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KU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黄巢起义(875年—884年)
唐朝末年,王仙 芝、黄巢领导的农民 起义爆发。起义军曾 一度攻占了长安,最 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 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 合镇压了起义。
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 开封,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
唐朝的兴亡过程
朱温(852—912年),原名朱温,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 帝后又改名朱晃。朱温酷爱女色,连儿媳们都得入宫陪伺他, 912年,朱温被其次子朱友珪所杀。923年,后梁被后唐李存 勖所灭。
唐玄宗逃往四川
长安
马嵬驿
灵武即位
马嵬民众拦阻玄 宗请留,玄宗不从, 逃亡成都,太子李亨 留下。756年李亨即 位,尊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即位后派郭子 仪和李光弼等大将平 叛,763年,安史之 乱结束。
安史之乱的影响:
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嵬驿。随行将士处死 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 。
2.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 分裂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 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 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 周。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 变,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 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 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 、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 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
严重后果是什么(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C.形成五代十国
B
)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3.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 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C.唐太宗 B.隋炀帝 D.唐玄宗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PPT课件3 川教版

3.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 ( C ) A.农民战争 B.统一战争 C.叛乱战争 D.兼并战争 A ) 4.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流动作战 B.攻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C.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D.推翻了唐王朝 5.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 C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川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5课 从“安史之乱” 到 五代十国的分裂
导入
在强盛与衰落、 统一与分裂之间,并 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场动乱使强盛的唐 朝迅速衰落,八年战 争使统一的唐朝分崩 离析。深刻的历史教 训启示我们应牢牢记 住“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这句至理名言。
一、安史之乱
1、看书P16-17页说一说天 宝危机出现的原因?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不理朝政;任用李 林甫、杨国忠。唐 朝政治日趋腐败, 统治阶级享乐之风 盛行。
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 “十国”:与五 代同时,南方与 山西地区先后建 立多个割据小国, 总称“十国”。
。
2、说说五代十国的特点
(1)五代十国是唐 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 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 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战乱与发展并 存;后周世宗柴荣发展 经济,严肃法纪,整顿 军队,使国力大增,为 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
4、说说唐朝灭亡的情况 (1)背景:原为农民起 义军将领的朱温,投降唐 朝后,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 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 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 力。 (2)灭亡:907年,朱 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 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 1、说说“五代” 是指哪几个政 权?十国?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PPT课件 图文

很多婚姻,似乎都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 多少夫妻,开始甜蜜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走着走着就选择了分开,原因无非是对感情不忠、个性不和,不再相爱。但更多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并不是原则和底线上出了问题,而是一方忙着工作赚钱,另一方忙着照顾家庭,生活的琐碎耗尽了彼此的激情,夫妻双方在平淡的生活中不再去表达对彼此的爱,以为相互理解,实则渐行渐远。 电影《消防员》中,讲述了一个七年之痒的婚姻故事。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丈夫凯勒是一名消防员,妻子凯瑟琳是医院的公关主任,他们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叱咤风云,婚姻生活却水深火热、破碎不堪。丈夫忍受不了自己每天上班那么辛苦,回家却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还因为不顾家经常被妻子各种埋怨,动辄愤怒地摔门而出,无视妻子为家庭的其他付出;妻子觉得丈夫只关心工作,根本不关心家庭,为此自己经常大吼大叫,无数次崩溃大哭,忽视了丈夫工作中的压力。
