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民俗开发

合集下载

浅谈傣族的民俗开题报告

浅谈傣族的民俗开题报告

浅谈傣族的民俗开题报告浅谈傣族的民俗开题报告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本文将从傣族的传统服饰、节日庆典、婚礼习俗等方面,浅谈傣族的民俗文化。

一、传统服饰傣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而著称。

男性常穿着宽大的长袍,搭配腰带和长裤,头戴斗笠或斗笠帽。

女性则喜欢穿着绣花的上衣和长裙,头戴花环或花帽。

傣族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更是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二、节日庆典傣族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庆典,其中最著名的是“泼水节”。

每年的农历新年,傣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泼水活动,用清水和花瓣洒向身边的人们,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这个节日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也成为傣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婚礼习俗傣族的婚礼习俗独特而有趣。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着华丽的傣族传统服饰,由新郎的家人护送到新郎家中。

新郎会在门口放置一些障碍物,要求新娘通过,以测试她的智慧和勇气。

在婚礼进行过程中,亲友们会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这个喜庆的时刻。

傣族的婚礼习俗不仅彰显了他们对婚姻的重视,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四、饮食文化傣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米饭、米粉、糯米等为主食。

傣族人民喜欢吃辣,他们会用各种香料和辣椒调制出独特的口味。

此外,傣族还有一种特色的饮品——酸橙汁。

酸橙汁是傣族人民在炎热的夏季饮用的一种凉爽饮品,它酸甜可口,清凉解渴,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音乐舞蹈傣族的音乐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喜欢用乐器如竹笛、铜钹等演奏欢快的音乐,配以独特的舞蹈动作。

这些音乐和舞蹈往往富有节奏感和动感,能够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六、宗教信仰傣族人民多信奉佛教和原始宗教。

佛教在傣族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力,许多傣族人民会在寺庙中礼佛、诵经,以求心灵的宁静和心境的平和。

原始宗教则更加注重对自然的崇拜,傣族人民相信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因此会举行一些祭祀仪式,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傣族民俗宣传营销策略分析

傣族民俗宣传营销策略分析

傣族民俗宣传营销策略分析傣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傣族民俗文化逐渐受到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宣传和营销傣族民俗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傣族民俗宣传营销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傣族民俗宣传需要突出独特性。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节日等民俗风情,宣传活动应以这些元素为重点,突出傣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通过展示傣族特有的音乐舞蹈表演、服饰模特秀、传统节日庆典等方式,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加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次,傣族民俗宣传需要与社交媒体相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傣族民俗宣传可以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平台等方式,及时发布傣族文化的信息和活动。

同时,加强与旅游机构、文化组织的合作,通过有关部门或机构的官方账号发布活动信息,提高宣传的影响范围和效果。

第三,傣族民俗宣传需要注重体验式营销。

传统的文字宣传和图片展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参与感。

傣族民俗宣传可以结合实地体验活动,如民俗游园、手工体验、民俗表演等,让人们亲身感受傣族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还能增加消费者对傣族文化的认同和好感,进而提高民俗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最后,傣族民俗宣传需要持续性和创意性。

民俗宣传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傣族文化宣传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宣传手法和活动形式,以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宣传内容也应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和时尚元素,提升宣传的时效性和亲近感。

综上所述,傣族民俗宣传营销策略需要突出独特性、与社交媒体相结合、注重体验式营销,同时要持续性和创意性。

通过采用合适的宣传手段和活动形式,提高宣传的影响力和效果,将傣族民俗文化推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促进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傣族对小乘佛教的信爷带有民族性、群众性,佛(缅)寺遍及各村寨,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而且很虔诚。

因此,傣族的节日大多与宗教有联系。

傣族一年之中有三大节日。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11.泼水节。

是傣族一年中最有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来历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傣族人民为纪念古代七个傣族姑娘为民除害战胜魔王,为姑娘们泼水,洗除身上污血的日子,泼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为期3-4天,每一天傣族青年男女敲锣打鼓到山上采花,和经二天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缅寺赕佛,全寨人为佛像泼水“洗尘”。

待赕佛仪式完毕,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互相泼水,相互祝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第三后还要进行丢包、放高升、超摆、嘎光等娱乐活动。

2.关门节和开门节。

关门节在棒历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在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历10月中旬)。

从关门节到开开节是傣族的关门时间,在此期间,忌男青年串姑娘,不办婚事,不提亲,老人不出外过夜等习俗。

在节日各两天里,各寨傣族到缅寺举行“赕”活动,向佛爷、佛像供奉美味食品、鲜花和钱,听佛爷育经赕费,讲解教义成律。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

