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合成的发展与应用
不对称有机合成的最新发展

不对称有机合成的最新发展近年来,不对称有机合成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不对称有机合成是指通过选择性催化剂或手性试剂,将对称的起始物转化为手性产物的过程。
这种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天然产物合成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不对称有机合成最新的发展,并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策略和技术。
一、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是不对称有机合成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和合成新型的手性配体,成功地实现了许多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
例如,钯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已经成为合成手性化合物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使用手性磷配体,可以实现高立体选择性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此外,铜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和铁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等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二、手性有机催化剂的应用手性有机催化剂是另一种重要的不对称合成策略。
与金属催化剂相比,手性有机催化剂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高的催化效率。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展了许多新型的手性有机催化剂,并成功地应用于不对称有机合成中。
例如,螺环咪唑酮类化合物作为手性有机催化剂,可以催化不对称的亲核加成反应。
此外,手性有机催化剂还可以催化不对称的酮亚胺化反应、不对称的亲电取代反应等。
三、生物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生物催化是一种环境友好且高效的不对称合成策略。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天然酶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许多不对称有机合成反应。
生物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具有催化效率高、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例如,利用脱氢酶催化剂,可以将不对称的醇氧化为醛或酮。
此外,利用酶催化剂还可以实现不对称的酯水解反应、不对称的酮还原反应等。
四、手性离子液体的应用手性离子液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手性催化剂。
手性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催化活性,可以催化多种不对称有机合成反应。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设计和合成不同结构的手性离子液体,可以实现高立体选择性的不对称反应。
例如,利用手性离子液体可以催化不对称的亲核取代反应、不对称的氧化反应等。
有机合成中的不对称催化

有机合成中的不对称催化不对称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一、引言不对称催化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不对称催化通过使用手性催化剂,实现对底物官能团的选择性转化,从而合成手性有机分子。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对称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不对称催化的原理不对称催化的原理基于手性催化剂能够通过与底物特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引入立体选择性。
手性催化剂通常分为金属催化剂和有机催化剂两大类。
金属催化剂常见的有金属锌、钯、铑等,而有机催化剂则包括丙酮醛和氨基酸等化合物。
这些催化剂通过与底物形成配位键或氢键等相互作用,使反应路径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底物的选择性转化。
三、不对称催化的应用1. 酮醛不对称催化加成反应不对称催化加成反应是不对称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应用。
它通过使用手性催化剂,将有机酮或醛与活性化合物(如烯烃、烯丙酮等)进行加成反应,得到手性醇或手性醛酮。
这种反应具有高立体选择性和高效性,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天然产物合成等领域。
2. 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是将不对称手性催化剂应用于化学反应中的另一常见方法。
该反应通常通过催化剂与底物的氢键或配位键相互作用,实现对不对称双键的氢化。
这种反应在合成手性药物和农药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拓宽立体化学空间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 不对称催化环化反应不对称催化环化反应是将不对称手性催化剂应用于环化反应的一种方法。
这种反应通过手性催化剂的作用,将开链底物转化为手性环状化合物,并且能够控制环的构型和立体选择性。
这一方法在天然产物合成、医药和农药合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不对称催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有机化学和催化化学的不断发展,不对称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和丰富。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新型手性催化剂。
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手性催化剂,以满足对底物更高立体选择性的需求。
碳基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的研究与应用

碳基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碳基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成为有机化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通过催化剂的引入,有机合成反应可以实现高选择性和高效率,从而大大提高合成化合物的质量和产率。
