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与军事
物理学与军事技术物理学在军事武器与装备中的应用

物理学与军事技术物理学在军事武器与装备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理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物理学与军事技术的结合使得军事武器与装备的研发更加先进、高效、精确。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与军事技术在军事武器与装备中的应用。
一、雷达技术的应用雷达技术是军事武器与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利用电磁波的特性,雷达技术能够实现远距离探测、目标识别与跟踪等功能。
例如,军事雷达可以用于侦测敌方飞机、舰船以及导弹发射等。
物理学理论与电磁波的研究为雷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雷达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二、激光武器的研发与应用激光技术是物理学在军事武器与装备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激光武器具有高精度、高能量、高输出功率等特点。
例如,惯性约束聚变激光武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实现核聚变反应,具有极高的杀伤性和破坏力。
激光雷达可以用于目标探测与跟踪,提高战场情报的获取能力。
激光导弹也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高精准度和高杀伤力。
三、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红外成像技术是利用目标辐射出的红外辐射能量进行成像与探测的技术。
军事装备中的红外成像技术主要包括红外热像仪和红外探测器。
红外热像仪能够实现远距离探测、目标识别与跟踪,对夜间作战以及隐蔽目标的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红外探测器则广泛应用于导弹预警系统、航空飞行器目标探测等领域。
四、电磁弹射技术的应用电磁弹射技术是物理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传统的航空母舰使用蒸汽弹射器来发射飞机,而电磁弹射技术则采用电磁力来发射飞机。
相比于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技术具有更高的发射速度、更大的加速度以及更好的调控能力。
这使得飞机能够更快地起飞并携带更多的武器与燃料,提高了作战技术与飞行性能。
五、精准制导技术的发展精准制导技术是军事武器与装备中的重要技术,在提高军事打击精准度以及减少误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理学的发展为精准制导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例如,GPS导航系统通过利用地球的引力场来测定位置,能够精确导航并实现精准打击。
物理在军事的应用

一:水陆两用坦克水陆两用坦克是一种既能在陆地上行驶,又能在水中航行、作战的坦克。
特别是在两栖作战中,水陆两用坦克表现出特有的优越性。
这种坦克为什么可以在水中前进呢?任何水中行驶的物体,必须具有一定的浮力来克服自身的重量,才能不能下沉。
又必须有一定的动力推动自己前进,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为了提高坦克在水中的浮力,人们采用薄型钢板制作外壳,车体设计的又轻又长,前部呈般形。
所有的拼接部位都焊接起来,防止漏水,使坦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增加坦克的浮力。
坦克的动力则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案。
有的坦克采用了特制提履带,犹如水车的水斗,通过履带的旋转不断把水排向后方,从而推动坦克前进。
有的则在坦克的尾部装上螺旋桨推进器,坦克就象船一样前进。
还有的装的是喷水式推进器,通过向后喷水,获得反作用力,推动坦克前进。
这两个基本条件具备后,坦克就可以既在陆地行走又在水中航行了。
二:隐形飞机如果最早采用隐形技术的B-18型战略轰炸机,人们对它的性能还不清的话,那么,随着F-117型飞机首次在巴拿马战场和海湾战争中的的大量使用,人们对隐形飞机已经不怎么陌生了,我们以B-2为例来研究一下隐形飞机。
B-2是美国诺斯罗·格鲁门公司研制的战略突防隐身轰炸机,主要任务是利用其优异的隐身性能,从高空或低空突破敌方防空系统,对战略目标实施核打击或常规轰炸。
该机采用了翼身融合的无尾飞翼构形,从机头至翼尖为成锐角,但上下是拱弧形的固定前缘,前缘为直线,机翼后缘成双W形,使飞机对所有有雷达的波形成镜面反射。
飞机结构大量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以及蜂窝状雷达吸波结构(RAS)、锯齿状雷达散射结构,机体表面还涂有雷达吸波材料(RAM),S形进气道和V形尾喷管位于机体的上部,使飞机周围的空气形成等离子屏障,成对地装在武器舱的外侧与机翼结构之间的装置可使氯氟硫酸被混在尾气中,以消除发动机的目视尾迹,这样达到“隐身”的效果。
三:火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或留意在发射出的火箭顶端,有一个顶尖的针状物。
