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语气、语调
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气

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授课:周思昀
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气
朗读技巧训练
朗读技巧是实现朗读目的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朗读技巧包括:内部心理感受的技巧和外部言 语表达的技巧。狭义的朗读技巧是指朗读的外在表达技巧,即言语声气技巧,包括停连、重音、 语气、节奏等。
01 停连
停、停顿。连、连接。我们把有声语言语流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统称为停连。停顿和连 接都是有声语言行进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地方法。无论停或连,都是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 求,而不是任意的。
张颂先生概括其为: “爱”——气徐声柔;“憎”——气促声硬; “悲”——气沉声缓;“喜”——气满升高; “惧”——气提声凝;“欲”——气多声放; “急”——气短声促;“冷”——气少声平; “怒”——气粗声重;“疑”——气细声黏。
例《小马过朗读河技巧》—停、连《、重卖音、火语气柴的小女孩》
语气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气
Thanks!
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气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重音愈精,语意愈清,目的愈明。 例如:我爱你
重音的分类
1、语法重音 有些句子不表达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什么特别强调的意味,这种句子可以依据其语法结构来确定 重音,主谓定状补。
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气
点重击添音加相的关标分题文类字
2、逻辑重音 有些句子要强调的重点不能一下子确定,必须联系上下文,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 确定重音,这类重音称为逻辑重音或强调重音。 (1)并列性重音 (2)对比性重音 (3)排比性重音 (4)照应性重音 (5)递进性重音 (6)转折性重音 (7)比喻性重音
朗读技巧和方法

朗读技巧和方法导言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在学校上课、参加会议、进行演讲,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都能用到朗读。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清晰、流畅、自然地朗读。
本文将介绍一些朗读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提高朗读能力,让朗读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1. 语音语调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对于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和魅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改善语音语调的技巧和方法:•语速控制:朗读时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内容的重要性来控制语速。
对于重要信息,语速应适度放慢,以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
对于某些概念或描述,可以适当加快语速,以增加节奏感和引起听众的兴趣。
•声调变化:通过改变声调的高低变化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
适当使用上扬和下降的声调,使文本的语义更加准确和鲜活。
•重音强调:根据句子的重点,加重部分单词的发音,使其在句子中更加突出。
通过正确强调关键词,可以使听众更加易于理解和接收信息。
•停顿运用:合理运用停顿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可以让听众更好地消化信息。
此外,停顿还可以用于增加悬念和引起听众的兴趣。
2. 声音控制良好的声音控制使朗读更加清晰和动听。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改善声音控制的技巧和方法:•正确发音:准确的发音是朗读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练习正确的发音,可以避免出现错误和模糊不清的情况。
使用字典和发音指南等工具,加强自身的语音能力。
•音量和音调:根据场合和需要,调整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
在大空间或嘈杂的环境中,增加音量可以让听众更好地听到你的朗读内容。
•音色和语气:发声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音色和语气,使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改变声音的音质和语气,可以增加情感表达和认同感。
•口齿清晰:清晰的发音可以减少听众的理解障碍。
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发音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避免吞音和忽略细节。
3. 姿势和呼吸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有助于提高朗读的质量和流畅度。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改善姿势和呼吸的技巧和方法:•挺直身体:保持直立的姿势有助于良好的气息流通和声音的产生。
朗读的基本技巧定义

有关“朗读”的基本技巧
有关“朗读”的基本技巧如下:
1.停顿:停顿是朗读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包括标点停顿和逻辑停顿。
标点停顿是指
在标点符号处停顿,而逻辑停顿是指在句子中为了强调或表达某种意思而做的短暂停顿。
正确地运用停顿可以让朗读更加流畅、自然。
2.重音:重音是指在朗读中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
通过重音的运用,可以让听众
更加关注重要的信息,突出主题和重点。
3.语速:语速是指朗读时的快慢程度。
适当的语速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朗读的内容,
并使整个朗读更加流畅。
一般来说,在表达情感、描绘场景或强调重点时,可以适当加快语速;而在表达悲伤、沉静或需要强调语气时,可以适当减缓语速。
4.语调:语调是指朗读时声音的高低、升降和抑扬顿挫。
通过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
同的情感和语气,如升调表示疑问、惊讶等,降调表示肯定、感叹等。
5.气息:气息是朗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正确的呼吸和气息控制,才能让声音更加
自然、有力。
在朗读前,需要进行适当的气息训练,包括深呼吸、换气等。
6.声音的运用:声音的运用是指通过不同的音色、音量和音高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效
果。
例如,高音可以表达激动、紧张等情感,低音可以表达平静、庄重等情感。
朗读指导

