻、夜间腹泻 粪便中带血 顽固性腹胀 贫血 低热
特别是50岁以上出现新发症状者要高度警惕器质性疾病
其他: 肠道菌群调节药,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
14
治疗
心理和行为治疗 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心理
行为治疗,包括: 心理行为治疗 认知疗法 催眠疗法 生物反馈治疗
.
15
.
16
止泻药 洛派丁胺或地诺芬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
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 轻症者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药用炭等。
.
13
治疗
对症治疗 泻药 便秘型者宜用作用温和的轻泻剂: 常用的有渗透性泻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 容积性泻剂如欧车前制剂和甲基纤维素等
抗抑郁药: 对腹痛症状较重,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
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
变
.
5
临床表现
腹痛
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 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腹泻
3-5次/天,成形、稀糊状、或稀水样,无脓血 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
便秘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 羊粪状或细杆状,可附黏液
其它消化 道症状
腹胀,排便不尽感、排便窘迫感 消化不良症状
.
6
临床表现
全身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