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教案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案(2)(1)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学法指导】:1、课前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预习,提出问题,带着问题预习。 2、课堂指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后指导: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练习,加强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课标要求】:诠释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认识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难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组织的异同及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学习】: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欧共体的成立: 2、特点: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成立: 2、意义:

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建立的原因: 2、建立并发展: 3、特点: 【课堂合作探究】 1.什么是经济区域集团?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那几个?这几个区域组织发挥了哪些作用? 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91年11月,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同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材料二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发展起来的,相对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是它们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亚太经合组织自建立开始就始终将“开放的地区主义”奉为行动准则,在注重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尊重各成员的经济利益,力求与国际惯例、国际市场的体制接轨。同时,允许成员与非成员的经济合作。1994年的《茂物宣言》在确定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目标时,还强调应与关贸总协定保持一致,强烈反对建立封闭式的贸易集团

世界顶级的经济学期刊

经济学的世界顶级期刊 (2012-05-20 21:32:52) 转载▼ 标签: 分类:科研 计量经济学 学术期刊 论文 金融学 教育 一、世界顶级经济学学术期刊 1。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https://www.360docs.net/doc/37871453.html,/aea_journals.html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911 - 1998 in JSTOR ° Articles available from 03/01/1987 - 3 years ago in the ABI/INFORM Global database ° Article s available from 03/01/1965 - 3 years ago in the Business Source Premier database 2. Econometrica https://www.360docs.net/doc/37871453.html,/journal.asp?ref=00129682 https://www.360docs.net/doc/37871453.html,/es/contents.html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933 - 1996 in JSTOR ° Articles available from 01/01/1996 - present in the ABI/INFORM Global database 3.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0/01/1995 - present in General Business File ASAP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892 - 2000 in JSTOR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01/01/1996 - present i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ttps://www.360docs.net/doc/37871453.html,/JPE/index.html

历史教案-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历史教案-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 技革命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⒈兴起的标志以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为代 表,还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高新技术。 ⒉兴起的条件及原因⑴由于____出现重大突破;⑵一定的___、 ___基础的形成;⑶由于_____的需要,特别是________ ______的结果。 如在原子能利用方面,_____在___ [时间]提出质能转换式, 在______的推动下,从理论转变为应用。 ⑴科技转化为______的速度加快。 ——第三次科技革命___的特点。 ⑵___和___密切结合。 ⑶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____, 出现两种趋势⒊特点①学科越来越 __,分工越来越__。 ②科学研究朝着____方向发展。 ⒋影响⑴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______的发展。 ⑵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______和______的变化。

西方发达国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第一、二产业比重___,第三产业比重___;政府加大了 对科技的___和___。 部分亚洲国家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______的 机遇,积极发展本国工业。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______的调整。 _____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科 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____。 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⒈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⑴战后至 70 年代初高速发展时期。 ①原因大力拓展______,进行___输出。 应用第__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得到提高。 政府直接投资需要巨额资金的工业,并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 宏观管理,资本 主义发展进入________阶段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这是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 ②成果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全世界__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70 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 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___多。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概念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等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1.1经济全球化基本成因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2)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追逐利润的动机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3)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原因 1.2经济全球化特征 (1)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动力。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微观主体。 (3)经济行为跨国界活动成本降低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深入与拓展的重要保证。 1.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1)贸易全球化 (2)生产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1.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 2.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 3.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 4.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 6.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 2、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性的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国际经济组织。 2.1跨国公司的特征 1.结构特征 营业规模;地理分布;股权结构 2.环境特征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 3.经营管理特征 战略目标全球化;营运过程的国际化;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2.2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 1.股权参与的形式 收购企业和股权式投资 2.非股权安排形式:不参与股权,不能凭借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 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产品分成合同 2.3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世界经济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3、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第二章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 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 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 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 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5分) 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5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分)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2分)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2分)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被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实质

《世界经济概论》选择判断1-6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题Word版

填空(10*2)单选(5*2)多选(5*3)名解(4*5) 简单(2*10)论述(1*15) 一、填空 1、当今世界的国际三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种贸易效应: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3、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分类 以时间的长短为标准:长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 以资本的来源为标准:官方的资本流动、私人的资本流动 以资本的特性和作用分: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4、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市场的扩大 5、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实体性、控制性、渗透性、跨国性 6、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及其基本职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 职能:汇率监督、提供信贷 7、国际贸易产生的必备条件 (1)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2)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8、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 9、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10、跨国公司的分类、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 分类:横向型水平型多种经营、垂直型多种经营、混合型多种经营 要素转移效应、国际收支效应、就业效应、主权效应、稳定效用 11、国际分工的主要类型: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 12、国际汇率制度的形式演变: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中心汇率 国际货币的形式演变:金本位、银本位、现代货币 13、金融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金融国际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资本跃出国界的现象 二、选择 1、历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第一次:蒸汽机第二次:发电机第三次: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 2、主要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发动机” 理论(罗伯特逊)、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技术差距理论(波斯 纳)、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费农) 新型:规模经济理论(保罗·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理论:重商主义、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李斯特)、新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理论模型(高德莱)“中心—外围”理论 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海默、金德尔伯格)、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小岛清)、市场内部化理论(巴克利、卡森、拉格曼)、贺希模式、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小规模技术理论(威尔斯)、战略联盟理论(技术协调论、市场权力论、交易

