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标准操作规范规范文件

合集下载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2作业指导书文件名称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文件编号 JRT(CB)/WI-PK-ZY-018文件版本 第一版 编制单位 昌北品控部 文件页码第3页 共9页生效日期批准日生效 编写 昌北品控部 审核批准日期2008-05-12日期日期更换产品2.按三步CIP 清洗操作规程进行清洗 不达标则重新清洗清洗人、调配组长生产班长、巡检员连续生产时3.按各产品CIP 清洗频率要求进行清洗4.碳酸产品停机3小时,热灌产品停机6小时后再生产前须做三步CIP 清洗。

不达标则重新清洗清洗人、调配组长生产班长、巡检员设备模具现场维修5.维修人员在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时不得将影响食品质量的材料用于其中。

6.在现场维修过程中应遵守车间卫生要求, 维修结束后应将废弃材料及时撤离现场。

7.维修会与食品接触或易污染包装容器的设备后必须清洗并用酒精消毒。

8.生产人员对保养好的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完成后经品控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9.维修用器具用后必须清洗或擦拭干净放于工具柜重新维修清理现场对设备进行清洗消毒设备维修维护保养记录维修人员生产人员 生产班长 巡检员4作业指导书文件名称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文件编号 JRT(CB)/WI-PK-ZY-018文件版本 第一版 编制单位 昌北品控部 文件页码第5页 共9页生效日期批准日生效编写 昌北品控部 审核批准日期2008-05-12日期日期防止交叉污染一. 目的: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引起交叉污染。

二. 范围:适用于各车间生产过程中易引起交叉污染的环节。

三. 内容项目频率、时间 标准、要求纠正措施记录 责任人监督人 员工生产前、生产时、结束1. 未经充分清洗消毒之前,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工作帽、工器具等与食品有直接接触的物品不得投入使用。

清洗消毒后再使用车间卫生检查评分生产人员生产班长/组长、巡检员6作业指导书文件名称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文件编号 JRT(CB)/WI-PK-ZY-018文件版本 第一版 编制单位 昌北品控部 文件页码第7页 共9页生效日期批准日生效编写 昌北品控部 审核批准日期2008-05-12日期日期允许投入使用。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一、规范操作流程
1. 准备清洁工具和消毒用品,确保环境整洁卫生;
2. 洗净双手并穿戴好手套;
3. 用清洁剂和水擦拭工作台面和工具表面;
4. 使用消毒液对工作台面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5. 清洁完毕后,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6. 检查工具和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7. 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二、诊疗操作规范
1. 在接待病人时,要注意文明用语和礼貌待客;
2. 患者就诊前,询问病史和症状,记录详细资料;
3. 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4. 进行操作时,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术;
5. 用药时要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剂量;
6.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医疗建议;
7. 对诊疗过程进行记录和汇总,保证医疗质量。

三、术后操作规范
1. 术后患者护理时,注意休息和营养,避免感染;
2. 患者术后要定期复查和复诊,监控病情变化;
3. 术后工作台面和工具要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 医疗废物和污染物要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 对患者术后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观察和记录;
6.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7. 术后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

《卫生标准》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卫生标准》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受控状态:非受控本食品有限公司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批准令为了更加切实有效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全面实现产品质量目标,根据《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和《出口。

加工企业注册规范》的要求,制订了符合本企业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现予批准颁布,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企业的所属部门和全体职工,必须切实遵守本程序中有关操作,为保证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信誉而共同努力。

总经理:年月日目录1.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2.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包括工器具、工作服等)3.防止交叉污染4.手的清洁、消毒设施和厕所、更衣室设施的维护5.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的外部污染6.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记、贮藏和使用7.员工的健康8.害虫控制9.环境卫生控制10.检验检测卫生控制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一、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生产用水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

对于任何的食品加工,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水的安全卫生。

食品加工企业一个完整的SSOP计划,首先要考虑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表面接触用水来源及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并要考虑非生产用水及污水处理的交叉污染问题。

