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警钟需长鸣》教案

合集下载

《人口警钟须长鸣》上课用

《人口警钟须长鸣》上课用

《人口警钟须长鸣》教学设计课程标准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6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图文、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特点及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问题,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导入】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从某个角度讲,中国也是一个超级大国,问:从哪个角度?(人口)展示一组国情旅游景点、春运火车站广场等人流量很大的新闻图片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图片反映的许多问题都与我国的人口有着直接关系,人口过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板书)【新课】展示一组图片:△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需要时间中国人口(13亿人)=欧洲+非洲+澳洲+北美洲+中美洲问:根据图表,说说我国人口数量的特点1、人口数量大,净增多(加入作业本P47第六题图)问:从图中我们可知道中国人口出现了哪两个方面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P60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状况图2-15问: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特点2、高素质人口比例少,文盲率高,说明我国人口素质不高。

△P61图2-16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状况问:观察图表,说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人口警钟需长鸣 教学设计

人口警钟需长鸣 教学设计

人口警钟须长鸣导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发布的最新报告,在下周一之前,地球上第70亿个世界小公民即将诞生!那我们中国人口形势又如何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想!我也想!那就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吧!新授部分一、人口特征(一)数量大在今年的4月28日我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终于出来了,你们猜猜我国总人口有多少?生:13.7亿师:对啦!猜得比较近。

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人13.7亿这个数字有多大呢?谁能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来形容这个数字?我也算了一下:13.7亿,世界上超过一个亿人口的国家也就11个而已;13.7亿相当于我们熟知的这么多国家——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还不止呢,还有这么多国家。

这些呢还只不过是官方数据,在我们同学的生活经历中,是否也能体会到我国人口之多呢?可否列举一些事例,让大家长长见识。

生:春运、就业、学校、中考......师:春运现在成为我国的一大特色了;这点我感受很深刻,我们去温一医、附二医挂个普通号就要排很长很长的队了,有些离市区比较远的病人为了挂某位专家的号,凌晨时候就搬小凳子在等了;观察得很细致;咱们阶梯教室里坐的满满的,这么多老师来捧场,我们更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了;2.增长快承: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如今的13.7亿中国人也是如此!我们来看中国历次的人口普查数据。

从这个数据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生1:我国人口总数大;师:哇,你一眼就看出来了。

生2:增长速度快。

师:嗯,这也比较明显。

生3:64到82年增长的特别快。

生4:九十年代以后增长速度减慢?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生5:”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成效了.师:既然增长率降低,为什么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总数还是这么大?(基数大)师:同学都说得很好,我还发现我们班的一些同学的读图能力很高——从一些表面数据挖掘出深层的原因。

这么多的人口,素质又是如何的呢?由请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为大家报道这一段新闻. (二)文化素质低探究思考: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P60页图2-15及文字,快速分析我国人口特点。

《人口警钟需长鸣》教案

《人口警钟需长鸣》教案

《人口警钟需长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人口增长的历史回顾当前全球人口状况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其影响。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社会结构的改变。

2.2 教学内容人口增长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人口增长对就业、教育和住房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社会福利和医疗的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结构、就业、教育、住房和福利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

第三章: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3.2 教学内容人口增长对食物、水资源和能源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增长对食物、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如何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地球环境的压力。

4.2 教学内容人口增长对大气、水和土地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口增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讲授法:讲解人口增长对大气、水、土地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思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实际影响。

第五章:应对人口增长的策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应对人口增长的策略。

使学生认识到政府和社会在应对人口增长中的作用。

5.2 教学内容控制人口增长的策略提高人口素质的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人口警钟须长鸣 上课 ppt课件

人口警钟须长鸣 上课 ppt课件
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如何?
2、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人口总量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是怎样的变化?
4、请预测一下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总量会怎样变
化?请说明理由。
2020/12/27
8
图一
图二
我国人口数量的基本状况
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
1)资源、环境方面:加速资源的消耗,导致 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减少,加剧了资源的危机 和环境的恶化;
2)家庭方面:加重了经济的负担,阻碍了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社会问题:给就业、教育、住房、交通、 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带来巨大的压 力。不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2020/12/27
17
2020/12/27
18
社会问题凸显
2020/12/27
19
2020/12/27
20
看图分析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特点?
600
500
400 美国
300
日本
印度
200
中国
100
0 美国 日本 印度 中国
四国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 数比较
据统计,目前全球成人文 盲约为8.6亿,占总人口的 比例为20%。而世界上每 10个文盲中就有1个是中国 人,每15个中国人中就有 一个基本不识字,这是一 个令人痛心的事实。拥有 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 文盲总数却高居世界第二 位,仅次于印度。
④同时对所有政策的落实都会受到影响。
2020/12/27
22
预测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人口警钟须长鸣》教学设计

《人口警钟须长鸣》教学设计

《人口警钟须长鸣》教学设计作者:李云吾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第11期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而展开。

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并分析原因。

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大基本特征,进而阐述了它们对我国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激发学生关注中国人口问题的热情,自觉确立人口忧患意识,初步学会运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的两大基本特征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识图、看图能力及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3)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重视课本中的知识提示;适当增加最新的资料和当地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以及引起学生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

