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组织标准

合集下载

国家体委关于下发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家体委关于下发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家体委关于下发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1998.03.26•【文号】体田字〔2019〕070号•【施行日期】1998.03.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家体委关于下发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体田字〔2019〕0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委,总参军训部、总政文化部,各行业体协: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现将《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2.关于制定、公布《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全国田径业务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家体委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工作规范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田径业务锻炼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注重社会性和群众性的体育单项锻炼等级标准,适用于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军队、农村。

《标准》的实施对象为全体国民,重点是青少年和中老年人。

第三条《标准》的实施工作,由国家体委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管,中国田径协会具体实施。

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田径协会、各行业体协和解放军体育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组织施行。

第四条实施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条件组织实施。

可结合本单位的春、秋季运动会进行,也可专门组织达标比赛。

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田径协会有义务宣传、指导《标准》的实施。

开展达标活动目的是增进参加者的身体健康,在组织工作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安全。

第五条《标准》按男女各有三个级别,一级为高级,二级为中级,三级为初级。

中国马拉松赛道路线标准

中国马拉松赛道路线标准
门。 3.合理的人员流线规划,避免造成人员回流。
3、赛道标准设置
城市马拉松对于赛道的主要要求为相对平坦的公路,原则 上道路宽度要求9米以上,宽度6米的道路不得超过5KM
全程 FULL
5KM
终点 Finish
丨100m
半程 HALF
公里指示牌:1个/公里
引导指示牌:100米前
分流指示牌:1KM前,500 m前,200m前,100m前
点到点(point to piont)类型
2、起点终点设置
起点区
1.起点区应选择交通便利、适合赛事相 应规模的人员聚集的安全区域。
2.起点区应根据不同竞赛项目的规模设 置出发区,并设置明显标志。
3.起点区应使用明显的标志物进行标志, 例如出发拱门或气球。
终点区 1.终点区应选择易于赛后疏散且交通相对便 利的安全区域。 2.终点区前方应做好相对应的分流及引导指 示牌,指引运动员正确有序的穿过终点拱
医疗补水站 每2.5公里1个
饮水用水站及卫生间 每5公里1处

喷淋站:15KM、 20KM处一个
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准备同时组委会需要将运动员参赛包运到终点需要把起点的工作人员运到终点但对于运动员来讲连续的下坡同一的风向等条件都能使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获利从而跑出更好的成绩
中国马拉松赛道 路线标准
(仅供参考)
1、赛道类型 2、起点终点设置 3、赛道标准设置
1、赛道类型
马拉松赛道常见的两种类型设计,分别是: 去和回(out&back)类型、点到点(point to piont)类型
去和回(out&back)类型 out&back类型的赛道有利于主委会的组织,只需要一个大的集结和疏散的区域。对于赛 道的人员组织相应可做减少,包括饮料站、饮水站、医疗救护站、收容车都可以设置在 跑道的中央,从而减少设置,同时out&back类型的赛道对于观众的观看比较有利。

2023马拉松大众等级标准

2023马拉松大众等级标准

2023马拉松大众等级标准一、等级划分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中国马拉松等级赛事评定标准》,2023马拉松大众等级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业余一级、业余二级、业余三级、业余精英和顶尖高手。

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成绩要求和评定标准。

二、评定标准1.业余一级:要求全程马拉松成绩在3小时30分以内,半程马拉松成绩在1小时30分以内。

该等级主要面向大众跑者中的新手和初级爱好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能和训练基础。

2.业余二级:要求全程马拉松成绩在3小时30分至4小时,半程马拉松成绩在1小时30分至1小时50分。

该等级主要面向有一定跑步经验和训练基础的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力和速度。

3.业余三级:要求全程马拉松成绩在4小时至4小时30分,半程马拉松成绩在1小时50分至2小时10分。

该等级主要面向有一定竞技水平的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力和速度。

4.业余精英:要求全程马拉松成绩在3小时50分以内,半程马拉松成绩在1小时25分以内。

该等级主要面向高水平业余跑者和专业运动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竞技水平和综合实力。

5.顶尖高手:要求全程马拉松成绩在3小时以内,半程马拉松成绩在1小时以内。

该等级主要面向顶尖专业运动员和顶尖业余跑者,需要具备极高的竞技水平和综合实力。

三、评定流程1.跑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比赛,并达到相应的成绩要求。

2.跑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比赛成绩证明和个人信息,并缴纳评定费用。

3.中国田径协会将对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和评定,并公布评定结果。

4.对于达到业余一级及以上级别的跑者,将由中国田径协会颁发相应的证书和徽章。

四、注意事项1.评定标准是面向大众跑者的,不包括专业运动员和职业选手。

2.评定流程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不能进行人为干预或舞弊行为。

3.评定结果只代表个人在该等级中的资格和水平,不代表个人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和表现。

