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不对称合成

合集下载

不对称合成反应

不对称合成反应
8.1 概 述
◆不对称合成(asymmetric synthesis)反应是近20年来 有机合成化学中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最有成就的研究 领域之一。
◆泛指:反应中由于手性反应物、试剂、催化剂以及
物理因素(如偏振光)等造成的手性环境,使得反应物 的手性部位在反应前、后形成的立体异构体不等量,
或在已有的手性部位上一对立体异构体以不同速度
CMe3 OH Me3C 79% 1% + Me3C 21% 99% OH
CH3Li 84%
◆立体专一性反应是指由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得到立体构型不同 的产物的反应。它反映了反应底物的构型与反应产物的构型在 反应机理上立体化学相对应的情况。 以顺反异构体与同一试剂加成反应而言,若两顺反异构体
均为顺式加成,或均为反式加成,那么得到的必然是立体构型 不同的产物,即由一种异构体得到一种产物,由另一种异构体 得到另一种构型的产物。 如果顺反异构体之一进行顺式加成,而另一异构体从立体 化学上则进行反式加成,结果得到相同立体构型的产物,这是 非立体专一性反应。

3-氯-1,2-(S)-丙二醇是男性节育剂,
(-)-氯霉素有疗效,
(R)-异构体是有毒的;
(+)-氯霉素却无药效
因此,研究不对称合成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 际意义和重大的理论价值。
◆常规方法合成不对称化合物时,由于两种构型形成机会均
等,得到的产物是外消旋体;为了得到其中有生理活性的
异构体,需要采用繁杂的方法对外消旋体进行拆分。即使 拆分效率很高,也有50%的产物被废弃。 ◆含有个手性中心的分子最多存在2个立体异构体,合成过 程中如果不进行立体控制,即使单步收率为100%,实际有
C C Ph
H Ph
R

有机合成-不对称合成

有机合成-不对称合成

三、不对称反应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一个不对称合成反应中必须至少有一种的不对称因素 存在,这种不对称因素可来自于底物、试剂、催化剂 (化学的或生物的)、溶剂或物理))(光、电磁场)等。根 据不对称因素的来源, 可将不对称反应分为: (1)手性底物控制; (2)手性辅助基团控制; (3)手性试剂控制 (4)手性催化剂控制的四个主要反应类型。
Ph 2P PPh 2
F F O N Me
N COOBu' BiI 3 ( 碘化铋)
F F O NH S Me
Me N
O F N O Me COOH
N
(1) (2) (3) 环状烯胺(1)以(2S,4S)-BPPM与碘化铋(III)催化氢 化以96%产率得到(2)。 从(2)很容易经六步反应制 备到(3)左氟砂星。
其中S为含潜手性基团的底物,A*为光学纯的手性辅助试剂, S—A*为连上辅助基团的底物,P*—A*为连着辅助基团的产物, 而P*则为去除辅助基团后的最终产物。其中手性辅助试剂A* 一般可回收再使用。
以(S)—1—氨基—2—甲氧甲基吡咯烷(SAMP,8)为手性辅助基团合 成高光学纯度的食叶蚁警戒 信息素9就是这类不对称反应的一个典型例子
由光学纯1,1‘-联萘-2,2’-二酚
是手性氢负离子还原剂。
(2) 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 羰基化合物的氢化
Noyori等发现手性联二萘膦(BINAP)与过渡金属 形成配合物还可以还原羰基得到醇。
酮的不对称氢化是制备手性醇的一个有 效方法,BINAP-Ru (II)催化剂对于官能 化酮的不对称氢化是极为有效的:
一个好的不对称合成反应首先应具有好的立体选择性, 即高的对映或非对映过量。此外,温和的反应条件、高 的收率、两种立体异构体合成的通用性、原料经济性等 亦是衡量其优劣的指标。

有机化学中的不对称合成

有机化学中的不对称合成

有机化学中的不对称合成在有机化学领域中,不对称合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效地合成具有手性的有机分子。

手性分子在药物合成、天然产物合成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不对称合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不对称合成反应。

