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教案:二月二龙抬头活动

合集下载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主题及方案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主题及方案

XX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主题及方案1000字活动主题:龙抬头,祈福平安活动概述:龙抬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平安。

本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开展有趣、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让参与者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自信。

活动方案:1. 市场摆摊活动:在市场或商业街设置文化展台,展示传统文化产品、工艺品等,让人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感受节日氛围。

同时,设置文化问答环节,给予参与者有小型礼品奖励。

2. 传统舞蹈表演:邀请专业舞蹈团队表演传统舞蹈,如龙舞、狮舞等,为观众展现传统文化的美。

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和任务,邀请观众参与互动,以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3. 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主题为“龙抬头祈福文化”的讲座,介绍龙抬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让观众了解和了解龙抬头的习俗及相关文化。

结合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专家现场答疑。

4. 传统美食展览:展示中华美食文化,让人们了解各地不同的传统美食,体验传统美食风味,让人们感受节日氛围,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5. 亲子互动活动:通过各类节目设置,让孩子们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让小朋友了解龙抬头文化习俗,并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加强亲子互动,提升亲子共育,这也是活动最吸引人的环节之一。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加强社区和市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同时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在不同地点开展的活动,传播活动最终将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们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和体验也将更加丰富。

2024年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

2024年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

2024年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这个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龙抬头,舞狮闹春二、活动内容:1. 古装表演: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共同扮演古代人物,表演古装服饰展示和舞龙舞狮等传统节庆活动。

2. 传统手工:幼儿制作红包、灯笼、春联等传统手工制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猜灯谜:设置多个灯谜摆放在幼儿园各个角落,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猜题,增加亲子互动。

4. 点灯祈福:让幼儿在灯笼下许下自己的心愿,祈福家庭幸福,团圆快乐。

5. 舞狮表演:请专业舞狮团体来幼儿园表演,让幼儿感受舞狮的神秘和活力。

6. 龙抬头游园会: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各种文化游戏,体验传统习俗,共度欢乐时光。

7. 传统美食品尝:准备各种传统美食,如饺子、汤圆、年糕等供幼儿品尝,让他们体验传统年味。

8. 制作龙头面具:幼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龙头面具,让他们感受传统龙抬头的乐趣。

9.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开展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让幼儿通过答题的方式学习并巩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活动安排:本次活动将安排在幼儿园室内和室外进行,活动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3点,包括表演、手工、游戏等各个环节。

在活动中设置过渡区域,引导幼儿流动参与,确保活动的连贯性和顺利进行。

四、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幼儿能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节庆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引导幼儿尊重传统习俗,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五、活动准备:提前安排好活动场地、道具和装饰品,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组织好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志愿者,分工合作,配合安排活动流程;准备好食材和食具,保证幼儿的用餐品质安全;准备好奖品和小礼物,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小班绘本二月二龙抬头教案及反思

小班绘本二月二龙抬头教案及反思

小班绘本二月二龙抬头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节日情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

(2)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教学准备。

(1)教材准备,绘本《二月二龙抬头》。

(2)教学工具,PPT、图片、视频等。

4.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2)学习,通过阅读绘本《二月二龙抬头》,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和传说,并引导学生讨论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意义。

(3)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饰品或装饰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总结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向家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6.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反思。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他们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魂魄。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视频播放、绘本阅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精选7篇)

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精选7篇)

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精选7篇),希望有所帮助!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1设计意图二月二,当地人有一个传统的节日,称为“龙抬头”。

在这一天,人们有一个习俗,就是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剪头发。

为了让孩子更加了解这个节日的一些习俗,我组织了此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在这一天要剪头发。

活动名称角色游戏《小小理发师》活动目标1、让孩子了解“龙抬头”这个节日的由来及习俗。

2、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剪头发”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一、感知活动1、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剪头发的经历。

提问:咱们的头发长了,应该怎么办呢?二、教师示范剪头发。

三、游戏《剪头发》。

1、请两名幼儿当理发师上去互相“剪头发”。

四、活动结束活动反思:经过一个有趣的《剪头发》活动,孩子们不但了解了“龙抬头”这个节日的由来,还知道了一些关于这个节日的习俗。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当请幼儿上去表扬”剪头发“的时候,孩子们都乐意参与到游戏之中。

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2活动主题:二月二龙抬头,赏美景剪龙头活动对象:新老客户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举办场地:xxx活动目的:1、通过此次活动对项目进行宣传,收集目标潜在客户资源,为产品销售奠定基础。

2、加深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为增强客户粘性奠定基础。

3、提升品牌知名度,使品牌深入人心。

4、此次活动将为品牌开展系列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使整体活动具有持续性和延续性。