控制和监测:1.本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生活用水均来自自来水公司供给的自来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公司送生产用水到卫生部门进行水质全项检验,并有检验报告正本。

监测频率:每半年一次。

3.公司化验室用余氯数显测定仪测定水管末端游离余氯,一年内对所有生产用水水龙头进行抽样。

当检测结果于低0.05PPM时,公司有自动加氯装置对增压水池水量进行加氯,保证余氯含量符合本行业卫生要求。

监测频率:生产期间每天一次。

4.公司化验室对水质进行感官和微生物(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查,要求:细菌总数W100CFU/ML(37°C和22°C培养),大肠菌群〈3MPN/L。

监测频率:生产期间每月至少一次。

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卫生标准操作规程目的:为确保净化车间的卫生清洁度,保证产品质量,加强管理和控制,特制定生产环境清洁消毒规程细则。

范围:适用于工厂净化车间内的地面、门、窗、墙、灯具、风口、管线、水池、操作台等。

职责:生产部负责车间的卫生、清洁、消毒。

内容:1.车间墙壁、天花、窗户、地面、地漏、清洁工具的清洗:清洁程序: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物后地,先扫后拖。

频率:每日下班前要对车间地面、地漏进行清洁消毒。

具体方法:员工应随时清除地面的废弃物和污物,先用扫把清除车间地面垃圾、异物。

所有出入净化车间的人员和物品必须按照规定的通道进出,防止对现场的污染。

每天生产前员工应用吸水拖把和清洁的自来水对车间地面进行清洁,清洁车间地面的灰尘、油污。

用拖把浸入含有1:50 A01或200ppm次氯酸钠的水中,拖地消毒;有污染的位置用含有50ppm二氧化氯拖把拖地消毒。

用专用毛刷、无尘布清除台面、物品架、门窗、墙面、地面的粉尘。

打开地漏,取出筛网,刷洗干净,用0.1%新洁尔灭、次氯酸钠灌地漏水封。

用0.1%新洁尔灭、1%的聚六亚甲基胍或75%酒精湿擦拭台面、物品架、门窗、地漏、墙壁、衣柜、鞋柜、物品、洗手盆、风淋室、传递窗、天花等。

2.吊顶、灯罩等清洗:频率:每月1次;用0.1%新洁尔灭、次氯酸钠或1%的聚六亚甲基胍溶液湿擦。

清洁完成后进行目视感官检验。

3.进回风口、墙面高处清洁:频率:每周1次,用0.1%新洁尔灭、次氯酸钠、1%的聚六亚甲基胍、1:50的A01的湿擦毛巾擦拭墙面、出/回风口。

4.现场监督和指导:现场生产主管和领班负责监督和指导员工的工作。

清洁完成后进行目视感官检验,地面清洁标准为不得有可见污迹、破损、积水;墙面清洁标准为不得有蜘蛛网及昆虫尸体、可见灰尘、发霉的痕迹;天花板清洁标准为不得有蜘蛛网及昆虫尸体、可见灰尘、发霉的痕迹;窗台清洁标准为不得有蜘蛛网及昆虫尸体、可见灰尘;排风、进风口清洁标准为不得有明显的灰尘;清洁/消毒效果判定标准为表面无物料颗粒、无异物。

标准卫生操作规范(SSOP)

