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概述
《学前教育原理》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教学 教师利用游戏形式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 游戏 而编制的、用于作业教学的游戏。
区域游戏的特性
以自选活动为主 以自主活动为主 以小组活动为主 教师对幼儿行为以间接控制为主 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
教学游戏的特性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构成环节或组织形式而存在,是游 戏化的或具有某些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
(四)游戏与幼儿人格发展
1、游戏是幼儿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 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人格和谐,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 意志品志、良好性格的发展,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
四、游戏的分类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二)帕 顿——社会性发展角度分类 (三)我国按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教学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特殊形式,可以使幼儿在非游 戏活动中产生一定程度的游戏体验,因此可以把它看作 是游戏活动的衍生物,归入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范畴。
幼儿园游戏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
一方面,幼儿园游戏对于幼儿具有“自然性”活动; 另一方面,幼儿园游戏对于教育者又是具有“教育性” 的活动。
“自然性”和“教育性”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游 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
思考 什么是幼儿园游戏?它有什么特点?
幼儿园游戏
实际上幼儿园里的游戏可以分成两大类:
区域游戏:被幼儿称作“玩”的“游戏”
(幼儿的“创造”——侧重于幼儿的一般发展)
教学游戏:被教师称作“游戏”的教学
(教师的“创造”——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幼儿园游戏
区域 游戏
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 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 六大类。
二、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行为特征 (二)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三)游戏的本质性特征
第六章 幼儿游戏

体育游戏
三、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 ◆游戏与儿童体能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语言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 ◆游戏与课程是双向互动的 ◆以游戏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必须将游戏和课程加以有 效整合
二、游戏与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与教学互相不可替代 ◆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
三、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游戏场地的安排设计
室内游戏场地 空间密度 空间安排 设备的数量 游戏角
户外游戏场地 安全 创设适宜的环境
◆玩具材料的提供
玩具的安全性 玩具的教育功能 玩具的发展适宜性 玩具的选购、制作和管理
◆游戏时间的安排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
张丽群
第一节 游戏概述 一、游戏的起源 ◆游戏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和巫术活动
如:元宵节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
◆游戏起源于文化传递
如: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游戏起源于劳动
如:打弹子
◆游戏起源于动物本能
如:个体早起的动作类游戏
二、游戏的界定 ◆游戏活动的特征
功能:没有明确的结果与外在目标。 过程:动态。 评价:机体放松和愉悦。 结构:没有固定的形式。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
◆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
感觉机能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
◆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依据儿童的行为表现分类
语言游戏 动作技能游戏 想象游戏 交往游戏 表演游戏
◆依据教育的目的性分类
自发游戏 教学游戏
《幼儿园幼儿游戏》PPT课件

案例三:音乐游戏《小星星》
总结词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详细描述
通过音乐游戏《小星星》,幼儿可 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他 们的音乐节奏感。
总结词
培养幼儿表现力
详细描述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随着音乐自由表 演,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增强自信心 。
总结词
培养幼儿听力理解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倾听音乐和歌词,幼儿可以提 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更好地理 解语言和表达情感。
增强规则意识
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幼儿可以逐渐形 成规则意识。
促进幼儿情感发展
培养积极情绪
游戏中的快乐和满足感可以促使 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缓解焦虑情绪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释放压力, 缓解焦虑情绪。
培养同理心
通过角色扮演等游戏,幼儿可以 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
心。
04 幼儿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游戏设计原则
THANKS 感谢观看
前操作阶段的游戏
01
02
03
特点
儿童开始用符号来思维, 通过模仿、想象和创造力 来玩游戏。
例子
角色扮演游戏、积木搭建 游戏等。
目的
通过这些游戏,儿童可以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并 开始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
具体操作阶段的游戏
特点
儿童开始进行有目的的游戏,并使用具体的玩具和道具来表现现 实生活中的事物。
01
02
03
04
安全性
确保游戏环境、设备和材料的 安全,预防意外伤害。
教育性
游戏应具有教育价值,促进幼 儿的发展。
趣味性
游戏应有趣味性,能吸引幼儿 参与。
适应性
游戏应适应不同年龄段和能力 的幼儿。
幼儿园游戏概述