一、不对称合成的基本概念不对称合成是指通过使用手性起始原料或手性催化剂,合成出具有手性的有机分子的化学合成方法。

在不对称合成中,合成的产物具有不对称的结构或旋光性。

与对称合成相比,不对称合成可以得到具有更高的立体选择性和手性纯度的产物。

不对称合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手性诱导或手性催化剂来选择性地激活反应物中的一个面或一个手性中心,从而控制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手性诱导合成方法包括拆分法、不对称催化、酶催化和手性助剂等。

其中,不对称催化是最为常见的方法,它通过使用手性催化剂,使化学反应以特定的立体选择性进行。

二、不对称合成的方法1. 手性诱导合成手性诱导合成是通过使用手性起始原料或手性诱导剂来进行的合成方法。

手性诱导合成包括手性拆分法和手性诱导剂法。

手性拆分法是通过将手性分子与反应物进行化学或物理上的拆分,使得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保持立体选择性。

手性拆分法包括光学拆分法、金属配合物拆分法和手性分子的稳定性拆分法等。

手性诱导剂法是通过使用手性诱导剂来引发反应中的手性识别过程,从而控制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手性诱导剂法包括非手性基团诱导和手性感受性诱导。

2. 不对称催化合成不对称催化合成是通过使用手性催化剂来实现的合成方法。

手性催化剂能够选择性地提供一个特定的反应路径,从而控制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不对称催化合成通常包括氢化、氧化、醇缩合、酯化、醚化等反应。

不对称催化合成中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是手性配体催化法。

手性配体催化法通过使用手性配体配位于金属催化剂上,使催化剂具有手性识别能力,从而实现对反应物的选择性激活。

3. 酶催化合成酶催化合成是通过使用天然酶或人工改造酶来进行的合成方法。

不对称合成

不对称合成

第一章 绪论1.1 手性和不对称合成的意义当一个物体没有对称中心或者没有对称平面的时候,物体与它的镜影就不能重合,他们之间互为对映体,就象人的左手和右手一样,这种物体具有对映体的现象就称为物体的手性。

如大部分攀登植物的缠绕具有右手性,大部分海螺的花纹也具有右手性。

如果化学分子也具有对映体,这种现象就称为分子的手性,这种分子就称为手性分子。

3HL-(+)-乳酸D-(-)-乳酸尽管手性分子的两个对映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相同的原子结合顺序,只是原子或者原子团的空间排列顺序不一样,但它们的性能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当把具有对映异构体的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它们可能表现出极不相同的生物或者生理现象。

比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德国一家制药公司开发的一种治疗孕妇早期不适的药物——酞胺哌啶酮(thalidomide ),商品名叫反应停,其中R-构型对映异构体是强力镇定剂, S-构型对映异构体是强烈的致畸剂,但由于当时对此缺少认识,将反应停以等量的R-和S-构型对映体的混合物出售,虽然药效很好,但很多服用了反应停的孕妇生出的婴儿是四肢残缺,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外,许多其它对映异构体的生物或者生理性能也是相差很大的,如表1所示。

HN N O OOONHNOOOOS-thalidomider反应停, 致畸R-thalidomider反应停, 镇定表1 手性分子不同异构体不同的生理或者生物性能当我们认识到手性是生命的一个本质属性后,这种仅由于分子的立体结构不同而引起在生物体内极不相同的生理性能现象就容易得到解释。

在生命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自然界往往只对一种手性有偏爱,构成生命的糖为D-构型,氨基酸为L-构型,蛋白质和DNA的螺旋结构又都是右旋的,因此整个生命体处在高度不对称的环境中。