标准卫生操作规范(SSOP)
2000-09-18 深圳市康达信认证咨询中心 9
工厂的卫生管理
机构 职责 维修、保养工作 清洗和消毒工作 除虫、灭害的管理 有毒有害物管理 饲养动物的管理 污水、污物的管理
2000-09-18 深圳市康达信认证咨询中心 10
工厂的卫生管理
副产品的管理
卫生设施的管理 工作服的管理
2000-09-18 深圳市康达信认证咨询中心 13
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于成品库,
其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 成品库不得贮存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 易腐、易燃品。 要设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检查和记 录。 要有防鼠、防虫等设施,定期清扫、消毒, 保持卫生。 运输工具(包括车厢、船仓和各种容器等) 应符合卫生要求。
2000-09-18 深圳市康达信认证咨询中心 7
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
设计 :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有关食品 卫生部分均应各该类食品厂的卫生规范的有关 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 选址 : 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 总平面布置(布局) : 要合理布局,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 应在生活区的下风向。
2000-09-18 深加工用冰是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的水制成的。 2.8有害微生物: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如大肠 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9虫害: 能通过食品给人类带有危害或降低人类 食欲的生物,如苍蝇、昆虫、老鼠。
2000-09-18 深圳市康达信认证咨询中心 5
2000-09-18
深圳市康达信认证咨询中心
12
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
设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和质量检
验室,并配备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检 验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的检验工作。 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按期检定,及时维 修,使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检验数据 的准确。 应按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 行检验 原始记录应齐全,并应妥善保存,以备 查核。

卫生操作规范手册

卫生操作规范手册

卫生操作规范手册一、引言卫生操作规范手册是一份关于卫生操作的详细指南,旨在帮助员工正确执行卫生工作,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与卫生。

本手册包括了各种卫生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通过本手册的使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卫生问题的发生。

二、卫生操作规范1. 洗手洗手是防止细菌传播的基本方法,员工应该在以下情况下洗手:- 使用卫生间后- 接触生食前- 打喷嚏或咳嗽后- 清洁垃圾或异物后洗手步骤:1)将双手浸泡在水中,涂抹肥皂;2)揉搓双手、指缝、指尖、指关节、手背及手腕;3)用流动水冲洗,确保肥皂全部清洗干净;4)用纸巾擦干或者吹干双手。

2. 空气清新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员工应该保持门窗通风,定期清洁空调过滤网,并注意室内气味的消除。

同时,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保持空气清新。

3. 卫生区域清洁卫生区域的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家具以及厨房、卫生间等区域的清洁工作。

员工应该根据清洁区域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保持卫生区域的整洁。

4. 垃圾处理垃圾处理是确保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员工应该将垃圾分类投放,并按照规定时间清理垃圾桶。

同时,员工应该遵守垃圾处理的规定,确保垃圾不外溢,不滋生细菌。

5. 食品处理食品处理是卫生工作中关键的环节,员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原料新鲜,加工过程卫生;- 食材储存合理,防止受潮或过期;- 烹饪过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

6. 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保持工作环境清洁的基础,员工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穿着整洁、头发整齐、指甲修剪整洁、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等。

7.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的关键,员工应该按照规定周期对工作场所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员工忽略洗手解决方法:加强对员工的洗手培训,建立洗手记录,对不洗手的员工进行相应处理。

2. 工作场所异味解决方法:找出异味来源,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清理,保持空气清新。

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

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

每半年检测一次并取得官方出具的检测合格证明;
3、进口国(地区)对水质有明确要求的,按相关要求执行;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要求》认监委2011年第23号公告
01
接触食品(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或与食品有接触的物品的水和冰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哪些情况水质可以受到污染-外源性?
山洪
暴雨
污水池
01
接触食品(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或与食品有接触的物品的水和冰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加工用水的定义: 是指在食品生产企业用来调和加工辅料(配料)的水、制冰用水、 任何时候可能与食品接触的水以及清洗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容器 和工器具的水。
加工用水水质卫生要求需符合: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 保证操作人员手的清洗消毒,保持洗手设施的清洁
04
05 06 07
防止润滑剂、燃料、清洗消毒用品、冷凝水及其他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污染物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
正确标注、存放和使用各类有毒化学物质
保证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
08
清除和预防鼠害、虫 害
GB/T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6.4
02
接触食品的器具、手套和内外包装材料等应清洁、卫生和安全
食品接触面: 接触人类食品的表面和以及在正常加工过程中会将水滴溅在食品或食品接触表面上的 那些表面。( GMP,21CFR110.3 ) (直接、间接接触面)
食品接触面有哪些?
1、加工工人的手(手套)、围裙、工作服。 2、加工用案台、刀具、筐、案板等。 3、加工设备如去皮机、单冻机、搅拌机等。 4、加工车间地面、墙面 5、制冰机 6、内包装物料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版本号: A0受控状态:受控编制日期:年月日编制:审核:批准:目录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一、执行规范说明1.目的为使生产管理人员、加工操作人员能有效地理解、执行HACCP管理体系。