(完整版)人民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

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分析欧洲联盟的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2.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3.归纳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现实生活情况,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历史情境的再现等形式,使学生体味历史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域经济集团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2.通过中国加入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进程。 难点: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这堂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其次是让学生讨论,老师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采用阅读法。 【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 【课时、课型】 一个课时,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也就是专题八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同学回答略)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今天我们主要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例来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下面这幅图片是这三个区域组织的地理分布图,在地理上他们分别在欧洲、北美洲还有亚太地区。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153页看看课前提示。(老师写标题)。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请同学们看课本153页知识链接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欧洲联盟是怎么样形成发展的,他对西欧和世界又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讲授新课: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过渡: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欧洲联盟的建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金陵科技学院《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

《世界经济概论》 名词解释 1、国际直接投资: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为手段,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的一种投资行为。 2、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 3、结构性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经济体制内发展不平衡,发展较快的部门便会形成劳动力供应紧张,引起物价的急剧上涨;而发展不快的部门因失业的劳动力不易转移,成为社会上的失业人口,因而使社会出现高物价与高失业并存的停滞膨胀现象。 4、国际分工: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5、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6、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7、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8、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选择题 1、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模式:美国是传统市场经济模式;日本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国家干预主导型的模式;法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模式。 3、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载体。 4、发达国家在技术转移中占据主导地位。 5、战后国际分工的形式主要是水平型分工,特点是 6、特别提款权是IMF创造出来的。 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3)实行可调节的固定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8、紧急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

宋代经济发展教案完整版

宋代经济发展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 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 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 问题的能力。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北宋出 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 家。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 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 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耕获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个认识,让学生明确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讲授新课

世界经济学答案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综观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全面性和世界性。(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影响: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1)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扩大了商品市场(2)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3)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

世界经济概论 第三版的期末总结 完全是自我总结哟

第一章世界经济 国际分工 含义: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基本特征:统一性竞争性扩展性 基本运行机制:国际价格机制、关税率机制、资本收益率机制、汇率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传导机制 内容: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国际资本流通领域、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 萌芽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18世纪中后期 (1)“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好了地理上的条件。 (2)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相继被发现,引起了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促进了以分工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初步形成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2)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最终形成期:19世纪70年代开始 (1)科技革命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战后,世界经济首先经历了回复和高速增长阶段,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先后进入滞胀阶段或债务危机,相应的调整又引发了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冷战的结束使得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散,经济全球化时代真正到来。但是,随着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频发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含义: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一体化。 成因:科技革命的大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主要表现: 一、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1.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 2.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二、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三、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1.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 2.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 3.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四、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1.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产业链的形成 2.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五、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意义: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案 浙教版

一欧洲的联合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通过概述世界经济从战后至今的发展趋势,来了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并对此做出评价。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把握其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处在世界发展大坐标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欧洲的联合》为本专题第一节内容,通过对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和表现的学习,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深刻背景;通过对“欧共体”及“欧盟”成立和发展过程的学习,了解整个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要影响;通过对欧元产生的过程的了解,认识欧元在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基本了解欧盟,了解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认识欧洲一体化建设中所体现的经济先行、政治跟进,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道路。欧洲的联合使历史上战乱频仍的欧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实现了大部分地区的和平联合,这对于欧洲的稳定与繁荣,以及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这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一个典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石。 本课重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及影响 本课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二、课前导学材料 1.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的时间是() A、xx年 B、xx年 C、xx年 D、 xx年 2.填空: 1971年,通过“维尔纳计划”,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1979年,在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1995年,在马德里举行德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欧洲货币单位埃居,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1月4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 欧元的启动将有效地消除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的经济发展。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认识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概述欧元产生的影响,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借鉴其合理的方法与正确的经验,学习用联系的方法看待问题,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世界经济概论试习题及答案.

欢迎阅读《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 B.非政府组织 C.跨国公司 D.各国消费者 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工业化国家 B.经济转轨国家 C.欠发达国家 D.先进国家 5.世界经济区别于一般国民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B.要素禀赋理论 C.产业内贸易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8.(是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所有权优势的核心。

A.创新和研发 B.品牌 C.资本 D.专利 9.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的 11.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 A.东亚地区 B.拉美地区 C.中东地区

D.中东欧地区 12.通过贸易壁垒扶持本国弱小工业的成长,提高其竞争力以使之最终能与先进国家进行自由竞争,这是(的核心内容。 A.比较成本理论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利率互换 D.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15.下列国际经济组织中,不属于联合国系统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贸发会议 16.关贸总协定推动的八轮多边关税减让谈判中,议题最多、范围最广、规模最大、进程最难、成果最多的一轮是(。 A.肯尼迪回合 C.交易费用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 19.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目标是要建立(。 A.关税同盟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 一、名词解释 1.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 2.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 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岀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 条件的工业 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 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5.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 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都承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都以高科技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全球化。 6. 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 “外贸系数”。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 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即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 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发生变化,贸易依存度是判断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 指标 7. 重商主义::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产生于16 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岀,增加金银输入。早期重商主 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 8. 国际金融组织: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机构。 二、简答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内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内容:20世纪末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现和使用为主要标志, 特点:这次科技革命涉及领域之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既在自然科学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又在生产技术上有全面的创新,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及整个 国民经济结构实现了全盘现代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达到新的水平 影响:1、科技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世界经济的工业化程度得到提升,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科技革命使先进国家普遍获益。产业内部分工得到发展规模经济收益十分明显3、科技革命使产品日益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