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

"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傣族特色教案幼儿园

傣族特色教案幼儿园

傣族特色教案幼儿园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关于傣族文化特色的教案和在幼儿园中的实践经验。

傣族文化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此在幼儿园中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对于幼儿成长非常有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傣族文化特色介绍2.幼儿园傣族文化教学目标3.傣族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4.幼儿园傣族文化实践经验分享傣族文化特色介绍傣族是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

傣族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服饰、音乐、舞蹈、饮食、节日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傣族的传统服饰十分绚丽多彩,其中以“傣族披肩”最为著名。

幼儿园傣族文化教学目标幼儿园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将傣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让幼儿在涉猎中感受历史、理解文化,并进行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是本文讨论的主要议题。

在傣族文化教学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让幼儿了解傣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提高他们对祖国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在傣族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得到锻炼。

3.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幼儿在学习傣族文化中获得合作、交流、分享的机会。

傣族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幼儿园中,傣族文化的教学内容可以与幼儿园教学计划相结合,例如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中,通过组织庆祝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傣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环创、阅读、艺术等途径向幼儿传授傣族文化知识,让幼儿了解傣族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提高他们的傣族文化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学习形式,例如模仿、游戏、情境等,让幼儿更好地领悟傣族文化内涵,如模仿傣族舞蹈、制作傣族披肩等。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加深对傣族文化的认知。

幼儿园傣族文化实践经验分享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周边文化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幼儿傣族文化教育。

例如组织拜访傣族家庭,了解傣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邀请傣族文化专家到幼儿园进行讲解、展示,扩展幼儿对傣族文化的认知面。

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摘要:西双版纳是中国境内独一无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傣族民俗文化资源和绝美的生态景观。

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研究,探讨了如何合理规划开发和保护该地区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利用傣族民俗文化和生态资源,结合科学规划和管理,可有效推动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

一、引言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中缅泰三国交界地区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集聚地。

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要民族,并以其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双版纳的民俗文化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管理已经给该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本文将对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1.傣族民俗文化资源:傣族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服饰、歌舞、语言等。

这些文化资源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森林、动植物资源丰富,特有的热带雨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三、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1.过度开发: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景区和景点的开发过度,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2.保护不足: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一些珍稀物种和植被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

四、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和目标1.可持续性: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文化遗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优先:将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放在首位,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整合资源:将傣族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实现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效益。

五、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规划的实施策略1.加强保护与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旅游保护区和管理机制,加大保护力度,限制开发。

云南傣族节日活动方案策划

云南傣族节日活动方案策划

云南傣族节日活动方案策划一、节日活动的背景介绍云南傣族的节日活动源远流长,是傣族人民世世代代的传统。

傣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通常于农历四月初八至十五之间举行。

水绕风节则是傣族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时间通常在农历十一月至一月之间。

这两个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民众参与。

二、节日活动策划与执行1.活动主题确定根据节日的特点,确定一个贴合傣族文化的主题,如“传承经典,共享欢乐”等,以此作为整个节日活动的主线。

2.活动时间与地点确定活动时间应与传统节日相符,地点可以选择傣族聚居区域或者有相关纪念意义的地方进行举办。

3.活动内容策划(1)开幕仪式:由地方官员和族长主持,进行官方致辞和传统祭祀仪式。

(2)舞龙舞狮表演:邀请当地的傣族舞龙舞狮团队进行表演,展示傣族的舞蹈文化。

同时,可以邀请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团队进行交流演出。

(3)传统民俗游戏:设置大象赛跑、拔河比赛、人字跳等传统游戏项目,吸引游客和民众参与。

(4)民族服饰展览:展示傣族传统服饰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现代改良,吸引游客了解傣族文化。

(5)音乐演出:邀请傣族音乐家和乐团进行现场音乐表演,演奏傣族传统乐器如傣筝、傣笛等。

(6)手工艺品展销:设置傣族手工艺品展销区,展示傣族的传统工艺品如刺绣、木雕等,吸引游客购买。

(7)文化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傣族文化论坛,讨论傣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4.活动执行与组织(1)邀请相关官方和傣族组织负责督导和协调整个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2)活动展览区域的布置和搭建需要提前进行,确保活动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3)活动期间,保持场地的良好秩序和安全,同时要注意交通指引和卫生清洁工作。

(4)活动期间可以邀请摄影师、媒体人员等进行报道和宣传,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活动效果评估1.游客参与度:通过游客参与活动的人数和反馈情况,评估活动的吸引力和魅力。