在职场中,凯勒时常告诫自己的手下:“永远不要丢弃你的同伴,尤其是在火场中。”许多次,他为了保护战友,工作时都是自己率先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然而,他却没有将这句真理应用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在经历过了无数次激烈的争吵冷战后,离婚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凯勒的父亲不忍心看着他们婚姻破裂,他给了儿子一个《爱的挑战40天》的手抄本,恳请儿子按照上面写的做法,花40天的时间修复一下夫妻感情,为挽救自己的婚姻做最后的努力。他告诉儿子,他并不是不爱妻子了,只是忘记了怎样去爱。凯勒答应了,在工作之余,他照本宣科地做起了笔记上的事,在妻子发火的时候不抱怨、为妻子准备一顿早餐,在妻子生病时,贴心倒水喂药,泡咖啡、洗碗、打扫卫生、买鲜花、烛光晚餐…… 凯勒原本对这段挑战很抵制,后来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悟出了婚姻的真谛,他重新审视了一切,明白了自己婚姻破碎的原因,是因为不懂得如何维护两人之间的感情。面对丈夫的点滴变化,凯瑟琳最初不为所动,认为那些不过是丈夫不想离婚暂时使出的小伎俩。凯勒并不放弃,依旧打起12分精神继续坚持着,他一点一点填补着夫妻之间的鸿沟,慢慢融化着妻子被尘封的心,后来,妻子终于重新戴上了婚戒。两个人回到了往昔的甜蜜时光,经历这次婚姻危机,他们学会了在婚姻中要有爱的表达,才能守住幸福。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课件

0
探究 二
藩镇割据
1.黄巢起义爆发
0
0
0
0
读教材和图,抢答 黄巢起义的经过和 结果。
经过:起义农民流动作战, 转战半个中国。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 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 将领的朱全忠与其他藩镇联 合镇压了起义。
藩镇割据的主要特征: 节度使父死子继,自己任命官吏, 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不输贡赋。
探究 三
五代十国
1.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朱温
0
朱温被其子所杀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 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0 0 0
朱温灭唐
昭宗天复三年( 903年 ),宣武节度 使朱全忠(朱温、朱晃)应宰相崔胤之邀, 率部入长安,尽诛朝中宦官。“虽快一時 之忿,而国随以亡。是犹恶衣之垢而焚之, 患木之蠧而伐之,其为害岂不益多哉!” 904年,朱全忠迫使昭宗迁都洛阳, 继而杀害之,立哀帝。
905年,于白马驿杀害朝中宰相以下 高官30余名,采纳李振建议,投尸黄河, 使为“浊流”。 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 史称后梁。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852年-912年)
2.五代十国的概况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 北方诸国混战动乱,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同时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与文化地位 进一步提高。 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唐玄宗 为太上皇。757年,安禄山被 其子所杀;758年,史思明杀 安禄山之子,并在范阳称帝。 761年,史思明被其子所杀。 763年,史思明之子自杀,安 史之乱平息。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五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二、唐朝后期的政治困扰 三、短促的五代十国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一)“渔阳鼙鼓动地来” (二)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1、渔阳鼙鼓动地来外重内轻 尾大不掉节度权重: 招募、指挥 军储、财政 监察、行政 职业雇佣兵(吉木萨尔)九节度一经略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天 宝 时 期 的 节 镇 布 局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函 谷 关 遥 , 陈 情 不 暇 ! 长 安 日 远 , 谒 见 无 由 ; 安史之乱形势图1、渔阳鼙鼓动地来•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史思明范阳起兵。
•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 帝,国号“大燕”。
•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 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兵 士哗变。
•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
十 二日,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 玄宗为上皇天帝,年号至德。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 颜真卿·杲卿、张巡、许远马 嵬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1、渔阳鼙鼓动地来安 史 之 乱 平 乱 大 事 记 \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子安 庆绪所杀。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
十 月,收复东京洛阳,安庆绪退守邺城。
▲乾元元年(758)九月, 郭子仪、李 光弼等九节度60万军围攻邺城,唐军 不设主帅,仅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 使予以节制。
半年不克。
▲次年三月,史思明援救安庆绪,一战 击溃九节度。
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 “大燕皇帝”。
▲上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 朝义所杀。
▲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 杀,安史之乱结束。
唐代的箭簇与铁甲片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2、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安史之乱:地方割据势力对唐朝中央政权的反叛。
藩镇林立形势的出现:平叛将领、安史降部《新唐书》卷五○《兵志》: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 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 兼三四。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PPT课件2

2.唐朝衰亡
1.藩镇割据的形成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原因
藩镇的基本类型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尚未达到割据程度
中原、西南、西北地区
中央直接控制,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东南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河北地区“河朔三镇”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与山西地区先后建立的多个割据小国
3.后周世宗的改革
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顿军队
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背景
饱受分裂割据和战乱之苦的人民,热切渴望统一。
措施
影响
后 周
北汉
辽
统一战略:先易后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原因 政治黑暗 2.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763年 3.安史之乱的影响 经济破坏 藩镇割据二.藩镇割据与唐朝灭亡 1.藩镇割据的形成 2.唐朝衰亡三.五代十国 1.五代十国的概况 2.后周世宗的改革 发展经济 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