我问她:“这是什么?”她告诉我说是火车头。 她又从箱子里找出几个小盒放到了积木上,之 后又去拿小积木,可是没有了。她站了一会儿, 拿了许多椰汁瓶,把瓶子放倒了一个一个挨着 摆了一圈。我问她:“这是什么?”她告诉我 说:“这是火车站的围墙。”然后她又用雪碧 瓶摆在围墙外面,上面再放上一个小盒。我问 她“这又是什么?”她说是北京火车站前的大 钟。我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的?”她告 诉我,前两天她爸爸出出差,她妈妈带着她去 送把时,妈妈指给她看的。说完,她又忙着搭 积木去了。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概述
一、幼儿园游戏的含义
什么是幼儿园游戏呢?
一、幼儿园游戏的含义
1、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
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在成长中有各种需要)。 3、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幼儿自身,没有 明显的目的,是潜移默化的。)
案例呈现
赵曼是个不爱说的女孩子,她很少到积木区 去游戏,今天忧郁了半天才选择了积木区。 别的幼儿都忙着搭建,她坐在地毯上看着。 这时,李卓用小积木搭了个小火车,他很高 兴地学着火车的叫声。赵曼看着很有意思, 她也用小筐装了几块小积木,在地毯上搭了 一个小火车。搭好后,她很兴奋,一边自言 自语:“小火车,呜呜。”一边绕绕看。一 会儿,她又用小筐装了好多小积木,搭成一 个个小火车,她玩得很专心也很有兴趣。她 搭了一会儿,又坐在地毯上想了一会儿,然 后走到箱子前拿出一个小纸盒,放在积木上。
二、幼儿游戏的特点:
这个案例说明了幼儿游戏的哪些特点?
二、幼儿游戏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点:幼儿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2、游戏是有趣味的活动。 3、游戏是虚构的活动。
三、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幼儿游戏的ppt课件

增强幼儿社交能力
促进沟通交流
游戏课件中的合作和互动环节能 够让幼儿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游戏中的团队合作,幼儿可以 学习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其 团队协作能力。
解决冲突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学会处理与他 人的冲突和矛盾,提高其解决冲突 的能力。
03 幼儿游戏设计与实施
家长或监护人应全程监护幼儿,避免幼儿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进行危险游戏活 动。
紧急处理措施
急救知识
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以便在发生意外 时能够及时施救。
紧急联络
建立紧急联络机制,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与医疗机构取得联系,为幼儿争 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05 家长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幼儿游戏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幼儿游戏概述 • 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 • 幼儿游戏设计与实施 • 幼儿游戏中的安全问题 • 家长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 优秀幼儿游戏案例分享
01 幼儿游戏概述
幼儿游戏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幼儿游戏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 通过模仿和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 ,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的 幼儿活动。
促进社会性发展
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重 要途径,有助于培养他 们的合作精神和规则意
识。
幼儿游戏的分类
按形式分类
按教育目的分类
可分为自由游戏和规则游戏,自由游 戏如角色扮演、积木搭建等,规则游 戏如棋类、扑克等。
可分为益智游戏、德育游戏、体育游 戏等,益智游戏如拼图、搭积木等, 德育游戏如过家家、扮演警察等,体 育游戏如跳绳、踢毽子等。
保护意识。
手工制作类游戏
幼儿教育学第八章幼儿游戏

(2)以教师身份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直接 “教” 这种指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 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游戏,或当游戏中出现 一些偶发事件时,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指导。
都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一座大桥,但选择的材料都是小型的积木,结
果,桥面搭了很久也没搭好。这时,教师悄悄地拿来一些大
型的板材,在幼儿旁边搭起了大桥,幼儿一看也学着拿来大
板材搭了起来,教师微笑着点头表示鼓励。不一会儿,大桥
就搭好了。
3) 幼儿搭了一艘漂亮的小船,但是小船没有栏杆,教师直
【归纳小结】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 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3)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
游戏的涵义与特征:
(一)什么是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 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 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 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 社会活动。
水面上。老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幼儿开始研究各种纸的质地,以及不同质地的纸的耐水性强弱
的原因。
案例二
•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认识到人各有长短, 因此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教师设计了一个“摘果子”的游戏 。两棵树之间拴上一根绳子,绳子上吊着4个筐,筐里有“水果 ”。每个筐下放着一把小椅子。每4个孩子为一组,每组中有3个 矮个子的、一个高个子的幼儿。只有高个子的幼儿站在椅子上才 能摘到果子。游戏的任务是看哪一组先把果子全部摘回来。在最 初的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奋勇争先,都想把果子摘回来,但是, 矮个子的幼儿站在椅子上,怎么踮脚也够不着果子。结果,没有 一组能把果子全部摘回来,有的组采到的果子很少,有的组一个 也没摘到。于是,老师提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 完成任务呢?”幼儿通过讨论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分工 合作,高个子负责摘,矮个子负责运。这个办法果然管用。
幼儿园游戏概述—社会性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