物理学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共115页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物理学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实践案例分析

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实践案例分析标题: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实践案例分析引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从应用物理学的定律、实验准备与过程,以及实验的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对案例进行详细解读。
物理学定律与理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应用物理学的定律与理论,其中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量子力学、热力学等等。
这些定律为实践案例提供了科学基础,并为制定实验方案和解读实验结果提供了指导。
实验准备与过程: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实验准备与过程。
在军事技术领域中,实验准备通常包括装置设计、实验用材料选择等。
例如,研发新型军事装备时,研究人员可能会设计特殊的实验装置和传感器,用以测量、记录和分析物理参数。
实验过程需要科学严谨地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应用与分析:在军事技术中,应用物理学的实验所得结果通常用于军事装备的强度测试、武器系统性能评估以及地理环境适应性研究等。
例如,物理学中的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定律可以用于军事装备的结构设计,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另外,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我们可以研发出利用量子隐身技术,提高军事装备的隐蔽性和作战效果。
热力学的应用可以用于研究军事装备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例如高温、低温和高海拔等情况。
其他专业性角度:除了定律与实验应用,我们还需要从其他专业性角度来分析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实践案例。
物理学的实验往往需要大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这就需要运用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等学科知识。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军事技术中的物理现象,我们还可以借鉴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结论:通过研究不同的应用物理学实践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的定律和理论为实验的设计与解读提供了依据,实验准备与过程使得实验可行且可靠,实验应用与分析则将物理学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军事装备和技术。
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作用

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作用引言:应用物理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将物理学的原理和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军事技术领域,应用物理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应用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并探讨它们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回顾一些重要的定律,然后介绍如何进行相应的实验准备和过程。
最后,将讨论这些应用在军事技术中的意义。
一、定律:热力学定律、电磁定律、光学定律等1.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研究热量、能量和功的传递和转换。
在军事技术中,热力学定律可应用于火炮、导弹、飞机发动机等热能装置的设计和性能优化。
为了验证热力学定律,可以进行实验来测量热能转化效率、功率、温度等参数,并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
2. 电磁定律:电磁定律研究电荷、电场、磁场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军事技术中,电磁定律可以应用于雷达、通信系统、导航设备等高频电子器件的设计和优化。
为了验证电磁定律,可以进行实验来测量电场强度、电磁波频率、磁感应强度等参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光学定律:光学定律研究光线传播、折射、反射和干涉现象。