2.媒体触及度: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宣传效果,评估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傣族民俗设计说明

傣族民俗设计说明

傣族民俗设计说明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

傣族民俗设计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傣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美学观念等方面的特征。

下面将从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进行傣族民俗设计的说明。

建筑方面,傣族民居多数呈现出与现代化建筑风格有所不同的特征。

传统的傣族建筑通常采用竹木结构,以适应傣族地区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建筑形式多为两层或三层楼房,底层主要为储藏室和饲养场所,上层则是居住区。

房屋外部通常用红、白、黑等鲜艳的颜色进行粉刷,并装饰有傣族的传统绘画和雕刻,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在服饰方面,傣族人民注重保留传统的服饰风格。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裤衩以及头巾,而女性则穿着长袍、长裙,并搭配上对襟的腰带。

傣族服饰的特点是色彩斑斓,绣花和刺绣图案非常精美,常用的材料有金银线、蜡染棉等。

傣族人还将手工染色技术应用于服饰设计中,使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饮食方面,傣族民俗设计体现了傣族对美食的热爱。

傣族人民以米饭、黄米粥等主食为主,搭配上鲜美的草鱼、鸡肉、鸭血等食材。

傣族人还热衷于采用花椒、辣椒等调料,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在饮食方面,傣族人民还保留了一种特殊的饮食形式,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传统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在节日时互相泼水,象征着洗去前年的不幸和坏运,迎接新年的好运和幸福。

除了建筑、服饰和饮食,傣族民俗设计还体现在许多其他方面。

例如,傣族人民喜欢在传统节日举办各种民族特色的活动,如舞龙舞狮、花灯表演、唱山歌等。

这些节日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展示了傣族人民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傣族民俗设计展现了傣族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从建筑、服饰、饮食到各种民俗活动,傣族民俗设计都充满了独特性和艺术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

傣族民俗设计不仅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精选傣族的民风民俗

最新精选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它的魅力吸引了每一个人。

走进傣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傣族人最具特色的挂包“筒帕”。

傣族人生产的筒帕历史悠久,制作精美。

从前筒帕用麻、棉纺织而成,现在用丝、手和棉混纺,筒帕式样美观,制作精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

筒帕上有许多彩色的条纹,交错在布包上,错落有致。

一条银色的铃铛挂在布包上,有时还发出异常清脆的响声,十分悦耳。

精致美观的筒帕搭配上有民族风味的傣族服装,更是别具一格。

傣族的筒帕不仅漂亮,,对傣族的姑娘小伙来说,筒帕还是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

傣族除了有精致美观的服饰,还有热闹的泼水节,泼水节在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

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着盛装,挑着清水,互相泼水,祝福对方能吉祥、幸福、健康。

在水花四溅的空地里,人们一起翩翩起舞,热闹非凡!傣族人用泼水的形式祝福每一个人,在泼水节里,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民俗开发
一、泼水节
傣族的泼水节不仅象征了吉祥,平安,幸福,还给人们带来了声声欢笑。

对于傣族泼水节的开发应本着保护民族文化的理念去合理利用与开发,使得这一傣族传统节日一直传承下去。

1.整合旅游资源,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建设酒店住宿餐饮的基础设施交通公路设施,充分保证游客的衣食住行。

2.加大傣族泼水节的旅游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客源,扩大泼水节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影响力。

3.加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举行各类宣传节目。

以政府为纽带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签订旅游合作协议,推动泼水节良性发展。

4.以泼水节为桥梁,大力发展当地农业与制造业,将优良的农副产品与精美的工业制造品提供给旅游者。

将一二三产业联动起来,更好的促进一泼水节为代表的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5.建立以傣族园为代表的旅游服务企业,更好的推动泼水节的保护性传承。

傣族园主要活动可以安排如下:
①泼水节庆活动。

天天泼水节,让游客随时都感受到泼水节的狂欢氛围;②傣家民居参观,向游客展示傣家的干栏式建筑,体验傣族的待客礼仪;③歌舞表演,向游客集中展示傣家民间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傣家少女的靓丽多情。

④赕佛,在曼春满古佛寺让游客参加拴线、念经、抽签等佛教活动。

⑤根据季节特点,举行傣家传统节日活动,如赛龙舟比赛、放高升、斗鸡赛、丢包、燃放贡菲(孔明灯)、赶摆、赕佛等活动,弘扬傣族传统文化。

⑥根据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和曼听5个傣族自然村寨的特点,各有侧重地开织锦、傣式首饰加工、制陶等民族工艺品加工参观,傣家婚礼习俗参观。

