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念奴娇.ppt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30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30张

情感


1080
《卜算子》
悲伤独居 顾影自怜


1082
《念奴娇》
渴望建功 释然洒脱


1082
《定风波》
不畏坎坷 笑对风雨
1083

《浣溪沙》
积极进取 昂扬乐观
学习任务四:理怀古之思
1.在本词中,我们从眼前的赤壁山川、滚滚长江,到苏 轼想起三国往事,周瑜的英雄事迹,再到自己抒发的感 情,那么由此可以简单概括出咏史怀古诗词的鉴赏思路 是什么呢?每一环节用三个字概括。
学习任务二:忆周郎才俊
1.词下片中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周瑜 赤壁之战
学习任务二:忆周郎才俊
2、三国英雄人物众多,为何作者只缅怀周瑜,而 不选择其他人物?请具体分析
周瑜
苏轼








孙 权
曹 操
解析人物 词中塑造的周瑜形象
角度 年龄
外貌气质 装束 神态
词中原句
(周瑜结婚时24岁,
小乔初嫁了 赤壁之战时34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形象特点 年轻得意 风姿俊朗 风流儒雅 从容淡定,足智多谋,战果辉煌
年少有为、意气风发的儒将
解析人物 现实中的苏轼
政治生活上
家庭生活上
21岁,进汴京应试得第二
22岁时,母亲病逝
24岁,任福昌县主薄
28岁时,父亲病逝
26岁,任直吏官
30岁时,结发妻子亡故
34岁,经历王安石变法
40岁时仍写词悼念发妻
36岁,批评王安石变法,贬杭州通判
39岁,调密州知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5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5张

柒 课堂小结
小结
这首词的上阕词人临古地,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 色,烘托出了苏轼在下阕中所思之人——周瑜,由 周瑜想到自身,最终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
捌 布置作业
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领会咏史怀古诗词的特点,并试着鉴赏《春日 秦国怀古》。
谢谢!
分组讨论
(1)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称为英雄的有哪 些人呢?
示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 葛亮……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分组讨论
①“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何时?
“当年”对周瑜而言,是他指挥赤壁大战之时,此时的周瑜正意气 风发。而苏轼此时却是被贬黄州,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不免伤感抑郁。
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朗读时应
该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叁 解释题目,了解文体
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地点(赤壁) 题材(咏史怀古词)
了解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 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或词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词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用美人衬托周瑜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更显得周瑜年少有为。正如 西楚霸王项羽,身边若没有美人虞姬,便少了些许柔情。一个细微之处, 一个女子的入场,便使整首词有了无限情思。而苏轼被贬黄州之前,早 已经历了丧妻之痛。两相对比,更抒发了苏轼内心的无限感慨。
分组讨论
(3)词人的形象和周瑜的形象构成什么关系?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文意概括
(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 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 羽扇纶巾——英俊儒雅;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
文意概括
解读上阙
•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的情感? • 豪迈、奔放之情 • 2.面对这样的情景,苏轼想到了什么? • 千古英雄人物,豪杰。 • 3.苏轼专门提到了谁? • 周瑜 • 4.为何苏轼看到大江会联想到这些英雄们?大江这个意象有什么涵义? •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大河则象征历史长河滚滚
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 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 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 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这句诗蕴含着哪些信息?
东去,向东流去,象征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淘尽,意为洗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意思是“千古英雄都随着历史洪流流去了”。
拓展提升
问题引导: 2.追问:仅仅是英雄其人流去吗? • 还有他们的功业。 3.追问:不管多么辉煌的功业,最终都随波而逝,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 淡看功名的价值观。 • 小结:由此可见,在遭受到种种打击之后,苏轼已经看淡功名,产生了超脱的想法。
而去。
文意概括
解读下阙
