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有关马的成语故事1秦琼卖马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
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
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
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
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
”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
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
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
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
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
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
《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
走到跟前,头已落地。
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
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2【成语】:指鹿为马【拼音】: zhǐ lù wéi mǎ【解释】: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故事】: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
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
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5篇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5篇【成语】:马革裹尸【拼音】:mǎ gé guǒ shī【解释】: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成语故事】:马援是东汉名将。
他年轻时当官。
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
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
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
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
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
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
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成语】:马首是瞻【拼音】:mǎ shǒu shì zhān【解释】:瞻:往前或向上看。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
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成语故事】: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
苟偃原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
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
不料景公已经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并不想求和。
苟偃没有办法,只得准备打仗,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晨。
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
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
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定行动的方向。
我奔向那里,大家就跟着奔向那里。
”想不到苟偃的下军将领认为,苟偃这佯指令,大专横了,反感他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好,他马头向西,我偏要向东。
”将领的副手说:“他是我们的头,我听他的。
”于是也率领自己的队伍朝东而去:这样一来,全军顿时混乱起来。
苟偃失去了下军,仰天叹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执行,就不会有取胜的希望,一交战肯定让秦军得到好处。
”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去。
【成语】:老马识途【解释】:老马认识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成语故事】: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
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1. 卧薪尝胆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叫勾践的国王,他的国家被邻国吴国所侵略,最终被占领。
勾践为了复国,决定采取一套秘密计划。
他听说吴国国王喜欢马,于是他派人送给吴国一批真正优秀的马作为礼物。
吴国国王接收了这些马,并被打动了。
然而,勾践并没有松懈,他卧薪尝胆,锻炼自己的军队,并研究战略。
最终,当勾践的军队重新有了实力后,他趁吴国内乱之际,成功奇袭并夺回了自己的国家。
这个成语“卧薪尝胆”源自于勾践的故事,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刻苦努力来准备复仇或重振家国的决心和毅力。
2. 马马虎虎相传,古代有一位大臣,他在处理政务时非常马虎。
他经常马上答应别人的请求,却往往不履行承诺,或者出现错误。
有一次,这位大臣答应了一个人的请求,但却忘记了具体内容。
当这个人催促时,大臣回答说:“马跑得快,如果有事发生,我会马上处理。
”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他依然没有处理这个事情。
最终,他被指责为马马虎虎的人。
这个成语“马马虎虎”形容一个人办事不仔细、马虎大意的态度。
3. 噤若寒蝉传说在古代,有一只寒蝉,它的叫声非常响亮,能引起一片宁静。
人们常说“噤若寒蝉”,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
相传,有一位叫魏歧的官员被人诬告,他被关押在崔州监狱。
法官想给他一个机会辩解,于是对他说:“如果你能在三天之内让寒蝉不再鸣叫,我会释放你。
”魏歧很清楚寒蝉是不会停止鸣叫的,因此他选择了保持沉默,三天过后,他被释放了。
从那时起,“噤若寒蝉”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不发一言。
4. 一马当先“一马当先”这个成语来自于战争时期的故事。
相传战争时,士兵们在战场上被敌人追赶,危机四伏。
这时,一匹英勇的战马突然出现在士兵们中间,带领他们向前冲锋。
这匹马跑的特别快,一马当先,引领着士兵们勇往直前,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一马当先”形容一个人在团队中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领导能力。
5. 骑虎难下相传有一个叫赵孟的年轻人,他犯了错误,被判罚骑虎。
带马的成语故事

带马的成语故事
那我给你讲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
从前啊,有个住在边塞附近的老头儿,大家都叫他塞翁。
这塞翁呢,家里养了好多匹马。
有一天,他家的一匹马突然就跑到塞外去了,那可是一匹马啊,在当时可是很值钱的财产呢。
邻居们知道了,都跑来安慰塞翁,说:“您可真倒霉,这马跑了,损失可不小啊。
”塞翁呢,却一点也不着急,还慢悠悠地说:“这事儿啊,谁知道是福是祸呢。
”邻居们都觉得这老头儿肯定是伤心过度,脑子糊涂了。
过了几个月,神奇的事儿发生了。
那匹马竟然带着一群塞外的骏马回来了。
塞翁一下子就多了好多匹马,这可发了一笔小财啊。
邻居们又跑来道喜,都说:“您可真是太幸运了,这马不仅回来了,还带回来一群呢。
”塞翁呢,却皱着眉头说:“这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儿啊。
”邻居们又觉得这老头儿真是不知好歹,这么大的好事还在这儿说风凉话。
塞翁有个儿子,看到家里多了这么多马,高兴得不得了。
天天骑着马出去溜达。