不对称催化合成不仅可以合成具有手性的有机分子,还可以有效地构建复杂的有机骨架,为药物合成、天然产物合成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一、不对称催化合成的原理和机制不对称催化合成是通过引入手性催化剂来实现的。
手性催化剂具有对映异构体,可以选择性地催化反应中的一个对映体,从而实现对手性产物的选择性合成。
常见的手性催化剂包括金属配合物、有机小分子和酶等。
不对称催化合成的机理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手性催化剂与底物形成配合物,进而催化底物的反应。
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离子相互作用等方式实现。
催化剂通过提供特定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二、不对称催化合成的研究进展随着不对称催化合成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催化剂被开发出来,催化反应的范围和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钯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和钯催化的Heck反应已经成为有机合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此外,铱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和铑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等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另外,不对称催化合成中的底物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有机小分子底物外,对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不对称合成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引入手性催化剂,可以实现对天然产物中多个手性中心的选择性合成,从而提高产物的手性纯度和产率。
三、不对称催化合成的应用不对称催化合成在药物合成、天然产物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药物合成中,不对称催化合成可以实现对手性药物的高效合成,从而提高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通过不对称催化合成,可以合成出具有高活性的抗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在天然产物合成中,不对称催化合成可以实现对复杂天然产物的合成,从而揭示天然产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不对称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不对称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药物合成领域的研究正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的方向发展。
在这
个过程中,不对称合成方法因其高效性和高选择性逐渐成为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不对称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不对称合成方法简介
不对称合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利用手性催化剂或手性衍生物进行催化反应,以
形成具有手性的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其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选择性地改变分子中的手性中心来生成手性产物。
相比于传统的对称合成方法,不对称合成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经济性,并且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合成出具有手性的分子。
二、不对称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药物研究常常要求从复杂的天然产物中合成出具有活性的分子。
而这种分子通
常含有手性元素,因此不对称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麻黄碱的合成
麻黄碱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哮喘和支气管炎的药物。
传统的化学合成方式要通过
繁琐的步骤来构建目标分子的手性中心。
而利用不对称合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催化反应来实现高产率和高选择性的合成。
2、带状疱疹药物的合成
带状疱疹药物是一类较为常见的药物,其活性分子也含有手性元素。
利用不对
称合成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出具有手性的带状疱疹药物,其选择性和产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结语
不对称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相比于传统的对称合成方法,不对称合成方法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选择性,并且能够更快地合成出具有手性的分子。
未来,不对称合成方法的发展将在药物合成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不对称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不对称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药物合成是药物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通过化学手段合成出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而在药物合成中,不对称合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从不对称合成方法的基本概念、不对称合成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不对称合成方法的基本概念不对称合成是一种将相同官能团的化学物质合成成为且两端官能团不同的手段,主要是指通过不对称催化剂或不对称试剂的作用,使得化学物质官能团的反应性发生差异而导致的化学反应。
不对称合成方法强调的是在反应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降低反应的副产物生成,同时提高化学物质的不对称性。
不对称合成方法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手性催化剂的使用,如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等;二是手性试剂的使用,如氧化铝、被动和活性金属等;三是对分子进行合成,如自由基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二、不对称合成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不对称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作为一种化学手段,不对称合成具有降低反应副产物生成,提高化学物质的不对称性等优势,与其他合成方法一样具有其特殊的应用领域。
