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地域历史文化
民勤民俗文化概述

颗 明 珠 。 早 在 20 8 0多 年 以前 ,这 里 就 有 人 类 生 息 繁
衍 , 造 了沙 井 文 化 。西 汉 武 帝 时 , 县 境 置武 威 县 、 创 在 宣 威 县 , 又 置 武 威 郡 。 中华 民 国十 七 年 ( 9 8 , “ 朴 后 12 ) 以 俗
或 绿 色 , 其 他 彩 线搭 配 缝 制而 成 , 常 精 美 , 称 艺 术 用 非 堪
不 能穿 了 , 亲 还会 把 它像 宝 贝一样 收 藏起 来 。有 的还 会 母 转 赠 给别 人 , 受 的人 也 会 很 开 心 , 接 因为 这 不是 人 人 都 会 做的 , 一般 年 轻 人可 能都 不 会做 。 端 午 节 是 中 国各 地 区 不 同 民族 普 遍 流行 的 节 E 。 t 每
探 索 兴趣 . 文 主要 就 民 勤 的 民俗 文化 概 况 作 一 探 讨 和 本
交流 。
一
、
节 日习 俗
当此 时 . 方 和北 方 的许 多 地 区 。 家户 户 都 要在 房 门上 南 家 悬挂 柳 树 枝借 以 避邪 , 民勤 也有 此 习俗 。
民勤 人还 有 一 种特 有 的习 俗 , 在 端 午 节 的前 一 天 , 就 细 心 的 妈 妈 为 孩 子 们 编 织 各 种 颜 色 夹 杂 在 一 起 的 花 绳 子 , 在 孩 子 的脖 子上 、 腕 上 、 戴 手 脚腕 上 , 以示 吉 祥 , 直 一 戴 到七 月 初 七后 取 下来 扔 到 房 顶 上 ,让 喜 鹊 叼走 给在 银 河相 隔的 牛 郎织 女搭 桥 。 他们 每 年相 会一 次 。 让 在 端 午节 , 民勤 的媳 妇 们 还 要蒸 上 面 扇 子 、 子 带 着 粽 回娘 家 。 民勤 人在 吃粽子 与别 处 稍有 不 同 。 子一 般 为棒 粽 块 状 , 面 的 配 料 不像 南 方 人 那 样 喜欢 用 糯 米 、 豆 、 里 绿 猪 肉 、 香 粉 。 是 在 粽 子 里 加 红 枣 、 米 , 起 来 清 甜 可 五 而 糯 吃 口, 者 只 是 用 上 好 的糯 米 , 的 时 候 再 加 上 蜂 蜜 , 甜 或 吃 香 爽 口。油 饼卷 粽 子是 民勤 一 种独 特 的吃 法 , 刚炸 出来 的 用
民勤历史

民勤历史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民勤县是一块沙漠绿洲。
这里曾是连接东西方文化“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其历史源远流长,从两汉时的设郡立县,到明清时的移民屯田,无不展现出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风貌。
一、先秦时期今民勤所在的河西走廊,在距今六亿年以前的远古时代,还是一片苍茫的古海洋。
后随地壳隆起,演变为祁连古陆。
在距今约七千万年以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祁连山区急剧上升,形成了绵延千里的祁连山脉。
山脉以北的东部地带,形成了现代民勤盆地。
祁连山森林茂密,冰川连绵,源源不断的雪水汇入盆地,聚为湖泊。
草原与湖泊构成了辽阔而美丽的民勤绿洲。
“原隰底绩,至于潴野。
”[1]《史记·夏本纪》作:“原隰底绩,至于都野。
”[2] “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3]。
(武威)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4],东北即休屠泽也。
古文以为猪野也。
”《尚书》和《史记》的许多注家认为,《禹贡》、《史记》的上述记载,其大意是大禹治水到了“潴野”或“都野”。
也有人认为,“潴野”是古部族名,该民族生活在今石羊河流域,因以部族名作了地名。
史料有限,难以考实,但这至少说明了在遥远的古代,先民们就在民勤进行着开发和建设。
沙井文化是中国西北甘肃地区青铜时代文化较晚的一个支系,因公元1924年首次在民勤境内沙井子发现而得名,分布于河西走廊永登、古浪、民勤、永昌、张掖等地。
其时代大致相当于西周中期至春秋晚期。
各地遗址发掘出各种器物、房址、窖穴和城址、墓葬等。
陶器多为夹砂红陶,器形以单耳或双耳的圜底罐和桶状杯较为典型。
石器有斧、刀、镞、网坠、环,制作比较粗糙。
铜器较多,包括刀、镞、及各种式样的装饰,特别是带翼的铜镞,制作相当进步,与周代的极为相似。
铁器有铲、锥、锸等生活用具或生产工具,表明该文化体系已进入较发展的社会阶段。
同时也发现了为数不等的卜骨,说明当时的人们信奉宗教,举行祭祀。
民勤境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沙井文化遗址有三处:柳湖墩遗址、火石滩遗址和小井子滩遗址。
民勤县的历史,带你了解民勤人的由来。

民勤县的历史,带你了解民勤⼈的由来。
吐蕃统治了凉州,⾃然包括民勤。
从4个千户军长中不包括突厥语系民族,说明当时民勤地区居住的突厥各族和汉⼈⼀样,完全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汉——突厥语通译,主要是为统治汉⼈和突厥⼈⽽设。
在今民勤地区总共设置了多少官职,最⾼军政长官是什么,这份⽂书中没有反映。
当时汉⼈的⽣活状况,沈下贤《对贤良⽅正直⾔极谏》中这样记着:“⾃瀚海以东,神鸟、敦煌、张掖、酒泉,东⾄于⾦城、会宁……唐⼈⼦孙,⽣为戎奴婢,⽥牧种作,或聚居城落之间,或散处野泽之中。
”民勤汉⼈的⽣活⼤概不会例外。
吐蕃占领河西后,即向西域扩张,时居于北庭的沙陀⼈,向吐蕃⾂服。
《新唐书·沙陀传》记:“贞元中(《资治通鉴·唐记》在贞元六年五⽉),沙陀部七千帐附吐蕃,与共寇北庭,陷之。
吐蕃徙其部(于)⽢州,以(朱邪)尽忠为军⼤论。