规范水的安全、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和卫生、防止交叉污染、洗手、手消毒和卫生间设施的维护、防止外来污染物造成的危害、有毒化合物的标识、贮存和使用、员工健康及个人卫生、虫害的防制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卫生和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

2.适用范围苏州市新同里红酒业有限公司与产品有关的生产车间和部门3.规范3.1制定依据和要求SSOP的内容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符合《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基本要求,依据《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对其应充分理解,并遵照执行。

3.2培训:本规范在执行前及执行期间,需按培训计划进行培训,特别是新员工必须进行本规范的培训。

3.3执行规范的执行根据职责的分工,由各部门按照有关操作要求具体负责实施,要落实到责任人;并可根据操作之复杂程度、责任人的能力,制订更为具体的执行步骤。

3.4监督检查:由技术质检部负责,并记录3.5纠正措施:对SSOP的不符合项参照纠正措施程序纠偏,技术质检部负责主导SSOP的不符合项对产品安全影响的评估。

4. SSOP的制定和修改4.1本规范的制定和解释由技术质检部负责。

4.2 SSOP是HACCP体系的基础,所以HACCP小组是制定和修改HACCP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4.3 HACCP的验证应包括对SSOP的验证。

5.记录本规范所要求的记录必须完成,并保存。

水的安全SSOP-011.目的:确保产品加工过程中,与产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2.职责:技术质检部负责检查监督。