4.对于评定结果有异议的跑者,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诉并进行重新评定。

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等级评定标准

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等级评定标准

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等级评定标准(2015年2月1日)一、准入标准:所有申报赛事等级评定得赛事均应首先满足以下标准:(一)已成为中国田协马拉松委员会赛事会员。

(二)赛事举办超过1年。

(三)如为在人工铺设平坦路面上举行得赛事,应达到赛事认证条件、(四)赛事组委会严格遵守《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与国际田联最新得竞赛规则。

(五)城市马拉松赛事人数不低于5000人。

(六)参赛得大众选手在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上对赛事得总体满意度评价平均得分不低于50%得总分值,即满分为10分得情况下,平均得分不低于5分。

(七)赛事如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则外籍优秀运动员赛后向中国田径协会进行投诉得比率不得超过该赛事特邀外籍优秀运动员总人数得10%。

(八)所有选手有感应芯片计时得比赛成绩须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至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

(九)对赛事得所有人员、对赛事得公众责任有保险措施。

二、金牌赛事标准:(一)至少制定了连续举办5年得赛事长期发展策略(二)路线—路线设计非常具有本地特色- 起点与终点交通便利(三)视觉形象以及视觉应用系统美观、清晰(四)引导系统:- 起终点以及赛事途径路线得各种引导标志美观醒目,文字准确规范,标识牌与指示牌位置合理,清晰可见,数量充足(五)选手服务-至少从报名开始直至赛事结束后1周配有专门得咨询电话与电子邮件,且服务友好热情—选手套包得发放与领取有序高效—赛事提供得官方手册或参赛指南内容清晰实用-起终点及赛道沿途补给得种类以及数量充足- 主动、及时地向选手通告相关活动信息-所有选手比赛成绩在最短得时间内通过组委会网站公布-成绩公告中包括选手成绩排名信息(分性别以及年龄组)- 及时通过短信、等渠道提供选手个人成绩-为选手提供设计精美得完赛奖牌(六)医疗救援-具有针对性得医疗救援体系—医疗救护服务人员、设施及药品配备充足- 急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妥当—医疗报告及时准确(七)环境卫生- 起点及沿途有充足得卫生设施与及时得环境卫生服务,保障赛时及赛后起终点及沿途得卫生—起终点及沿途厕所数量充足,引导标识醒目(八)社会服务-促进赛事举办地产生了良好得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以赛事为依托,有效支持了社会公益活动(九)制定了有针对性得宣传计划,且在目标人群中已经形成广泛影响力- 通过电视、网络或新媒体播出至少50分钟得赛事内容—赛事应有不少于3分钟得赛事宣传片,宣传片得主题鲜明,感染力强- 赛事建立了官方网站,且网站架构清晰,信息丰富-赛事积极使用了杂志、网站、报纸、新媒体等渠道进行高质量得推广与宣传-及时给媒体与观众提供运动员得分段计时与最终成绩—赛时为媒体提供拍摄、采访得专有区域与便利服务,媒体流线清晰(十)形成了良好得市场开发体系(十一)城市马拉松总人数不少于15000人,最长距离项目参赛人数不少于1500人,完赛率不低于60%(注:最长距离项目指赛事设立得全程或半程、参赛人数指通过第一个计时点得人数,完赛率指完赛人数占参赛人数得百分比。

马拉松手册中国田径协会简介

马拉松手册中国田径协会简介

马拉松手册中国田径协会简介一、中国田径协会背景中国田径协会,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田径运动管理组织。

成立于1954年,总部设在北京。

作为中国的田径管理机构,中国田径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田径运动在全国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中国田径运动的水平,以及为中国田径运动员提供更好的竞技平台。

二、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历程马拉松运动,作为田径运动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马拉松比赛起源于古希腊,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他在公元前490年为了传递胜利的消息,跑死了42.195公里,最终完成了他的使命。

在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21世纪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马拉松比赛逐渐在中国兴起。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马拉松比赛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发展。

三、中国田径协会在马拉松运动中的角色与职责中国田径协会在马拉松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级的田径管理机构,中国田径协会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马拉松比赛的规则和标准,监督和管理全国的马拉松赛事,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此外,中国田径协会还致力于推动马拉松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提高公众对马拉松运动的认识和参与度。

