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中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汇总
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赔偿标准2n+1

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赔偿标准2n+1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是在劳动纠纷、工伤事故等情况下向受害者或劳动者提供的一种补偿方式。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赔偿标准通常采用2n+1的计算方式。
本文将对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具体赔偿标准进行介绍。
一、劳动补偿金的赔偿标准2n+1劳动补偿金是在劳动关系解除时,用于弥补劳动者的经济损失的一种补偿形式。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补偿金的赔偿标准一般采用2n+1的计算方式,其中n为劳动者服务年限。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劳动补偿金 = 月平均工资 × 服务年限 × 赔偿比例赔偿比例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为1-2个月的工资。
服务年限是指在同一个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一般按照满一年计算。
二、赔偿金的赔偿标准2n+1赔偿金是在工伤事故、劳动纠纷等情况下向受害者提供的一种补偿形式。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赔偿金的赔偿标准也采用2n+1的计算方式,其中n为受害者的损失程度。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赔偿金 = 医疗费用 + 工伤认定比例 × 赔偿比例医疗费用是指受害者因工伤导致的医疗费用支出,工伤认定比例是经过相关部门认定的受害者的工伤程度,赔偿比例一般在1-2个月的工资之间。
三、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计算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赔偿标准,下面将举例说明:1. 劳动补偿金计算示例假设某位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了3年,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赔偿比例为1.5个月的工资。
那么他的劳动补偿金计算如下:劳动补偿金 = 5000 × 3 × 1.5 = 22500元因此,该劳动者应当获得22500元的劳动补偿金。
2. 赔偿金计算示例假设某位工伤受害者因工伤导致医疗费用支出5000元,工伤认定比例为30%,赔偿比例为2个月的工资。
那么他的赔偿金计算如下:赔偿金 = 5000 + 30% × 2 = 6100元因此,该工伤受害者应当获得6100元的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和赔偿⾦的标准和计算⽅法⽤⼈单位应当向劳动者⽀付经济补偿的情形(1)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2)⽤⼈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致解除劳动合同的;(3)⽤⼈单位⾮过失性辞退劳动者;(4)⽤⼈单位依法裁员;(5)劳动合同到期终⽌(备注:⽤⼈单位维持或者提⾼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除外);(6)特殊情形下⽤⼈单位停⽌经营⽽导致劳动合同终⽌;(7)法律、⾏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单位应当向劳动者赔偿⾦的情形在《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之外,⽤⼈单位单⽅⾯解除或终⽌劳动合同的,也就是说,⽤⼈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的(即“违法终⽌或解除”),劳动者可以选择:(1)要求继续履⾏劳动合同;(2)不要求继续履⾏劳动合同,直接要求⽤⼈单位⽀付赔偿⾦。
当⽤⼈单位违法终⽌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如果选择继续履⾏劳动合同的,⽆权再要求⽤⼈单位向其⽀付赔偿⾦。
但是在劳动合同客观上不能继续履⾏的情况下,则仲裁员或法官可以裁决⽤⼈单位⽀付赔偿⾦。
⼆、计算标准1、经济补偿⾦的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实际⼯作年限,每满⼀年按1个⽉⼯资的标准向劳动者⽀付。
6个⽉以上不满1年的,按⼀年计算; 不满6个⽉的,⽀付半个⽉⼯资的经济补偿(备注:⽉⼯资是指企业正常⽣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或者终⽌劳动合同前12个⽉的平均⼯资)。
另外,当劳动者⽉⼯资⾼于⽤⼈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平均⼯资3倍的,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平均⼯资3倍的数额⽀付,⽀付年限最⾼不超过12年。
计算公式:经济补偿⾦=基数×补偿年限2、赔偿⾦的计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的规定,⽤⼈单位违法解除或终⽌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履⾏的,⽤⼈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倍向劳动者⽀付赔偿⾦。
计算公式:赔偿⾦=经济补偿⾦×2。
劳动法辞退员工赔偿标准一览表

劳动法辞退员工赔偿标准一览表
根据劳动法,员工被辞退时可能需要支付以下赔偿金:
1. 经济补偿金:根据员工连续在用工单位工作的年限和最近一个月的工资标准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为:
- 在用工单位工作不满1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
- 在用工单位工作满1年但不满10年的,支付1个月工资乘
以每满1年工作的月数;
- 在用工单位工作满10年的,支付10个月工资。
2. 未支付的工资:如员工没有及时支付,需支付未支付的工资。
3. 工龄工资差额:如果企业支付了低于劳动合同约定或法定的工资,需支付工龄工资差额。
4. 加班工资:如员工有加班工资未支付,需支付加班工资。
5. 年假工资:如员工未休完年假或年假工资未支付,需支付年假工资。
6. 未休年休假工资:如果员工未休完年度休假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法定标准支付年休假工资,需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
7. 假期加班工资:如员工在法定假日或休息日加班却未支付假期加班工资,需支付假期加班工资。
8. 绩效奖金:如员工有未支付的绩效奖金,需支付绩效奖金。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赔偿标准的具体金额可能会受到地区和具体情况的影响,可以咨询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劳动监察部门获取准确的赔偿标准。
劳动合同法中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有哪些区别