3.管理规范3.1水源:本公司使用的水有自来水和公司水处理水,经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局检验,均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2供水设施:供水设施完好,一旦损坏后立即维修,供水设施要封闭、防尘和安全,管道设计防止冷凝水下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水的安全1.1水质要求1.1.1生产用水水质符合GB5749-2006的规定。1.1.2 目测水质,应清澈,无混浊。1.1.4当发现水质混浊发黄,应立即停止用水,并迅速与自来水公司联系,要求采取措施,待问题解决,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用水。1.1.5从生产车间的三个供水口取水样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细菌总数≤100个/ml,总大肠菌群≤3个/L。1.1.6质检部每年两次将水样送至宿州市质量监督机构对水质进行全性能测定。1.2防止水的污染1.2.1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送水管道应分离,互相没有交叉和渗透,生产部对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出水口进行明显标识。1.2.2保证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没有交叉污染,并有一定的间隔距离至少在3米以上。1.2.3生产部按设备维修保养年度计划,对供水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保证水质安全卫生。1.2.4生产部每月对供水排水系统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管道末端堵塞、管道破裂、水泵失灵以及虹吸倒流现象的发生。1.2.5生产用水必须通过净化装置;净化装置的滤芯每两个月更换一次。1.2.6车间内软水管不能拖在地面,软水管出水口不能放在地面上。1.3废水排放1.3.1车间地面应有适当的坡度易于排水。1.3.2车间内下水道采用明沟加不锈钢篦子,下水道出口处有防异味、防蚊蝇、防鼠装置。1.3.3水的流向应为清洁区到非清洁区。1.3.4对污水的处理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符合防疫要求。1.4 监督检查1.4.1 车间生产班组每班加工前检查水质,发现水质混浊,发黄应停止用水,并向生产部和质检部报告,待供水系统修理好,水质检测合格方可进行生产。1.4.2质检部每周对出水口进行余氯测定,每月进行微生物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每年两次送市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全性能检测,并保留好检测报告。2 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2.1总体要求2.1.1食品接触表面包括:a.直接接触:加工设备、工器具、加工台案、加工人员的手或手套、工作服、包装材料等;b.间接接触:原材料、车间环境、运输车辆等。2.1.2按照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和改进,并对设施、设备的维护状况实施监督检查。2.1.3生产加工用工器具、盛器、机械设备的材料均为耐腐蚀、不生锈、不吸水、易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材料制成。严禁使用竹木或纤维等制作、不便于清洗消毒制成的加工用器具。2.1.2设备安装要便于清洗,表面结构光滑,浅色,易于识别表面残留物,设备夹杂食品残渣易于清除。2.1.5加工设备和器具的清洗消毒:首先必须进行彻底清洗,除去表面残留物,然后用消毒液或82℃以上的热水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后,必须再用清水冲洗,将消毒剂冲洗干净。2.2工作台案、工器具、盛器的表面2.2.1将工作台案、工器具、盛器表面的食品残渣、碎屑等用刷子或抹布清除干净,然后用清水清洗。2.2.2用配制好的洗洁精溶液刷洗台案、工器具、盛器,彻底洗净油腻、积垢、粉胚。2.2.3用水将洗洁精从台案、工器具、盛器表面清洗干净,不得有洗洁精残留。2.2.4对工器具、盛器用75%的酒精喷洒消毒。2.2.5卫生监督员对清洗过的工器具、盛器及工作台案进行外观检查。如果没有达到要求,要求清洁人员重新进行清洗消毒,同时车间不允许开工,直到清洁状况符合要求。2.3机械设备2.3.1每班工作结束,将机械设备表面残留的食品碎屑清除干净后用清水进行冲洗。2.3.2用配制好的洗洁精溶液仔细刷洗机械设备,将残留物及积垢彻底洗净。2.3.3用水将洗洁精冲洗干净,不得有残留。2.3.4修理后的机械设备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干净方可继续使用。2.3.5对机械设备可采用82℃的热水或余氯200mg/L的消毒液进行消毒。