吐蕃寇边,常以沙陀为前锋。
久之,回鹘取凉州,吐蕃疑尽忠持两端,议徙沙陀于河外,举部愁恐……元和三年(808 年),(沙陀)悉众三万落循乌德鞑⼭⽽东,……诏处其部(于)盐州(陕西定边县)。
”这是沙陀⼈路过民勤地界的⼀次⼤规模⾏动。
关于沙陀,民勤⼈当中有许多传说,不得不在此赘述⼏句。
沙陀,唐代⼈称其为突厥别部,是西突厥处⽉部的⼀⽀,追其来源,很早就是民勤的居民。
秦代以前,民勤县的休屠泽被称为猪野泽。
后⼈不明此意,《汉书·地理志》仅云休屠泽“古⽂以为猪野泽”。
猪野本是族名,唐⼈颜师古不加细考,望⽂⽣义,竟说是“⾼平⽈原,下湿⽈隰。
猪野,地名,⾔皆致功也”,令⼈不知所云。
其实,休屠⼈居于民勤之前,⾕⽔上下游就是猪野⼈居住之所。
汉代将猪野⼆字译为“涿邪”。
休屠⼈占领⾕⽔流域后,将猪野泽改为休屠泽。
原来猪野王的治所译为“张掖”,此张掖与猪野、涿邪古⾳相近,只是轻重不同⽽⼰。
汉代的张掖县在今武威城西⾄洪祥滩之间,与后来的张掖不同。
由于匈奴在河西的统治势⼒不断扩⼤,涿邪⼈不得不向北⽅迁徙。
民勤介绍

• 民勤小曲曲调丰富,优美动听.道白多用民勤方言,恢谐通俗, 民勤小曲曲调丰富,优美动听.道白多用民勤方言,恢谐通俗, 亲切感人.表演带有地蹦子社火特色, 时蹦蹦跳跳, 亲切感人.表演带有地蹦子社火特色,男角唱 时蹦蹦跳跳,女角 唱时摇摇摆摆.善用扇子、 故人又称“ 唱时摇摇摆摆.善用扇子、手帕等小道具做 戏,故人又称“地蹦 角色行当最初仅有小生、小旦、小丑,时称“三小戏” 子”.角色行当最初仅有小生、小旦、小丑,时称“三小戏”, 迨清未发展为生, 服装多因陋就筒, 迨清未发展为生,旦,净、丑等行当俱 全。服装多因陋就筒,以 生活服装代用,但也有一定的规制:男角着长袍,外罩红或兰色 生活服装代用,但也有一定的规制:男角着长袍, 短大襟棉袄,腰围裙带,头戴“凉壳” 缨帽” 短大襟棉袄,腰围裙带,头戴“凉壳”或“缨帽”.官宦披各色 绣袍,戴官帽。小生于白上衣之上套黑色或兰色背心.老旦围裙, 绣袍,戴官帽。小生于白上衣之上套黑色或兰色背心.老旦围裙, 套青袄,梳刘海;正旦着红或绿大襟袄,下着花裙,头梳髻, 套青袄,梳刘海;正旦着红或绿大襟袄,下着花裙,头梳髻,别 富贵者插各色花,带昭君裙,两翼插蝶翅白纸花; 簪;富贵者插各色花,带昭君裙,两翼插蝶翅白纸花;小旦一如 正旦,惟脑后垂大辫。凡男角常执扇着帕,女角如之,两手执着 正旦,惟脑后垂大辫。凡男角常执扇着帕,女角如之, 与男角相反。化妆简单,无固定谱式,仅略施脂粉而已。 与男角相反。化妆简单,无固定谱式,仅略施脂粉而已。民勤小 曲戏剧目较多,仅艺人口传即有五十多种,其中如〈箍马盆》 曲戏剧目较多,仅艺人口传即有五十多种,其中如〈箍马盆》, 麒麟送子》 大保媒》 打懒婆》 二瓜子吆车)) ))等为独 <麒麟送子》、《大保媒》、《打懒婆》、《二瓜子吆车))等为独 擅剧目。建国后挖掘、整理的剧目如《闹书馆》 下四川)) ))、 擅剧目。建国后挖掘、整理的剧目如《闹书馆》、 《下四川))、 〈小姑贤》等至今仍在演出。新编剧目〈周月月〉对小曲戏剧本、 小姑贤》等至今仍在演出。新编剧目〈周月月〉对小曲戏剧本、 音乐、表演,舞台美术诸方面做了有益探讨,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音乐、表演,舞台美术诸方面做了有益探讨,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民勤小曲戏较有影响的班杜,清代有胡兆庠戏社,陈友生容尤堂; 民勤小曲戏较有影响的班杜,清代有胡兆庠戏社,陈友生容尤堂; 民国有泰和社(后改演秦腔) 名艺人先后有曹开兴、高培阁、 民国有泰和社(后改演秦腔)等。名艺人先后有曹开兴、高培阁、 周玉文、田志书、陈生致等。 周玉文、田志书、陈生致等。
民勤县

政治
县长:焦三牛。
人口民族
民勤县公园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民勤县常住人口178470人。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7.3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45%,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13万人,出生率为7.40‰;死 亡人口0.25万人,死亡率为14.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3‰。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21年全年,民勤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24亿元,比上年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6.6%。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42.17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13.77亿元,增长28.5%;第三产业增加值35.30亿元, 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6.2:15.1:38.7。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矿产资源
水资源
