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及其改变 教案设计(鲁科版)
鲁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内能及其改变》优教教案精选汇总

知道什么是热传递, 分析内能的变化,了 解什么是热量。
“热量不能含,温度不 能传”。
实验时厚玻璃筒内 1.研究对象是什么? 引出一个实验设计的
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 (空气而不是棉花) 问题情境:怎样变“不
内空气。要求学生仔细 2.为什么放入棉花? 可见”为“可见”?顺着
观察空气的内能有无增 (转换法显示空气温 这样的思路展开过程
多媒体电脑、CAI 课件、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 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播放嫦娥一号奔月
观察,欣赏,思
利用学生的感官
视频动画
考,交流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迅速进入课题思
考,同时也让学生为
祖国成就而自豪。
请学生上网站查一
引导学生解决生
查:什么是温室效应? 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
见解;
通过对环境温度 的了解,养成爱护环 境的意识,培养学生 的责任感。
板书设计
TB 搜:小初高题库
鲁教版初中物理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演示 1:压 缩空气引火 仪实验
加。学生就会感到困 惑:空气内能增加与否 怎能看得见? 然后再放入易燃物演
度升高) 3.实验说明了什么? (对物体做功,会使 物体的内能增大)
组织实验教学,由于 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 设计的,设计目的明 确,实验后学生无论
示。
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
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
鲁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内能及其改变)热和能新课件教学用

•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 增加
•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 升高
练一练
11.老师在做“向装有少量水 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 不断的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 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 能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 温度 升高 (填“升高”或“降低”)。
第十九章 热和能
内能及其改变
一、内能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 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 量。
“热”是一种能量吗? 它能做功吗?
2.物体的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 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 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 式的能。
动力能和,弹而力分而子具间有具势有能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 势能。
一、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 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 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 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 的能。
讨论一下北极的冰山、岩浆有内能吗?
因为所有的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物质 的状态有关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 内能( )
2、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 体具有的内能多( )
3、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
九年级下册 物理 教案 《内能及其改变》 鲁教版

第三节内能及其改变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认识。
通过钻木取火故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分子结构模型(自制)、自制做功演示仪、电子温度计、自制礼花炮、打气筒等。
学生用:空气压缩引火仪、乙醚、棉花、粗铁丝、打火机、砂纸、钻木取火器、暖水袋等。
30℃半杯水 50℃半杯水 50℃一杯水甲乙丙
问题7、乙丙两杯水,你认为那杯水的内能大?为什么?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有关系,
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高温
加热热传递
分子动能三(内能转移)低温
物体内部所有内能及其改变摩擦对物体做功分子势能弯折做功
钻木取火(转化)物体对外做功
温度质量状态机械能内能。
内能及其改变-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内能及其改变-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知识目标1.掌握内能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内能和温度的关系;3.理解不同物质内能改变形式的物理过程。
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和性质;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3.不同物质内能改变形式的物理过程。
教学难点不同物质内能改变形式的物理过程。
教学方法1.教学法:示例法、综合法;2.学生的学习方法:观察法、发现法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保温瓶;–正方向发仪、阴极射线管、电压表、木棒等。
课程内容一、内能的概念和性质1.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质分子的能量,包括分子的运动能、位能和分子内部结构的能量等。
2.内能的性质:内能是一种宏观现象,只和宏观状态有关,与微观结构无关。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形态无关。
二、内能和温度的关系1.内能变化的计算式:当物质内能发生变化时,可以计算出内能的变化量ΔU。
ΔU和温度的关系为ΔU = CvΔT,其中Cv为物质的定容热容,ΔT为温度的变化量。
2.举例说明:将一杯升温的水与一杯升温的汽水放在同一室温下,两杯饮料的内能改变大小不同,因为两者的定容热容不同。
水的定容热容为4.18 J/(g·K),汽水的定容热容为3.7 J/(g·K)。
三、不同物质内能改变形式的物理过程1.凝固和熔化:当物质凝固或熔化时,内能发生变化。
若凝固,则融化时的热被放出,内能减小;若熔化,内能增加。
2.气化和液化:气化和液化是两个相反的物理过程,液体转化为气体称为气化,气体转化为液体称为液化。
气化和液化也会造成内能的改变。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时,常伴随着内能的变化,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不同。
实验设计再用热水瓶、温度计和保温瓶进行以下实验:将一个热水瓶内的水温计初始温度记录下来,并在保温瓶中将其保温2小时。
然后再次测量温度,并比较温度变化的大小。
从中可以引出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课堂练习1.内能的概念是什么?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3.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内能的改变?拓展阅读1.张之洞著,物理教程(上、中、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2.侯且梁、陈华等主编,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内能的改变及其规律-鲁科版选修1-2教案

