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解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分解课程标准需要关注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分解课程标准需要关注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1 第4 20 2 0年 期
课 拐 程
从陈 述 目标 的句 型结 构来 看 , 以下 四 种 类型 的 目
物 学科 可采 用这 种操 作路 径 。 向 的操 作路 径 则先 逆
根据 自己先 有 的经验 和 已有 的资源 ( :教 学 指 导意 标 陈述 , 如 《 虽然 表达 方 式 各 异 , 其基 本 的结 构一 定 是 但 见》 教材 、 纲 、 学条件 等)选 取 一 个初 步 的主题 , 、 考 教 , 构思 可能 的学 习 内容 和 活动 ,界 定 可能 的学 习结 果 , 由谓 语 动 词加 上动 词 指 向 的核 心 概 念 构成 , “ 即 内容 型 目标 ” 的结构 。 解课 程标 准 时 , 明确 陈述课 程 标 分 在
关 键 词 : 程 标 准 ; 解 : 术 课 分 技
课 程标准 真 实地负 载 了我们 这 个 国家 、 这个 民族 然 而 。 解课程 标准 是一 项 需要专 业判 断 的高难 度工 分
的教 育价值观 . 国家期 望未 来 的公民所 具 有 的基 本 作 , 是 分解 的过程 急 需一 些专 业技术 的支撑 。为 了能进 素养在 基础 教育课 程领 域 的具 体化 , 是党 的教 育方 也 步深化 落实 课程标 准 , 下几个 与 分解课 程标 准有 以 针 在相 应课程 中 的具体体 现 。 国家通 过课程 标准 的形 关 的技术 问题 需要 重点关 注 。
再分 解课 程 标 准 , 界定 学 习 目标 , 向确 认 可 能 达成 准 的句型 结构 的基 础 上 , 逆 可将 内容 型 目标或 简化 后 的 的 内容标 准 , 后 选 取 其 中适 合 的部 分 , 成 学 习 目 最 构 内容 型 目标 , 离 出动词 部份 和 名词 部份 f 心 概念) 分 核 , 标、 开发 评价 方 案 、 择 与组 织学 习内容 和活 动 , 语 采 用 An esn & K ah o l等 人 2 0 选 如 dr o rtw h 0 1年 修 订 的

高效课堂构建——课程标准分解

高效课堂构建——课程标准分解

高效课堂构建——课程标准分解自从有了课程标准以来,分解课程标准的行为就一直有意或无意地存在着,那么,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必须要知道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在进行课程标准分解工作之前,有必要对它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分解课程标准”是由“分解”和“课程标准”组成的动名词结构,对应的英文常采用“Unpack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其中“课程标准”是分解的对象,主要指课程的内容标准,意思比较明确。

这里着重讨论“分解(Unpack或Unwrap)”。

从基本词义来看,“分解”在汉语中有以下几种意思:(1)整体分成部分;(2)分辩,解释;(3)说明,交代;(4)分析,剖析;(5)瓦解,分化。

英文“Unpack”的意思有:(1)打开,取出;(2)拆包,拆封;(3)解除……的负担,吐露(心事等);(4)卸下(车、马等)的负荷物。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Unpack”的解释还有“分析、剖析”之意,即通过思考某对象的各部分产生一个想法或使问题变得更清晰、更具体、更简单。

[1]英文“Unwrap”也有“打开;展开”的意思。

推敲中英文对“分解(Unpack或Unwrap)”的解释,最适合于“分解课程标准”中“分解”词义的,应该是“整体分成部分”或“分析,剖析”。

因此,分解课程标准就是将上位的整体的课程标准分成下位的各个部分,或将抽象的课程标准通过分析、剖析,使之变得更为具体,以便分阶段逐步落实并达成。

二、课标分解的一些常见问题:1、课标解读和课标分解的区别所谓“课标解读”,就是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内涵精髓,分解课程目标,2、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解读课标,不是为解读课标而解读,而是在解读课标之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保证课标、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课堂评价的一致性。

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身为教师应该清楚: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怎么知道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考虑如何作出评价);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通过怎样的教学准备和教学活动实施落实目标)三、理清一些概念1.“教学目标”的意涵“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教学教案中的学习目标分解技巧

教学教案中的学习目标分解技巧

教学教案中的学习目标分解技巧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学习目标的准确分解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目标的分解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下面将介绍几种学习目标分解的技巧,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教学教案。