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民勤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盐、石膏、芒硝、石灰石、水晶石、磷、铁、铜、镍、钾盐 卤水等。其中煤炭总储量为5.8亿吨,主要分布于西大窑矿区、红沙岗矿区;盐总储量约25.2万吨;石膏储量约 70万吨,分布在狼刨泉山和阿拉古山;石墨矿石总储量667万吨;石墨储量60.083万吨,分布在唐家鄂博山一带; 芒硝储量738万吨,分布于西硝池、白土井、汤家海子、苏武山一带;铁矿储量34.9万吨,分布于红崖山一带。 煤炭灰粉低、含硫量少,热量在4000大卡左右,主要用于工业;石墨矿平均品位9.11%,是西北成矿条件较好的 矿种;其余矿种分布零散,矿产品位较低。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6.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实现利润总额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12.7%;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67.1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 负债率73.4%。
民勤民俗文化概述

民勤民俗文化概述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甘肃民勤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民勤坐落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
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
民勤素有“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的美称,是甘肃有名的“文化之乡”。
陇上闻名的民俗文化庄园——瑞安堡令人神往,“苏武牧羊”的故事更使这个地区充满传奇色彩。
民勤生态文化园中的民俗风情墙让笔者对民勤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本文主要就民勤的民俗文化概况作一探讨和交流。
一、节日习俗(一)端午节习俗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五月单五”、“重午节”、“端阳节”、“五毒日”、“娃娃节”、“五月节”、“女儿节”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解释不尽一致。
广为流传的要属“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
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遭谗不用,于五月五日投泪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这一传说在中国广大地区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民勤也不例外。
民勤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颇有情趣。
民勤人过端午节一般是五月五日。
主要活动是小孩子戴五毒肚兜、香荷包,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等。
五毒肚兜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
五毒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
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
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
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
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肚兜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这些都是带有巫术意义的民俗事象,表示人们的美好愿望。
节日之前,小孩子,特别是不满1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来的五毒肚兜。
缝制肚兜所用的布一般是大红色,五毒图样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他彩线搭配缝制而成,非常精美,堪称艺术精品。
民勤概述

民勤概述一、县情简介民勤,春秋时属秦和西戎,地处河西走廊,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三国时被马超、韩遂占据,亦称关西。
民勤东邻腾格里大沙漠,北接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西连祁连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美丽的绿洲。
民勤冬寒夏热,多风沙、少降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民勤地处石羊河流域最下游,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由于石羊河上游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和中游用水激增,每年进入民勤的地表水由上世纪50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0亿立方米。