5、突出项目的优势和品牌文化。

6、在行业和社会中间产生巨大影响力,塑造企业品牌,扩大企业销售市场份额。

活动内容:1、凡是在活动当天到访客户,登记留存信息,可以免费获得理发券一张,凭券可以免费理龙头一次。

2、理发券内含有刮奖区,可以刮奖领取礼品3、摸龙头,集好运,驱蚊虫4、实拍造型,网络同传,选取最酷造型,获得购物大奖。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教案反思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教案反思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教案反思一、活动背景。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迎接龙抬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一传统习俗,我们特意设计了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教案。

二、活动目的。

1.了解传统文化,通过参与龙抬头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二月二龙抬头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活动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龙的制作和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激发创造力,学生可以在制作龙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龙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

1.龙的制作,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向学生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和意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制作龙。

学生可以利用纸箱、彩纸等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和制作龙的形象。

2.舞蹈表演,在龙制作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学习龙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然后进行排练。

学生可以根据龙的形象和特点,设计出适合自己龙的舞蹈动作,展示出各自的创意和才华。

3.龙抬头仪式,在活动的最后,学生们将手工制作的龙抬起,进行龙抬头的仪式。

在仪式中,学生们可以表达对龙的祈福和祝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活动反思。

1.活动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生们在制作龙和排练舞蹈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活动收获,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在制作龙的过程中,锻炼了耐心和细致性,同时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3.活动不足,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龙的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制作龙,缺乏个性和创意。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主题及方案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主题及方案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主题及方案一、活动主题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一种祈求祥瑞和福运的仪式。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我们将以“龙腾盛世,情系民间”作为活动主题,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爱国爱民、崇尚科学文化、热爱生活的热情,增进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特色,构建和谐社会。

二、活动方案1. 龙抬头游行时间:2月2日地点:市中心广场内容:我们将邀请学校附近的龙狮队伍和往年表现突出的社区龙狮队伍,组成一支庞大的龙狮队伍,在游行中展示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表达爱国爱民、崇尚文学的精神。

游行队伍将沿着市中心广场游行,整个市区沿途将会响起热闹欢快的锣鼓声音,成为市民们的视觉盛宴。

2. 龙抬头文化展览时间:2月1日至2月10日地点:当地博物馆内容:我们将在当地博物馆举办一场龙抬头文化展览,展示龙抬头的历史沿革、传承发展、地域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将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龙抬头这项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项文化活动。

3. “画龙点睛”比赛时间:2月6日地点:学校礼堂内容:我们将在学校礼堂举办一场“画龙点睛”比赛。

比赛内容为写意龙,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创作一幅具有龙抬头文化特色的写意龙作品。

参赛者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借鉴其他经典作品,但必须经过改编和创新。

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最佳作品进行颁奖。

4. 龙抬头美食节时间:2月1日至2月10日地点:当地美食街内容:我们将在当地美食街举办一场龙抬头美食节,展示和推广与龙抬头相关的美食。

美食节期间,将有各种美食摊位向游客免费提供美食,既可以满足市民的口腹之欲,也能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与龙抬头文化相关的美食。

5. 龙抬头文艺晚会时间:2月2日地点:市文化中心内容:我们将在市文化中心举办一场龙抬头文艺晚会,邀请本地优秀文艺团体和艺术家进行文艺表演。

晚会内容将涵盖音乐、舞蹈、诗歌、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展示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独特融合,让观众感受到龙抬头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教案

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教案

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教案【教案一】主题:二月二龙抬头年龄段:3-5岁教学目标:1. 学生能认识二月二龙抬头的意义和由来。

2. 学生知道龙的形态和习性。

3. 学生了解龙的文化元素。

4. 听懂简单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教学内容:1.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由和意义。

2. 龙的生活和习性。

3.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4. 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1. 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意义。

2. 讲解龙的生活和习性,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展示。

3. 通过观察、绘画、塑造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龙的形态和特点,并串联龙与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元素,如春节、年画等。

4. 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龙的文化元素。

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

2. 讲解结合实证法。

3. 拓展延伸法。

教学器材:1. 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图片、物品。

2. 龙模型、颜料、纸张、画笔等。

3. 精心制作的故事绘本。

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及听取他们的回答,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 提供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学生自我巩固和反思。

【教案二】主题:二月二龙抬头年龄段:4-6岁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阐述二月二龙抬头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

2. 学生能使用艺术语言描述龙的形态和特点,表达对龙的热爱、尊重和理解。

3. 通过制作龙舞表演,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2. 讲解龙的形态和特点,并分享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3. 学生与老师一起制作龙模型和龙头面具,用艺术语言描述龙的特点。