内能的改变及其规律-鲁科版选修1-2教案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解内能的基础概念,内能变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内能改变的规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内能的重要性,掌握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2.掌握内能变化的表现形式;3.理解内能改变的规律;4.掌握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内能改变的规律;2.掌握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内能改变的规律;2.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一、内能的基本概念1.内能的定义和性质;2.内能与物质微观运动的关系;3.内能的单位。
二、内能变化的表现形式1.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2.等容过程;3.等压过程;4.等温过程。
三、内能改变的规律1.内能改变与物质温度的关系;2.内能改变与物质量的关系;3.内能改变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四、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1.内能的测量方法;2.内能的计算方法;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讨论法;教学手段1.讲义和教材;2.实验工具和设备;3.课件和多媒体。
教学时间4课时练习题1.在等容过程中,内能的变化为多少?2.内能和物质微观运动的关系?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总结本课程主要讲解了内能的基础概念,内能变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内能改变的规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内能的重要性,掌握内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内能的认识和理解。
鲁科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下册19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热传递和做功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b.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内能的改变?
c.内能的改变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等因素有何关系?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学生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内能及其改变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内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及其改变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撰写一篇关于内能及其改变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论文内容应包括内能的定义、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内能及其改变知识的掌握程度,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4.教学资源: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课外资源,如科普书籍、网络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5.教学实施:
(1)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确保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内能概念,让学生感受内能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
(2)运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内能的改变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利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内能改变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 11、3 内能及其改变教学设计 鲁教版word版

难点:内能的概念
【教具准备】空气压缩引火仪、自制空气膨胀做功器。
【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
激情导入 【 课件展示】
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暖水瓶瓶盖有时会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导入过程 自学辅导法
(一)内能
1、自学指导:3分钟自学“内能”有关内容后,回答下列问题。大屏幕展示 学生自护探究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重点难点】
总结提升 大屏幕展示
基本概念:
(1)内能(2)热传递(3)热量。
基本规律:
(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热传递的规律。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基本方法:类比等效法、实验探究法。
课堂见习完成《同步训练》题目
【作业设计】
A类 必做题 伴你学填空和选择。
B类 选做题 伴你学填空和选择及探究题。
【板书设计】
2)总结热传递的条件、方向、结果、实质和传递什么。
3)温度不变,内能变吗?(可能增加或减少)
4)实验(图11.3-5):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图11.3-7):雾是什么物态变化?是什么方法形成的?
5)热传递和做功是等效的;分别用热量和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它们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或转化;功、能、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内能与五个因素有关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想想议议:你能让一根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吗?谁的办法多?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内能及其改变》评课稿