四、马拉松运动的训练方法与技巧马拉松训练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来说,训练过程应包括有氧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和恢复训练等。

在训练中,应注重训练量的积累,逐步提高体能水平。

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伤病问题。

五、马拉松比赛的规则与注意事项在马拉松比赛中,选手需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

一般而言,参赛者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距离,超时或未完成者可能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此外,比赛中还需注意安全问题,如防止摔倒、避免与其他选手发生冲突等。

在比赛过程中,应保持好的状态和心态,享受比赛过程。

六、马拉松运动的营养与健康马拉松训练和比赛对身体的消耗较大,因此合理的营养补充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建议在训练期间多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适量的脂肪,同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4-2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赛道认证及赛事认证技术服务费用表精选全文

4-2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赛道认证及赛事认证技术服务费用表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赛道认证及赛事认证
技术服务费用表
一、说明:
1.赛道认证技术服务费用计算方法:
1)根据实际丈量的距离收费不同;
2)基础费用为2000元(5公里以内),5公里以上每增加1公里为200
元,50公里以上每增加1公里为300元,100公里以上每增加1公
里为500元;
3)公里数四舍五入计算,总费用以百分位四舍五入计算;
4)线路未发生更改前提下有效期为五年。

2.赛事认证技术服务费用计算方法
1)包含赛道认证服务费以及其他标准认证服务费;
2)其他标准认证服务费为对应的赛道认证费用的50%;
3)如无有效赛道认证证书,需同时进行赛道认证和其他标准认证;
4)如已获得有效赛道认证证书,只需进行其他标准认证;
5)赛事认证有效期为一年,连续3年获得认证后,可申请有期为3年
的认证证书。

3.以上认证的技术服务费用由申请主体直接向中国田径协会支付。

4.因以上认证产生的相关丈量员、认证人员的差旅食宿费用由申请主体根
据实际发生费用自行承担。

国内马拉松直通标准

国内马拉松直通标准

国内马拉松直通标准近年来,国内马拉松比赛的参赛人数越来越多,而为了保障比赛安全和公平性,赛事组织方往往会制定一定的报名标准。

其中,直通标准是许多选手关注的焦点。

那么,国内马拉松直通标准是什么?一、什么是直通标准?直通标准是指,在不参加资格赛的情况下,达到一定成绩即可直接参加比赛的标准。

对于马拉松跑者来说,直通标准就是一种缩短报名流程、减少不必要费用的方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比赛的直通标准不尽相同。

二、全国统一马拉松直通标准目前,全国统一马拉松直通标准要求参赛者在一定年龄限制内,跑完全马比赛的用时需达到以下标准:男子3小时,女子3小时30分钟。

其中,男子3小时的标准相当于每公里跑4分16秒的速度,女子3小时30分钟的标准相当于每公里跑5分等的速度。

此外,对于半马、10公里等比赛,也有相应的直通标准。

三、各大比赛直通标准每个马拉松赛事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情况制定直通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马拉松赛事直通标准:1、北京马拉松:男子3小时、女子3小时30分;另外,曾参加过2015年及以后北京、上海、福州、厦门四城市马拉松全程赛事并跑完全程的人员,也可获得北京马拉松的自动报名资格。

2、上海马拉松:男子3小时、女子3小时20分。

3、广州马拉松:男子3小时、女子3小时30分,或曾参加过3年内国内和海外10个及以上全程马拉松赛事,并提供完整成绩记录。

4、杭州马拉松:男子3小时10分、女子3小时30分。

5、成都马拉松:男子3小时、女子3小时20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赛事组织方有权调整直通标准,而且各大赛事的直通标准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参赛者需要提前了解赛事的官方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报名。

四、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注意事项1、身体健康。

马拉松是一项需要高度耐力和持久力的运动,因此参赛者需具备良好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避免因为身体原因导致意外发生。

2、训练充分。

除了良好的体质,马拉松比赛对参赛者的技术、策略等方面也有较高要求,能否完成比赛往往取决于个人的训练水平。

我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组织标准

我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组织标准

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组织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城市主要赛道举办的全程及半程城市马拉松赛事(以下简称“赛事”),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在本标准基础之上另行参照全国锦标赛、冠军赛组织标准。

二、路线丈量(一)中国田径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田协”) A类认证赛事、全国锦标赛的赛事路线必须由国际田联/国际马拉松及长跑协会“B”级以上丈量员丈量。