• 1.大家在之前已经明确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何要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周瑜的形象? • 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作者却早生华发,这是作者有意用周瑜同自己进行对比。 • 2.对比目的是什么? • 作者是被贬官到黄州,写周瑜是借此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词的分类 •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 小令、中调、长调 。
• 词按片数分为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以 两片 居多。
• 词按风格分为 婉约派和豪放派 。
一、预习检测
回顾作者
苏轼: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
谥号: 文忠 , 四川眉山 人。 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 苏洵 、
弟 苏辙 合称“三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
解题
• “念奴娇”为词牌名,相传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音调高亢 悦耳,据说玄宗喜欢听她演唱。此词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 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交代写作内容。 • 赤壁:交代地点、事件。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一般
人认为三国赤壁 鏖 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 怀古:交代这是一首怀古诗,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
“苏黄”,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 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 欧苏”,擅长行书、楷
书,与 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家”。 他开创了 豪放 一派词风,与辛弃疾
合称 “苏辛” 。 他因“乌台诗案” 被贬
黄州,在此期间,写下了 《赤壁赋》 、
《后赤壁赋》
以及千古流传
的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填出正确的字:
(4)手法上:这几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乱石 穿空”,形容出山之奇峭高峻;“惊涛拍岸”运用拟 人手法写出了江涛澎湃,汹涌激荡;“卷起千堆雪” 用比喻写出雪浪千叠的壮美。
(5)炼字上: ①“穿”运用写出了山崖的陡峭以及高耸入云的动势。
“拍”字写江水拍打江面的力度之大,澎湃有声。 “卷”生动形象写出了浪花千叠、排山倒海的气势。 ②用“穿”、“卷”写形,“惊”、“拍” 写声,“雪”以比 喻写色,动静结合,有形有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赤壁景色的雄 奇壮美,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 物气势磅礴,给人豪放,雄壮的情调。——(点出效果、作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上片结尾“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什么作用?
译: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 “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时多少 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 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一种高尚 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 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 “古今绝唱”。
总结
傅雷说过:“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 超脱是轻佻的”。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笑 对人生。
拓展:赏读苏轼的其他词作:
下片小结:
下片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 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 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 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 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 豪迈本色。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怀和精神?
走近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和 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 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赤壁之战感兴趣吗?孙刘联军大战曹军,以少 胜多,青史留名。所以赤壁也成为了三国爱好者必定前往的打卡地。 然而后人把当年的古战场成为“武赤壁”,又把黄州的一块红色山崖 成为“文赤壁”,这是为什么呢?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1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1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1.梳理积累,感受豪放风格 ●2.涵泳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看题目—— 怀古诗
●题目 ●特点
→ 怀古咏史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 件或古代人物为题
材,或,或表达
昔盛今衰的兴替之