倾听与表达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轮流和等待,比如在 玩滑梯、秋千等公共设施时,按照先来后到 的顺序排队等候。
尊重与包容
教育幼儿在游戏中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包容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培养幼儿的尊重意 识和包容心态。
02
独自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独自游戏定义与特点
定义
独自游戏是指儿童在游戏中独自玩耍,不与其他儿童产生实质性互动。这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多发生 在2岁以前。
培养认知能力
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 索欲望,促进认知能力和智力发 展。
增强社交技能
游戏需要幼儿与同伴互动和合作 ,从而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团 队协作能力。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促进身体发育
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和活动有助于 幼儿身体各部位的锻炼和发育。
03
提高情感表达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情感表达和交 流的场所,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 健康的情感。
03
适时介入并给予积极反馈
在儿童遇到困难或失去兴趣时,适时介入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儿童取
得进步或表现出积极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和积极性。
03
平行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平行游戏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平行游戏指的是幼儿在同一空间 内,进行相似但无直接交流的游 戏活动。
特点
幼儿各自独立游戏,无明显的合 作与互动,但能相互模仿和学习 。
幼儿园游戏概述—社会性 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 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 独自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 平行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 联合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 合作游戏阶段特点及策略 • 总结:全面关注幼儿在各阶段社会性发展
幼儿游戏的概念名词解释

