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维新变法的内容

合集下载

2020高中历史 第9章 中国戊戌变法 第2节 百日维新教案(含解析)1

2020高中历史 第9章 中国戊戌变法 第2节 百日维新教案(含解析)1

第二节百日维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1.重点:维新变法的基本内容.2.难点:维新变法的推行条件、特点及对其评价。

知识点一变法救亡呼声再度高涨1.导火线: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2.表现(1)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万言书,呼吁及时变法,革旧图新。

(2)1898年1月,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五位大臣会见康有为,康有为指出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康有为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并提出了具体变法措施。

(4)康有为进呈《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两书,为光绪帝提供实施“变政”的样板.(5)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保国会。

在其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实行维新变法。

2.内容(1)政治方面①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删订则例。

②开放言路,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③废除旗人靠国家供养特权,允许他们自谋生计.④整顿和澄清吏治。

(2)经济方面①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保护和促进农工商等各业的发展。

②改革财政,编制预算方案等。

(3)军事方面①用新法精练陆军。

②添置兵舰,扩建海军.③裁汰旧式军队.(4)文教方面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

②设立大学堂和各级中小学堂,派遣留学生,实行新式教育.③设立译书局,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④奖励创新性著述。

3.评价(1)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2)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改革不彻底。

(3)在维新派的推动和光绪帝的督导下,有些新政得以实行。

(4)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深度点拨] 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光绪帝支持变法除了救亡图存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巩固封建统治,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因此在涉及改革的根本问题时,光绪帝的阶级本质暴露无遗。

探究点百日维新的特点[史料应用](1)概括史料一中戊戌变法法令中的除旧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与弊端,说明了什么?【提示】(1)措施: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积极作用: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1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1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预习导引知识点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2.代表人物:王韬、薜福成和郑观应等。

3.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文化教育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4.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特别提醒]早期改良主义者与洋务派的比较(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不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早期改良主义者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他们的这一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知识点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知识精讲]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1)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2)弊: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知识点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中外纪闻》(1)目的:争取更多的支持。

(2)创办: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结果:1896年初,《中外纪闻》被查封。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那么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②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③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②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③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③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2、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学案导学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必修课中的相关知识〔2〕预习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预习部分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将全班座位摆放成6个小组,方便讨论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任务是否完成,了解学生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了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政治主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2、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3、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3、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多注重纵向知识的归纳比较,培养学生掌握梳理知识线索的学习方法,并将本课的教学既放在戊戌变法这个主题下来进行,同时也要以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认识,从而体会中国近代思想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

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

他们痛感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 (1898、6、11-9、21)
1、变法开始的标志: 2、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书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创办报刊,开 办新式学堂培 养人才,废除 八股文
开放言论, 发展 取消多余的 农工 衙门和无用 商业 的官职
训练 新式 陆海 军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请回答: (1)“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什么人? (2)他为什么会感到“无力回天”? (3)此遗言表达了谭嗣同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中引用了他的一句名言是什么?从中我 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4)他所参加的变法名称是什么? (5)在戊戌政变当日,谭嗣同本来有机会可以 逃走,但他不愿逃走,表示甘愿为变法流血 牺牲,最终就义。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逃 走,以便日后再图维新事业。你同意哪种观 点?为什么?
2.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内 容的是( ) A.发展农工商业 D B.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 才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3.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 是(A)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保国会的成立 D.兴中会的成立
4.戊戌变法失败后,表示 “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 维新派人物是( 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广仁
清光绪帝像
康有为像
梁启超像
京师大学堂牌匾
慈禧太后像
慈禧太后和后妃在一起
袁世凯像
中南海瀛台
2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家是( C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 复 D.林则徐
3.戊戌变法开始于 A.公车上书 D B.强学会 C.保国会 D.光绪帝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
4.在“百日维新” 中被捕牺牲的是 C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第2课 戊戌变法3

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第2课  戊戌变法3

百日维新 意义
戊戌变法 思想 传播
高潮
教训 兴起
戊戌政变
公车 上书 序幕
失败
随堂训练
1、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 资产阶级维新派 。 2、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有 康有为、梁启超 。
强学会
3、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

4、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年《马关 是 公车上书 。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1895 条约的签订》 。 5、戊戌变法发生于
1898年 年,又称“ 百日维新
”。
6、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 7、戊戌变法的性质是 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
试一试
填写出戊戌变法中的四位历史人物:
康有为 再次上书。 为走救国之路, ______
光绪帝 下诏变法。 不作亡国之君,______ 慈禧 发动政变。 反对变法维新,______ 谭嗣同 慷慨就义。 以血唤醒民众,______
1、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 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 是( )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惶出逃 D.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 ) A.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 强学会的建立 D. “公车上书”
1898年9月21日,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结束时间 结 果 失败(标志:慈禧太后—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性 质 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社会改良)运动
读读谭嗣同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 的死是否值得呢?
1、中国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竭力阻碍变法。
2、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只依靠一个没 有实权的皇帝,没有真正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3、帝国主义列强极力维持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 竭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2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9.2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时务报》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所译 外报信息又使国人大开眼界,官府推荐阅 读,发行量最高达17000份,成为维新派影 响最大的报刊。同时也遭到顽固派洋务派 的打击,该报最终被洋务派所控制。 维新派与洋务派争夺舆论阵地的斗争说明?? 报刊在任何时代都是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
2.谭嗣同在湖南: (1)其人:
没有认识到民众的力量,没有 与成下表
材料一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材料二谭嗣同说:“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 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材料三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 族灭绝。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 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
第2课
维新运动 的兴起
一、早期改良思潮
1.背景:
(1)19世纪70至9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随之产生和壮大;
(2)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 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强调向西方学习。
(3)随着西学的传播,反映民族资产阶利益和要求的早期 维新思潮兴起。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强学会
保国会 中外纪闻
时务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四.维新活动的影响
(1)维新派的一系列立学会、办报纸、兴学 堂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 造舆论的作用。
(2)资产阶级维新派此时有了一定的社会基 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 播,涌现出一批领袖人物。
(3)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步形成。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作用:
推动了维 新变法运 动的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1·变法的背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2·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
3·变法主要内容: 变法。
4·变法的结局: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项目 内容
开放言论;取消
政治
多余的衙门和无 用的官职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作用
革新政治,维护学堂,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
文化
培养人才;科举 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 考试废除八股文; 的封建文人
创办报刊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皇帝
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
4·变法的结局:变法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
新”。
为变法而 牺牲的第一 人——谭嗣同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 反对,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变法只依 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得到广大 群众的支持;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 性等。
说明:维新派采取的改良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 了什么影响?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P37)
2.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把(
)介绍到
中国。
A.西方先进科技
B.西方进化论学说
C.世界各国地理历史 D.民主和科学
知识纲要
7
第 公车上书 严复的译述《天演论》