2.3.6加工设备和器具在每班加工结束后进行清洗消毒,加工器具、设备被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2.3.7 车间内使用的运输工具应限定在车间内使用,并在每班加工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2.4工作服的卫生2.4.1生产员工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清洗消毒。2.4.2每天生产结束后,工作帽、工作服统一交到洗衣间,由专人负责清洗,脏工作服和干净的工作服应分开存放,各车间工作服分开清洗。2.4.3清洗消毒后的工作服,统一存放于储存室内,并由专人保管,储存室内不得放其他物品,以防止交叉污染。2.4.4工作服储存室(约10m2)安装一只30W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2.5空气消毒2.5.1清洁区域,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法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湿度大于60%时,要延长消毒时间。2.5.2每天开工前及午餐时间对加工区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2.6监督检查2.6.1质检部负责对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效果进行监督检查。2.6.2每月一次用棉拭法对经过清洗消毒的工器具、盛器、设备等与食品接触面取样检测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100个/cm2,并做好检测记录。2.6.3每月两次对工作服及工作服存放间进行菌落总数测定,菌落总数<100个/cm2。2.6.4每周一次对空气清洁度进行测试:直径9cm普通肉汤琼脂平板于空气中暴露5min,37℃培养24小时进行检测。平板菌落数控制清洁区为<30个/个平板,中等清洁区30~50个/个平板。2.6.5 随机检查消毒用热水的温度及消毒液浓度,对温度或浓度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进行消毒。2.6.6对工器具、台板、加工机械设备、员工等菌检不合格要填写整改通知交生产车间,车间主任负责查找原因,加强对清洁消毒工作的管理。3防止交叉污染3.1工厂和车间的设计、布局3.1.1工厂和车间在设计和改造前与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探讨, 做到加工工艺布局合理,厂区内外没有污染源。3.1.2做到物理隔离:a.加工:加工工序或生熟之间完全隔离;b.贮存:原料、辅料、包装物、成品分开存放;c.人流、物流、水流:从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加工车间分别设立员工通道和货物通道,并做出明显标识。d.清洗消毒间和加工车间分开。e.用于食品加工的所有加工器具和设备的材料易于清洗消毒。3.2人员卫生管理3.2.1工作服a.员工进入车间必须穿好工作服,参观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穿好专用工作服,维修人员进入加工区也必须穿好工作服,并要求服装干净整洁,要遮盖住自己的衣服。b.员工不允许穿着工作服出车间及进入厕所,上厕所之前要将工作服换掉。c.低清洁区的员工不允许进行高清洁区,如需进入需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后方可进入。3.2.2帽子a.所有人员进入生产加工区,必须戴好工作帽。b.必须将头发罩在帽子里,保证头发不外露。c.帽子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卫生。3.2.3工作鞋a.员工进入加工车间必须穿好工作鞋,不允许穿便鞋进入车间。b.保持工作鞋清洁卫生。c.进入车间必须经过加有消毒液的消毒池,质检部负责检查消毒池消毒液的浓度。3.2.4员工个人卫生a.男员工不留长发,不允许蓄胡须。b.女员工不应涂口红,不化浓妆,不允许戴假睫毛,不允许搽带有浓烈气味的香水。c.所有员工不允许留长指甲,女员工不应涂指甲油,不应戴假指甲。d.加工人员在手接触了不洁物、入厕后、处理完脏的设备和工具后要按要求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3.3器具、设备及包装物a.加工过程中的器具做到专用,高清洁区和低清洁区的器具不得混用。b.与食品接触的器具、设备等被废水、污物等污染或其它不清洁的物品时,必须立即清洗消毒。c.用于制造、加工、调配、包装等设施和器具在使用前确认其已经过清洁消毒。d.已清洗消毒过的设备和器具应避免再次污染。f.包装物不允许直接放在地面上,按《产品防护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贮存。g.质检部对包装物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并要求供方每年一次提供包装材料的安全检测报告。3.4私人物品管理3.4.1所有生产区域和原料、包装材料、成品储存区不允许存放私人物品。3.4.2员工个人物品应存放在更衣室的储物箱中,不允许带入加工区。