黄巢起义(875—884年)
黄巢流动作战路线图
朱温灭唐
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史称后梁。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852年-912年)
◆三.五代十国
1.五代十国的概况
2.后周世宗的改革
1.五代十国的概况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北方诸国混战动乱,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同时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 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概要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唐玄宗 为太上皇。757年,安禄山被 其子所杀;758年,史思明杀 安禄山之子,并在范阳称帝。 761年,史思明被其子所杀。 763年,史思明之子自杀,安 史之乱平息。
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爆发。次年7月15日,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 忠,并强迫玄宗杀杨贵 妃,玄宗无奈,只得自 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 五代十国的分裂
◆一.“安史之乱”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 ◆三.五代十国
1.天宝政局
(1)唐朝中央政治局势
——盛世的隐忧
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逐渐荒于政事,宠爱杨贵妃,终日歌舞 饮宴,任人唯亲,先后把朝政交给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政治日益黑暗。
藩镇割据
二.藩镇割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 据 了更多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辖域内拥兵自重,最终形
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藩镇割据的表现:
军事上: 拥有庞大的军队 经济上: 赋税不上交中央 政治上: 自行任命官吏,节度使父死子继 危害: 破坏国家的统一 加剧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战争不断,社会混乱, 削弱唐朝统治,加速唐朝灭亡
新课探究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 根本原因: 政,任用奸臣,唐朝政治 日趋腐败,统治阶级享乐 之风盛行。
直接原因: 安禄山有骑兵叛乱的实力于 野心,与杨国忠有矛盾冲突
唐玄宗李隆基
2.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 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 在范阳起兵叛唐,史称 “安史之乱”。叛军南渡 黄河,攻下洛阳。 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 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六月,叛 军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 逃至马嵬驿,兵士哗变。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地图
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境内)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 安;唐玄宗西逃入蜀,至马嵬驿,士兵哗变。唐玄宗被迫杀死杨贵 妃;7月退位,由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
黄巢
朱温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五代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创建者 朱温 李存勖 年代 907—923 923—937 都城 开封 洛阳
后晋
后汉 后周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936—947
947—951 951—960
பைடு நூலகம்
开封
开封 开封
十国简表
政权 创建者 年代 都城
前蜀
后蜀 吴
王建
孟知祥 杨行密
891-925
926-965 892-937
五代之乱,朝廷之威令不行。 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 夺枉杀,无复人理。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 《五代姑息藩镇》 条
柴荣(921-959)即周世宗,邢 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 郭威的内侄和养子,954年,继郭威为 帝。他对政治、经济、军事加以整顿、 改革;政治上,严禁贪污,惩治失职 官吏;经济上,削减寺院,严禁私度 僧尼;同时招民开垦逃户荒田,发展 农业生产;颁《均田图》,均定河南 等地60州租赋;军事上,赏罚分明, 严明军纪,加强禁军,裁汰老弱,选 留精锐。此外,柴荣开始进行统一战 争,先后进攻后蜀、南唐,并北伐契 丹。959年,周世宗正欲乘胜进取被契 丹占领的幽州,却因病被迫班师回开 封;同年六月死。周世宗无论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均有成就,建树良多, 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二虏, 借其镇遏。”
轧荦山、禄山,roxšan, 光明,战斗神
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 安禄山出身粟特,自称为“光明之
神”的化身,利用宗教力量团聚粟特胡 众、号召民众。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渔阳鼙鼓动地来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不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 選在君王側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無顔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 嬌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髩花顔金步揺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 朝承歡侍宴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漢宫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粧成嬌侍夜玉 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宫高 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乗萬騎西南行翠華揺揺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 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迴看血淚相和流黄埃散漫 風蕭索雲棧縈迴登劒閣峨嵋山下少行人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 情行宫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膓斷聲天旋日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
•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