当具有不同对称性的两个对映体进入生命体后,只有与生命体某种不对称受体在空间构型上相匹配的对映体才能表现出活性。

所以不同的构型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

第八章 不对称合成反应

第八章 不对称合成反应

因此,研究不对称合成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 际意义和重大的理论价值。
◆常规方法合成不对称化合物时,由于两种构型形成机会均 等,得到的产物是外消旋体;为了得到其中有生理活性的 异构体,需要采用繁杂的方法对外消旋体进行拆分。即使 拆分效率很高,也有50%的产物被废弃。
◆含有个手性中心的分子最多存在2个立体异构体,合成过程 中如果不进行立体控制,即使单步收率为100%,实际有 效产率只有50%,经过多步反应,总收率急剧降低。
在(A)中顺-2-丁烯的甲基接近C3'上体积较小的氢原子,在(B) 中该甲基接近于体积较氢原子大得多的C3上的M基团,这就导致 两种过渡态在能量上的悬殊,从而使反应具有较高的立体选择性。
H H
O O
NC
+ R' C C
NH2
CH3
OR2
OH
N HN
H H
C CH3 O
①H2/P d ②H3+O
H NH2
R2 R3
R1
O OH
S,S-(-)-DET
t-BuOOH,Ti(OPr-i)4 CH2Cl2,-20℃
R2 R3
R1 O
OH
(2)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 1980年, Sharpless研究组发现酒石酸酯-四异丙氧基钛过氧叔丁醇体系对各类烯丙醇能够进行高对映选择性氧化, 得到高e.e值羟基环氧化物,并根据使用酒石酸二乙酯的构 型得到预期的立体构型产物。 Sharpless与另两位科学家分享了2001年的Nobel化学奖。
HNCC3H
O
Ph O O
CN① ②RHa3n+eOyNi,OH- HR3CCN2CHOH
氨基酸,e.e值98%

不对称合成方法

不对称合成方法

不对称合成方法
不对称合成方法是一种利用立体选择性反应,使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占优势的合成方法。

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手性合成。

在不对称合成中,至少要有一个化合物是手性化合物,才能使反应中生成的两种过渡态互为非对映关系,它们的活化能差决定了产物产生不等量的对映体。

不对称合成可以通过使用手性试剂、催化剂或者物理方法(如圆偏振光)来进行。

成功的标准通常包括高的对映体过量百分数、手性试剂易得且可循环使用、可以分别制得R与S异构体,以及最好是催化性的合成。

此外,根据手性的来源,不对称合成可以分为普通不对称合成和绝对不对称合成。

普通不对称合成是指依靠直接或间接由天然获得的手性化合物衍生的基团诱导产生手性化合物的合成。

而绝对不对称合成是指绝对脱离天然产物来源,通过物理方法(如通过圆偏光的照射)诱导产生手性的合成。

不对称合成在合成某些药物、香料、氨基酸及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合成中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合成中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合成中的不对称合成方法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不对称合成方法不对称合成是有机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合成策略,用于制备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有机分子。

本文将介绍不对称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1. 不对称合成的原理不对称合成是在化学反应中控制立体选择性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有机分子具有手性,即它们可以存在两种依据空间构型的镜像异构体。

对于手性化合物的合成,通常需要选择性地生成一种手性异构体而不生成另一种。

不对称合成通过引入手性诱导剂或催化剂,以及具有手性中心的原料分子,来实现选择性合成手性分子的目的。

2. 常用的不对称合成方法2.1 催化不对称合成催化不对称合成是一种利用手性催化剂来控制反应立体选择性的方法,常用的手性催化剂包括金属配合物、有机小分子等。

例如,铑催化的酮还原反应、钯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等都是常见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

2.2 手性试剂参与的不对称合成手性试剂通常是指具有手性中心的化合物,它们可以作为手性源与底物反应,从而导致产物的手性选择性。

典型的手性试剂包括手性醇、手性酸等。

例如,进行不对称亲核取代反应时,可以使用手性的亲核试剂与底物反应来实现不对称合成。

2.3 手性配体参与的不对称合成手性配体在金属催化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配体的选择可以导致反应的选择性以及对映选择性。

通常,配位基团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立体构型来控制手性产物的生成。

常用的手性配体包括膦配体、氨配体等。

2.4 手性溶剂参与的不对称合成手性溶剂是一种可以通过溶解性质改变反应体系手性选择性的方法。

在不对称合成过程中,手性溶剂可以与底物或催化剂形成氢键或其他作用力,从而促使产物的手性选择性。

手性溶剂的选择需要考虑溶解性、选择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因素。

3. 应用案例不对称合成方法在有机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药物合成中常使用不对称合成方法来合成药物的对映异构体,从而提高药物的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不对称合成手性合成