(二)中国田协B类认证赛事必须由国际田联/国际马拉松及长跑协会“C”级以上丈量员或中国田协国家级丈量员丈量。

(三)所有赛道丈量报告须按照国际丈量报告的标准模版上报。

(四)如路线不变,路线丈量证书5年有效。

如路线改变,须重新丈量。

三、路线(赛道)标识(一)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的赛事,在赛道上须每1公里设置一块公里牌,在折返、拐弯以及分道的路段须设指示牌。

(二)非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的赛事,至少须在每5公里设置一块公里牌,折返和拐弯的路段须有指示牌。

(三)每个比赛项目的终点前100米处,须设置终点提示牌和运动员分流指示牌,每个终点要设置醒目的标识。

(四)各种标识牌和提示牌要清晰、明显,数量要充足,摆放位置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有利于运动员观看。

四、起点区和终点区(一)起点区1.起点区应选择交通便利、适合赛事相应规模的人员聚集的安全区域,并提供该区域的详细布局图(如主席台、医疗站、厕所、检录区等)。

2.起点区应根据不同竞赛项目的规模设置出发区,并设置明显标志。

3.起点区应综合考虑仪式需求以及参赛选手的集结、存包、补给、医疗、洗手间、垃圾处理等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4.起点应使用明显的标志物进行标志,例如出发拱门或气球。

5.主席台区域应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防止该区域人员混杂和秩序混乱。

6.组委会须制定起点观众的人流疏散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该方案需经当地公安部门认可。

(二)终点区域1.组委会需制定终点区域的划分以及详细布局图(包括终点运动员通道、摄影区、移动卫生间、奖牌及纪念品发放、成绩证书打印和发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路跑赛事组织标准(2016年5月9日)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上海行政区域内举办的路跑赛事,包括马拉松及路跑相关赛事(以下简称“赛事”),若举办以国际、全国命名的赛事,在本标准基础上需另行参照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委员会颁布的赛事组织标准。

二、赛道设置(一) 赛道的宽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赛事的参赛规模(二) 比赛路线应由上海市路跑协会指定的丈量员进行丈量,并出具丈量证书。

如有必要,将向中国田协递交申请,由中国田协派遣中国田协、国际田联/国际马拉松及长跑协会认可资质的丈量员进行赛道丈量,出具丈量报告以及赛道认证证书。

(三) 如路线不变,路线丈量证书5年有效。

如路线改变,须重新丈量。

三、路线(赛道)标识(一) 赛道上须每1公里设置1块公里牌,在折返、拐弯以及分道的路段须设指示牌。

(二) 每个比赛项目的终点前100米处,须设置终点提示牌和运动员分流指示牌,每个终点要设置醒目的标识。

(三) 各种标识牌和提示牌要清晰、明显,数量要充足,摆放位置及高度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有利于运动员观看。

四、起点区和终点区(一)起点区1. 起点区应选择交通便利、适合赛事相应规模的人员聚集的安全区域,并提供该区域的详细布局图(如主席台、医疗站、厕所、检录区等)。

2. 起点区应根据不同竞赛项目的规模设置出发区,并设置明显标志。

3. 起点区应综合考虑仪式需求以及参赛选手的集结、存包、补给、医疗、洗手间、垃圾处理等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4. 起点应使用明显的标志物进行标志,例如出发拱门或气球。

5. 主席台区域应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防止该区域人员混杂和秩序混乱。

6. 组委会须制定起点观众的人流疏散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该方案需经当地公安部门认可。

(二)终点区域1. 组委会需制定终点区域的划分以及详细布局图(包括终点运动员通道、摄影区、移动卫生间、奖牌及纪念品发放等)。

2. 终点区域应设有混合区,混合区内应严格控制人员进入,但需有利于记者进行采访。

3. 混合区:一是有特邀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通道,通道需有采访背景板,二是有大众选手通道,通道要求宽阔、有利于大众选手疏散。

混合区内只允许有混合区通行证的人员进入。

4. 特邀选手采访背景板前需有硬质或其他的隔离,使采访人员和被采访人员分开。

进入混合区内的记者须持有内场记者证,内场记者证只发给赛事官方合作或邀请的媒体。

五、赛道交通管制与关门时间(一) 起点区域应保持交通管制,直至最后一名运动员离开起点。

(二) 终点区域交通应保持管制,直至公布的关门时间。

(四)赛事赛道必须采用全程或分时交通管制,直至公布的关门时间。

如果是有中间隔离的双向交通的公路,运动员只用其中一侧,则可以只对使用的一侧进行管制。

(五) 所有赛事在赛道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安保人员和检查裁判员,交通路口须有警察进行管理。