难点:我国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投影)世界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那么中国的人口特点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直面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警钟须长鸣。

2.讲授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现在世界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人口位于世界5大国人口之首,高达13亿多人口。

13亿人口在亚洲的比重、世界的比重分别是36%和22.6%。

师: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口有什么特点?生:人口数量大。

师:“人口数量大”是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板书)师:[读一读]中国人口数=苏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 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瑞典+瑞士+加拿大+罗马尼亚+葡萄牙+澳大利亚+荷兰+越南(十七国)。

人口警钟须长鸣导学案

人口警钟须长鸣导学案

人口警钟须长鸣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口警钟须长鸣学案中考考点: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 重点:知道中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及表现难点:人口问题的影响一、问题导学(阅读课文P59-61思考下列问题)1、我国的人口现状怎样?a 、 是我国人口的一个基本特点,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13亿人口。

由于 ,即使保持较低增长率,每年新增人口仍然较多。

b 、是我国人口的另一个特点。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口的 素质和 素质还比较低,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口的负担。

c 、正面临着人口日益 的问题2、我国人口问题、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解决对策 二、专题探究人口国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解决对策人手 人口1、“人口”、“人手”分别有什么涵义说明了什么2、如何理解“人口+教育=丰富的资源”和“人口-教育=沉重的包袱”3、人口是越多越好呢,还是越少越好?4、合理的人口标准应该是怎样的?三、课堂练习1.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比例仅为1.98%,而粗文盲率高达6.72%。

这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 )A.人口基数大 B.新增人口多C.人口素质偏低 D.人口分布不平衡2.(2011义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7亿,2000年以来,人口年均增长0.57%,60岁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39个百分点。

这表明()①人口快速增长②人口数量大③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预测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如下:上表说明我国未来人口状况的特点是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素质不高 C.人口分布不平等D.人口老龄化严重3.据测算,为解决我国每年新增约1500万人口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其他生活需要,要求国民生产总值相应增长6个百分点。

人口警钟须长鸣

人口警钟须长鸣

《人口警钟须长鸣》教案第一部分:课前系统的设计教授课题:《人口警钟须长鸣》教授对象:九年级学生教材分析:这一课时在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对应的内容是:“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形势”,“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

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

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

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如,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沉重的压力。

(2)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了解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和辩论赛的活动中,培养大胆展示自己,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问题,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

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

通过知识遨游、舌战群儒、英雄闯关、正本清源四个活动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对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掌握。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1、人口数量大一、知识遨游:我国的人口特点 2、人口素质不高3、人口老龄化加剧二、舌战群儒:自由辩论:人多力量大vs人多力量未必大三、英雄闯关:课堂深化与检测,做课堂习题四、正本清源:知识回顾,与学生一起完善板书板书设计人口警钟须长鸣1.人口数量大对自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突出我国人口的特点: 2.人口素质不高压力对经济:影响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社会问题突出对策:实行计划生育发展教育事业3.人口老龄化加剧压力: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对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启示: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第二部分课堂系统设计活动一:知识遨游(1)阅读书本P60 我国人口数量的基本状况图,回答以下问题:①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有什么原因。

8.1.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 上课

8.1.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 上课

我对这种放开二胎的政策表示赞同,因为:
它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为社会提供 持续的劳动力,促进社会的发展。(3分,写出其 中的两点即可)
吴博士
我对这种政策的出台有顾虑,因为:
人口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 巨大的压力;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如就业、医疗等 局外人 问题变得更加严峻等。(3分,写出两点即可)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我国人口的老龄 化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老 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给 家庭养老、政府社会保障事业带来很大 压力;带来劳动力缺乏,影响经济发展。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全国城镇人口达到了6.66亿 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68%,比2000年上升 了13.46个百分点;2000年比1990年,城镇人口 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大陆31个省份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 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 上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 116995327人,增长81.03%。2010年我国扣除市 辖区内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2.21亿人,比2000年 增加了1亿人。
人口素质 不高 人口老 龄化
意识薄弱, ……适应不了社会 发展的要求等。
养老、社会保障压力大;劳 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建设。
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在扩大
为了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 人口日益老龄化),如果你是 中国的决策者,你会采取哪些 策略?
人口与计划生育标志
象征着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 正在和平繁荣、生机无限的大环境中协 调有序地全面发展。
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 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警钟需长鸣》教学设计兰溪市石渠初中陈连明◆课程标准: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形势。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人口警钟须长鸣”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部分旨在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列举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资源忧患意识。

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

因此,教材在本单元中,首先就探讨了我国的人口问题,这样,可以为后面分析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奠定基础。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

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

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

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如: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沉重的压力。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了解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②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和辩论赛的活动中,培养大胆展示自己,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问题,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难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

教法与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规律和青少年的年龄特点,适当设计研制教学所必须的图表,搜集教学图片及适量运用电化教学投影片等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我还将采用集体讨论法中的小组辩论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2、论辩式教学。

学生就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根据和理由,然后提出来进行集体讨论。

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使问题解决。

3、在“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个小组,每组设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设立一记录员,整理小组成员的意见。