在军事技术中,光学定律被广泛应用于镜头设计、激光器技术、光纤通信等领域。
为了验证光学定律,可以进行实验来测量光线折射角、反射率、干涉条纹等参数,并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
二、实验准备和过程:为了验证物理定律并应用于军事技术中,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以下是实验准备和过程的简要描述:1. 实验准备:根据具体的物理定律,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
准备合适的样品、试剂和控制变量的条件。
确保实验环境稳定,且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实验过程:根据具体的物理定律,制定实验步骤。
依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
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规范。
三、应用在军事技术中的意义: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例子:1. 光学定律在军事光学设备中的应用:通过应用光学定律,可以设计和制造高分辨率的望远镜和激光器。
力学原理在军事上的应用

力学原理在军事上的应用1. 简介力学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军事领域,力学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的设计、战术决策和训练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力学原理在军事上的应用。
2. 火炮原理2.1 运动学分析•火炮的发射过程可以用运动学来描述,包括炮弹的发射速度、射程和弹道等。
•利用运动学分析,可以推导出火炮的最大射程和射程与发射角度的关系。
•了解火炮的运动学特性,可以优化火炮的设计,提高射程和攻击效果。
2.2 力学分析•火炮的发射过程中,有很大的力作用在炮弹上,如发射药的燃烧产生的推力、弹壳对炮弹的推力和空气阻力等。
•利用力学分析,可以计算出火炮的发射药量和药室容积的合理选择,以提供足够的推力。
•同时,力学分析还可以预测炮弹的飞行轨迹和命中精度,为战术决策提供依据。
3. 战车原理3.1 车辆力学•战车的机械力学性能对作战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加速度、速度和操控性等。
•车辆的设计、底盘的布置和悬挂系统的选择都需要基于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和优化。
•通过力学分析,可以提高战车的机动能力,增强其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
3.2 抗击优化•战车在遭受攻击时,需要抵抗来自敌方火力的冲击。
•利用力学分析,可以优化装甲的布置和厚度,提高战车的抗击能力。
•同时,力学分析还可以预测战车受到冲击时的应力分布情况,为装甲设计提供依据。
4. 飞机原理4.1 飞行原理•飞机的飞行过程可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涉及升力、阻力、推力和重力等力的作用关系。
•利用力学分析,可以优化飞机的机翼形状、机身布局和发动机推力,提高飞行性能和燃油效率。
4.2 载荷计算•在军事航空中,飞机需要携带弹药、燃料和其他设备。
•通过力学分析,可以计算出飞机的最大载荷和燃油消耗量,为任务计划和战术决策提供参考。
5. 结论力学原理在军事上的应用包括火炮原理、战车原理和飞机原理等。
通过运用力学原理进行运动学分析和力学分析,可以优化武器装备的设计和作战策略,提高军事作战的效率和效果,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
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实践与影响

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实践与影响标题:应用物理学在军事技术中的实践与影响导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而应用物理学则是将物理学原理和定律应用于实践中的科学领域。
在军事技术中,应用物理学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物理定律在军事实验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对军事技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一部分:物理定律与实验准备【列举物理定律】物理学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物理定律,如牛顿的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这些定律构成了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基础。