六、饮水/海绵和饮料食品供应站(一) 所有赛事应在赛道起终点设置饮用水和适宜的食品补给。

组委会应按照规则规定设置饮水/海绵和饮料食品供应站,所有项目,应在大约5公里的适当间隔设置饮水/用水站。

超过10公里以上的项目,除了提供水外,还应在这些站点提供饮料食品。

全程马拉松赛至少为8个饮料站和7个饮/用水站;半程马拉松赛至少为4个饮料站和3个饮/用水站(附件1:马拉松饮料站、用水站桌子参考数量)。

如果条件允许,可根据比赛性质、天气情况和大多数参赛者的身体情况,在赛道沿途设置更规范的饮料站和/或用水站。

(二) 通常情况,组委会应在饮料站提供矿泉水和功能饮料;在饮/用水站应提供矿泉水及吸水的海绵块。

1.饮料站的饮料桌排列顺序为:运动员自备饮料桌(红色)、组委会准备的饮料桌(蓝色)和矿泉水桌(白色)。

2.饮/用水站的桌子排列顺序为:放置吸水的海绵块桌(黄色)、矿泉水桌(白色)。

吸水的海绵块要放置在不锈钢或塑料托盘内,便于保存海绵块的水分不流失。

(三) 通常情况下,饮料食品由组委会提供,但也允许运动员自备。

当运动员自备饮料时,运动员须提前存放至放置饮料的站点。

由运动提供的饮料,自该运动员或其代表上交之时起,应始终处于组委会指派人员的监视之下。

被指派人员应保证这些饮料不能以任何方式被改变或篡改。

组委会赛前要公布个人饮料的存放和运输事宜。

(四) 能量补给可以包括饮料、能量补充品、食品或其他除水以外的食物。

(五) 每个饮水/海绵和饮料食品供应站须设水站指示牌。

(六)组委会应在赛道适当的位置安排递水人员、设置饮料桌便于运动员拿到。

被批准人员可以将饮料递到运动员手中,但他们必须留在指定区域内,不可以进入赛道,也不可以阻挡任何运动员。

七、参赛报名和领取参赛物品(一) 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赛事应规定参赛运动员的年龄限制如下:- 马拉松项目:参赛者须在比赛当年12月31日前满20周岁;- 半程马拉松项目:参赛者须在比赛当年12月31日前满16周岁。

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参赛,组委会需要求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参赛声明。

(二) 组委会可为选手提供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两种方式。

网上报名为最佳报名方式,建议开通和完善网上报名系统。

(三) 发放参赛物品1. 组委会应至少在赛事前三天向参赛选手发放参赛物品,并确保发放时间和方式方便选手领取。

2. 如在集中区域发放参赛物品的,应科学规划发放区域以及发放流程,尽可能减少参赛选手的排队以及等候时间。

八、特邀外籍优秀运动员(一) 赛事可按照赛事组委会的实际情况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

(二) 赛事组委会如自行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须按照《中国田径协会关于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参加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的相关规定》要求,依程序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

九、参赛号码布(一) 比赛号码布的设计和制作均须遵守国际田联田径竞赛规则的有关规定;(二) 选手佩戴的号码布最大尺寸为宽24厘米×高20厘米;1. 号码布上面最大高度为6厘米,可以印制广告、赛事名称或标识;2. 号码布中间高度为10厘米,可以印制数字,不低于6厘米,不超过10厘米;3. 号码布下面最大高度为4厘米,可以印制广告、赛事名称或标识;4. 赞助商、制造商标记的字母高度最大4厘米。

(三)组委会可以提供用于固定在选手背包上的号码布,尺寸不受第(二)条限制;(四)号码布的背面应要求选手填写突发状况的相关信息,包括血型、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五)如需要选手采用别针固定号码布的,鼓励组委会在提供号码布的同时提供别针。

十、计时和成绩证书发放(一)所有录取比赛名次的赛事都应使用感应计时系统,至少在终点、最远距离的折返点有感应计时点,且计时点总数不少于平均每15公里1个;(二)在起点和终点均需设置比赛计时钟,路线沿途每5公里设置计时钟(三)赛事均应至少向赛事关门时间内完赛的参赛者提供奖牌和成绩证书。