一、将综合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在编写教学教案时,我们通常会给出一个综合的学习目标,比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某个知识点”。

然而,这个综合目标并不能直接指导具体的教学活动。

因此,我们需要将综合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例如,对于综合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某个知识点”,可以分解为“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相关问题”、“学生能够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等具体目标。

二、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依据相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通常会给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为适合教学的具体目标。

例如,某个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可以将这个综合目标分解为“学生能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设计并完成一个小实验”等具体目标。

三、遵循认知层次分解目标认知层次是学习目标分解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会逐渐提高,因此教学的目标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进行分解。

一般来说,学习目标可以分解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不同层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为不同的认知层次,以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

四、参考学生的先前知识和能力学习目标的分解还需要参考学生的先前知识和能力。

学生的先前知识和能力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也是他们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前提。

因此,在分解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并将其作为教学目标的背景和前提。

总之,学习目标的准确分解是教学教案编写的重要环节。

通过将综合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目标、遵循认知层次分解目标,以及参考学生的先前知识和能力等技巧,教师能够更好地编写出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教案。

关于课程标准分解

关于课程标准分解

第二步,分析行为表现
结果性目标
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其它目标
整体分析行为表现
第三步,确定行为条件 第四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第五步,写出学习目标
可采用理论意义展开、概念认知 展开等方式。
可采用词汇意义展开、学科逻辑 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
结合学情、校情、资源(省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教材、考纲、近 年考题)等确定
拆解:一对多
如,“练习各种平衡动作。”把“各种平衡动作”拆解为“扣腿 平衡”、“提膝平衡”、“探海平衡”、“望月平衡”等。
组合:多对一
如,“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展的影响”,“认识和 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可以组合成“理解体育 锻炼对体质健康的意义”这一学习目标。
联结/聚焦:多对一
描述的是一种能力
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 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
如: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 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语文四段)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数学三段)
“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英语五级)
描述的是学习成果(成果宽泛、可 预期、不可直接测评)
描述的是一种能力
(一)课标陈述的基本方式
陈述方式
陈述的特征
结果性目标
描述的是学习结果(具体、可预期、 可测评)
体验性/过程性目标
描述的是学习过程
(生成性目标/展开性目的)
表现性目标
描述的是学习任务
普遍性目的 能力指标?
描述的是学习结果(宽泛、可预期、 不可直接测评)

如何把课程标准分解为教学目标

如何把课程标准分解为教学目标
的主要成分。 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
是常见的溶剂。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2)一对多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1、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能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 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
通过对氧气性质、用途的学习认识氧这种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
拆分 【标准】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
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学目标】
2、能根据溶解度曲线和溶质的质量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 溶液。
3、能说出溶解度的概念。 4、知道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区别。
5、会根据溶解度曲线查找某些物质的溶解度。 6、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7、会依据溶解度曲线分析物质在温度变化后溶解度的变化。
(3)多对一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常见元素。
目标分解旨在使后续的教学更有方向感, 也便于教师一以贯之地教学,即实现课程 标准、教材处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如果课标分解后教师们还是没有方向感, 那么课标分解的意义何在呢?
2、没有正确理解“目标”的含义与意义
“目标”应是“看得见的靶心”,即预期 的学习结果。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相对来说较 为概括、抽象。对教师而言,许多目标是 “看不见的靶心”。故需要教师学会专业地 思考,通过分解将之称为“看得见的靶心”。 即称为清晰的,可测的学习结果,这才是课 标分解的目的。
如何把《课程标准》 分解为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分解操作要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分解操作要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分解操作要领在整个教学的设计环节,确立目标最关键,是学、教、评的基础。

它实际包含三小步:分解课标、分析学情、陈述目标。

显然,分解课标又是这里的关键和难点,是关键的关键。

因此,这里重点说课程标准分解技术。

课标分解,简言之,是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分解为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是一个把课程标准逐步具体、细化、清晰的过程,是一个让“天上”的课程目标“落地”的过程。

一、我们最终呈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1.学习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有“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

2.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学习目标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习主体、学习内容、行为表征(行为动词)、学习环境(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程度)。

3.学习目标表述(1)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学习内容为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意、态度、价值观;(3)行为动词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4)行为条件主要是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

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5)行为程度,即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

用以测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是怎么陈述的课程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

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

这种方式指向难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用不同的物体和方法制造声音,描述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籍资料”。