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内能及其改变》评课稿一、课程描述本文档是对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内能及其改变》这一节课进行评课的详细记录和总结。
通过对该课的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旨在为该课程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内能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理解内能与物体的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内能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内能与物体的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 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热情,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3.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总结内能的规律。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计生活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关于内能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内能的兴趣。
- 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内能的概念、特性和测量方法。
- 实验环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探究内能与状态变化的关系。
- 讨论环节: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内能的规律和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解释和疑问。
- 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实际生活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开展更多的实验观察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量,温度
,内
能
;低温物体
联系生活,让所
热量,温度
,内
学物理知识回归
能
。
交 流 生 活 中 生活。
做功实例,相
2、做功改变内能:
互补充,展示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做功的例子吗? 自己。
思考:做功是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 认 真 观 察 演
实验 1: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
示实验,并积
演示实验时厚玻璃筒内放入火柴头,然后 极 分 析 实 验
导入 高温高压的气体能够推动火箭做功,说明 发表观点。 我国有这样的先
气体具有能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
进的科学技术而
形式的能(板书:内能)
自豪。
明确【学习目标】
快速浏览学 让学生明确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案上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有的
2.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目标。
放矢的开展学习。
3.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
决简单的问题。
模块一: 内能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类比,建立概念
将抽象的微观世
(一)认识内能:
观察对比机 界与宏观的机械
观察对比:(课件展示)
械能理解分 能作类比,掌握
比较 1 :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构成 子 动 能 和 分 物理学中类比法
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子势能
认识内能
运动,它们有动能吗?称为分子动能。
1. 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
增加的是
反馈练习,检测
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本模块学生的学
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习成果
C.用打气筒打气时,打气筒发热
独立完成反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馈练习二
2.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是通过热传
递还是做功呢?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0oC 的物体的内能为 0 ( )
②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
③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
④0℃的冰全部熔化成 0℃的水,温度
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
⑤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小 ( )
深化提高,应用概念
由物理走向生活,
模块二 :改变内能的方法
分组做实验 感知生活中的物
合作探究:
后互相交流、 理。学生学习的
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呢?你有哪些方法 讨论、归纳、 积极性高涨,把
温暖冰凉的铁丝呢?
交流,相互补 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件展示学生的方法)
充
推到一个兴奋点
通过以上实验,改变内能的方式可以归纳
上,使得学习成
为哪两类
为一种享受快乐
交流展示:
的过程
《内能及其改变》教学设计
课 题 内能及其改变 课时 1 单位
1.通过机械能认识内能,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并能简单描述内
能和温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
2.经历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能用来解决
简单的问题。
环节 创设情境,认识内能——分析类比,建立概念——深化提高,应用概
设计 念——梳理知识,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巩固升华
教法 教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的观察与实验法、讨论法教学
教师用具:压缩空气演示仪、火柴. 课前准备
学生用具:细铁丝、酒精灯、火柴、打火机、砂纸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认识内能
利用视频来激发
观看视频:火箭升空
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 思考:推动火箭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 观察,思考, 同时也让学生为
迅速向下压活塞,压缩筒内空气。要求学 现 象 产 生 的
生仔细观察筒内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说明 原因
了什么
用火柴头代替教
分 组 完 成 实 材中使用消化棉,
实验 2:用打气筒向瓶内充气
Hale Waihona Puke 验实验现象更明显。
学生分组实验,用打气筒向瓶内充气(注
意塞子不能对着同学)
在老师问
提出问题:
题的引导下
1.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课
比较 2:拿在空中的粉笔盒由于地球的
吸引具有势能,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发
内 生形变,具有势能;那么构成物质的分子
之间也存在引力或斥力,它们之间有势能
探 吗?称为分子势能。
小结:(板书:定义)
究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能与
分子
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
。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
讨论交流:(课件展示)
认真思考总
2.出现水雾是什么物态变化?
结如何通过
通过提问搭
3.瓶塞跳起说明了什么?
做功减少物 桥降低根据实验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体的内能 得出结论的难度。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通过观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
察,描述观察结
度
,
能转化为
果解释相关现象
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温
的能力。
度
,
能转化为
能。
反馈练习二: [学案]
数就越 ,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就越 所以物体内能也就
越
。
5、内能和物质状态的关系:
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分子间的距
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
就 ,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 独 立 完 成 反
以内能也_____同。
馈练习
通过反馈练习检
(板书: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状
查模块一的掌握
态...)
情况
反馈练习一: [学案]
内能是否相同?为什么?
5、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冰,水,水
蒸气的内能相同吗?
小结:
1、机械能
为零 内能
为零(“可以”或“不可以”)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能
3、内能和物体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 ,
分子动能就越 ,物体内能也就
越
。
4、内能和质量的关系: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
1.在观察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反馈练习一”,检测目标 1 的达成。
评价设计 2.通过趣味活动和体验活动,以及“反馈练习二”,检测目标 2 的达
成,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3.通过“达标测试、反馈提升”活动,检测本节课的综合掌握情况。
学法 学法: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延伸学习
1、热传递改变内能:
分析:将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
收
,温度
,内能
.这
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叫
。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做功的例子 交流生活中
吗?
热传递实例
强调几点:
①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②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
③在热传递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你能还举出生活中哪些热传递的例子吗?
【归纳总结】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小组讨论 5
1、比较静止在地面上的火箭和在空中 个 问 题 加 深
飞行的火箭所具有的机械能和内能?
对内能定义 培养学生的自学
2、冰山和铁水有内能吗?为什么? 的理解,并交 能力和小组合作
3、等量热水和冷水,哪种情况下内能 流 分 析 影 响 能力
比较大?为什么?
内能的因素
4、一杯 20℃的水和一桶 20℃的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