劳动合同法中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有哪些区别在劳动法领域,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劳动纠纷中,常常牵涉到补偿、赔偿问题,这是必须加以理清的问题。
那么二者有哪些区别呢?一、那么在哪些情况下适用经济补偿呢?按发生原因划分,以下七种情况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1、单位解约经济补偿金: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41条的法定情况,用人单位根据用工自主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2、员工解约经济补偿金:因用人单位的法定过错,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仍应当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38条、46条;3、协商解约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单位仍需要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36条、46条;4、劳动合同终止经济补偿金: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44条、46条;5、额外补偿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6、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情形。
7、克扣拖欠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在特定条件下向劳动者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补偿的情形、补偿的具体标准都有法律明确的规定。
经济补偿金只适用于用人单位向员工支付,法律没有规定员工向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二、那么在哪些情况下适用经济赔偿呢?赔偿金,是指用人单位或者员工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反合同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而向对方支付的赔偿。
劳动合同中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内容

劳动合同中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内容而赔偿金呢,嘿,那就有点不同了。
赔偿金通常是在公司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给你的。
想象一下,你在公司里辛苦工作,结果被老板莫名其妙地解雇,或者公司迟迟不给你发工资,这时候你就可以要求赔偿金。
这种情况有点像你在商场买了个东西,结果回家发现它坏了,你肯定会找店家要个说法,不是吗?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式也是个大话题。
经济补偿金是按照你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来算的。
比如说,你在公司干了三年,每年给你几个月的工资,三年就是三倍的工资,这笔钱可就不小了。
可是如果你在公司只待了几个月,可能就只有几千块,这个时候心里可能会觉得有点失落。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有得有失嘛。
再来说赔偿金,这个就更复杂一点了。
赔偿金的金额不仅跟你在公司的年限有关,还跟公司是否真的违反了合同有关系。
假如公司真的搞了什么不靠谱的事情,可能赔偿金就会翻倍,简直就像买彩票中了大奖。
这时候,心里那个乐呵劲儿可想而知,感觉老天爷终于眷顾你了。
不过,搞清楚这些条款的细节,确实是个麻烦的事情,像是在看一部悬疑电影,总是要想个明白才行。
咱们聊聊这些钱该怎么申请。
申请经济补偿金一般是比较简单的,你只要和公司好好谈谈,通常都能解决。
毕竟,老板也不想撕破脸,大家都有好聚好散的希望。
可赔偿金就不一样了,你可能得准备好一些证据,比如邮件记录、工资单之类的,像是在打官司,得有理有据才行。
不过,别怕,找个靠谱的律师,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咱们生活在社会中,可能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这时候心态就特别重要。
你看,有些人就特别乐观,虽然被公司辞退,但依然保持微笑,觉得这是一种新开始。
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特别沮丧,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其实想开点,人生总有起伏嘛。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这两者,虽然名字听起来相似,实际上却是两回事。
理解这些,能够让你在职场中更加从容,也能在必要的时候,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嘛。
谁说职场上不能有点智慧和幽默呢?面对生活的挑战,保持轻松的心态,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因工作受到损害而获得的经济补偿,其赔偿标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劳动补偿金是指劳动者因工伤或者职业病而获得的经济补偿,而赔偿金则是因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而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赔偿。
下面将分别介绍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劳动补偿金的赔偿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者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补偿金。
劳动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劳动者的工资、工龄和伤残程度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劳动补偿金的计算公式为,劳动补偿金=月工资×工龄系数×伤残等级系数。
其中,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事故发生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工龄系数和伤残等级系数是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来确定的。
此外,对于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还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
其次,我们来看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给劳动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赔偿金包括经济补偿、精神损害赔偿等内容。
经济补偿是指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工资、福利、补偿金等;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而遭受的精神损害,包括精神损害赔偿金和公开道歉等。
总之,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应得的补偿金。
对于劳动者来说,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要严格遵守劳动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了解劳动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赔偿标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有哪些区别