3、语调:
朗诵文章所使用的腔调,读不同
情感的内容就有不同的语调 。不同的
语句要读出不同的是非爱憎等。
有 的 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
朗诵
——教师必备的
专业素养
郭 峰
1.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朗,是说声音的清澈、响亮;读,就是读书、念文章。
2.朗诵——加入艺术化的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 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 一种语言艺术。
如何优化朗诵
1、控制声音 2、掌握技巧 停顿 重音 语调 速度、节奏
控制声音
正确用气 气乃声之帅也,气动则声发。 吸气练习:吸气要深,闻花香、抬重物。
呼气练习:呼气要匀,吹水瓶。
掌握技巧
1、停连: 停顿:朗诵过程中,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
时间有长有短,都属于停顿的范围。适当的停顿 有助于正确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连接:那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特别是有 标符号而不终止、不中断的地方,就是连接。 适当的停顿和连接有助于正确表达文章的思想 感情。
乘客同志们,请您不要推门,拉门,依靠车门。
今天夜里,北京、天津、山西、河北有小雨。
2、重音 朗诵中,强调能够突出文章主旨情感的词或词组, 就叫重音。
确定重音的位置要从具体语句入手,从全篇稿件 着眼。确定重音切记杂乱,一定要少而精。
金钟姑娘
北京是美丽的城,她也流传着许多美丽
的故事,钟鼓楼的大钟就是很感人的。பைடு நூலகம்
朗读指导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kǔ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 蹄。狡捷过猴猿,勇剽piāo若豹螭chī 。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xí 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落下来。 动宾停—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 补语停—黑夜,静寂得|像死一样的黑夜 并列停—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部队的统一行动 感情停—“你的妻子和女儿在来岛途中得了重病, 快去医院|看看吧”
因停顿不当造成歧义:
佳佳对 蓉蓉不好。【佳佳对蓉蓉 不好。】 过路人 等不得在此穿行。【 过路人等 不得在此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朗诵技巧之语调重音停顿语速句调方法要领提示指导

朗诵技巧之语调重音停顿语速句调方法要领提示指导朗诵技巧是指在表演朗诵时运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目的是通过声音的处理来更好地表达文意和情感。
以下是关于语调、重音、停顿、语速和句调的一些要领提示和指导:1.语调:语调是朗诵中表达情感和意思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高低变化、升降调等方法来调整语音的音调。
在适当的地方使用上升调可以增加句子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而下降调则可以强调句子的决断力和确定性。
2.重音:重音对于朗诵的节奏和节拍非常重要。
在每个句子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重音词来突出重要的词或词组。
重音部分应该加强语气和表达,注意将重音音节发声清晰有力,同时调整其他音节的音量和语调,使之与重音形成对比。
3.停顿:停顿是朗诵中划分语义和呼吸的重要方式。
在适当的地方使用停顿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
停顿的位置应该考虑到句子的结构和意思,以及自然语言的语法规则。
在停顿时,可以适当延长音节的时间来给听众留出反应和理解的空间。
4.语速:语速是指朗诵的快慢程度。
适当的语速可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意和情感。
根据朗诵的内容和目的,可以选择快速朗诵来表达紧迫感和激情,或者选择缓慢朗诵来表达深思和内省。
5.句调:句调是指句子的整体音调和语音腔调。
在朗诵中,可以通过合适的句调来表达句子的结构和情感。
一般而言,陈述句的句调下降,疑问句的句调上升,感叹句则可以适度上扬。
合理运用句调可以凸显句子的重要信息和情感色彩。
总而言之,朗诵技巧是通过语调、重音、停顿、语速和句调等方式来提升朗诵效果的方法。
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的朗诵内容和目的来选择和运用这些技巧,同时注重呼吸和自然表达,以便更好地与听众进行沟通和共鸣。
朗诵技巧之语调、重音、停顿、语速、句调方法要领提示指导

