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教案3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教案3新人教版

6.2.5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会灵活运营商的变化规律2、检查商的变化规律的运算中易错之处——余数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商的变化规律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商不变性质中的余数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填空:(1)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 )扩大(或缩小)( )的倍数,( )不变。

(2)4512÷96的商的最高位是()位,商是()数,商是()。

2、根据 80÷40=2 ,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800÷400= 40÷20=8000÷4000= 4000÷2000=800000÷400000= 400000÷200000=二、探索新知1、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例9(1).指明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提问,还可以怎么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

教师可适时提示: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0。

(1)提问:左右两边的算式都得到了一样的结果,但哪个更简单呢?你们会选择哪种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明回答。

(2)从上面两个竖式中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到结论并说明理由。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在它们的末尾画去同样多的0再除,商不变。

2、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例9(2).(1)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完成。

教师指名板演,集体更正。

(2)小组成员分别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

(3)教师归纳小结:我们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这要求我们细致观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例9(2).2、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例10.教师用展台展示。

(1)提问:当去掉末尾的0得出的结果有余数的话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适时提点。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板书:如果有余数,在横式中写余数时,再添上与被除数画去同样多的0.4、小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6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6课时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优质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6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6课时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优质教案
3.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
4.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含义。并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尝试计算。在计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4)观察思考,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节课学习的除法和前面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研究“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
课件出示例7。
(1)组织学生读题,尝试列式计算。
(2)组织学生展示计算过程。
(3)验算一下,上面的计算对吗?
(4)组织学生试算930÷31,然后汇报。
教师点评和总结:
247÷19=
答案:1310……36 3……3413
二、同桌合作、自主探究。
(25分钟)
1.研究“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重点解决商的最高位书写位置”
(1)课件出示例6,列式计算。
(2)尝试计算:怎样试商?商应书写在什么位置?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独立解决以上问题,再在组内互相交流,达成共识。组织学生汇报。
学习难点
商的最高位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网查资料吗?老师也喜欢。看这两幅图片(出示图片):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交流。
2.师:对,同学们的环保意识真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清洁卫生,从我做起。我们学校也正在开展这项活动,也成立了环保小组,你们愿意参加吗?在我们已经开展的活动中,同学们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吗?

2019秋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2.4商的变化规律(例8、9、10)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2019秋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2.4商的变化规律(例8、9、10)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16
50 8 4 0 5
×
34
30

4
余数是4正确吗?验证一下。
16 50
800 4
804
这道题的余数应该是多少?
计算:840÷50=_1_6_…__…__40
16 50 8 4 0
5 34 30
40
因为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所以余 数是40。
三、新知运用
1.计算
72÷9= 8 720÷90= 8 7200÷900= 8
【例8】计算下面两组题,你能发现什么?
(1) 16
2
160 ÷8= 20
320
40
(2)
2
100
200÷ 20 = 10
40
5
(1)
16
×10
160
×2
320
÷8=
2
×10
20
×2
40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
(1)
16
÷10
160
÷2
320
÷8=
2
÷10
20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3.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会更简便,去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但 余数发生变化,去掉几个0,余数的末尾就要添上几个0。
36÷3= 12 360÷30= 12 3600÷300= 12
2.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180 ÷ 45 =4 ×( 2 ) ×2
360 ÷ 90
450 ÷ 18 = 25 ÷( 9) ÷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2)提问:如果除数是两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计算126÷23,让学生尝试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计算过程,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3)教师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强调注意事项。

(4)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 理解商的变化规律(1)出示例题:计算126÷13,让学生尝试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计算过程,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3)教师讲解商的变化规律,并强调注意事项。

(4)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 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1)出示例题:计算120÷15,让学生尝试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计算过程,发现可以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教师讲解简便计算的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4)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5.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理解了商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作业布置1. 抄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2. 抄写商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优质课教案_0

教学内容:人教版上册87页例(3)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学们在参与观察、比较、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