3.4.3员工在车间内的饮水容器必须放在远离操作区域的地方。3.5废弃物的处理3.5.1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要装在有明显标识的废品容器内,及时倾倒处理,送到垃圾存放区。3.5.2加工区域以外的垃圾存放容器应带有遮盖,不允许暴露存放。3.5.3各种废弃物做到日产日清。3.5.4垃圾存放容器和存放区域要经常消毒,保持一定的清洁度。3.6监督检查3.6.1质检部对可能污染食品的污染源进行识别并检查处理。3.6.2每天检查员工的个人卫生,如工作服、鞋、帽的穿戴情况,每周不定期对员工手、工作服进行微生物检测,不符合规定时及时处理。4手的清洗、消毒和厕所设备的维护与卫生保持4.1手的清洗消毒4.1.1所有与汤圆的面团、馅料和成品直接接触的员工,在操作前必须按规定程序清洗双手并进行消毒。4.1.2清洗消毒的程序为:清水洗手用皂液或无菌皂洗手冲净皂液于50ppm(余氯)消毒液浸泡30秒清水冲洗干手(用纸巾或毛巾)4.1.3洗手频率和要求操作人员的手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在下列情况时,必须对双手进行清洗消毒:a.开始工作之前;b.上厕所之后;c.处理不干净的原材料、废料、垃圾之后;d.清洗设备、器具,接触不干净的用具之后;e.用手挖耳、擤鼻,用手捂嘴咳嗽之后;f.接触其他有污染可能的器具或物品之后;g.从事其他与生产无关的活动之后。4.2洗手设施4.2.1必须在车间进出口处、更衣室、厕所或其他适宜的位置配备与生产人员数量相当的洗手设施。4.2.2出水龙头必须为非手动式开关,有冷、热水供应,保证冬季洗手消毒的效果。4.2.3洗手池须配有洗手消毒液或抗菌香皂、一次性干手纸巾、废纸篓或干手器等设施。4.3更衣室洗浴室4.3.1设有与生产人数相适应并与生产车间相连接的员工更衣室, 洗手池和个人更衣柜。4.3.2更衣室、洗浴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有防蚊蝇设施。4.4厕所4.4.1厂区内设立与生产人数相适应的厕所,厕所与加工车间分开,相隔距离在30米以上。4.4.2厕所保持良好的通风,有防蚊蝇设施。4.4.3卫生间的数量依生产人员数量而定,一般每20-30人设一个蹲位。4.4.4保持厕所内的上下水畅通,地面没有积水。4.4.5厕所内设有洗手设施。4.4.6设专人负责厕所的卫生,及时对厕所进行清理,并定期消毒。4.5生产部负责各种设施的维护,随时检查各种设施的使用状况,出现故障时及时修理以保持设施完好适用。4.6监督检查4.6.1质检部每天检查一次洗手消毒设施的清洁和完好,定期对加工人员的手、工作服做表面样品检验,做好检查和检验记录,不符合要求的立即纠正处理。4.6.2车间卫生监督员对车间内的卫生状况及员工的个人卫生包括工作服、鞋、帽的穿戴情况进行巡回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立即纠正。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5.1污染物的来源a.水滴和冷凝水;b.不清洁水的飞溅;c.空气中的灰尘、颗粒;d.外来物质;e.地面污物;f.无保护装置的照明设备;g.润滑剂、清洁剂、杀虫剂等;h.化学药品的残留;i.不卫生的包装材料。5.2不清洁水的控制5.2.1厂房上部不设输送水管,保持车间内的空气流通,防止出现冷凝水。5.2.2和面操作区与成型区隔离,避免不清洁水的飞溅。5.2.3每班加工结束后统一对机器设备、工器具、托盘容器等进行清洗消毒,加工过程中如需进行清洗消毒,应避免冲洗设备或工器具的水溅到食品上。5.3 外来物质的控制5.3.1生产部定期对加工车间的换气扇进行清理,保持扇叶和滤网的清洁。5.3.2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和帽,不允许头发和自己的衣物暴露在外。工作服上没有口袋和扣子。5.3.3 生产部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防止螺丝等物脱落进入食品。5.3.4修理设备时保管好工具和零配件,避免接触食品。5.4 地面污物5.4.1车间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出现尘土。5.4.2食品掉落在地一律做为废品处理。5.5车间内的照明装置应具有保护装置,防止因瞬间过热而爆裂。生产部对车间内的照明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更换。5.6包装物的控制5.6.1包装物存放库要保持干燥清洁、通风、防霉,内外包装分别存放,上有盖布下有垫板,并设有防虫鼠设施。5.6.2内包装物进厂后每三个月要进行一次微生物检验,细菌数<100个/cm2,致病菌不得检出。5.6.3 必要时可对包装物进行消毒。5.6.4包装物的材料应符合食用级要求,要求供方每年一次提供包装材料的安全检测报告。5.7加工设备、工器具、容器等清洗消毒后要将消毒液清洁干净,避免消毒液残留污染食品。5.8机器设备的润滑剂应为食品级,必要时可能食用油作为润滑剂。5.9车间内不允许使用杀虫剂。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贮存和使用6.1化学试剂、消毒剂及清洁剂入库时,质检部检验员必须检查其名称、数量、浓度含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适用范围等,并检查合格证,确认合格方可入库。