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动物与能量》习题1

合集下载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课练(含答案)(word文档,全文可编辑)1.1《阳光下的植物》同步练习题教学目标1.知道二歧分类法是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又根据相对应明显不同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如此下去,直至把所有植物分完。

2.知道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养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3.能够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

4.针对植物生长的秘密这一问题,搜集、阅读科学家相关研究过程的资料,了解绿色叶片可以制造养分维持植物自身的生存。

一、填空题。

1.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在观察钟罩内小白鼠的生活状态后,发现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后来人们知道了那“污浊之气”就是_________。

2.给植物分类时,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的方法是_________分类法。

3.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用实验验证了植物绿叶能在阳光下制造_________。

4.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_________与_________合成养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的植物属于茎木质的是( )。

2.17世纪早期,海尔蒙特把一棵重2.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在一个木桶里,每天只用纯净的雨水灌溉树苗。

5年后,柳树增重了74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57克,他据此提出( )。

A.植物体生长靠水分B.植物体生长靠土壤C.植物体生长靠阳光3.下列物质中,( )是阳光照射下植物自身制造出来的。

A.水B.二氧化碳C.淀粉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B.水和氧气C.二氧化碳和水5.草莓大棚的农民为提高草莓产量采取了以下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止伤害草莓,大棚顶部的遮阳网一直盖者B.冬天全天都打开大棚顶部通风,充分地利用空气进行光合作用C.白天把遮阳网掀开,晚上打开补光灯,让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三、判断题。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措施中与提高温室蔬菜产量无关的是()A. 适当增大氧气浓度B. 适当增大二氧化碳浓度C.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D. 调节到适宜温度【答案】【解析】2.nuc-1基因被称为高等动物细胞的“死亡基因”,该基因控制合成的DNA酶能使细胞中的DNA水解。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衰老细胞内nuc-1基因会被激活B. nuc-1基因可在某些胚胎细胞中表达C. 高尔基体参与DNA酶的加工、运输和分泌D. 该事实说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答案】C【解析】解:A.依题意,nuc-1基因控制合成的DNA酶能使细胞中的DNA水解,属于细胞凋亡过程,衰老细胞最终的结果是凋亡,所以衰老细胞内nuc-1基因会被激活,A正确;B.某些胚胎细胞也会凋亡,所以nuc-1基因可在某些胚胎细胞中表达,B正确;C.DNA酶是胞内蛋白,不会分泌到细胞外,C错误;D.该事实说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D正确。

故选:C。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甲烷【答案】D【解析】解: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_4,一般作为燃料使用.故选:D.4.如图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甲、乙两种植物CO_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甲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乙植物呼吸作用强度B. C点光照强度时,限制甲乙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C. 如果在图中C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C_5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加D. 两曲线的交点代表两种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数量相等【答案】B【解析】5.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转基因植物合成的蛋白质,可能成为某些人群新的过敏原B. 克隆人可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C. 如果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D. 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答案】C【解析】解:A.转基因生物存在食物安全问题,如转基因植物合成的蛋白质,可能成为某些人群新的过敏原,A正确;B.克隆人可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B正确;C.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要通过验证才能得到证实,C错误;D.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D正确。

《动物与能量》备课教案

《动物与能量》备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动物与能量》学科领域:生物学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能量来源和能量转化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动物运动的意义和能量消耗。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物能量的来源、转化和消耗。

难点: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和参考书籍。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PPT展示动物的能量来源,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如何获取能量。

2. 探究动物能量来源(15分钟)讲解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动物能量的转化过程。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动物能量消耗的意义,总结运动对动物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动物运动实例,如猎豹追捕猎物、鸟类的迁徙等,引导学生了解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能量的来源、转化和消耗。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能量的转化过程。

2. 探究动物能量转化(15分钟)讲解动物体内的能量转化过程,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动物如何高效利用能量,总结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15分钟)设计一个关于动物能量转化的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能量的转化过程和保护生态的意义。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能量消耗,下周分享。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动物能量的来源、转化和消耗。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动物与能量》备课教案

《动物与能量》备课教案

《动物与能量》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让学生了解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动物的能量来源和能量传递3.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 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能量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设置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教案、课件、学生活动材料。

3. 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试卷、调查表等。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课主题《动物与能量》。

2. 讲授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介绍动物的特征,如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等,并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

3. 探讨动物的能量来源和能量传递:讲解动物如何通过食物链获取能量,以及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4. 展示生态系统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强调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5.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

八、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观察身边的动物和生态环境。

2.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生态瓶,模拟生态系统的运作。

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物与能量知识的理解。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动物与能量同步练习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动物与能量同步练习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动物与能量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动物与______之间、动物与______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答案:植物|动物解析:解答: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植动物的食物关系。

2、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有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________。

答案:食物链解析:解答: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有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的概念。

3、在食物链中,_______和______在不断的流动着。

答案:物质|能量解析:解答: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断的流动着。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4、动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

答案:太阳光解析:解答:动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能量来源。

5、对于食物链,它起源于_____,终止于________。

答案:植物|动物解析:解答:对于食物链,它起源于植物,终止于动物。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的起末。

6、人和动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_________。

答案:能量解析:解答:人和动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分析:本题考查能量的重要性。

7、下列几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青草>兔子>老虎B、狮子>狼>山羊C、阳光>青蛙>蛇>秃鹫D、松树>狐狸>链状球菌答案:A解析:解答:兔子吃青草,老虎吃兔子,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的判断。

8、食物链中的生物,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

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太阳B、老鼠C、奶牛D、芦苇答案:D解析:解答:自然界的生产者是植物,故选D。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