一.教学过程: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

同学们,为什么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你认为谁的笑才是最聪明的笑?2.谁能列出算式?猴王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把小猴子骗了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里的秘密。

二.探究学习,总结规律1.观察算式,同桌讨论(1)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2).同桌讨论:从上往下观察:如果以第一个算式为标准,后面的三个算式同第一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不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3).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4).同桌再次讨论:从下往上观察:前面的三个算式同第四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不变?谁来总结这次的发现?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谁能把这两次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2.讨论交流,验证规律(1)举例验证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需要举例说明一下。

(2)要使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更加严密应补充什么?(0除外)(3)同桌交流:哪些词应重点强调?生:相同、0除外、同时三:运用规律(1)找规律,快速抢答。

(2)填空(3)提高训练(4)拓展延伸四:小结:同学们,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板书设计: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优课课件_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优课课件_2

练一练
做一做
一、 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 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 720÷90 = 7200÷900 =
36÷3 = 360÷÷33=0= 3600÷300 =
90÷3 = 900÷30 = 9000÷300 =
二、下面说法对吗?为什么?
1、 在除法里,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 商不变。( ) 2.在除法里,被除数扩大5倍,除数扩大6倍, 3.商不变。( ) 3、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Leabharlann 我会举例:动动脑:•
8÷4=

↓(8×0)

8÷4=


↓(4×0)
•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答:我发现:0能作被除数,0不能作除数, 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你说学一习说你了发什现了么什规么?律?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
数和除数都同时乘 (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商不变。
• 从上往下看:你发现什么?
从上往下看:我发现: (1) →(2)↓×10 (1) →(3) ↓×100
(1) →(4) ↓×1000 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
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 (1) 8÷4=
• ↑ ÷10
• (2) 80÷40=
• ↑÷10
• (3) 800÷400=
• ↑÷10
• (4) 8000÷4000=
• 被除数 除数 商
想一想: 从下往上看:你发现什么?
从下往上看:我发现: (1) →(4) ↑÷1000 (1) →(3) ↑÷100 (1) →(2)↑÷10
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 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一般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两组等式让学生观察,从而引出积的变化规律。

2、谈话:乘法中,因数和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那么在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有变化规律吗?有怎么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商的变化规律。

二、创设情境,探究规律1、以闯关的模式探究“商的变化规律”第一关:(出示情境题)(1)学校要把16本工具书、160本漫画书和320本故事书平均分给8个班,每个班可以分到工具书、漫画书和故事书各多少本?师:谁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算式并计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师:仔细观察上面的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从上往下看,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它们的变化有规律吗?如果从下往上观察呢?你又有什么发现?师:把你自己的发现可以和身边的同伴说一说吗?想一想,怎样说才能做到既简洁又有条理,让人一听就懂。

学生汇报学生总结从上往下观察得到的规律: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学生总结从下往上观察得到的规律: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

学生讨论:你能把两个发现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总结归纳吗?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几。