不对称合成手性合成

5)一种对映体有药理活性,另一种对映体有毒性作 用
6)对映体的作用具有互补性
此外,手性化合物对映异构体亦常具有不同的其 它性质,如以下不同的味觉性质:
3、手性药物获取途径
如何获得手性化合物
除从天然手性源的化合物中提取和生物技术合成外,手 性化学药物来源还有:
1
消旋化合物的光学拆分 从天然手性化合物进行不对称诱导 利用生化技术与有机合成相结合进行合成 利用不对称金属催化进行合成
R1, R2 H, H Me, H Ph, H H, Me
Yield (%) 65 70 89 50
ee(%) 90 96 >98 >95
1994年底全世界化学药物
市售化 学药物 来源 手征性 6 517
单一异构体 509 外消旋体
上市形式
天然及半合成 非手性 523 手性 1850 合成
8
1327 非手性 799 (~60%) 手性 528 单一异构体 61 (~40%) 外消旋体 467
手性药物政策与市场情况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药政部门对手性药物的开 发、专利申请及注册开始作出相应的规定。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1992年3月的政 策规定:对于含有手性因素的药物倾向于发展单一 对映产品。随后又表示鼓励把已在销售的外消旋药 物转化为手性药物,称为“手性转换”;对于申请 新的外消旋药物,则要求对两个对映异构体都必须 提供详细的生理活性和毒理数据,而不得作为相同 物质对待。