【选择一个物理定律】以能量守恒定律为例,它阐述了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内不能被创建或销毁,只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这个定律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准备】在使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目标和测量参数。
比如,我们希望研究某种军事设备的能源利用率,衡量其在实际战场条件下的可行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实验设备,如传感器、测量仪器和原材料等。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将输入的能量与输出的能量进行测量和记录。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我们还需进行实验室控制,例如调整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以消除外部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装置:建立一个封闭系统,其中包括能量输入和输出的部分。
2. 测量输入能量:使用合适的传感器和测量仪器测量输入能量的大小和类型。
3.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输入能量的数值和其他相关参数,例如时间和环境条件。
4. 测量输出能量:同样使用传感器和测量仪器,测量输出能量的大小和类型。
5.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输出能量的数值和其他相关参数。
6. 分析和比较数据: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计算能量转化的效率和能量守恒是否成立。
7. 结论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能量转化过程、透露潜在问题,并提出可能的优化方案。
【实验示例】在军事技术领域,例如火箭发动机研发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尤为重要。
物理在军事上的应用

物理在军事上的应用-------结题报告【课题背景】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由物理学孕育出的新技术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进入20世纪以来,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军事力量的提升都离不开物理学的研究,因此,物理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只有利用现有的物理知识,掌握高端技术,才能维护国家安全,为国家的发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学生研究成果】一、石墨炸弹石墨炸弹又名软炸弹(soft bomb),因其不以杀伤敌方兵员为目的而得名。
又因其对供电系统的强大破坏力而被称为断电炸弹(blackout bomb)。
石墨炸弹是选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碳丝制成,每根碳丝的直径相当小,仅有几千分之一厘米,因此,可在高空中长时间漂浮。
由于碳丝经过流体能量研磨加工制成,且又经过化学清洗,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碳丝的传导性能。
碳丝没有粘性,却能附在一切物体表面。
它通过爆炸或火药引爆散布在敌方阵地,破坏敌方防空和发电设备。
碳丝可进人电子设备内部、冷却管道和控制系统的黑匣子。
碳丝弹头对包括停在跑道上的飞机、电子设备、发电厂的电网等所有东西都产生破坏作用。
石墨炸弹的破坏原理如下(1)激光制导的炸弹炸开、旋转并释放出100-200个小的罐体,每个约有可乐罐大小。
(2)每个小罐均带有一个小降落伞,打开后使得小罐减速并保持垂直。
(3)小型的爆炸装置起爆,使小罐底部弹开,释放出石墨纤维线团。
(4)石墨纤维在空中展开,互相交织,形成网状。
(5)由于石黑纤维有强导电性,当其搭在供电线路上时即产生短路造成供电设施崩溃。
blu-114/b石墨炸弹中施放出的碳素纤维较海湾战争中使用的同类武器更加纤细,纤维直径只有百分之几毫米。
当石墨炸弹在开启、引爆后,无数碳素纤维线团使飘然展开,千丝万缕,如丝如絮,像一团团飘浮的白云。
一旦搭落在裸露的高压电力传输线上或变电站(所)变压器及其它电力传输设备上,就会使高压电极之间产生短路,由于强大的短路电流通过石墨纤维使其汽化,产生电弧,并使导电的石墨纤维涂复在电力设备上,加剧了短路的破坏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武器的物理学基础2011-01-27 17:05一、神奇绝妙的激光武器(1)战术激光武器打击距离一般在20公里以内,主要用于对付战术导弹、飞机、坦克等目标。
与常规武器相比,高能激光的弹道是一条笔直的光路,射击时无需根据距离、高度、风向、风速及弹丸初速等因素进行弹道计算;它所发射的“光弹”以光速飞行,比导弹的飞行速度快10万倍,射击运动目标时无需提前量;此外,激光武器射击时,没有普通武器射击时出现的巨大后座力和声音,既提高了射击的命中率,又便于隐蔽。
激光武器发出高能激光束照射目标,使其发生特殊的物理效应,产生极为有效的杀伤破坏力。
激光照射目标后,部分能量被目标吸收转化为热能,引起烧蚀效应。