目前,民勤的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面积的94%,荒漠边缘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
民勤以农为主,兼畜牧。
特产有黄河蜜瓜、白兰瓜、郁金香、黑瓜籽、茴香等。
其中黑瓜籽远销到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及欧洲国家,享誉全世界。
传统名吃有青椒炒肉、土豆丝、拉面、凉皮、沙米凉粉儿。
民勤的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
解放后,民勤人翻身做了主人,奋发图强,建设家乡。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民勤人引黄淤溉、治理沙漠、开发南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二、民勤概况自然环境: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邻武威市,西接金昌市,西、北、东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总土地面积159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57万亩。
境内沙漠戈壁和盐碱滩点91%,农田绿洲占9%。
平均海拔1367米。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集中连片,不仅便于机械作业,而且有发展农、林、牧业的巨大潜力。
民勤光热条件好,气候温和。
年均降雨量只有69.9毫米,年均气温9.2℃,全年无霜期210天。
行政区划:辖18个乡镇,244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87万户,乡镇总人口24.70万人,乡镇从业人员11.43万人。
六通情况:有241个村通电,234个村通邮,234个村通电话,241个村通公路,148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294所,教师3330人,在校学生68651人。
民勤县地区概况分析

民勤县地区概况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
南依武威市凉州区,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左、右旗相接。
总面积16016平方千米。
总人口29万人(2004年)。
民勤县- 基本概况民勤,春秋是属秦和西戎,地处河西走廊,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三国时为马超、汉遂占据,亦称关西。
民勤东邻腾格里大沙漠,北接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西连祁连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美丽的绿洲。
民勤冬寒夏热,多风沙、少降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民勤地处石羊河流域最下游,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由于石羊河上游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和中游用水激增,每年进入民勤的地表水由上世纪50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0亿立方米。
目前,民勤的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面积的94%,荒漠边缘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
民勤县民勤以农为主,兼畜牧。
特产有黄河蜜瓜、白兰瓜、郁金香、黑瓜籽、茴香等。
其中,黑瓜籽远销到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及欧洲国家,享誉全世界。
传统名吃有青椒炒肉、土豆丝、拉面、凉皮。
民勤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
早在60年代,毛主席就亲自批示开发民勤石油,著名地址学家李四光写了调查报告,得出“民勤石油胜过大庆”的论断。
但终因技术问题而搁置。
民勤的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
解放后,民勤人翻身做了主人,奋发图强,建设家乡。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民勤人引黄淤溉、治理沙漠、开发南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民勤县- 历史沿革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大将霍去病率兵西征,安定河西。
从此开始,历朝在这里建郡置县,移民开发农业。
民国17年(1928年)置民勤县。
取“俗朴风醇,人民勤劳”之意。