(四)所有赛事在赛后均应将成绩证书及时提供给参赛选手。

(五)有条件的赛事,可以采取由参赛者在网上打印成绩证书的方式。

十一、参赛指南、秩序册和成绩公布组委会应将赛事的实用信息(交通、安保、医疗、竞赛等)编制成手册,于赛前下发到每个参赛人员手中,以方便运动员参赛。

参赛指南也可在赛事组委会网上下载。

参赛指南建议图文并茂、简单明了,更多地运用图示的形式把比赛信息传递给参赛选手。

十二、成绩公布1. 所有赛事的组委会应按要求详细准确记录比赛成绩。

2. 赛事成绩应在赛事结束后24小时内在官方网站公布。

具备条件的单位可采用赛事信息系统提供成绩的实时查询服务。

十三、颁奖仪式1. 颁奖台设置:前3名颁奖,颁奖台从左至右(面对颁奖台)应设置为:2 、1、3;2. 颁奖顺序:从第三名开始颁奖,第一名最后颁奖;3. 颁奖程序(以前3名运动员颁奖为例):- 主持人宣布颁奖仪式开始;- 请获奖运动员、颁奖嘉宾入场;- 宣布获得第三名的运动员,运动员登上领奖台- 宣布获得第二名的运动员,运动员登上领奖台- 宣布获得第一名的运动员,运动员登上领奖台- 介绍颁发奖牌的嘉宾,由嘉宾为第三名到第一名运动员颁发奖牌;- 介绍颁发其他物品的嘉宾,由嘉宾为第三名到第一名运动员颁发其他物品;- 主持人宣布颁奖嘉宾和运动员合影留念;- 主持人宣布颁奖仪式结束。

4.运动员颁奖着装:须穿着正式队服。

如组委会要求穿着大会提供统一的服装参加颁奖,则须事先征得获奖运动员或其代理人的同意,以免发生合同纠纷。

十四、技术代表、裁判员(一)技术代表路跑协会可派遣1名技术代表对赛事组织进行指导和评估(二)裁判员赛事组委会应在路跑协会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聘用裁判员。

建议为所有参加执法的裁判员提供统一的裁判服装(或上衣),并制作赛事代表和主裁判的臂带。

十五、保险所有赛事组委会均应确保在赛事期间组织人员、参赛运动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均有人身保险,确保组委会有公众责任险。

注:赛事期间的定义时间为:1 运动员、观摩群众和其他有关人员:比赛当日;2 工作人员:自工作之日起到比赛结束后离岗之日。

十六、安保(一)赛事组委会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来组织安保工作。

(二)赛事组委会须制定周密的赛事安保方案,方案包括起点、终点、路线等各个方面。

(三)赛事组委会须根据比赛路线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管制方案和人员疏散方案,确保各主要路口的交通安全。

(四)为切实做好比赛各区域的人员管理工作,组委会须制作赛事证件,对赛事各区域进行严格管理。

(附件2:比赛证件参考设置方案及通行区域)。

(五)举办1000人以上(包含1000人)的赛事,组委会须至少向安保部门提供以下材料:1. 必要的批准文件。

2. 马拉松赛事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制度。

3. 马拉松赛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 场地出租单位需提交的:-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保卫方案和安全责任制度。

- 大型社会活动应急疏散方案。

- 由行政或行业权威部门出具的可证明活动场地建筑、设施、设备等安全可靠的年检、测试报告等证明材料。

5. 与舞台施工单位签订的舞台施工协议书,消防安全协议书。

6. 施工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和法人代表的身份证复印件,舞台搭建牢固的保证书。

7. 如雇佣保安,须与正规保安公司签订的保安合同书,营业执照副本和法人代表的身份证复印件(注明:人员安排)。

8. 举办活动的场地租赁协议书。

9. 举办活动现场平面图、效果图、座椅码放图。

(图上标明通道宽度,并向公安机关提供电子版的场地平面图、方位图)10. 证件样本、证件数量证明及封版证明,证件票务防伪说明和保证书。

11. 活动现场演出曲目。

12. 安全风险预测或评估报告。

13. 消防局的批件。

14. 如有安检大棚,需要搭建公司协议,牢固保证书,营业执照副本和法人代表的身份证复印件。

十七、医疗服务所有赛事均需提供医疗服务,按实际情况遵守以下医疗服务标准:(一)赛事组委会应详细列出比赛中医疗站的位置和其提供的医疗服务,并制定比赛的医疗方案(第一救助、急救、健康护理、救护车服务、电话联络等)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