1. 引入手性在药物合成中,引入手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而不对称合成方法则能够实现手性引入模式的选择性。
药物中的手性最为常见,所以在药物的研究中,不对称合成手段尤为重要。
通过不对称合成方法,也能够制备出促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为药物合成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
2. 提高合成效率在药物合成中,不对称合成方法则能够提高合成效率。
一般而言,如果使用对映体混合物,这将会增加产品纯度的难度,尤其是当对映体含量较高时。
然而,如果使用不对称合成手段,则能够获得更高的产物纯度和选择性,提高合成效率。
3. 建立生物同质体库不对称合成方法能够建立生物同质体库,这意味着能够完全拟合手性选择性的需要,建立一个手性样品库。
样品库不仅是进行手性分离研究的必须之物,同时也是促进该领域的重要基石。
三、不对称合成的应用价值在当前药物研究领域中,不对称合成方法的应用价值非常高。
不对称合成的应用于医药和化学领域

不对称合成的应用于医药和化学领域不对称合成法是当今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领域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医药和化学领域中更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不对称合成方法是指在化学合成过程中使用一种手性试剂作为催化剂,产生对映异构体专一的合成方法。
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正致力于不对称合成方法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出的成果不仅增加了人们对于手性化合物的认识,也为新型医药和高效合成化学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1. 不对称合成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手性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以拓扑异构体的形式与生物体相互作用从而发挥药理学作用。
在合成药物的过程中,手性化合物的合成非常重要。
如果一种药物的立体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和毒副作用,但是由于手性合成方法的限制,造成了生产成本和使用效果的差异。
不对称合成方法使得手性合成能够更加从容地进行,使相应药物不仅能够更加精准地作用于特定的结构域,也能够更加灵活地调制药效。
例如,较新型的“抗艾滋病病毒NNRTI类药物”利巴韦林,就是利用不对称合成法合成的。
该药物的左右手异构体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学效应,左右手异构体的分离及提纯是该药物的难点,利用不对称合成方法可大大提高产量、纯度,降低成本,提高效果。
尽管手性合成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技术限制,医药领域中还有大量的手性制剂有待生产,因此利用不对称合成法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 不对称合成在化学领域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于手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利用不对称合成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手性化合物分离的问题,为手性化合物制备开辟了新的途径。
不对称合成法不仅可以用于制备单一异构体,还可以用于制备结构独特、分子功能多元的分子物质。
例如,在光电材料领域中,不对称合成法常用于制备旋光性单元和高分子发光材料;在农药制备领域中,不对称合成法常用于合成光致变形材料、手性荧光剂、光学活性物质等。
这些材料具有结构独特、性能鲜明,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定向不对称合成也为分子印迹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有机合成中的不对称催化

有机合成中的不对称催化不对称催化是有机合成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手性催化剂,使得具有对称结构的底物在反应中进行不对称转化,从而得到具有手性的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不对称催化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不对称催化的基本原理不对称催化是利用手性催化剂介导的化学反应,使得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手性。
手性催化剂是指分子具有手性结构并且可以选择性地催化反应的物质。
不对称催化的基本原理是在反应过程中,手性催化剂与底物形成一个手性催化剂-底物复合物,通过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底物选择性发生反应。
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氢键、π-π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等。
二、不对称催化的应用不对称催化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不对称催化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手性药物、农药和天然产物合成等领域。
通过不对称催化反应,可以有效地控制反应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提高反应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不对称催化的应用还可以降低反应底物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三、不对称催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不对称催化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目前,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成为不对称催化的研究热点。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手性催化剂的结构和配体,设计出更加高效的手性催化剂,提高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
此外,开展反应底物的扩展研究,拓展不对称催化反应的适用范围也是当前不对称催化研究的方向之一。