朗诵技巧之语调、重音、停顿、语速、句调方法要领提示指导朗诵基本技巧之语调、重音、停顿、语速、句调1、语调语调是用来表达句意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
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文章的内容不同采用的基调也不同,如《小溪流的新家》一文的基调是欢快活泼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基调是深沉悲痛的,读的时候要注意区别。
2、重音重音包括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心理重音。
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
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
如: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
内容和感情支配的。
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我去过上海。
(回答“谁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
(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
(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3、停顿停顿有语法停顿、心理停顿、逻辑停顿。
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
2024年中考备考之朗读设计——重音 停连 语气 语调 节奏 原卷版

2024年中考备考之朗读设计——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节奏表情朗读符号一停连(一)什么叫停连?停连是指在有声语言的流动过程中声音的中断和连续。
语音上的间歇叫停顿;不中断的地方叫连接。
[停连]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标明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二)什么时候需要停连?停连有时是朗读者为调节气息的需要,有时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有时是朗读者为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有时为了满足听者思考、理解和接受也是需要停连的。
(1)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着,盼望设计理由:重读“盼望”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静静地等待春天来临;重读“来”和“近”是为了表现当春天真的来临时,作者内心的激动、惊喜。
在“来了”“近了”前面停顿,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春天来临是有一个过程的。
(2)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着,盼望设计理由:“东风来了”要连读,不应该停顿,这样更能体现出作者内心激动的心情。
(3)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
等到快日落的时..的∨山.的肌肤候,微黄..。
..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设计理由:“镶”“露”“穿”“斜射”等动词重读,增添了动感,透露出薄雪和小山的灵气;“白色”“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渲染出一个暖色调的冬天,重读这些词语,将语词间透露出的作者的愉悦心情表达出来;“花衣”“肌肤”是作者巧妙的联想,表达了对济南发自内心的热爱,重读这些词,要带有欣赏和喜爱的语气。
提示:重音和停连的设计可以有所不同,设计是建立在读者对文本的情感把握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实为音强,在句子中可分为两类:一类与语法结构有关,称为“结构重音”;另一类与说话人强调的某个意思有关,称为“强调重音”。
结构重音是指说话人无特殊需要强调的情况下反映出来的,与语法结构有关的重音。
大致规律如下:1、主谓句中谓语要重读。
如:风停了,雨住了。
大水冲来,房屋倒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2、动宾句子中宾语要重读。
如:这叫中国石。
皂荚树像大伞。
3、补语要重读。
如:跑得快,跳得高。
在绿叶间,花儿显得更加艳丽。
大家都乐得前俯后仰。
4、表示特指的疑问词要重读。
如:谁在那里?你的家在哪里?5、修饰语要重读。
如: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
强调重音无固定位置,要根据说话人强调的意思决定。
朗读时可通过上下文联系得到启示。
例如《趵突泉》第三自然段中一句:“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离开上下文,便可以赋予多种不同的强调重音: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水流的欢快不是吗?)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就是那样的。
)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水花的透明与闪亮。
)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总是那样。
)但是,联系上下文,稍作思考就会知道,应是第四种情况,重音在“永远”上,这样才能与上文的“没昼没夜”,下文的“永远……不知疲倦”相照应,充分表现原文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强调重音切忌割裂句子。
往往在把句子分段之后会产生片面性。
例如“人们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这句话如果分段来看,很容易误认为重音在修饰成分“凶恶残酷”或者在宾语“借口”上。
但是纵观全句(假设复句)就不难发现,作者愿意是说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很显然,重音应该放在“存心”和“很容易”上。
这样,两个分句才能相互响应,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特别是作为故事的结尾,更不可能仍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不去提示道理,不是吗?在实际的朗读中,结构重音与强调重音往往并存,相比之下,强调重音更为明显,此时结构重音便要服从强调重音。
停顿停顿是生理上的需要,说话需要气息,气息有长有短,但总得换气,所以必然有停顿;同时又是表达上的需要,它是划分语言层次,表达语意的重要手段。