师:在数学上其实乘几可以说成扩大几倍。

除以几可以说成缩小几倍,那你能换个方式表达吗?学生汇报(强调乘和除以的必须是同一个数,而且是一个不为0的数)第二关:(2)学校买来200本图书,如果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2个班,每个班可以分得多少本?如果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20个班,每个班分得多少本?如果平均分给40个班级呢?师:谁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算式并计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师:有之前观察到的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之后呢,相信大家也能发现在这一组算式中有变的内容和不变的内容,谁来说一说谁变了,谁没有变?学生回答师:那你们能观察到它的变化规律吗?学生讨论、汇报学生总结从上往下观察得到的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创新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创新教案】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计算。
800÷40=
240÷12=
980÷50=
210÷42=
答案:20 20 19……30 5
二、自主探究,感悟规律。
(25分钟)
(一)商不变的规律应用于笔算。
1.简化竖式计算。(出示教材第88页例9中(1)的计算过程。)
(1)组织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不同,想一想,小英那样算对吗?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应站在数学思想的高度,利用完整的“商不变的规律”把简算统整到一起,帮助学生形成稳固、可迁移的最佳认知结构。
例10教学是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有余数的除法,呈现了简便运算的竖式,提出了“余数为什么是40而不是4”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并让学生通过验算确认得到的余数是正确的。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提高运用这一规律进行简算的意识,并掌握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简便运算方法,确认余数的大小。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小英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计算正确。
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出示教材第88页例9(2)。)
(1)学生独立解决,展示计算过程。
(2)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计算,并汇报交流。
(3)对比两种做法,明确优点。
3.应用商不变的过程简化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有关余数的问题。(出示教材第88页例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段的校本教研案例课题商不变的规律【本时段教学适用年级】四年级上册【本时段教材再现】【本时段设计思路说明】1.本时段研究背景:教材中例8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计算探讨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第二层次:通过计算、观察、探讨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第三层次: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材给出了观察的顺序,呈现了从上往下观察和从下往上观察的结论。

并通过小精灵的语言,提示“同时乘或除以的数不能是0”,并引导学生举例验证这些规律。

2.本时段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除法计算的基础,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一组或几组算式的观察比较是可以直观发现一些规律并加以总结的。

但是四年级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弱,一节课中三个变化规律,仅仅通过算式的对比得出的结论,对学生而言理解难度大,极易混淆。

因此必须要在三个变化规律中选择一个,建立模型,强化理解,再以此方法感受发现其他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的设计综合了教材和学情,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与改造。

选择了三条规律中的一条商不变的规律做重点突破,并补充教学素材,进行函数思想渗透,强化了该规律的应用。

【本时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比较和探讨的数学研究过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商的变化性质,会用商的变化性质对口算除法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渗透符号化、转化、模型、“变与不变”的函数等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本时段科研目标】通过具体情境设计提供研究素材,让学生感受商不变的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并建立该数学模型,进程中合理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提升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本时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

【本时段教学准备】微课,PPT,练习纸若干份。

【本时段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渗透规律。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出故事中蕴含的算式,通过童话故事初步的直观感受到商不变的规律。

】1.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猴王今天要给小猴子分桃子。

猴王说:我给你6个桃子,你们3只小猴去分吧,小猴一算就说:这也太少了吧,能不能多分点?猴王说:可以,那给你60个桃子,你去分给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挠挠头说:大王,能不能再多给点?大王一拍桌子显出慷慨大方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你分给300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笑了,猴王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2.根据故事情境列出算式(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初步观察,引出课题师:无论怎么分,每个小猴得到几个桃?2在算式里是什么?商一直都没变谁一直在变呢?被除数和除数一直都在变商却一直不变,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场探秘之旅共同寻找“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课题)2.补充素材,渗透函数【设计意图:为学生建立商不变规律的模型提供素材,并通过观察图渗透函数思想,感受两种变化量的正比例关系。

】(1)师:要想研究出一个规律,仅靠一组算式不充分不科学,老师给你们提供一幅图你们观察下图中讲了件什么事?(出示图片)(元)40302010(支)2468(2)观察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感受到随着支数越来越多需要的钱数也越来越多)(3)列式感受商不变:不管怎么变,什么一直没变?你能列出算式吗?3.比较算式,深入观察【设计意图:分组自主选择研究素材观察节约教学时间,把时间用在全班交流上,通过交流发现大量不同的研究素材呈现出共同的规律,在探讨比较去除无关因素后建立商不变规律的模型。

】(1)任选一组算式观察:第一组:第二组:6 ÷3 = 2 10 ÷ 2 = 560 ÷30 = 2 20 ÷ 4 = 5600 ÷300 = 2 30 ÷ 6 = 540 ÷8 = 5①从上往下观察,被除数怎样变化?同时除数怎样变化?商呢?再从下往上看一看或在同一组算式中任选两道观察比较。

②把你的发现和同伴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发言6 60 600÷÷÷330300===222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都相同的数4.归纳商不变的规律(1)根据发现到的规律写一组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

