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一节杠杆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 杠杆》教案

《第1节杠杆》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2.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体会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4.通过设置的问题情境,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与杠杆的分类。
教学难点画出实际问题中的杠杆的力臂。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一、导入新课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1节杠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杠杆自主阅读教材P76~7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什么是杠杆?答: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__O__。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__F1__。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__F2__。
(4)动力臂:从__支点到动力作用线__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__支点到阻力作用线__的距离l2。
3.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它的支点是__B__点,动力作用点是__A__点,阻力是__吊桥的重力__。
4.如图甲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支点);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
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解:如图所示:(二)杠杆的平衡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77~7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理解平衡:杠杆平衡是指杠杆__F1l1=F2l2__或_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__。
(2)进行实验:①调节杠杆两端的__平衡螺母__,使杠杆在__水平位置__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__杠杆重力__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杠杆的调节方法是左倾__右调__,右倾__左调__;②实验过程中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__水平位置__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__力臂__。
(上课)第12章第1节__杠杆

3.杠杆的种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杠杆类型 杠杆特点 L1>L2,F1<F2
(动力<阻力) L1<L2,F1>F2 (动力>阻力) L1=L2,F1=F2 (动力=阻力)
杠杆优点
省力 省距离
杠杆缺点
费距离
应 用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费 力
等臂杠杆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29
课堂达标练习:
1.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第二点:硬棒可以是直,也可以是弯曲的,即硬棒 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
6
二、杠杆的五个名词
动 力 作 用 线
l1
F1
O
l2
F2
阻 力 作 用 线
A、支点(O)
B、动力(F1)
C、阻力(F2) D、动力臂(l1) E、阻力臂(l2)
注意: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 向所画的直线
31
3 、一个人用 1.2m 长的扁担挑起重 200N 和
300N 的两桶水,肩膀应放在离 200N 的这桶水
多远?
解:由题意知,F1=200N L2=1.2m-L1 根据F1L1=F2L2得
F2=300N
200N×L1=300N×(1.2m-L1) L1=0.72m
32
做事是否成功,不在一时奋发,而在能否 坚持。
19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次 数
1 2 3 F1/N l1/cm F2/N l2/cm F 1 × l1
(N·cm)
F 2 × l2
(N·cm)
20
结 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知识点全面总结

12 简单机械12、1 杠杆知识点一、杠杆1、什么就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得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就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得物体都可以瞧成杠杆,杠杆可以就是直得也可以就是任意形状得。
②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要有力得作用;二就是能绕固定点转动。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
杠杆得形状可以就是直得,也可以就是弯得,但必须就是硬得,固定点可以在杠杆得一端,也可以在杠杆得其她位置。
2、杠杆得五要素:五要素物理含义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得点,用“O”表示动力就是杠杆转动得力,用“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得力,用“F2”表示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得距离,用“l1”表示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得距离,用“l2”表示3、八点透析杠杆得五要素①杠杆得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得一端,也可以在杠杆得其它位置。
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得位置也不可能不同。
在杠杆转动时,支点就是相对固定得。
②动力与阻力就是相对而言得,不论就是动力还就是阻力,杠杆都就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得物体都就是施力物体。
动力与阻力得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③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得作用点。
④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得作用点。
⑤力臂就是支点到力得作用线得距离,不就是支点到力得作用点得距离。
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力得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⑥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得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⑦力臂得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得作用线得垂线⑧力臂得三种表示方式:选择哪种方式,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4、力臂得画法: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得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与阻力。
人得目得就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
这个力F1得作用效果就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得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得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得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得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就是石头施加给杠杆得方向向下得压力,用“F2”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44张ppt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
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一___组__实___验__数__据___太__少___,__具__有___偶__然 ____性___,__不___便__找__出___普__遍___规__律___。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
【解析】横梁对轨道 A 的压力 F 和轨道 A 对横梁的支持力是 一对相互作用力,把 MN 看成一根杠杆,B 为支点,A 对横梁的 支持力为动力,零件的重力为阻力(其他重力和摩擦力不计);由 v =st可得,t 时间内 AD 段的长度 LAD=vt,则零件重力的力臂 LG =L-LAD=L-vt,轨道 A 对横梁支持力的力臂为 L,由杠杆的平 衡条件可得 F·L=G·(L-vt),则 F=G(LL-vt)=G-GLvt=mg- mLgvt。
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丙的实验,此实验 _能___(选填“能”或“不
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丙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 cm, 每个钩码重0.5 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 __等__于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L1
L2
F1
F2
L2 O L1
F2 F1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1、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
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D )
L
o
o
L o
L o
G
FG
L
F
G
FG
F
A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第1节:杠杆(1)选择题