停顿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结构有关的称为结构停顿。
例如“咬死了邻居的狗。
”到底是“邻居死了”,还是“邻居的狗死了”呢?显然有一个层次关系。
“咬死了/邻居的//狗。
”(第一处停顿时间长,第二处停顿的时间短,则死的是“狗”。
)“咬死了//邻居的/狗。
”(第一处停顿时间短,第二处停顿时间长,则死的便是“邻居”。
)再如“花下,/成群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
”表面上看,两处停顿似乎是同级的,但其实并非如此。
若两处停顿时间一样长或是后一处长于前一处,则感觉蝴蝶就不是在“花下”飞了,这是违背愿意的。
一般说来,停顿可与标点一致,顿号最短,依次为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再次为破折号、省略号等等。
另一类是反映心理和感情变化的心理停顿。
例如“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啊”之后有一个比较长的停顿,表示战士们看到黄继光突然站起来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有这么一个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
”在“传说”之后有一个比较长的停顿,以引起听者遐想,起到引人入胜,使人神往的效果。
在诗歌地朗诵中,停顿的运用往往更显重要: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通过停顿分成严整的节拍群,读起来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速语速,即说话的速度。
这个问题与感情表达有关。
一个人在遇到急迫的事情,内心焦急时,说话速度就快;当心情闲适或思考问题时,语速就会减慢。
首先,语速受感情的影响。
“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狼的这段专横、霸道的话应该既重又快,反映它想吃掉小羊儿的急切的心情。
“我不明白,我怎么会把水弄脏呢?”小羊儿受到无中生有的指责被吓昏了,既疑惑,又胆怯,它的话就应该是慢一点儿的。
其次,语速同一定的情境有关。
“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段话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来势之快,之猛,应该快读。
而“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中,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
”一段描写却给人以幽雅,静谧的感觉,又怎能快读起来忍心去破坏这种境界呢?两例对照,一动一静,一快一慢,相映成趣,很好地表达了文章的固有的思想内容。
语调语调即声调。
有四种:升调,降调,高调,曲调,用以表现不同的语气,一般以音的高低变化来表现不同的语意内容。
例如:“他明天来。
”(降调,表陈述)“他明天来!”(高调,表祈使,“一定来”)“他明天来?”(升调,表疑问)“难道他明天不来?”(曲调,表反问)语气以符合人物身份,当时当地条件、环境为宜。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写“碰壁”一段,共有三人:伯父——一位慈祥的长者;当年的“我”——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姑娘;现在的“我”——对过去有了深刻地认识。
读起来就应当注意不同的语气:孩子的声音稚嫩,语速较快;伯父的声音苍劲,沉稳,语速较慢;“我”则可用“原声”。
同时还要考虑到伯父的话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应是为国家,民族命运而担忧,满腹辛酸与悲愤,正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更要读得有力度些。
如此一来,既协调一致,又别具风格,自然会读出一番滋味的。
以上关于重音,停顿,语速,语调,语气五方面的技巧在朗读教学中地运用不是孤立的,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大致有如下效用与规律,望能善以用之,灵活处理。
1、停顿与重音结合。
在所要强调的词语前后加上适当的停顿,所强调词语再加重读,可起到更好的效果。
如“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2、停顿时间长,语速也就慢。
3、语调的“抑扬顿挫”强化了重音,停顿,语速,语气的表现力。
4、重音,语调和语气协同作用规律如下:重/慢:关切轻/慢:思索高/慢:傲慢低/慢:沉重重/快:粗暴轻/快:轻松高/快:急躁低/快:焦急朗诵中的语速和语调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
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
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
如: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
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
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
鲁故意试探)周:不,不,不用。
(快速。
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中速)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句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
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
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
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
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
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
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
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语气,是表达语义的重要手段,也是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
同是一句话,由于语气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负载信息和交际效果。
语气,是由说话人的态度、情感呈现在语流中的调子决定的。
通俗地讲,语气就是指说话人的口气。
如:强调和含蓄、肯定与否定、果断和疑问、粗野与温柔、激越和平淡、喜悦与悲哀,等等。
狭义地讲,语气是专指说话人的语调高低,只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