分解课程标准

分解课程标准

分解课程标准追求有效教学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提纲:一、分解课标与教学的有效性二、介绍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和方法三、结合两个案例介绍分解课标的方法、步骤四、实践与交流¡ª¡ª尝试分解课标一、分解课标与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课程标准?⏹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标准分解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分解课程标准?⏹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目标如何确定?1、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例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它规定了课程目标及各学段各领域的内容标准,它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说,太过笼统和空泛。

2.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3.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标准分解的关系4.为什么要分解课程标准?⏹为了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第一个步骤是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解课程标准(水平或学段目标),以界定学习目标。

为开发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依据。

5.什么是有效教学?(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有效教学(2)什么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呢?⏹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用教材教;为考而教)⏹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不仅仅是分数)⏹标准、教学、评价必须具有一致性使教学与评价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研究提供了一个逆向设计程序: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第一个步骤是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解课程标准(水平或学段目标),以界定学习目标。

为开发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依据。

6.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作用⏹当前的教学目标中的问题⏹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及其作用⏹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分解课程标准(小学、初中、高中样例)_5434539 - 副本

分解课程标准(小学、初中、高中样例)_5434539 - 副本
最后确定的学习目标: 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发音
响亮,不加字,不漏字; 能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停顿恰当,不拖腔拖调,
语气连贯、自然;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朗读时语气、语调、速度与课文思想感情相吻合。
朗 调、速度与课文
读 思想感情相吻合
认读 倾听 朗读 理解 展示
出示生词,二人 组讨论易读错的 字音
二人组互读课文
自读课文,四人 组讨论交流
读出个人感受
正确 流利有感情源自确第定 行四
为 表

现:


第五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


朗读课文 能用 通过朗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 关


读课文 核心概念 朗读课文
行为动词 能用
行为条件 通过朗读
表现程度 正确、流利、有感情
读准字音
正 吐字清晰
确 地
发音响亮
朗 读
不加字
不漏字
流 停顿恰当 利 地 不拖腔拖调 朗 读 语气连贯、自然
有 正确理解和把握 感 课文的感情基调
情 地
朗读时语气、语
小学语文组
分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 选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
分第
析 陈

述 方

式:

句型结构:“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句

行为表现 核心概念 行为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分解课程标准——基于课标的教学“课堂----究竟该拿什么献给学生?”新形势下,怎样实现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

作为一个现代教师,上好一节有效课,必须首先要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第二,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第三,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实际上,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学习)目标的确定;第二个问题,就是实现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第三个问题,就是检测评价课堂教学(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而明显的,第一个问题,即教学(学习)目标的设置,是基础。

只有设置了科学合理适宜的教学(学习)目标,其他两个问题,就比较容易实现。

而设置科学合理适宜的教学(学习)目标的制约因素很多,像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熟悉教课书的内容、了解班级学生的学情等等,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对课程课标的细化解读。

因此,要进行或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前提和基础是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这也是今年,我校把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和课堂观察作为教研工作核心的原因。

一、教学的三种取向一是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二是基于教科书的教学;三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学这个工作离不开个人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也不能把教科书抛之脑后。

要想更大程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是三种取向的综合,应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教材(教科书)为载体,以教师的个人经验为推力,这样课堂教学最大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1. 课程标准的意义《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关于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关于是什么的东西;过程与方法: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东西;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获得上述两种东西的过程中或之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2.什么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标的教学是“做正确的事”,有效教学是“正确的做事”。

有效教学应该是基于课标的教学,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在“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3.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前提首先应为“在充分解读课程的基础上,分解课程标准,界定学习目标”,然后是思考“开发促进学习和证明学生实现学习预期目标的评价方案”。

其中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聚焦的主要问题就是: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解课程标准,以界定学习目标。

为开发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依据。

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否实现的首要关键问题就是学习目标的设置。

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案例:说明细胞的分化(浙江吴江林老师提供)内容主题:4.2 细胞的分化[浙教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

《教学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如何转化成学习目标?分解一: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分解二:(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影响等哲学思想(5)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通过上述的案例,大家能发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说分解二说的是正确的废话。

你说他错么,他没有错。

问题在于“说明细胞的分化。

”这是一条内容标准,而且仅仅是一条认知领域的标准。

而我们来看看案例中分解的学习目标(4)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影响等哲学思想(5)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已经分解到更上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了。

而且学习目标的表述方式是有问题的。

我们可以看到除第一条学习目标可以加上行为主语“学生”,而其余都不可以。

像这样的的学习目标的描述回到了教学论的话语体系中,其教学目标的陈述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去培养什么,激发学生干什么。