总结:不对称催化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手性催化剂,不对称转化使得底物具有手性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制备手性药物、农药和天然产物合成等领域。
当前的研究趋势是设计和合成高效的手性催化剂,拓展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底物范围,以进一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立体选择性。
随着对不对称催化的深入研究,相信在有机合成领域将有更多新的突破和进展。
不对称合成的发展与应用

不对称合成的发展与应用不对称合成的发展与应用专业:化学姓名:史茹月学号:2013296043巨大的吸引力,其广阔的市场需求更是不对称催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人工合成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主要途径。
外消旋体拆分、底物诱导的手性合成和手性催化合成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三种方法,其中,手性催化合成方法被公认为学术和经济上最为可取的手性技术,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因为一个高效的手性催化剂分子可以诱导产生成千上万乃至上百万个手性产物分子,达到甚至超过了酶催化的水平。
因此,如何设计合成高效、新型的手性催化剂,探讨配体和催化剂设计的规律,解决手性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以及研究手性催化剂的设计、筛选、负载和回收的新方法,发展一系列重要的不对称反应是该研究领域面临的新挑战。
3.科学基金布局手性合成研究手性催化剂的研究目前还缺少系统的理性指导以及规律性可循,手性催化剂及高效催化反应的开发大都凭借经验、运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因此,要实现手性催化反应的高选择性、高效率,需要从基础研究入手,通过理论、概念和方法的创新,解决这一挑战性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开始注意到手性合成这一重要研究方向,并陆续有出色的成果出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适时组织了我国化学和生物学两个学科的研究人员,集中力量在手性药物的化学和生物学领域开展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计划期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黄量与戴立信两位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批准立项,经过4年努力,该项目在黄皮酰胺、丁基苯肽、羟甲芬太尼和异硫氰基羟甲芬太尼等手性化合物及所进行的促智、抗细胞凋亡、抗老年痴呆、抗血栓形成以及镇痛作用的持续性和成瘾性等多方面研究,取得系列重要发现,为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性药物研发积累了经验。
4.不对称催化氢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报道把金属负载在蚕丝上,然后催化氢化合成了具有一定光学活性的产物,但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对
称
合
成
的
发
展
与
应
用
专业:化学
姓名:史茹月
学号:2013296043
不对称合成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手性药物的重要性与类型;结合实例对不对称催化法合成手性药物作简要概述,尤其就是化学不对称催化技术,包括不对称催化氢化、羰基的不对称催化还原、不对称催化氧化、不对称环丙烷化、不对称催化羰基化及不对称催化加成反应等;展望了不对称催化反应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发展方向。
1、概述
手性就是自然界与生命休戚相关的基本属性之一。
近年来,人们对单一手性化合物及手性功能材料的需求推动了手性科学的蓬勃发展,手性物质的合成与医药、农药、精细化工与材料科学的密切关系也显示出重要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研究者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选择性的手性配体与催化剂,其中螺环型手性配体已成为优势手性配体之一;她们发展了多个高选择性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并发展了手性催化剂负载化、分离回收新方法。
生命体系的大部分基本单元都就是手性分子,其所涉及的生命过程及相互作用也大多以手性方式进行。
因此,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手性药物的对映体都以不同方式参与生命过程并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2、“完美合成化学”的重要途径
低成本、高药效的手性药物开发为不对称催化合成的发展提供了
巨大的吸引力,其广阔的市场需求更就是不对称催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人工合成就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主要途径。
外消旋体拆分、底物诱导的手性合成与手性催化合成就是获得手性物质的三种方法,其中,手性催化合成方法被公认为学术与经济上最为可取的手性技术,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与深入的研究。
因为一个高效的手性催化剂分子可以诱导产生成千上万乃至上百万个手性产物分子,达到甚至超过了酶催化的水平。
因此,如何设计合成高效、新型的手性催化剂,探讨配体与催化剂设计的规律,解决手性催化剂的选择性与稳定性,以及研究手性催化剂的设计、筛选、负载与回收的新方法,发展一系列重要的不对称反应就是该研究领域面临的新挑战。
3、科学基金布局手性合成研究
手性催化剂的研究目前还缺少系统的理性指导以及规律性可循,手性催化剂及高效催化反应的开发大都凭借经验、运气与坚持不懈的努力。
因此,要实现手性催化反应的高选择性、高效率,需要从基础研究入手,通过理论、概念与方法的创新,解决这一挑战性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开始注意到手性合成这一重要研究方向,并陆续有出色的成果出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适时组织了我国化学与生物学两个学科的研究人员,集中力量在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领域开展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计划期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
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黄量与戴立信两位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批准立项,经过4年努力,该项目在黄皮酰胺、丁基苯肽、羟甲芬太尼与异硫氰基羟甲芬太尼等手性化合物及所进行的促智、抗细胞凋亡、抗老年痴呆、抗血栓形成以及镇痛作用的持续性与成瘾性等多方面研究,取得系列重要发现,为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性药物研发积累了经验。