立体专一性反应告知我们这样的思想,A的另一非对映异构体A’将会产生 与B相反的产物B’;立体专一性不是完美的立体选择性。
SPh R A Br
SN2
SPh R B SPh , R A' B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潜手性分子某一反应面上的基团按优先次序 (L>M>S)排列的顺序为顺时针,则该反应面称为Re面( 拉丁文rectus);而若排列的顺序为逆时针则称为Si面(拉 丁文sinister)。
氢负离子作用于苯乙酮羰基的两个反应面得到
一对对映体。
反应中氢负离子进攻苯乙酮羰基的Si面得到(R)—构型 的1—苯基乙醇;而进攻其Re面则得到(S)—构型的1— 苯基乙醇,而进攻其Re面则得到(S)构型的1—苯基 乙醇。
这类不对称反应的最大优点在于反应的起始原料一 般来自于天然的手性化合物,如氨基酸、碳水化合 物、萜类和合成的光学纯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光学 纯度,因此对于新不对称中心的形成常常可以达到 好的不对称诱导效果。
抗生素milbemycin b3的合成方法之一可归结为(S)—香茅醇和D—甘 露醇为手性源出发的合成。
这类反应局限性主要在于手性原料的种类和来源比较有限的, 而且往往只有一种特定的构型易得,如糖只有D—型的,氨基 酸则为L—构型。
2. 手性辅助基团控制的不对称反应 这类反应与上述底物控制的反应类似。反应的立体选择性也是通过 分子内已有的手性中心控制的。但在这类反应中,手性中心不是底 物分子中固有的,而是通过形成化学键的方式将一手性基团特意引 入到底物分子中,使其在反应中“临时”起到不对称诱导作用,但 在反应结束后,则将其除去。因此引入底物的手性基团只起到一种 阶段性的辅助作用,故称为“手性辅助基团”。
潜手性单元可以是含有重键的平面基团如 羰基、碳碳双键、亚胺基,也可以是饱和 碳上的潜手性单元如乙苯中的亚甲基等。
一个成功的不对称合成的标准:
(1)高的对映体过量(e.e.);
对映体过量:在二个对映体的混合物中,一个对 映体过量的百分数。
e.e.=[( - )/( + )]×100%
(2)手性辅剂易于制备并能循环利用;
ee值为98%
但若底物分子中已有手性中心存在,且反应的产物为不等量的 一对非对映异构体,这样的反应则称为“非对映选择反应”。 非对映选择反应的产有光学活性。如光学活性烯酮(5)—(2) 与二甲基铜锂的共轭加成反应得到光学活性的非对映选择性产 物。
(3)可以制备到R和S两种构型;
(4)最好是催化性的合成。
* 迄今,能完成最好的不对称合成的,无疑应首推自然 界中的酶。发展像酶催化体系一样有效的化学体系是对人 类智慧的挑战。
底物分子本身则可以是非手性的或手性的。 在一个不对称反应中,若底物经转化后形成不等量的 一对对映异构体,则该反应称为“对映选择反应”。 如非手性的苯乙酮在手性硼噁唑烷1催化下由硼烷还 原后形成(S)—对映体为主的1—苯基乙醇就是一个对 映选择反应 .
第八章 不对称合成
Asymmetric synthesis
一、概述
二、概念
1.不对称合成
Morrison和Mosher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定义, 将不对称合成定义为“一个反应,其中底物 分子整体中的非手性单元由反应剂以不等量 地生成立体异构产物的途径转化为手性单元。 也就是说,不对称合成是这样一个过程,它 将潜手性单元转化为手性单元,使得产生不 等量的立体异构产物”
de值为96%
立体选择性反应中,两个立体异构产物的比例可以用 于衡量反应立体选择性的优劣。但实际上更常用主要 异构体超出次要异构体的百分率即“百分过量”来表 示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若 反 应 为 对 映 选 择 的 , 称 为 “ 对 映 过 量 ” (ee , enantiomeric excess); 若反应为非对映选择性的,则称为“非对映过量”(de, diastereomeric excess)。
其中S为含潜手性基团的底物,A*为光学纯的手性辅助试剂, S—A*为连上辅助基团的底物,P*—A*为连着辅助基团的产物, 而P*则为去除辅助基团后的最终产物。其中手性辅助试剂A* 一般可回收再使用。
以(S)—1—氨基—2—甲氧甲基吡咯烷(SAMP,8)为手性辅助基团合 成高光学纯度的食叶蚁警戒 信息素9就是这类不对称反应的一个典型例子
一个好的不对称合成反应首先应具有好的立体选择性,
即高的对映或非对映过量。此外,温和的反应条件、高 的收率、两种立体异构体合成的通用性、原料经济性等 亦是衡量其优劣的指标。
2. 反应面: 在不对称合成中,为了能方便地表述反应发生的方向, 对像苯乙酮这样的潜手性分子的两个反应面作了定义。 按广义的CIP(Cahn—Ingold—Prelog)规则,常见的含双 键的平面型潜手性基团的反应面按如下方式定义:
反应发生的面与产物的绝对构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即在一个反应中发生于某一面所形成的产物可能是S— 构型的,亦可能是R—构型的,具体取决于反应产物按 CIP次序规则得出的构型。
三、不对称反应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一个不对称合成反应中必须至少有一种的不对称因素 存在,这种不对称因素可来自于底物、试剂、催化剂 (化学的或生物的)、溶剂或物理))(光、电磁场)等。根 据不对称因素的来源, 可将不对称反应分为: (1)手性底物控制; (2)手性辅助基团控制; (3)手性试剂控制 (4)手性催化剂控制的四个主要反应类型。
1. 手性底物控制的不对称反应
在底物控制的不对称反应中,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是由底物分子中 已有的于性中心控制或诱导的。新不对称中心是由试剂与底物分 子中的潜手性基团反应而形成的。
其中S和G*分别为底物分子中的潜手性和手性基团,R为手性 或非手性反应试剂,P*为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新不对称中心。
通过羟基酮中存在羟基的诱导,硼氢化锌高 选择地还原分子中的潜手性羰基,形成>98 %(de)的还原产物
3. 手性辅助基团控制的不对称反应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比手性底物控制的反应更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前者只是单一底物控制的反应,而后者则可通过与一系 列不同的潜手性底物(一般为含同一官能团的化合物)相 连而实现不对称诱导。如(R)—和(5)—1—氨基—2—甲 氧甲基吡咯烷(RAMP)和(SAMP)既可用于各种酮,也可 用于醛o—位的不对称烷基化,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产 物,显示了手性辅助基团在不对称合成应用中的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