这是传统的教学大纲体系中教案中以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为条目的表达方式,那时关注的主要是老师而不是学生。

那时教师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就完成了。

但是教师教过了,学生就学会了么?显然并不一定是教师只要教过了,学生一定能学会4.“解读”和“分解”的区别和联系。

“解读”的释义一是阅读解释,例如~信息编码|传统的训诂学以~古籍为主要目的;二是分析,例如研究:~人生|~史前文化;三是理解;体会:持不同观点的人对这项政策会有不同的~。

其实我们通常所谓的“课标的解读”主要是指对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和感悟,例如通过新课标的解读,透彻理解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采用灵活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常用渠道等。

“分解”的最基本的释义其一是整体分成部分,例如力的分解,其详细解释应为分析,剖析。

例如《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字句,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

”其二是分辩,解释。

例如沙汀《祖父的故事·三斗小麦》:“和那姐姐一样,她对他也是很专断的。

无论如何,她们没有听取一个小孩子的分解的必要。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解读”和“分解”两词的意思相差很大。

我们分解课程标准,其实指的是将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剖析,并把课程标准由整体分成部分,转换成为具体的细化的有利于学生递进式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的解读和课程标准的分解是有区别的。

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是“宏观的、上位的”,是“理论层面的”,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为教学提供“理念”和“思路”,主要是“描述性”的。

而新课程标准的分解是“微观的、具体的”,是“技术层面的”,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为教学提供“程序”、“方法”和工具。

同时,课程标准的解读和课程标准的分解又是有联系的。

解读课程标准是分解课程标准的前提、基础;解读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课程标准分解。

分解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解读的延续;分解课程标准是为了实现解读课程标准的目的;分解课程标准是为解读并修订课程标准提供证据、依据。

三、课程标准分解技术(一)课程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课程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即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

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

这种方式指向难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用不同的物体和方法制造声音,描述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籍资料”。

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

这种方式指向无需把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如:“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作品”;“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

(二)目标陈述的句型结构从陈述目标的句型结构来看,课程目标有以下四种类型:内容型目标;表现型目标;教学活动型目标;发展型目标。

1、内容型目标内容型目标的句型结构是谓语动词加核心概念(可能是一个或是若干个名词,也可能是加上了限制词的名词,甚至是名词子句)其基本的结构:V+N。

如: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了解自尊和自信的作用。

2、表现型目标表现型目标的句型结构是在内容型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描述表现(Performance)水平的形容词和(或)副词。

其基本的结构:P+V+(P+)N如: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

3、教学活动型目标教学活动型目标的句型结构比较复杂,它是在内容型目标或表现型目标之前,增加了一个规定性条件(Condition)的语句,描述教师的教学活动或学生的学习活动。

其基本的结构:C+V+N或C+P+V+N。

如:在体育比赛中,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4、发展型目标发展型目标的句型结构也比较复杂,它是在内容型目标、表现型目标或教学活动型目标之后,增加了一个更一般的发展(Development)目标的语句。

其基本的结构:V+N+D、P+V+N+D、C+V+N+D或C+P+V+N+D。

如:例举我国和本地区水资源的情况和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

(三)目标陈述的核心关键词从陈述目标的核心关键词来看,其表述的结构呈现为多种组合:单一行为动词+单一核心概念,如:“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通过多种练习发展有氧耐力。

”单一行为动词+多个核心概念,如:“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较好地掌握球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的技术和战术。

”多个行为动词+单一核心概念,如:“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

”“愿意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

”多个行为动词+多个核心概念,如:“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

”“参加班内体育比赛,或组合、选编运动动作。

”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是同一个词,它们合二为一,是动名词。

如:“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用安全的方法运动。

”(四)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1、课程目标陈述的基本句型结构从陈述课程目标的句型结构来看,四类目标的表达方式各异,但其基本的结构一定是由谓语动词+动词指向的核心概念构成,即“内容型目标”的结构。

在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主要讨论“内容型目标”的分解。

2、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3、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1)替代:一对一;如“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

”(2)拆解:一对多;如“练习各种平衡动作。

”把“各种平衡动作”拆解为“扣腿平衡”、“提膝平衡”、“探海平衡”、“望月平衡”等(3)组合/聚焦:多对一;如“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可以组合/聚焦,形成“分析斜坡停车问题”这一学习目标。

(五)课程标准分解技术1、学习目标的内涵学习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