⑦傣家住宿、餐饮。

二、食俗(举办傣族美食节、全面推广傣族特色菜式)
民以食为天,不过是到哪里旅游都离不开吃这个话题,所以食俗的开发必定是旅游开发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傣族作为一支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且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

傣族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此外,傣族的竹筒饭早已声名远扬。

相信这些美食已足以让游客们垂涎三尺。

值得一提的是,因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所以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所以以昆虫作为美食节的噱头,这种新奇的形式必定能吸引大量充满好奇心的游客。

三、傣族叙事长诗(当地政府主导举办诗歌文化节、以现代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开发传承)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

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通过举行傣族的诗歌文化节,可以让这一优秀文化继续传承并得以为世人所知,同时通过举办诗歌文化节,在吸引游人的同时必定也能为当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傣族舞蹈、傣剧(开办短期舞蹈、戏剧学习班、与景区合作推广)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

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通过开办短期的学习班可以让这些舞蹈得以传播,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更能体验到傣族之美。

景区有特色舞蹈可以吸引游客,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其中,舞蹈者能够获得经济收入,能够使各方受益,亦能吸引更多傣族舞蹈爱好者加入。

而傣剧有良好的发展基础,1960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

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

通过景区与剧团的合作,还有傣剧表演艺术者的努力创新,也能够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推波助澜。

五、传统工艺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个环节,旅游经济也通常都是围绕着这些方面来做文章,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其一就是对旅游商品的开发。

各地的旅游商品各有千秋,但都以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为原则,旅游商品夜是旅游文化内涵的一个反映,鉴于此,旅游开发中总是积极挖掘当地文化潜力,开发出新颖别致、美观又蕴含丰富的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征的工艺品和土特产。

在民族地区更是注重这一环节,因为这不仅是拓展旅游开发的重要领域,还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极好渠道。

因此,可以把傣族以前用来生产自我享用物品的传统手工艺和地方资源挖掘出来,进行开发,转化成旅游商品。

如贝叶经是傣族古老的经文,傣家人将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刻写在贝叶上。

但由于现代的纸张方便、快捷而得到广泛使用,年轻的傣家人一代很少有会制做贝叶经的。

面对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傣家人可以重拾这一传统工艺,学习贝叶的制作方法和如何在贝叶上刻写文字。

傣家人的织锦工艺也因游客的需求而有机会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取得旅游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传承本民族的传统工艺。

其他的传统工艺:手工榨糖、竹编、舂米等也给造访傣族园的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傣族人还可以销售有自家摘种的酸角、傣族妇女自制的泼水节粑粑、香蕉干、菠萝干等土特产。

六、傣族农家乐
随着人们的消费重点越来越向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转移,游客对参与及体验的需求越来越多。

在游客参与农家乐旅游时,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参与一些简单的,表演性的活动,他们要求能确实参与到傣家的生活中去,能体验真实的傣家民风民情。

可以让游客以傣家一个成员的身份出现在傣家,做傣家人做的事情,过傣家人过的生活。

让游客选择一个傣族农家乐家庭,以其亲戚朋友或是兄弟姐妹的关系入住傣家,打扮成傣族模样,参与傣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参加傣家的日常交往及社会活动,学习他们的文化知识,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等等。

通过“住傣家楼、吃傣家饭、当傣家人、干傣家活”等旅游项目,让游客从餐饮到居家生活对傣族的民俗风情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及体验,减少旅游活动中的商业气息,让傣族农家乐这种体验式旅游方式得到更多游客的欢迎和喜爱。

七、傣锦(开发各式的旅游产品及纪念品)
傣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

设计一幅傣锦,需几百乃至上干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现出来,倘若结错一恨细线,就会使整幅傣锦图案错乱,可见傣锦的要求极严。

傣锦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坚牢耐用。

它的图案有待种珍禽异兽、奇花异卉和几何图案等。

每-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颜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人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这些寓意深远,色彩斑斓的图案,充分显示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除了制作统裙、挎包、床单、被面、窗帘、于巾外,可以设计制作出傣锦屏风、沙发垫等新品种,以其鲜明的色调,瑰丽的图案,必会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八、傣族服饰(举办服装展、融入时尚元素开发创新传统服饰)
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服饰更是婀娜多姿。

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通过与服装设计师的合作,开发符合潮流且有傣族民族特色的服饰,如将传统傣锦元素融入t恤和裤子中。

再通过定期的时装服饰展览,必定可以与国际接轨,闯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吸引旅游者的目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