与此同时,由于目标的表面材料激剧汽化,蒸汽高速向外膨胀,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目标以强大的反冲作用,在目标中形成激波,其激波又引起目标材料的断裂或损坏,此即激波效应。
而且,由于目标表面材料汽化,还会形成等离子体云,因而造成辐射效应,这比激光直接照射引起的破坏可能更厉害。
发射功率较小的激光轻武器和单兵激光武器称为低能激光武器。
国外有一种红宝石袖珍式激光枪,外形和大小与美国制造的派克钢笔相当,它能在距人几米之外烧蚀衣料、烧穿皮肉,而且无声响,在不知不觉之中致人以死命;能在十几米远处,打瞎人眼;在近距离内,可使火药爆炸,使对方夜视仪、红外或激光测距仪等光电设备失效,并能直接破坏原子能电池、高精度光学电子仪器仪表。
(2)战略激光武器可以攻击几千公里以外的洲际导弹,可以攻击太空中的侦察卫星、通信卫星。
自由电子激光器是高能物理与激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首先由电子加速器产生高能电子束,高能电子束进入摆动器后,由于受交变磁场的作用而左右摇摆,并在摇摆过程中损失一部分能量,损失的这部分能量就转变成激光辐射,通过光学系统发射出去。
自由电子激光器具有输出功率大(甚至可达数亿瓦)、光束质量好、转换效率高、可调节范围宽(从远红外一直到紫外波长均可连续调节)的特点,特别适于在武器上使用。
但是自由电子激光器体积庞大,只适宜安置在地面上,供地基激光武器使用。
作战时,强激光束首先射到处于空间高轨道上的中继反射镜上。
中继反射镜将激光束反射到处于低轨道上的作战反射镜上。
作战反射镜使激光束瞄准目标,实施攻击。
通过这样的两次反射,设置在地面上的自由电子激光武器,就可以攻击从世界上任何地方发射的战略导弹。
高基高能激光武器是高能激光武器与航天器相结合的装置,由于它布置在宇宙空间,居高临下,视野广阔,更是如虎添翼。
可以用它对敌方的空中目标或地面目标实施闪电般的攻击,把对方的侦察卫星、预警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摧毁,把对方的洲际导弹摧毁在助推上升阶段。
适宜在空间使用的氟化氢激光器是利用氟和氢之间的分子链锁反应产生的热量将反应生成的氟化氢分子激励到高能级,从而产生激光。
这种激光器排出腐蚀性很强的有毒氟化氢气体,不宜在地面上工作,但在外层空间的真空环境中则可直接排除废气。
由于外层空间有利于激光束的传播,所以激光武器很可能首先被用于外层空间的太空战。
二、超越形声的微波波束武器微波是指波长为1毫米到1米的电磁波。
微波的传播速度接近或等于光速,具有直线传播、穿透力强、能被某些物质反射或吸收和抗干扰性强等优异特性。
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当电子束以光速或接近光速的速度通过等离子体时,将产生定向微波能量,这种微波能量比雷达用的微波功率源强几个数量级。
如果将这种微波束的能量加以会聚,有可能成为一种杀伤武器。
又称为射频武器。
微波波束武器核心是超高功率微波源,起着把电子束动能转变为电磁能的作用。
发射时,高增益定向天线把超高功率微波源输出的微波会聚在窄波束内,以极高的强度照射目标。
微波对人员的影响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类。
“非热效应”由较弱的微波能量引起。
微波到达人体表面后,可产生反射、散射、穿透和吸收。
不同波长的微波在不同肌体组织内穿透的深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组织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
一般认为,微波对肌体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大部分与其在组织中被吸收而转化为热能有关。
“热效应”是由强微波能量对人体的照射引起的。
强微波能量辐照,会烧伤人的皮肤及内部组织,使人眼因白内障而失明,甚至会导致死亡。
用能量密度为30-80瓦/厘米^2的微波照射1秒钟,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微波波束武器也可用于攻击现代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元件,使之损坏或失效。
0.01-1微瓦/厘米^2的弱微波能量可对相应频段的雷达和通信设备产生强电磁干扰,使之不能正常工作。
0.01-1瓦/厘米^2的微波能量辐照,可直接使通信、雷达、导航等系统的微波电子设备失效或烧毁。
10-100瓦/厘米^2的强微波辐射形成的瞬变电磁场,会在各种金属目标的表面产生感应电荷和电流,这些附加的感应电流可以通过各种入口(如天线、电源线、传输线和各种开关、隙缝等)进入被拦截目标的内部电路。
当感应电流比较小时,会改变电子线路中某些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导致电路功能紊乱,出现误码、控制失灵或逻辑混乱等现象。
若感应电流较大,超过元器件的额定值,就会造成元器件的永久性损伤。
强微波辐射还可直接使工作于微波波段的电子设备因过载而失效或烧毁。
1000-10000瓦/厘米^2的超强微波能量还可在很短的照射时间内加热、毁坏目标。
微波波束武器对付“隐形”武器(包括隐形飞机、隐形导弹、隐形坦克、隐形舰艇等),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这些隐形武器主要是通过外壳采用吸波材料或涂敷吸波涂层来吸收雷达波(微波)而达到隐身目的的,这就为微波武器效能的发挥打开了方便之门。
“隐形”武器的外壳一旦受到高功率微波的照射,便会吸收过多的微波能量而受损,甚至烧毁。
微波波束武器的工作时间短,作用距离较之激光武器和粒子束武器更远,受天气的影响也更小,适当地选择微波辐射频率,可使相应的对抗措施更加复杂化,令敌人防不胜防。