6.2贮存和标识6.2.1化学药品由使用部门负责储存和保管,储存条件符合要求,与其他物品分开存放,并不得与食品混放。必要时放在加锁的柜子中,防止随便乱拿,并设立警告标示。6.2.2各使用部门分别编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一览表》,对各自使用的化学物品进行控制。6.2.3实验室的化学药品、生产车间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必须放置于指定位置,并做出清楚正确的标识。6.2.4盛装化学药品的容器必须耐腐蚀、坚固、封口严密。6.2.5化学药品领用时必须履行手续,做好领用记录。6.2.6机械设备、检修过程中用的润滑油由生产部负责储存及管理。6.2.7对库存化学品进行清点,对因在储存过程中出现色泽变化、吸潮等异常情况或标签不清晰的化学品,不得使用。经技术厂长批准,统一交公安部门处理。6.2.8消毒剂配制和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说明书进行稀释处理。配制人员经培训后,才能配制消毒液。6.3监督检查6.3.1质检部每天对化验室所使用的化学药品进行检查,每周不定期对其他部门的化学药品的储存、使用情况进行检查。6.3.2各使用部门每天检查核对所负责的化学药品的品种、数量及标识。7员工的健康与卫生控制7.1健康检查7.1.1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临时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指定医疗单位的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7.1.2办公室负责建立和保管全体员工的健康档案,并负责每年组织员工进行体检。7.1.3凡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肠伤寒及其带菌者、细菌性痢疾及其带菌者、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患者、手外伤未愈合者等,不得参加直接接触食品加工, 痊愈后应经体检合格方可重新上岗。7.2从业人员的健康卫生要求7.2.1生产人员进入加工车间必须穿戴干净的工作服、鞋和帽,不允许化妆、戴首饰、手表等,每天更换清洗工作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7.2.2生产车间负责对本车间员工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凡发现或报告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必须调离与食品接触的岗位。7.3员工培训7.3.1食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培训。7.3.2培训内容包括:a.食品卫生法律法规;b.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要求;c.公司制定的其它相关卫生操作规范;d.清洁消毒操作要求等。7.3.3办公室负责培训的组织工作,制造中心负责对生产车间的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的实施,必要时进行考核,并做好培训记录。8虫害的防治8.1办公室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灭四害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由车间配合执行,选定灭鼠点,绘制灭鼠灭虫害布点图。8.1.1清洁人员每天清除厂区内一切可孳生、藏匿老鼠和害虫的脏水、废水、垃圾等。清除害虫孳生地,保持厂区环境卫生。8.1.2每天检查捕蝇笼、粘鼠板及其他防虫、防蝇设施,及时处理死鼠、蚊、蝇。8.1.3在排污处、垃圾箱周围、下水道喷洒灭蚊蝇药水。及时更换非生产区域内的捕蚊蝇、捕鼠设施的诱饵。8.1.4诱饵必须固定在诱饵站的支架上,或是设计上诱饵不能被小动物移动或被雨水冲走。8.2生产车间负责加工区内虫鼠害的防治。8.2.1在生产车间内设置灭蝇灯,厂房的窗户设有纱窗,防止蚊蝇进入。车间下水道排水口安装网罩,防止蚊蝇、虫鼠进入车间。8.2.2 加工车间、库房内可使用粘鼠板、捕鼠器、粘蝇纸等,粘鼠板沿墙根放置,间隔不超过8米。车间内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虫药或鼠药。8.2.3 粘鼠板必须定期更换,以保证灭鼠的效果。8.2.4 灭蝇灯的安装位置不能位于暴露产品、加工设备或包装物的正上方。8.2.5生产部要确保车间内的灭蝇灯正常工作,有故障时及时修理。8.2.6定期对灭蝇灯进行清洁,避免死虫堆积影响灭蝇效果。灯管每3个月更换一次,更换时做好记录。8.3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捕蝇笼、粘鼠板及其他防虫、防蝇设施, 及时处理死鼠、蚊、蝇。及时更换生产区域内的捕蚊蝇、捕鼠诱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