A CB A O A2013年新人教版(走进中考)第十二章 第1节:杠杆(选择题)1.(12包头)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 在O 点被悬挂起来,AO =OC ,在A 、C 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
如在木棒的A 、C 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CA .绕O 点顺时针方向转动B .绕O 点逆时针方向转动C .仍保持平衡D .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2.(12达州)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
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A(1)在杠杆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2)在杠杆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钩码;(3)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 (4)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
A.(1)(3) B.(2)(4) C.(2)(3) D.(1)(4) 3.(12河南)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A A .左端下降 B .右端下降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4.(12眉山)按如图所示,是小丽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面各增加一个大小相等的钩码,则杠杆B A .仍然平衡B .不平衡,左端下降C .不平衡,右端下降D .无法确定5.(12德州)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
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B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无法确定6.(12湘西)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平衡,在A处钩码应挂CA .6个B .3个· A ··A B C DC .2个D .1个7.(12益阳)如图,在已调节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的左边挂一个钩码,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的是BA .在位置2挂6个相同的钩码B .在位置4挂2个相同的钩码C .在位置4挂4个相同的钩码D .在位置6挂2个相同的钩码8.(12凉山)如图所示,杠杆AOB 用细绳悬挂起来,当A端挂重物G 1,B 端挂重物G 2时,杠杆平衡,此时OA 恰好出于水平位置。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12章简单机械 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知识点第一节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l一个物体可以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 受到力的作用;② 能绕固定点转动。
杠杆的形状是任意的。
2.杠杆的五要素:l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一般用O表示。
l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一般用F1表示。
l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一般用F2表示。
l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一般用l1表示。
l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示意图的画法:① 确定支点;② 确定动力和阻力,画力的作用线;③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即为力臂;④ 标各个垂直符号和大括号及物理量。
4.画图技巧l画力臂时,如果力的作用线太短,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l线段长度必须体现力的大小。
l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l杠杆是受力物体,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必须画在杠杆上。
l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力臂为0,不会影响杠杆转动。
l阻力方向:与阻力作用点将要运动的方向相反l当动力、阻力在支点两侧时,它们的方向大致相同;当动力、阻力在支点同侧时,它们的方向大致相反。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实验设计】如图,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和天平的调节方法相同),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
记下动力、阻力,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注意事项】①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便于在杠杆上测量力臂的大小。
② 多次实验的原因:寻求普遍规律③ 不同物理量之间不能进行加、减运算。
④平衡螺母只能在实验前调整,那边高向那边调⑤随意加砝码时,那边乘积大哪边低。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课件