4. 分组合作,自行设计龙舞表演,模拟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

教学步骤:1. 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知识。

2. 讲解龙的形态和特点,以语言、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龙的文化意义。

3. 学生与老师一起制作龙模型和龙头面具,通过手工制作和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龙的形态和特点。

小学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

小学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

小学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二月二,龙抬头,欢乐校园乐悠悠”二、活动目的。

1. 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 通过有趣的活动,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校园生活。

三、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上午[开始时间]-下午[结束时间]四、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教室。

五、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六、活动准备。

1. 提前一周让老师们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知识,包括习俗由来、传说故事等,让同学们有个初步的了解。

2. 后勤部门准备活动所需材料:制作龙的材料,如彩色纸、剪刀、胶水、筷子等(用于制作小龙手工)。

炒豆(可以是学校食堂自制的安全卫生的炒豆)、龙须面等传统食物。

绘制与龙抬头有关的图案的彩旗,用来装饰校园。

3. 安排好活动当天的摄影和摄像人员,记录美好瞬间。

4. 划分好操场活动区域,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七、活动内容。

(一)上午:传统习俗体验。

1. 舞龙表演(开场秀)邀请校外的舞龙团队到学校操场进行精彩的舞龙表演。

表演过程中,舞龙队伍穿梭在同学们中间,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舞龙的魅力。

表演结束后,邀请舞龙队的叔叔伯伯给同学们简单讲解舞龙的技巧和寓意。

2. 剃龙头。

在操场的一角设置“临时理发店”,邀请几位家长志愿者(如果有会理发的家长就更好啦)来为同学们理发。

不是真的剃光头,只是象征性地修剪一下头发,寓意着像龙一样精神焕发。

为了让这个活动更有趣,可以给每个来理发的同学在头发上喷一点彩色的发胶,弄出个龙角或者龙须的造型(前提是得到家长同意哦)。

3. 炒豆品尝会。

在教室里,每个班级组织炒豆品尝会。

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炒豆分给同学们,同学们一边品尝炒豆,一边听老师讲述吃炒豆的习俗,据说吃炒豆可以保佑平安健康呢。

(二)下午:创意手工与趣味竞赛。

1. 制作小龙手工。

同学们回到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小龙。

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各种形态的小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二月二龙抬头活动设计思想“二月二,龙抬头”,各地差不多都有这种说法。

黄河口一带把这一天叫做“春龙节”。

因为阴历二月初,正当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从这一天起,开始雷鸣了,传说打雷是天上的龙怒吼或甩尾巴,龙睡了一冬天,到这一天开始苏醒,所以天上有雷鸣。

这一天正当初春季节,适宜于耕作,也因为各种虫鸟开始活动,就有吃蝎豆避免蝎子蛰的风俗。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结合春龙节组织教育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龙的有关知识和民间风俗,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幼儿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好好学知识,练本领。

活动一认识龙目的:1.让幼儿知道龙的来历,了解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

2.让幼儿了解有关龙的传说、故事,丰富关于龙的词汇。

3.让幼儿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培养幼儿的自豪感。

准备:课前搜集龙的图案、有关龙的传说、故事,歌曲磁带《龙的传人》。

过程:1.引导幼儿谈话: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见过龙?(龙灯、龙船、龙袍、龙旗、商标、北京的五彩琉璃“九龙壁”等等。

)2.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龙的图案,让幼儿观察:龙是什么样子的?(龙的形象: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麟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可以这样理解,龙的身体各部分是许多种动物的一部分拼凑成的,它集各种动物有力、优美的特点于一身。

这说明龙是古人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

)3.老师讲解龙的来历及它的价值:龙是中华民族创造的,距今五、六千年前,龙就诞生了。

那时,龙的形象还不象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断改造创新着龙的形象,还赋予了龙非凡的神力。

现在,龙的形象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古人认为龙能“兴风雨,利万物”,古书中还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可见,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吉祥之物,人们特别喜爱它。

在民间哪里有快乐的场面,哪里就少不了龙。

传说中,它是消灾降福的“龙王”,雕刻在宫殿建筑上,它是帝王政权的象征,在工艺图案中,则是一种瑰丽的装饰。

4.老师和幼儿一起讲述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1)先启发幼儿讲述平时听过或看过的关于龙的故事,如:叶公好龙、唐玄宗与龙等。

(2)老师讲述有关传说、故事,并启发幼儿学说关于龙的词汇:龙船、龙灯、龙椅、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藏龙卧虎、龙谭虎穴、龙盘虎踞、叶公好龙等。