经济补偿⾦与赔偿⾦有哪些区别经济补偿⾦是⽤⼈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后,⽤⼈单位依法⼀次性⽀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
经济补偿⾦与赔偿⾦有哪些区别是什么?请跟随店铺⼩编⼀起在下⽂中进⾏了解。
经济补偿⾦与赔偿⾦有哪些区别⼀、经济补偿⾦和赔偿⾦⽀付的法律依据不同经济补偿⾦的⽀付依据为《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六条规定;赔偿⾦的⽀付依据为《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
也就是说,有《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六条规定的情形之⼀的,⽤⼈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或终⽌劳动关系,但需要向劳动者⽀付经济补偿⾦。
⼆、⽀付经济补偿⾦和赔偿⾦的合法性不同经济补偿的情形是劳动者因⽤⼈单位过错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依法终⽌时⽤⼈单位⽀付给劳动者的补偿。
⽤⼈单位符合《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付经济补偿⾦。
赔偿⾦则是对⽤⼈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种惩罚。
⽤⼈单位违反《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付赔偿⾦。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除了《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单位⽆权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即属于违法解除,需⽀付赔偿⾦。
也就是说,⽆《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六条、第三⼗七条、第三⼗⼋条、第三⼗九条、第四⼗条、第四⼗⼀条、第四⼗四条规定的任何⼀种情形的情况下,⽤⼈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劳动关系的,即需要向劳动者⽀付赔偿⾦。
三、经济补偿⾦和赔偿⾦的适⽤步骤不同适⽤经济补偿⾦的情形下,⽤⼈单位直接向劳动者⽀付经济补偿⾦;适⽤赔偿⾦的情形下,也就是说⽤⼈单位违法与劳动者解除或终⽌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单位可能⾯临继续履⾏劳动合同⽽不⽀付赔偿⾦的法律后果。
很多⽤⼈单位宁愿⽀付赔偿⾦,也不希望恢复劳动关系。
但是,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当继续履⾏;只有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的,⽤⼈单位才应当依照《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付赔偿⾦。
简述劳动法中的经济补偿及赔偿金概念

简述劳动法中的经济补偿及赔偿金概念
1.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
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赔偿金:指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
损失的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纠纷中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汇总
2010-12-15 10:43:00
依据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情形如下:
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用人单位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法。
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1、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提前 30日通知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依法裁减人员的;
4、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依法裁减人员的;
5、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
6、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
7、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8、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9、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计算公式:
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呦工资
注:工作年限:指工作时间满一年。
商
按1年的补偿(6个月v工作年限v 1年);
按半年补偿(6个月〉工作年限)。
月工资: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 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工资的范围是指用人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 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法。
三、特殊经济补偿金的支付: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单位需要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计算公式:
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呦工资+医疗补助费
注:医疗补助费不得低于6个月的工资
患重病和的绝症的应当增加医疗补助费。
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得低于医疗补助费的 50% , 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得低于医疗补助费的 100%法。
工作年限:指工作时间满一年。
按1年的补偿(6个月v工作年限v 1年);
按半年补偿(6个月〉工作年限)。
月工资: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 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工资的范围是指用人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
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四、用人单位需要双倍支付工资的情形: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2、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 2倍的工资。
计算公式:
双倍支付工资=月工资X月数*
注:月工资: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 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工资的范围是指用人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
月数: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月数。
超过一年没有订立劳动合同,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按12个月给劳动者双倍支付工资。
五、需要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以下劳动合同的,应当按 2倍支付经济补偿金。
2、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3、劳动者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4、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5、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6、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计算公式:
双倍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X
注:工作年限:是指工作时间满一年。
商
按1年的补偿(6个月v工作年限v 1年);按半年补偿(6个月〉工作年限)。
月工资: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 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工资的范围是指
用人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六、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的情形:
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2、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计算公式:
加付赔偿金=应付金额X ( 1+加负比例)
注:加付赔偿金的成立条件: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应付金额,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
应付金额:应当支付的劳动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应当支付的差额。
加付比例:50% —100%
七、用人单位违反试用期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情形:
1、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
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X超过的违法试用期月数
注:虽然约定试用期违法,但是未实际履行的,不给予赔偿。
支付的赔偿金不能替代正常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除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以外还要向劳动者支付试用期工资和期满后月工资的差额
劳动合同终止,经济补偿计算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工作年限
根据劳动部相关文件规定,对于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制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
另外新劳动合同实施条例中也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但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2、计算基数
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平均工资是指劳动者在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一些用人单位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是只按照劳动者的基本工资为基数计发事不对的。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V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二明确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资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3、经济赔偿
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并且计算年
限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