图是( A)
6.某人用力F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匀质杠杆AB的B端, 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则在抬起的过程中( C ) A.F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小 C.F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7.当用镊子夹取物体时,镊子就相当于杠杆(选填“杠 杆”、“滑轮”或“斜面”) ,它是一个 费力(选填 “省力”或“费力”)的机械。 8.省力杠杆的动力臂 大于阻力臂。(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9.在①钳子;②起子;③镊子;④钓鱼竿;⑤筷子。属于 省力杠杆的是 ①② (填序号);天平是等臂杠杆。
9.(2019·邵阳)小斌同学在做物理实验时,使用镊子夹取砝码, 镊子是 费力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10.(2019·湖州)生活中我们常用开瓶器打开瓶盖,如图 所示使用开瓶器能省力的原因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11.(2019·南京)如图所示为一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将 其视为杠杆,O为支点,B为重心,BC为竖直方向,A为拉 杆端点,已知箱重为250N,OA为120cm,OC为24cm。 (1)图中在A点沿图示方向施加动力F,箱子静止则动力F 的力臂为 60 cm,大小为 100 N。 (2)使拉杆箱在图示位置静止的最小 动力为 50 N。 (3)生活中,常把箱内较重物品靠近O 点摆放,这样使拉杆箱在图示位置静止 的最小动力将变小(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方向转动,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
“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 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为 2 N;若在第(1)小题所描述的情形中未调节平衡螺母而直接 开展上述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 偏小(选填“偏大”、“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12-1 第2课时 生活中的杠杆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等臂杠杆。
l1= l2
F1 =F2
o
F2
F1
三类杠杆的对比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概念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 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特点
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
例题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B )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课时 生活中的杠杆
新课导入
托盘天平
老虎钳
使用这三种杠杆的目的相同吗?
钓鱼竿
学习目标
1.知道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 2.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3.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F A
●OLeabharlann 4.画出把圆桶滚上台阶所用的最小动力 F 。
F
●
O G
二、生活中的杠杆
生活中的一些省力杠杆
核桃夹
羊角锤
起子
生活中的一些费力杠杆
镊子
扫把
船桨
人体中的杠杆
F1 O F2
杠杆的支 点在脊柱 顶端。
抬头
课堂小结
省力杠杆
杠杆的 类别与 应用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l1 >l2 ,F1< F2 l1 <l2 ,F1> F2 l1 =l2 , F1= F2
A.瓶盖起子
B.食品夹
C.起钉
D.核桃夹
2.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杠杆。下列剪刀,最适合剪开较硬物体的是(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1杠杆》新课程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我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我能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学点一】:认识杠杆
1、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工作时,能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动。
我会归纳:在_________ 的作用下,能够绕着________________ 转动的____________ 叫杠杆。
一试身手:画出下面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简记:一找点()___________、二画线(_______________ 、三作垂线段())
温馨提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二)课堂导学:
合作探究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
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思考:实验中需要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设计:
①如右图所示,调节杠杆左(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平衡(为了便于
)。
②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将动力F i、阻力F2、动
力臂L i、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③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分析表中的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会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
这个平衡条件就是5、自学P78例题。
一试身手:
;F i = i5N, F2= 75N, L i = i5cm, L2 =
2、如图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为支点,AC= 0.2m,当在A点悬吊一重6N的物体,绳子的拉力F
=3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2,力臂L2为多少?
合作探究二:生活中的杠杆
实验
次数
动力
F i/N
动力臂
L i/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m
i
2
3
发现的杠杆原理。
1、L i = 3L2, F i 是F2 的倍;F i:F2= 2:5 , L i:L2 =
L i:L 2= 4:3 , F2 = 60N, F i =
11 F2
1、请仔细观察上图(左),利用撬棒撬石头时,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长,我们在使用时,是______________ (省力或费力)。
我会归纳:省力杠杆:动力臂______________ 阻力臂,动力 ____________ 阻力。
你知道的省力杠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上面三幅图(右)都是_______________ 杠杆,这类杠杆虽然 ____________ ,但是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
离____________ 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__________ 了力,却_________ 了距离。
2、请观察上图(左),赛艇的船浆在划水时,它的动力臂_______ 阻力臂,船浆在划水时是_________ (省力或费力)。
我会归纳:费力杠杆:动力臂_______________ 阻力臂,动力 _____________ 阻力。
你知道的费力杠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上面三幅图(右)都是______________ 杠杆,这类杠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 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虽然_________ 了力,去卩________ 了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___________ 阻力臂,动力___________ 阻力。
你知道的等臂杠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试身手:
在①钓鱼竿②天平③羊角锤④理发剪刀⑤缝纫机踏板⑥铡刀⑦瓶盖扳子等简单的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费力杠杆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所掌握的知识点有:
(四)当堂检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F1方向的力最小B .沿F2方向的力最小
C.沿F3方向的力最小D .三个力的大小相等
3、小阳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他把杠杆挂在支
架上,发现左端向下倾斜。
(1)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使杠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调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
果在杠杆的A处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则在B处要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重新位置平衡。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
A启瓶器 B .切纸铡刀 C .食品夹 D .羊角锤2、如图所示,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下
4、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500 N,一头着地,求:抬起另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有多大?
C处挂6 N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作用在B点,要使杠杆在水平位
置平衡,最小拉力的方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
时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 。
4、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500 N,一头着地,求:抬起另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