然后进行全班集体讨论,老师负责整理、分析、评价。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与教的流程导入新课:设计思想: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人口警钟须长鸣。

从“超级大国”引入“人口超级大国”,通俗易懂。

再引出我国的人口总数,通过观看视频,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问】大家知道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是哪个国家吗?(答:美国)回答正确,但我说在某个方面中国也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大家知道是哪个方面吗?(答:人口方面)有谁知道中国目前有多少人口呢?(答:13亿人口)那么13亿人口日是哪一天呢?请大家观赏一段影片!【观赏】视频片段:《中国第十三亿个公民的诞生》。

【叙述】北京的那个小男孩真是非常的幸运,是我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

然而这个小男孩的哭声却给我国人口问题敲响了警钟!13亿人口的大国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大家来仔细分析。

我们进入本堂课的第一环节,“知识遨游”。

一、知识遨游(基础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分四个环节进行:一、知识遨游;二、舌战群儒;三、英雄闯关,四、正本清源。

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把“知识教学”与“活动开展”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改的多维互动。

“人口数量大”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一大特点,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

“人口素质不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两个内容,学生容易理解,通过直观的图片和数据揭示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探究带来的影响和对策,在“英雄闯关”环节再展开。

1、“人口数量大”的教学(合作探究: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中国“人口数量大”的教学内容)【展示】:《中国人口每增加两亿大约经历的时间》【展示】问题组: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有什么原因。

2、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怎样?有什么原因。

3、70年代后到现在,我国人口增长又是怎样的情况?原因如何?4、预测一下,将来我国人口总量将会是多少?【叙述】请大家仔细分析以上图表,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以下的四个问题,每组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草稿上。

(教师分发草稿,并对各组情况进行简单指导)【总结】通过学生的合作,由各组代表进行分析,分别展示讨论的成果。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2、“人口素质不高”的教学【展示】[数据资料一]和[数据资料二];即“四国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比较”和“我国各类残疾人统计数据”。

【提问】观察、分析了两组数据之后,你觉得它们反映了什么问题,我国人口问题的什么特点?(答:人口素质不高)【总结】“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不高”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两大特点。

3、“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教学【展示】“预测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的资料。

【提问】以上资料又是反映了什么问题?(答:“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总结】“人口老龄化加剧”是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又一个忧心的问题。

【承转】大家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人口问题的两大特点,人口的老龄化趋势。

早在我国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人多力量大”,然而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吗?现在,我们进入第二环节——“舌战群儒”;在课堂上举行一场简单的辩论擂台赛,辩论的题目就是“人多力量大”和“人多未必力量大”;(展示“辩题”与“规则”)开始准备。

二、舌战群儒(雄辩擂台):设计思想:初中学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而且,在课余时间里会因为某个问题而争论不休,通过不断的争论,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同时有利于调节学习气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争辩,使学生明确一个结论:“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人口发展应以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水到渠成。

【辩题】:观点一:人多力量大观点二:人多力量未必大【规则】1、各小组选定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讨论,准备充足的辩论的论据,选出两人为代表上台摆“擂”,台下其他各组成员一起攻擂。

2、“擂主”摆明观点,台下即可进行辩驳。

3、自由辩论,无须举手回答,只要不偏离主题“人口问题”,都可自由发挥。

4、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总结】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人口发展应以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英雄闯关(课堂深化与检测):设计思想:“舌战群儒”环节已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为了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设计了这个环节;同时,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对以下内容——“人口问题带来的压力及其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意义重大。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特点,从易到难,“跳一跳,摘桃子”。

【第一关】我国的第十二亿人口日是_______年2月15日,我国的第十三亿人口日是2005年____月____日;我国在30年时间里,少生了3亿人,这是_____________(基本国策)取得的成效。

(答案:1995年,1月6日,实行计划生育)【第二关】我们分析人口增长速度往往会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请问: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有什么关系?2、这三者在目前的我国是怎样的情况?(答案: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我国目前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三关】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不高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两大特点。

试问:1、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怎样的压力。

2、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对策?(答案:对自然:带来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对社会:导致就业难、交通拥挤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对经济:阻碍经济的发展)【第四关】随着我国平均寿命的提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试问:1、人口老龄化将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压力?2、我们应以怎样的方法去应对?(答案:人口的老龄化,将会导致劳动力短缺、老年人赡养等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四、正本清源(课堂小结):设计思想:前面的三个教学环节都在活动中进行,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

“正本清源(课堂小结)”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总体结构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新课改的要求是“互动”“合作”“探究”,但是,教学中也要注重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因此,要达到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锻炼学生能力,还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的目的。

[本课结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你能为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做点什么贡献?自我评判:在今天的课堂中,你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在今天的课堂中,谁的表现最好? 这堂大家的表现都非常积极,今后,大家要继续发扬这种积极向上的求学态度,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帮助。

播放:“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公益广告”问题研讨本“教学设计”遵循新课改要求的“互动”“探究”原则,以学生为本,重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因此,本“教学设计”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便是一堂成功的课,否则,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较差,养成了“听讲”的习惯,那这个教学设计将比较难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