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兵 士哗变。
•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十
二日,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 玄宗为上皇天帝,年号至德。
马 嵬 驿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渔阳鼙鼓动地来
·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子安
安
庆绪所杀。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 月,收复东京洛阳,安庆绪退守邺城。
九节度一经略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1、渔阳鼙鼓动地来
天 宝 时 期 的 节 镇 布 局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渔阳鼙鼓动地来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 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
山。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无子,祷 轧荦山神,应而生焉。
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 解九蕃语,为诸蕃互市牙郎。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安史之乱:地方割据势力对唐朝中央政权的反叛。 藩镇林立形势的出现:平叛将领、安史降部
《新唐书》卷五○《兵志》: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
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 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 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 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 谓之“姑息之政”。。
史之ຫໍສະໝຸດ ▲乾元元年(758)九月, 郭子仪、李
乱
光弼等九节度60万军围攻邺城,唐军 不设主帅,仅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
使予以节制。半年不克。
平
乱 大
▲次年三月,史思明援救安庆绪,一战 击溃九节度。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 “大燕皇帝”。
事
唐代的箭簇与铁甲片
记
▲上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
朝义所杀。
▲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 杀,安史之乱结束。
3、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 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 《宋史·尹源传》
藩 河北地区:“河朔三镇”
镇
的 基
东南地区
本
类 型
中原、西南、西北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虽名藩臣, 羁縻而已。”
中央直接控制,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间状态。依附和游离双重色彩。与中 央存在摩擦,尚未达到割据程度。
——白居易《长恨歌》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形势图
函长 谷安 关日 遥远 ,, 陈谒 情见 不无 暇由 !;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 颜真卿·杲卿、张巡、许远
1、渔阳鼙鼓动地来
•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
山、史思明范阳起兵。
•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帝,
国号“大燕”。
見面玉栁顔如空眉死對處此如君何臣不相漁淚顧垂盡陽春霑鼙風衣桃東鼓李望動花都開門地日信來秋馬雨歸,梧歸驚桐來破葉池落苑霓時皆裳西依宫舊羽南太苑液衣多芙曲秋蓉草未落央葉栁滿芙階蓉紅如
不掃棃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漏初長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别經年魂魄不曽來入夢臨卭 道士鴻都客能以精神致魂魄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敎方士殷勤覔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 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黄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虚無縹緲間樓殿玲瓏五雲 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扣玉扄轉敎小玉報雙成聞 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裏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 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飄舉猶是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欄杆棃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 君王一别音容兩渺茫昭陽殿裏恩愛歇蓬萊宫中日月長迴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黄金合分鈿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 人間㑹相見臨别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 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絶期
第五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二、唐朝后期的政治困扰 三、短促的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一)“渔阳鼙鼓动地来” (二)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外重内轻 尾大不掉
(吉木萨尔)
东北、西北, 两大军事集团: “骁将銳士、善 马精金,空于京 师,萃于二统” (《通典》)
●《新唐书》卷二一二《李怀仙传》: 招还散亡,治城邑甲兵,自署文武将吏,私贡赋,天子不能制。
(成德、魏博、卢龙诸节度)收安史餘黨,各擁勁 卒數萬,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將吏,不供貢賦。 ……皆結為婚姻,互相表裏。朝廷專事姑息,不能 復制。雖名藩臣,羈縻而已。
——《资治通鉴》卷二二三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形势图
2、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新唐书》卷二一○《藩镇魏博列传序》: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 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 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 卒不为王土。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3、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藩镇割据
的
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