5.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欣赏歌曲《龙的传人》,听完讨论歌曲内容:歌曲中唱了一些什么词?使幼儿知道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中国人号称是龙的传人,龙的风彩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感到骄傲和自豪。

6.要求幼儿课下搜集龙的故事、龙的商标、图案等。

活动二节令与龙抬头目的:1.让幼儿知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龙抬头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二。

2.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含义及与龙抬头的关系。

3.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准备:幼儿每人一本日历,“二月初二”绘制成大日历。

过程:1.了解二十四节气,并重点掌握节气中惊蛰的含义。

问:一年有多少个节气?你知道哪些节气?(在日历上自由寻找)小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节气的日子以农历为准,农民都是以节气为准种庄稼的。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是讲冬季里不吃不动的动物,到了天气暖和时,渐渐脱离冬眠的状态,从昏睡中惊醒过来。

2.了解龙抬头的日子。

老师出示大日历“二月初二”,让幼儿说出:这张日历的农历是几月几日?二月初二属于哪个节气?这一天是什么日子(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据说,冬眠的龙,到了惊蛰前后,被隆隆的雷声唤醒了,开始抬头。

)3.老师讲故事,让幼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讲完,提问:(1)传说中说了一件什么事?里边都有谁?(2)张娃和莹花在什么地方掏水?开始掏到水了吗?(3)最后是怎样掏到水的?(4)人们是怎样来纪念二月二这个日子的?(故事附后)活动三龙年的由来目的:1.让幼儿了解龙年的来历,知道每隔12年过一次龙年。

2.理解龙的深刻内涵,激励幼儿积极向上。

准备:十二属相头饰,积木,录像带。

过程:1.简单讲述龙年的由来。

①十二生肖是怎样安排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戊狗、亥猪)②龙是不是真的动物?人们为什么崇拜它?(因为传说中的龙是一种有灵性的神奇动物,象征着吉祥和力量。

)③说一说自己的家人谁是属龙的?2.看录像,了解龙年隆重的欢庆仪式和情景,培养幼儿喜爱龙、崇拜龙,为成为龙的子孙而自豪的情感。

启发幼儿说说观后感,喜不喜欢龙?为什么?3.十二生肖游戏:①利用插塑插十二生肖动物,并排出顺序。

②带上十二生肖头饰做动物找家游戏:牛、兔与羊、狗、猪到家畜家,鸡到家禽家;鼠、虎、猴到野兽家、蛇到爬行动物家;龙到小朋友家。

活动四吃蝎豆目的:1.让幼儿了解吃蝎豆的来历,知道这是一种风俗习惯。

2.了解蝎豆的炒制方法。

准备:炒制好的蝎豆:糖豆、咸豆、面棋豆等。

过程:1.让幼儿了解二月二吃蝎豆的习俗及其它风俗。

老师把炒好的豆子分给幼儿,让幼儿尝一尝,说一说:这些豆子是什么味道的?谁知道农历二月初二吃的豆子,叫什么名字?(蝎豆。

春龙节,在黄河口一带,老百姓有吃“蝎豆”的习俗,据说,吃了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蛰。

正月末开始泡豆子,二月初开始爆炒,这叫“蝎豆”或“蝎子爪”。

)除了吃蝎豆外,还有什么习俗?(二月二这一天,黄河口一带的妇女不做针线活。

)2.老师讲传说、故事,让幼儿了解吃蝎豆的来历(故事附后)(1)传说中的玉皇大帝是怎样惩治武则天的?(2)谁救了人间的百姓?玉皇大帝又是怎样惩治玉龙的?(3)老百姓想什么办法帮助玉龙上天的?3.了解蝎豆的炒制方法:小朋友,蝎豆好吃吗?知道人们是怎样炒制的吗?(今天的蝎豆,人们一般都是用黄豆炒制的。

有的炒豆放上糖,香甜可口;有的把豆放在盐水里泡过炒,别有滋味;还有的把面棋和蝎豆、玉米和蝎豆一起爆炒等。

)4.要求幼儿让家长帮助炒制各种口味的蝎豆,品尝自己劳动的成果,体验劳动的欢乐。

活动五绘画“春耕”目的:1.了解《劝耕图》的含义,知道二月二是春耕的大好时机。

2.通过参观及绘画,加深对农村春耕繁忙景象的感受。

准备:年画《劝耕图》,彩笔、画纸。

过程:1.出示《劝耕图》,讲解皇帝耕地的故事。

①首先通过观赏,让幼儿讲述画面内容:画中是一个戴王帽、穿龙袍、留胡须的皇帝,手扶梨把耕田;一名戴合帽、穿龙袍的七品县令牵牛;有一文臣一手提灯笼,一手撒种,旁有一学士观看;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背景是城墙和城门,远山浮云。