精心整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名词解释:1初水分2干物质3粗蛋白质4粗脂肪5无氮浸出物6粗纤维7粗灰分8酸性洗涤纤维9中性洗涤纤维10过瘤胃蛋白质11营养水平12理想蛋白质13必需氨基酸14非必需氨基酸15限制性氨基酸16氨基酸互补17氨基酸平衡18非蛋白氮19蛋白质生物学价值20蛋白质净利用率21代谢氮22风干样本23必需脂肪酸24能值25能量26总能27消化能28代谢能29净能30尿能31粪能32热增耗3339奶牛能量单位能量饲料4855代谢体重566472配合饲料79有效能80是非题:123456789同一种饲料对不同家畜,其蛋白质消化率不同。

()10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就是指饲料中可消化粗蛋白的利用率。

()11反刍家畜淀粉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12瘤胃分泌纤维素酶,因而瘤胃是反刍家畜消化纤维素的场所。

()13反刍家畜所需能量的60%以上来自挥发性脂肪酸。

()14猪采食饲料后,在胃中进行着淀粉的消化。

()15猪鸡不能大量利用粗饲料。

()16反刍动物所需能量主要来自挥发性脂肪酸。

()17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大于真消化率。

()18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升高,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

()19粗纤维对动物无任何有益作用。

()20粗纤维中所有成分动物都不能利用。

()21动物体组织内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沉积量主要取决于饲料中两种脂肪酸的含量。

()22消化能包括部分不能被家畜利用的经发酵形成气体如甲烷。

()23饲料的总能值高,消化能值和代谢能值也高。

()24()252627()2829维生素30维生素313233维生素3435维生素3637维生素3839由于水在畜牧生产成本中比例最小,所以水对畜牧生产意义不大。

()40在动物营养中,代谢水能满足大多数家畜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需要。

()41缺乏铜不利于铁的利用。

()42在家畜体内蛋氨酸和胱氨酸可相互转变。

()43赖氨酸和精氨酸之间存在拮抗关系。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4.13《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4.13《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4.13《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话动。

活动1“动物的食性”目的是通过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并按照食性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活动2”分析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即食物链。

应用与拓展“结网游戏”意在通过游戏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能量在各生物之间的传递和转化,了解食物链中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或增加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认识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乐于从不同视角、不同方法探究动物与食物之间联系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动物的食性和食物链。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能举例说出不同动物的食物,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

2.能说出什么是食物链。

科学思维:1 .能通过动物行为与能量之间的联系,提出探究性问题。

2 .能通过观察、阅读等方式获取有关科学事实。

3 .能用科学语言、流程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4 .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

5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结果性评价。

探究实践:1 .能对动物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表现出探究的兴趣点。

2 .能从不同视角研究动物与食物之间的联系。

3 .能尊重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4 .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态度责任:能举例说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师准备】青蛙、蝗虫、草、蛇、鹰等动植物图片或课件,分别写有玉米、水稻、小老、螺蚌、蛇、鹰、麻省、蝗虫、田鼠、谷子的头饰,纵子或橡皮第1-5年等。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17章第1节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17章第1节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同步训练题(解析版)【练基础】一、选择题1.鲤鱼和猫头鹰的主要运动形式分别是( )A.奔跑、蠕动B.飞行、攀援C.游泳、飞行D.跳跃、爬行【解析】选C。

本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形式。

动物的运动形式和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运动形式包括奔跑、爬行、蠕动等;空中生活的动物运动形式是飞行或滑翔;水中生活的动物运动形式主要是游泳。

鲤鱼生活在水中,运动形式是游泳,猫头鹰的主要运动形式是飞行,适于空中生活。

【拓展归纳】动物的运动形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2.跨栏运动员在跨栏瞬间的运动形式属于( )A.奔跑B.行走C.跳跃D.飞行【解析】选C。

跨栏运动员在跨栏的瞬间是双足抬离地面,身体腾空,所以是跳跃。

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形式( )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解析】选B。

本题考查青蛙的运动形式。

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在水中时运动形式是游泳,在陆地时既有爬行,也有跳跃,但不能行走。

4.蝗虫的运动形式是( )A.爬行B.跳跃C.飞行D.以上三种运动形式都有【解析】选D。

本题考查蝗虫的运动形式。

蝗虫的运动器官有三对足和两对翅,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后足适于跳跃,两对翅适于飞行。

5.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哺乳动物是( )A.天鹅B.蝗虫C.蝙蝠D.野鸭【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

除了鸟类和昆虫外,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也能在空中飞行。

6.诗句“红掌拨清波”告诉我们,鹅在水中的运动主要依靠( )A.鳍B.翼C.附肢D.后肢和趾间的蹼【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运动器官。

鱼类依靠鳍在水中游泳;鸟类依靠翼在空中飞行;虾、海龟等依靠附肢在水中运动;家养的鹅、鸭和野生的天鹅、野鸭等,后肢的趾间有蹼,依靠后肢和蹼的张缩在水中运动。

7.主要运动形式相同的一组动物是( )A.河蟹、野鸭B.袋鼠、鸵鸟C.企鹅、麻雀D.鳄鱼、蜥蜴【解析】选D。

本题考查动物的主要运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动物与能量》习题
、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2)动物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杂食性动物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6)食物链中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逐渐(
二、根据下边动物和植物的相互关系,画出食物网。

(1)各种动物进行的各种活动, )消耗能量。

A.不需要 C.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 D .不知道
A.地下
B.周围的大气 C .自己的食物 D.水
(3)食物链是依据动植物间( )的关系建立的。

A.吃与被吃
B.追与被追 C .同一种类 D.级别
(4)草食性动物所需的能量来自于),肉食性动物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
A.动物
B.绿色植物 C .细菌 D.动物和绿色植物
(5)食物链一般从( )结束。

A.杂食动物B .草食动物 C .绿色植物 D.凶猛的肉食动物
A.递增
B.递减
C.保持不变
D.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