三、理想的战略防御武器——粒子束武器将许许多多高速运动的粒子汇聚成一股高速运动的密集束流,就将会具有极大的功能。
把这样的粒子束流射向目标,它们能发挥比枪弹或炮弹更大的威力。
粒子束流武器主要包括高能电源、粒子束产生装置、粒子加速器、电磁透镜等部分。
粒子束武器产生高能粒子束的简单原理是:首先由高能电源输出巨大的电能,通过贮能及转换装置变成高压脉冲,然后粒子束产生装置将高压脉冲转换为电子束,并将电子束中的粒子注入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一般分成多个加速级,每级都施加很高的电压,被注入到加速器里的带电粒子顺次通过各加速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连续地被加速。
在加速器的出口处,带电粒子被加速到接近光的速度(约为光速的0.99倍),最后在大电磁透镜中的聚集磁场把大量的高能粒子聚集成一股狭窄的束流射向目标。
如果在带电粒子束从加速器射出时,用某种技术去掉每个带电粒子的多余电荷,使之变为中性粒子,这样射出的就是中性粒子束。
粒子束武器对目标的破坏机理有三种:第一,具有很大动能的粒子束射到目标上时,能使目标的表面层迅速破碎、汽化,向外飞溅。
大部分粒子还将穿透外层,进入目标内部,与目标材料的分子发生一系列碰撞,把能量传给后者,致使目标材料的温度急剧上升,以致被熔化烧穿或产生极大的热应力。
第二,高速粒子束能在引爆炸药中引起离子交换,使其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形成附加电场;大量的能量沉积和粒子束的强烈冲击,还会在目标中产生激波。
附加电场和激波都可能提前引爆炸药,或破坏目标中的热核材料。
第三,粒子束还可对目标的电子设备和元器件造成很大的影响,直至使电子设备失效。
低强度的粒子束照射可引起目标电子线路元器件工作状态改变、开关时间改变、漏电。
高强度的粒子束照射则会使电子元器件彻底损坏。
当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在大气层内运动,由于与空气分子、目标材料分子作用而减速时,损失的能量将转化为高能γ射线和X射线。
这些射线可能破坏目标的瞄准、引信、制导和控制电路。
此外,带电粒子束的大电流短脉冲,还可能激励出很强的电磁脉冲,这也会对目标的电子线路造成很强的干扰和破坏。
四、含苞待放的电磁炮电磁轨道炮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地用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来作定性说明:设想两条平行长导线间用一根可以滑动的短直导线连接,假设电流按时针方向流动,根据电流的磁场方向规则,可以判定两条截流的平行长直导线之间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于是由安培定律可知,短导线所受的作用力(安培力)方向向右,因此短导线将向右方加速运动。
如果把这段短直导线当作炮弹,那两条平行长直导线当作炮架,这就是一尊电磁轨道炮的雏形了。
从理论上讲,电枢可用固态导电材料制成,但因受到电刷的限制,当发射弹丸的速度超过1000米/秒时,电磁炮就不能使用固态电枢,而要采用电弧等离子体电枢。
利用电磁力驱动弹丸,可以使其在瞬时内获得比一般火炮炮弹高得多的速度。
利用高速弹丸直接撞击目标,可以摧毁目标而不需炸药。
电磁炮发射期间的功率高达200万千瓦,假若需要持续地向它供电,就需为它专门建造一个大功率的电站。
不过实际上的电磁炮只是在发射的瞬间才需要如此高的功率,因此,可利用高功率汽涡轮机先驱动飞轮高速旋转,利用飞轮的转动惯性,将能量贮存起来,然后周期性地把能量释放出来并转换成强大的电脉冲,供发射弹丸使用。
电磁炮没有圆形炮管,它的弹丸形状可以经特殊设计制造,使其在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很小,电磁炮可根据目标的性质和距离通过调节、选择适当的发射能量,来调整弹丸的射程。
电磁炮所用炮弹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保存方便。
电磁炮发射惯性小、变换方向快,特别适用于打击一般武器难以对付的高速运动目标。
五、悄然无声的次声武器次声在空气、水、地面等介质中传播时,能量衰减缓慢,因而传播距离较远。
次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
7000赫兹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隔挡,而7赫兹的次声波用一堵厚墙也不能隔挡。
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次声波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高空大气湍流产生的次声波能折断万吨巨轮上的桅杆,能将飞机撕得四分五裂;地震或核爆炸所激发的次声波能将高大的建筑物摧毁;海啸带来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毁坏。
次声波的频率与人体的固有频率相近。
当次声作用于人体时,人体器官容易发生共振,引起人体功能失调或损坏。
次声波武器通常由次声发生器、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次声武器的杀伤范围与次声发生器的辐射声功率、指向性图案以及声波的传播条件等因素有关。
为了把次声波作为一种致命的武器使用,必须使其能够高强、定向、聚束传播。
如果次声在传播过程中,定向聚束性不强,不仅有效作用距离小,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