(2)总结归纳规律,教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口算应用,加深理解根据每组题中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720÷90= 360÷30= 800÷40=7200÷900= 3600÷300= 8000÷400=2.简便计算,灵活运用(1)出示:900÷25让学生快速口答。

(2)播放微课进行学法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借助微课自学,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会观察算式数据自身特点灵活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简便计算 360502.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90180 ÷45 =×2×()2450 ÷18 =÷9÷()÷2120 ÷15 =×()×()÷210 ÷42 =÷()÷()÷492522408230730576(五)回顾反思,建构模型。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的探究过程。

我们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首先我们从故事开始,引发我们的思考。

然后我们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然后我们举些例子,验证规律。

最后我们归纳概括,总结规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这两组算式,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变化规律,课下请同学们用学到的这个方法探究他们的规律,好吗?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今天又学习了商不变的规律,你还有什么新的猜想吗?(学生大胆猜想)既然是猜想,就免不了会有错误。

但是猜想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下课!【本时段板书设计】商不变的规律6 ÷3 = 2 10 ÷ 2 = 560 ÷30 = 2 20 ÷ 4 = 5600 ÷300 = 2 30 ÷ 6 = 540 ÷8 = 5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学生实践活动成果】【本时段教学反思】观察比较建立模型-----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在小学阶段,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给今后分数和比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新教材却把商不变的规律及商的变化规律都放在一个例题中,大大增加了学习内容和理解难度,我将内容进行了分化,将商不变的规律单独作为一个完整的课时来讲,大胆创新,重点突出了商不变的规律,通过交流发现大量不同的研究素材呈现出共同的规律,在探讨比较去除无关因素后建立商不变规律的模型。

上完本节课有几点收获:1、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出故事中蕴含的算式,通过童话故事初步的直观感受到商不变的规律。

2、通过具体情境设计提供研究素材,让学生感受商不变的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并建立该数学模型,进程中合理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提升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出示了关于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渗透函数思想,感受两种变化量的正比例关系,并以此图中单价不变的规律为学生研究商不变规律丰富了研究素材,体会探究一个数学规律的严谨科学的精神。

3、在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时,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培养,体现主导与主体间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研究素材观察节约教学时间,把时间用在全班交流上,通过交流发现大量不同的研究素材呈现出共同的规律,揭示规律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分解揭示,首先让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然后,再让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数,商不变,最后引导学生发现的规律是不是适用于任何数,解决0除外的问题,在探讨比较去除无关因素后最终建立商不变规律的模型。

4、播放微课进行学法指导,通过学生借助微课自学,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会观察算式数据自身特点灵活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不足之处:1.0除外的问题解决比较片面,不仅因为 0不能当做除数,还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0才要除外的;2.练习题ppt中答案有错,课前检查不到位。

在发动学生回答问题上不到位,以至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明明会的问题不敢回答,需要老师再三提示。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争取做到更好!【本时段案例研究总结】数形结合微课助力《商不变的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的内容。

编者意图是在学生学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知识模型,并能运用该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本节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

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计算,然后依次按照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顺序去观察,比较算式中被除法和除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商的关系,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对于规律的学习,重要的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比较清楚的描述,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应用,而不要求用统一的语言去描述并强记,另外“商不变的规律”是后续学习“小学除法”的基础,因此该“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尤为重要。

在小学阶段,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给今后分数和比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新教材却把商不变的规律及商的变化规律都放在一个例题中,大大增加了学习内容和理解难度,将内容进行了分化,将商不变的规律单独作为一个完整的课时来讲,大胆创新,重点突出了商不变的规律,通过交流发现大量不同的研究素材呈现出共同的规律,在探讨比较去除无关因素后建立商不变规律的模型。

一、巧设悬念――感受规律由学生感兴趣的《猴子分桃》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出故事中蕴含的算式,通过童话故事初步的直观感受到商不变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