②学古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种地臣牵牛,五谷丰登太平秋,古人杳然不见面,今日纸上又相逢。

”让幼儿理解其涵义:皇帝希望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人民也希望有个体察民情的贤明的皇帝。

2.绘画:春耕。

①让幼儿回忆课前到农田参观时看到的情景,讨论今昔农村有什么变化?小结:现在农村大部分已实现了现代化,用机器耕地、播种,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能力。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幼儿从小掌握科学知识,长大帮助农民科学种田,为祖国经济繁荣做贡献。

②幼儿绘画,然后让幼儿分别讲述自己不同的构思设计。

附1:故事龙抬头的故事相传,很早很早以前,黄河口一带有一座龙斧山,山上有座龙王庙。

山下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名叫张娃,父母去世以后,他和采药姑娘莹花结了婚。

小俩口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后来这一带地方,连遭三年大旱,黄河的水断了线,深井成了干窟窿,田禾晒得能点头。

为了活命,张娃要去掏黑龙潭。

黑龙潭就在离他家不远的山口上。

原来,潭里的水,一直汨汨直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自从冬至那天,一场暴风在潭上旋过之后,黑龙潭的水就干涸了。

张娃和莹花过了“腊八”就动手,一直掏到腊月二十三小年日,还是不见水。

小俩口没歇气,又一直掏到正月底,可是,越掏越干。

到了二月初一,潭底出现了一层像铁板一样的硬盖,镢头挖着崩火花,再使劲也掏不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天上飞来了一只白鸽子。

莹花刚想捉它的时候,它已经飞起来了。

机灵的张娃用手一挡,白鸽子跌在地上,变成了一个笑嘻嘻的白胡子老头。

老头捋着胡须向他们说:“好孩子,感动天,希望还在龙斧山。

龙斧山,劈山斧,一砍顶你一千五……”说罢,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张娃和莹花,遵照老头的指点,历经千辛万苦,翻了五条岭,绕了大盘道,登上龙斧山,才来到了龙王庙。

虽然天色已晚,可是这儿灯火辉煌。

张娃和莹花进了庙门,二话没说,先给龙王磕了头,抬起头来,看到殿前架上那把千斤重的大斧头闪闪发光。

张娃高兴极了,走到架前,取下山斧,扛在肩上。

说也奇怪,大斧轻得好象扛了一根木棍。

他们连夜赶回了黑龙潭,天刚一亮,张娃就举起了劈山斧,照准墨龙潭底的硬土狠狠地劈了一下。

不知是神灵相助,还是人急劲大,随着山斧击石,一股清水咕咚一下冒出了地面。

接着,一团薄雾象轻纱一样笼罩了龙潭,一条巨大的青龙,由潭口跃然冲出,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只听霹雳一声,腾空而起,随着团团祥云直上云霄,霎时天昏地暗,乌云翻滚,雷声隆隆,不一会就下起了大雨。

大家高兴极了,都纷纷跑来感谢张娃和莹花。

后来,为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大家约定每年二月二,太阳不出来不打水,因为怕取水时撞伤了龙头,此俗延续至今。

附2:故事炒蝎豆的由来众所周知,武则天是女人之辈,历史上说武则天从皇后变成皇帝后,气坏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他命令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向人间降雨,以表示惩罚。

这下可苦了天下百姓,庄稼枯死,河塘干涸,后来,连吃水也困难了。

一天,忽然从远处飘来一朵云彩,那云彩越来越大,不一会就把整个天空遮住了。

一阵和风吹过,“哗哗哗”下了一场倾盆大雨。

久旱得雨,人心欢畅。

人们不顾衣湿身冷,对空跪拜,感谢天老爷降福人间。

原来,这是司管天河的玉龙听到人间的哭声,担心人们渴死,便喝足了天河之水,张开巨口喷雨,使人们得救了。

玉帝得知此事,大发雷霆,用一座山,把玉龙压在下界,发话说玉龙要想重登灵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为了报答玉龙的恩情,帮助玉龙上天,就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这样,找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一,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炒开花的包谷豆不正象金豆吗?于是,家家都炒包谷豆,二月二那天,各家各户都把炒好的包谷花端出来,整个大地一片片金黄银白色。

太白金星在天上看花了眼,以为金豆开花了,就收了那座山。

玉龙一纵身,便上了天,一边腾跃,一边喷雨,算是对人们的酬谢和感激。

玉龙回天庭了,民间却有了炒包谷花的习惯,每年二月二,人们一边忙着,一边唱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