观眼前之景(临古地)感。这类诗由于多 写历史之人(怀古人)写古人往事,且多
初读诗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叫衬托。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本文多处运用衬托手法,结合本词内容试做分析
正衬
千古英雄, 多少豪杰
美人
周瑜赤壁雄威
英雄周瑜意气风 发
曹军灰飞烟灭
反衬
周瑜事业有成
周瑜用兵如神 我功业无成


词人与周瑜对比:
●4、借代
●5、虚实结合
●6、对比
表现手法
●7、衬托
●8、用典
赏析手法
拟人
比喻
夸张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借 代
夸张
乱:岩石山崖险怪
樯橹灰飞烟灭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气势 磅礴 雄奇
拍:惊涛力度之大
壮美
卷:波涛气势之大
赏析手法(衬托和对比)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翟晴,《山东大学》
苏轼深受《庄子》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从很多方面表 现出与《庄子》近似的自然观和生命观。苏轼继承了《庄子》 的生命即自然,自然即生命的思想,在苏轼看来,人的生命就 应该从最自然的本真的情感出发,不应该有丝毫的世俗功利的 考虑,自然的运行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人的生命也应该是自然 而然的,离开了这种自然而然,就丢失了本心,失去了自由, 人的生命也就形存实亡。
课堂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描绘壮丽之景:词人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采用纵横驰骋、游刃 有余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
刻画豪迈之人:词人选取了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指挥才能卓越三 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这个年少得志、在赤 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托着词人的人生理想。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苏洵、苏辙
三苏
唐宋八大家
黄庭坚 辛弃疾
苏黄(诗) 苏辛(词)
欧阳修
欧苏(文)
黄庭坚 米芾fú 蔡襄 苏黄米蔡(宋四家)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生于眉山 年少登科 乌台诗案 贬谪黄州 ……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 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 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 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 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 课件(共27张PPT).ppt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 课件(共27张PPT).ppt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
部编版 高中 语文
了解作者
张孝祥
了解背景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 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 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 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 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 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 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 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 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如今我(虽)因年老而深感短发 稀疏,衣襟单薄透着寒意,(但)我仍能平静地泛舟在这 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 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 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不知道今 夕是何年!
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 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 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 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永恒而生命有限,何不寄情于明月清风,在大自然 的怀抱中,求得心灵上的宁静,于是“一尊还酹江月”。
豪放词的特点: 意境壮美
感情豪迈 高远清新
1.描绘壮阔景物
2.刻画英雄人物
3.抒发壮志豪情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 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在黄州的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 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 多篇(含小品),写了280多 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的代表 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更有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 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 就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有时 如此让人费解。
上片着力 描绘赤壁 雄奇之景
简要概括全词思路,并指 出那一句起到了过渡作用
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43岁
(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 下狱,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 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 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 黄州后的作品。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 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 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 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 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写 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 代表作。
合作探究:作者从几个方面 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作者从下面几个角度与自己比较:
周瑜 苏轼
年龄: 2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 仕途坎坷
聚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思考:词人借周瑜 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以美人衬托英雄。 2.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
风采。
“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
理解:是倒装句,“应笑我多 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 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 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 情了。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 的感伤,最终发出 “人生如 梦 ”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 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 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 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苏轼游赤壁而思周瑜,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壮志 难酬之痛折磨着苏轼的心。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面对 无奈的现实,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他要在对历史与人 生的沉思中使自己从心灵困境中突围而出。
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与《三 国演义》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异曲同 工之妙:大江东去,岁月无情,淘空一切,无数英雄都 如滚滚长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一切如梦一般,甚至像 周瑜这样建立了赫赫功业的英雄都无法摆脱宇宙自然的 淘洗。那么我这样一个贬谪之人,又何必对自己的遭遇 耿耿于怀,何必可笑地为“功名”二字烦恼而“早生华 发”呢?既然功成名就如过眼云烟,又何必强求呢?
思考: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 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哪些手法?
参考答案:宏伟、 壮阔、气势磅礴。境 界开阔,气象恢宏
作用:①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
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 气概。 ③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乱石穿空 (形) 惊涛拍岸 (声) 卷起千堆雪 (色)
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的?
“小乔初嫁”句写婚姻,更显年少英俊,奋 发有为。
“羽扇纶巾”写服饰,显其风度闲雅,从 容不迫、风流倜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神态,显其韬略 和战功,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 这一细节?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 给蓄,表达的感情婉 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 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多是写 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 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周瑜风流倜傥,又有雄才大略,建立了盖 世奇功,而苏轼的人生理想就是能建功立 业,一展宏图,所以在写景、咏史之中激 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 之情。然而,追慕周瑜的英雄业绩也引发 了自己的感伤。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年 将半百,却贬谪黄州,功业无成,怀古思 今,对比反差强烈,怎能不感慨万分?
1、多角度写景 2、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穿、拍、卷 3、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 研读下阕
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 198 )乔玄 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 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 岁。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 前线总指挥。当年三十四岁。词人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气度 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赤壁 之战时,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大江赤壁,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下片写周瑜 的丰功伟绩, 抒发个人感慨
缅怀周郎,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阕
大江东去 (壮美)
赤壁故垒 (古老)
(写景)
战 乱石
地 风
惊涛
险 峻
光雪
(慨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
承上 如画江山——赤壁之景(写景)
启下 英雄豪杰——周瑜(咏史) 怀古伤今——?(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 古
苏轼
作者生平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
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三苏”,同样都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 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 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 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 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 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这一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 ”是从眼前景 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 俊杰之土。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 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下阕
小乔初嫁
(公瑾)
怀
赤壁之战

伤己: 早生华发
感慨: 人生如梦
怀古 现实
▪ 研读上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2、词的开篇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为 写“千古风流人物”提供背景 3、笼罩全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