民勤县2000年,民勤县辖5个镇、18个乡:城关镇、东坝镇、泉山镇、西渠镇、东湖镇、薛百乡、大坝乡、三雷乡、昌盛乡、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收成乡、夹河乡、双茨科乡、大滩乡、红沙梁乡、中渠乡、新河乡、羊路乡、花儿园乡、北山乡、南湖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址多为流沙覆盖, 暴露于地面的遗物有 夹砂红陶片和部分石 器残片、双孔石刀等
4、民勤民俗文化
民勤社火
民勤小曲
3、民勤历史人物
金日磾(mì dī)(前134年― 前86年),字翁叔。是驻牧武 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 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 为金。后元二年(前87年), 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 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 (dú)侯。昭帝即位后,他担 起了辅佐少主的重任,鞠躬尽 瘁,死后被封为敬侯,陪葬茂 陵。金日磾在维护国家统一和 社会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 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 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 子孙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 衰,历130多年,为巩固西汉政 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 要贡献。
15 46 年 18 25 年 19 17 年 19 35 年 19 40 年 19 48 年 19 56 年 19 63 年 19 73 年 19 82 年 20 00 年 20 10 年
时间
4、民勤县人口发展过程
民勤人口迁入 1、西汉置县以来,推行屯田制,开 始大规模移民开发,到东汉时, 民勤境内大约5万余人口。 2、成化五年秋,山西、河南等地约 2000余人迁入民勤,明代第一次 向镇番移民。 3、万历、崇祯年间,向民勤移民六 次,主要来自山西汾河两岸十三 州县,崇祯年间移民主要是甘肃 陇南阶州等地贫民。 4、清朝康乾时期,河南、陕西、山 西等地因为旱灾,向民勤移民, 道光五年,民勤人口达到封建社 会的最高峰。 民勤人口迁出 1、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河湟 事变”造成民勤人口大量外流。 2、民国初期,由于时局动荡,天灾 人祸,民勤外迁人口达4万余人, 主要前往,新疆,河套地区以及 阿拉善地区。 3、民国中期,饥荒不断段发生,民 勤人口外迁达2万余人,主要迁 往河套、古浪土门、大靖等地。
民勤大屠杀
1928年4月28日,马仲英在河州三花观宣布“起事”,1929年3月13 日,马仲英率部抵达民勤县马莲泉,打死105人,3月15日下午开始攻城,3月16 日,民勤城破,马部屠杀民勤县城4600余人,时任民勤县长雷尚志不幸遇难。3 月21日,甘肃省主席刘郁芬令吉鸿昌部全力清剿,30日吉部到达民勤,马仲英由 阿拉善逃窜至宁夏。
1、建置沿革 猪野泽 都野泽 匈奴休屠王牧地 西汉宣威县 武威县 西晋撤销武威县并入宣威县 北魏设武安郡,辖宣威县
唐朝初设明威戍 白亭军—白亭守捉 宋元西夏时期为游牧民族居住 明朝1372年临河卫 明朝1396年镇番卫 清朝1724年 镇番县(卫)
民 勤 建 置 沿 革 示 意 图
民国17年(1928年)民勤县
6.1961年,全县设31个人民公社 7.1962年1月,撤销张掖专区,复设武威专区,县属武威专区 8.1964年——1982年,县设19个人民公社 9.1983年——1985年,撤销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设23个 乡镇 10.2004年12月,全县23个乡镇调整为6镇12乡
2、民勤大屠杀
马仲英,回族,原名马步英,经名索费尤,1911年出生于甘肃临夏,马步青、马步芳之堂弟,中华 民国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师长。
3、民勤和平解放 学生运动风起云涌
1949年5月5日,民勤发生学生运动,学生运动打击了国民党贪官污吏和土 豪劣绅,打破了民勤县专制统治的沉闷气氛。
地下党深入乡村开展对敌斗争
1949年春,民勤旅兰同学会创办《塞上春秋》,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部分 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底,成立民勤临时党支部,7月下旬,民勤地下党 组织在全县开展“三抗”(抗兵、抗粮、抗款)斗争。
国民党自卫队起义
1949年9月23日上午10时,代县长叶庄之、自卫总队副总队长香生藻等带领 起义人员、市民群众数千人前往县城南门外欢迎解放军和新的人民政府人员 进城。下午2时,中共民勤县委书记毛迎时、县人民政府县长陈云樵等领导 和数百名解放军指战员来到县城,毛迎时书记请县长陈云樵向起义官兵和前 来欢迎的群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正式宣告:民勤和平解放,民勤县人 民政府正式成立。
9
民勤境内石羊 河来水量由上世纪 50 年 代 的 每 年 5.4 亿立方米减少到 2000年的1.47亿立 方米。地下水位以 每年0.4至1米的速 度下降。地下水埋 深由1至5米下降到 12.8至18.8米,最 深达到了40米。
二、民勤社会变迁
1、民勤建置沿革
2、民勤大屠杀 3、民勤和平解放
4、民勤人口发展
谢
谢!