结果有一天啊,这儿子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们听到这个消息,又来安慰塞翁,说:“您儿子这一摔,以后可怎么办啊,真是太不幸了。
”塞翁还是那副老样子,平静地说:“这事儿啊,说不定还是好事呢。
”邻居们都觉得这老头儿简直不可理喻。
又过了不久,边塞发生了战争。
很多年轻人都被征去当兵打仗了,那战场上可是非常危险的,好多人都战死了。
可是塞翁的儿子呢,因为腿断了,不符合征兵的条件,就没有被拉去打仗,从而保住了性命。
你看,这塞翁失马的故事啊,就告诉我们福和祸有时候是相互转化的,可不能一下子就认定一件事情是好是坏呢。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成语“千里马”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齐国有一匹名叫“千里马”的宝马,它奔跑速度极快,无人能及。
有一天,齐国的国君听说了这匹千里马的传说,便派人去捕捉这匹宝马。
经过多次的围捕,终于有一位名叫赵良的少年成功地驯服了这匹宝马。
赵良骑着千里马,来到了齐国的国君面前,向国君展示了千里马的神奇之处。
国君大为赞赏,赐给赵良重赏,同时也将千里马赐给了赵良。
从此以后,千里马成为了赵良的坐骑,为他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
另一个成语“马到成功”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唐朝有一位名叫王勃的文学家,他向往功名,希望能够马到成功。
有一天,王勃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他,“你若想马到成功,就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取。
”王勃听后深受启发,从此以后,他勤奋学习,不断钻研文学,最终成为了一位文学巨匠,功成名就。
成语“一鸣惊人”中的故事也与马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贤臣,他有一匹名叫“骥”的宝马,这匹宝马奔跑速度极快,驰骋千里。
有一天,齐国遭到了外敌的入侵,孟尝君骑着“骥”出战,一举击败了敌人,大获全胜,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骥”成为了孟尝君的得力战马,为他立下了赫赫战功。
以上这些成语故事,都是与马有关的,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马的崇拜和赞美,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马,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不仅在成语中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更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动物。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对马的热爱和崇拜,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马的成语故事在我们心中永远流传下去。
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就是作者把想要说明的道理,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达,让学生从虚构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那么有关于马的寓言故事你了解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篇一:老马识途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关于马的成语寓言故事篇二:马到在秦始皇于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xx年来荣成成山头拜日途中,听说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稳固,便专程礼拜花斑彩石。
当时他率领万马千军,沿着修好的专用驰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处,恭敬而拜。
回朝后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便龙颜大喜,让百官做诗庆贺。
当时便有术士徐福(就是后来出海求仙不归的徐福老先生)诗曰:“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
”可惜当时这首文采一般的贺诗没得到秦始皇的青睐和众人的喝彩。
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却因此称之为“马道”。
“马道”地名的出处一是秦始皇曾率万马千军到此拜石,二是秦始皇东巡所修驰道由此经过。
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关汉卿慧眼识宝,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
马不停蹄成语故事简述

“马不停蹄”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的将军马援。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他曾奉命远征交趾(今越南),平定了叛乱。
在他凯旋归来时,光武帝刘秀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
刘秀在宴会上赞扬马援的功绩,并赐予他丰厚的奖励。
马援感激刘秀的赏识,决心继续为国家效力。
他主动请求出征匈奴,以保卫边疆的安全。
刘秀非常赞赏他的勇气和决心,于是批准了他的请求。
马援率领军队出征后,一路上不顾疲劳,马不停蹄地向前行进。
他们穿越了沙漠和山脉,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击败了匈奴的军队,保卫了边疆的安全。
这个故事讲述了马援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的辛劳和危险,奋勇作战的精神。
后来,人们用“马不停蹄”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停顿地向前走,比喻不停顿地往前走。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古语有云:“有马的地方就有勇气”。
从前古代的战场到现代的地面,马一直是人类信仰的象征,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古诗、话语还是成语,都有涉及马的词语。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探讨这些成语背后的意义。
第一个成语故事:“乘虎归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公元前233年,当时淮阴侯灵和他的兄弟们被大秦帝国的军队包围,因此他们偷了三匹被秦人放养的野兽,就是今天的老虎,用来脱离围攻。
淮阴侯灵他们四个人给每头野兽一人,站上野兽的背上,很快就可以脱离秦军的追捕,并且逃到了安全的地方,这就是“乘虎归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再恶劣的环境下,只要用心去想,也可以想出突破口,这就是“乘虎归山”这个成语所要表达的意义。
第二个成语故事:“绝处逢生”,出自《宋史潘醒传》,描述的是在元朝末年南宋潘醒抗贼,最终成功的故事。
当时元朝末年,蒙古入侵南宋,潘醒凭借他的勇敢和智慧,最终成功抵抗了蒙古的侵略,让潘醒和他的同胞得到了绝处逢生的机会。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处境并不理想,只要有着坚韧的意志,也有可能绝处逢生,实现成功。
最后第三个成语故事:“匹夫之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公元前202年,项羽领兵抗击秦军,最终被秦军大败,最后落荒而逃,曹操送他一匹战马,项羽一马疾驰,跃过千仞峰,凭借自己的勇气,最终成功逃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处境十分艰险,只要有着勇敢的心,也可以迎难而上,实现胜利。
以上就是关于马的三个成语故事,它们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启示,难以用文字表达,就像一只战马,向着前方疾驰一样,让我们都学会勇敢无畏,勇往直前、绝处逢生,勇敢无畏,与艰辛抗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马到成功】形容事情顺利,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
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润滑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