4、不对称催化氢化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报道把金属负载在蚕丝上,然后催化氢化合成了具有一定光学活性的产物,但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直到1968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的W、S、Knowles应用手性膦配体与金属铑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在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了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开创了均相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分子的先河。
以这一反应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Knowles就在孟山都公司利用不对称氢化方法实现了工业合成治疗帕金森病的L-多巴[6]这一手性药物。
这不仅仅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例手性合成工业化的例子,而且更重要的就是成为了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分子的一面旗帜,极大地促进了这个研究领域的发展。
随着不对称催化加氢技术的发展,利用新的合成手段进一步开发具有C2轴对称的刚性结构的多种高效磷配体;建立多样性的手性催化剂库以满足不同手性化合物的合成需要;绿色合成路线;手性催化加氢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加氢工艺条件、加氢反应器的设
计等)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8]。
羰基的不对称催化还原高效率的催化剂的获得激发了人们的研究热情,更多的还原型催化剂研究出来,研究拓宽到了还原氢化羰基不饱与键得到手性醇等众多领域。
两个重要的手性催化剂就是手性恶唑硼烷与 Ru(BINAP)[9]。
1987年Corey小组报道了手性恶唑硼烷的不对称硼烷还原反应(CBS方法),e、e、≥95% (Scheme 1);同年Noyori[10]报道了用Ru(BINAP)手性催化剂对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还原,发现在含卤配体的存在下,用Ru(BINAP)催化氢化(-酮酯能得到产物e、e、≥99% 羟基酯的好结果。
美国Merck公司利用此法用手性硼烷对酮进行不对称还原,制得手性醇,然后进一步反应得到水溶性的碳酸酐酶阻滞剂MK-0417,它可降低眼球内压力,用于治疗青光眼疾病(
5、不对称催化氧化
在不对称催化还原反应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美国科学家Sharpless从另一个侧面发展了不对称催化反应。
早在1980年Sharpless [11]报道了用手性钛酸酯及过氧叔丁醇对烯丙基醇进行氧化,后在分子筛的存在下,利用四异丙基钛酸酯与酒石酸二乙酯(5~10 mol %)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对烯丙基醇进行氧化,实现了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12],并在此后的将近10年的时间里,从实验与理论两方面对这一反应进行了改进与完善,使之成为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
此后,Sharpless又把不对称氧化反应拓展到不对称双羟基化反
应,这一反应成功用于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1)侧链的不对称合成。
近年来,Sharpless还发现了不对称催化氧化反应中的手性放大及非线性效应等新概念,在理论与实际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谈到手性催化研究时,Noyori指出:未来的合成化学必须就是经济的、安全的、环境友好的以及节省资源与能源的化学,化学家需要为实现“完美的反应化学”而努力,即以100%的选择性与100%的收率只生成需要的产物而没有废物产生。
但手性催化合成作为实现“完美合成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还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解决。
6、参考文献
[9] 张晓斌、生物酶不对称氧化法制备D-丙氨酸[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04)
[1] 戴晓庭,吴坚平,孟枭,徐刚,杨立荣、动态动力学拆分制备(R)-1-氨基茚满[J]、有机化学、 2014(05)
[3] 吴坚平,杨立荣、生物制造手性化学品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生物加工过程、 2013(02)
[1] Madeleine C、 Warner,Grigory A、 Shevchenko,Suzan Jouda,Kriszti án Bogár,Jan‐E、 B?ckvall、 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 of Homoallylic Alcohols: Application to the Synthesis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5,6‐Dihydropyran‐2‐ones and δ‐Lactones[J]、 Chem、 Eur、 J、、 2013 (41)
[2] Shi-Zhen Wang,Jian-Ping Wu,Gang Xu,Li-Rong Yang、Chemo-enzymatic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 -citalopram by lipase-catalyzed cyclic resolution and stereoinversion of quaternary stereogenic center[J]、 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 2013 (8)
[7] Elina Siirola,Francesco G、 Mutti,Barbara Grischek,Sebastian F、Hoefler,Walter M、F、Fabian,Gideon Grogan,Wolfgang Kroutil、Asymmetric Synthesis of 3‐Substituted Cyclohexylamine Derivatives from Prochiral Diketones via Three Biocatalytic Steps[J]、 Adv、 Synth、Catal、、 2013 (9)
[8] Michael J、 Abrahamson,John W、 Wong,Andreas S、 Bommarius、 The Evolution of an Amine Dehydrogenase Biocatalyst for the Asymmetric Production of Chiral Amines[J]、 Adv、 Synth、 Catal、、 201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