幼儿游戏的概念名词解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幼儿游戏是指儿童在自由、放松的环境中,以主动的方式参与,并以愉悦为目的的活动。
这种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和规则性,但与正式学习相比,幼儿游戏更加注重儿童的探究、创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幼儿游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英国儿童教育家弗雷贡(Froebel)的教育理念,他提出的“自由活动”理念认为儿童应该在自然的环境中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成长。
除了弗雷贡,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对幼儿游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认为幼儿游戏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儿游戏可以分为自主性游戏和指导性游戏两个方面。
自主性游戏是指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和控制自己的游戏方式和内容。
这种游戏常常发生在一些开放的、没有特定目标的环境中,比如儿童馆、公园等。
自主性游戏鼓励儿童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另一方面,指导性游戏则是由成人或其他儿童引导的游戏活动。
指导性游戏通常会有特定的目标和规则,旨在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子包括角色扮演游戏、拼图游戏和做手工艺品等。
指导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技巧和学习技能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成人和教师的适度干预和指导。
幼儿游戏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角色扮演游戏: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警察或家长,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
这种游戏有助于儿童理解并掌握社会规则、角色和责任。
2. 建构游戏:儿童使用积木、拼图和玩具等材料来建造结构、场景和模型。
这种游戏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空间意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3. 环境探索游戏:儿童通过探索自然和人工环境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他们可以触摸、探究和观察不同的物体和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能力。
4. 音乐和舞蹈游戏:儿童通过歌唱、跳舞和演奏乐器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释放能量。
这种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幼儿游戏研究的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我国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
1. 20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建立初期 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总的特点就是注重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游 戏中获得各种经验。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三)游戏的活动形式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按照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活动方式的不同,把游戏分为以下四种: 1.机能游戏 2.想象游戏 3.制作游戏 4.接受游戏
(四)游戏的活动内容分类
形式对应于内容,但是二者并非完全对应,也并非完全包容。 1.动作技能性游戏 2.认知性游戏 3.社会戏剧性游戏 4.结构性游戏
(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分类 根据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游戏的组织与教育教学任务的结合程度,可以将游戏分为以下 两类: 1.本体性游戏 2.工具性游戏
二、幼儿游戏的发展
(一)从幼儿认知发展的角度观照幼儿游戏的发展 1.感觉运动水平游戏的发展
2.象征性水平游戏的发展 (1)象征性游戏的发展 (2)结构游戏的发展展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与结构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第一节 幼儿游戏理论的发展
一、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国外把幼儿的游戏作为真正科学研究的对象并进行较系统的理论探索始于19世纪 下半叶。
1.幼儿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 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即经典游戏理论)和对幼儿游戏的最初的系统观察 研究。
(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五)游戏的觉醒理论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与结构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一)国外学者对幼儿游戏特征的认识 1.纽曼的“三内说”
(1)内部控制 (2)内部真实 (3)内部动机
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说 (1)灵活性。 (2)肯定的情感。 (3)虚构性。 (4)内部动机。
(一)游戏的认知分类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形式随着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而 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将游戏的种类分为以下四种: 1.感觉运动游戏 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主要是0~2岁的儿童进行的游戏。 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也称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3.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游戏形式,是一种利用游戏材料(如积木、插塑、黏土 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形式。 4.规则游戏 这是两人以上通过遵循规则来进行竞赛的游戏形式,如打牌、拔河等。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三)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
1.愉悦与严肃 2.手段与目的 3.自由与约束 4.假想与现实 以上四对特征的矛盾性在幼儿的游戏中得到了统一,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游 戏的复杂性。这也说明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理解游戏,这样才能使 游戏的研究更加深入。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
二、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一)经典游戏理论 1.剩余精力说 2.松弛说 3.生活预备说 4.复演说 5.成熟说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平衡机制,是幼儿人格完善的途径
(三)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机能,而是认知水平的表现形式,是智力活动的 一个方面。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五)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1.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主要是为了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创造性游戏主要包 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2.规则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主要是以遵循规则为中心、以实现教育作用为目的的游戏。规则性游戏主 要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
1.表情 表情是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游戏是自由的、快乐的、愉悦的活动。 2.动作 幼儿在游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游戏动作。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探索、 象征和嬉戏。 3.角色扮演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机能性角色(2)互补性角色(3)想象性角色 4.言语 幼儿在游戏时常常伴随着言语的表达。按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伙伴间的交际性言语(2)角色间的交际言语(3)想象性独白 5.材料 我们可以把有无玩具作为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个物质指标。
3.加维的游戏五因素说
4.克罗伊斯的游戏六因素说
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特征的认识 我国学者一般把游戏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创造社会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
(三)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 一般认为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自愿活动的外部条件因素应该符合以下特征: 1.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3.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4.幼儿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推荐读物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珍妮特·莫伊蕾斯著,刘焱、刘峰峰、雷美琴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 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
(二)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
游戏构成的内部要素是游戏行为发生的内在依据或内部原因,它主要包括作为游戏 主体的动机与体验。
1.游戏的动机 游戏活动在动机系统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内部动机(2)直接动机(3)内部控制
2.游戏性体验 (1)兴趣性体验(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或成就感 (4)幽默感(5)生理快感
2.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 此阶段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带有机械模仿苏联思想的倾向,尚未形成具有中国 特色的游戏理论,尚未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实践工作。
3.“文革”时期 在这一阶段,我国幼儿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研究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幼儿游戏的研究 也是如此。
4.“文革”后至今 这一阶段是我国幼儿游戏研究重新起步的阶段,在吸取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结合我 国实情,重新开始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
3.规则性水平游戏的发展
(二)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角度观照幼儿游戏的发展 1.独自游戏阶段
2.平行游戏阶段
3.联合游戏阶段
4.合作游戏阶段
二、幼儿游戏的发展
(三)幼儿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
1.游戏内容的发展 (1)在整个婴儿时期,游戏内容多是反映儿童自己及其所熟悉的父母的琐碎事件, 在游戏中并没有明确的主题。 (2)三四岁的幼儿主要是受眼前某种情境或某种玩具的启发才产生游戏的念头。 (3)四五岁以后,幼儿游戏由开始以反映日常生活为主的游戏内容发展到以反映社 会生活和人们之间复杂关系的游戏内容。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二)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美国帕登通过对幼儿游戏中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幼儿的社会性游戏分为以下四类:
1.独自游戏 幼儿无玩伴意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自己的玩具或者自己专注的操作活动上,总是喜 欢一个人玩,根本不关注他人的游戏。 2.平行游戏 幼儿开始能够关注别人的活动,总是喜欢与别人使用相同的玩具或材料,通过相互模 仿来开展相同或相似的活动。 3.联合游戏 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参与共同的活动,但是彼此之间并没有合作行为,没有具体的 分工与组织,也没有建立集体的共同目标。 4.合作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出于共同的需要,制订共同的计划,通过协商与合作共同完成 活动。
2.游戏形式的发展 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了游戏的外壳。 (1)动作渐次连贯 (2)语言逐步发展 (3)时间逐渐延长 (4)规则逐渐明朗 (5)活动不断社会化
思考与实践
1.试评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2.试对比分析现代三大派别游戏理论的共同点与差异。 3.如何理解游戏特征的多重辩证关系? 4.试分析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体验与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之间的关系。 5.结合有关游戏发展的一般原理,理解幼儿游戏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