泉山镇 团结村 小井子滩遗址
1924年夏,安特生初 次 发 掘 , 1948 年 5 月 裴文中、贾兰坡在民 勤考察(三角城除外) 全部遗址,首次提出 “沙井文化”的命名
陶器器形以单耳、双 耳圆底罐和圆形鼓腹 筒状杯为主, 纹式 以绳纹居多,铜器主 要有铜刀、铜镞等
出土的文物与柳湖墩 遗址所出基本相同, 附伴有大量汉砖,其 中心区有很厚的灰烬 堆积和兽骨残存
4、民勤名胜古迹
瑞安堡
东镇大庙
民勤名胜古迹
圣容寺
镇国塔
民勤名胜古迹
苏武山
红崖山水库
5、方志著述
《凉镇志》清 苏铣 顺治14年 《镇番卫志》 清 孟良胤 顺治 《续修镇番卫志》 清 卢生华 雍正11年 《镇番县志》 清 谢集成 道光五年 《镇番县志采访稿》清 常孝义 光绪34年 《续修镇番县志》民国 卢殿元 民国8年 《镇番乡土志》民国 聂守仁 《镇番遗事历鉴》 民国 谢广恩 民国25年
1949年9月23日,民勤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勤行政区划演变
1.1949年10月武威专区成立,县属武威专区,全县设为11个区 2.1953年5月——1954年 设为12区100乡
3.1955年撤销武威专区,成立张掖专区,县属张掖专区,并区 并乡,下设6区51乡
4.1956年撤区并乡,下设为26乡
5.1958年12月,全县合并26乡为12个人民公社
3、民勤历史人物
卢氏兄弟 卢生薰(1689— 1724年),字文馥,号月湄。 雍正元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 吉士。与其胞弟卢生华为民勤 赢得了“人在长城之外,文居 诸夏之先”的赞誉。“谢家一 门三知县,卢家拿了翰林院, 惟有马虎不成才,襄阳府里做 道台” 聂守仁(1865—1936年),字 景阳,甘肃镇番(今民勤)县 人。清廪生。同盟会会员。甘 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任 《大河日报》主笔、《甘肃民 国日报》主编。有《甘肃三十 年事略 》。 牛载坤 (1886—1934年)字 厚泽,甘肃临洮西乡人(今甘 肃康乐)。1933年6月,出任 民勤县长,在任时,大兴水利, 普及国民教育,创办“毛业传 习所”等,其办事认真,领导 有方,开创了政通人和、百废 俱兴的良好局面。 叶建军 字华之,民勤县中渠乡 人,1912年出生,曾任甘肃省 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名誉 会长。策划民勤自卫队起义, 使民勤于1949年9月23日和平 解放,著有《叶建军回忆录》。
民勤地域历史文化
民勤县委党校 姜军基
民勤地域历史文化
一、民勤生态演变
二、民勤社会变迁
三、民勤历史文化
民勤简介
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 羊河流域下游。南接凉州区,西南 毗邻镍都金昌,东西北三面被巴丹 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全县 18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 27.43万,国土面积1.59万平方公 里,其中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占94%, 绿洲面积仅为6%。
3
一、民勤生态演变
人 沙 水
☆ 生态演变—水
根据著名地理学 教授冯绳武先生 考证,民勤水系 演变大致可以分 为自然水系时代、 半自然水系时代 和人工水系时代 三个时代。
一是自然水系时代,大约在50万年前至公元前475年。
二是半自然水系时代,时间为西汉中期至解放前夕。
三是人工水系时 代,时间为解放后 至上世纪末。流域 内农业生产迅速恢 复和发展,上下游 用水矛盾加剧。民 勤大量超采地下水。 到上世纪末,共打 机井1万余眼,年提 取地下水近6亿立方 米。
4、1959年—1963年,三年自然灾 害时期,民勤最大规模人口迁移, 主要迁往新疆、河套地区。
5、近10年以来的生态移民与教育移 民。
三、民勤历史文化
1、沙井文化 2、民俗传说
3、历史人物
4、名胜古迹 5、方志著述
1、沙井文化
沙井文化薛百Biblioteka 沙井子遗址薛百乡 柳湖墩遗址
西渠镇 大坝村 火石滩遗址
民勤人口发展折线图
民勤县人口发展折线图
350000 300000 250000
人口
302085 241500 184542 135272 124631 3363 112936 100440 175870 243308 231100 2743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