变 法
变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B.命各省推荐人才 C.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D.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你如 何理解梁启超这句话?
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民族 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举一例加以说明。
俄国农奴制改革:十二月党人遭到屠杀; 日本明治维新:戊辰战争,推翻幕府统治。
国际 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国的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环境 (有利的国际环境) 的狂潮
百日维新
☆问题1:胡绳说:“认为光绪帝是一个维 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代表软弱 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 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 这种看法不符合事实”。
请回答:结合光绪帝支持变法运动的原因、 目的和戊戌政令,概述胡绳认为“这种看法 不符合事实”的依据主要因素是 A.中国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 B.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宣传 C.光绪帝的支持 D.有爱国心官员的推动
2. 保国会成立后共举行过两次活动后就中止的主要原因
是 A.康有为等人自愿造成的 B.守旧势力的攻击和恫吓 C.保国会的宗旨落后 D.保国会未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巩固平台
3.张之洞主张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民族危机 B.富国强兵 C.维护封建统治 D.实现自由、平等
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 议院,用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正体取代封建君主政 体,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
但是维新派实现这个目的方式却是企图依靠当 朝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力图让清政府自己 将封建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他们不反对 清政府。
1.1897年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
“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 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 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
──汉学家费正清《剑桥晚清史(1800~1911)》
百日维新
(2)局限性:
①政治上: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 ②经济上: 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思想上: 局限于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4.维新变法法令中“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特别有利 于哪一阶级参政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封建官僚
巩固平台
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 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B.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C.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D.提倡私人开办工厂
6.“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 书……”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中哪一措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
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
大集群臣,诏定国是; 许天下士民上书; 设立制度局
这个奏折实际上 是资产阶级维新 派的施政纲领
一.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百日维新
思考:1897年后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 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①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影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西学的传播
(4)军事方面: 裁汰旧军,建立新军
影响: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的哪些措施直接触犯了守旧 势力的利益?
(1)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2)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 (3)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4)裁汰旧军,建立新军。
百日维新
【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 假如你是光绪皇帝,你对变法满意吗?
(1)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成立了保国会。
(2)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具有 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3)保国会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
(4)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 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二. 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 《定国是诏》的颁布
百日维新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 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 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 从此开始。
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 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光绪帝之所以支持变法,一是不甘 作亡国之君;二是企图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 统治权;三是康、梁提出的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 主张打动了光绪帝。
但是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专制 制度和巩固自身统治地位,这与维新派提出的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颁布诏令看,虽然采纳了维新 派改革官制、教育、发展工商业等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 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这就 说明光绪帝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不是代表资产 阶级的利益,不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
百日维新
☆问题2: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是否 反对清政府?
一.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百日维新
思考:1897年后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 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①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1.原因 ②维新派的变法宣传得到光绪支持
③爱国官员的推动(如张之洞)
百日维新
▲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 (1)不甘做亡国之君; (2)想借变法实现夺权的目的; (3)康有为多次上书,坚定了其变法决心。 ▲康有为会要光绪帝借鉴哪些国家的改革成效而 颁行新政?为什么?
百日维新
光绪帝
(1871—1908)
爱新觉罗·载湉(1871— 1908年),同治帝的从第,1875 年至1908年在位。即位时年仅四 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1887年亲政,但由慈禧太后“训 政”,1889年,慈禧“撤帘归 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 颁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 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 变,将他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
1.原因 ②维新派的变法宣传得到光绪支持
③爱国官员的推动
2.表现
①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痛陈变法
②康有为向光绪进呈了《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 ③康有为成立了保国会
百日维新
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33页【历史纵横】 回答问题: 1.保国会的成立时间? 2.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 3.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百日维新
该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报》报道:“激 进的改革举世为之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对外国人的 传统憎恶和闭关自守的政策,鼓吹与列强友善与结盟 的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他们改革了那个愚蠢傲 慢、自称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复以中国文明 与制度为自满,维新派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 改革──比起这个青年中国来,就连日本的明治维新 也堂乎其后。”
农民: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没有土地问题。 官员: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资产阶级:上书言事,发展工商;无君主立宪。 光绪:可以大展宏图,触及皇权的内容没有涉及; 但因无实权(没军权;力量单薄),变法步履维艰 (落实难;受牵制)。
百日维新
3、评价
(1)进步性:
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 ②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文化上:有利于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 ④思想上:有利于解放思想。
百日维新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 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 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 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 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 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 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
政权,直到光绪帝去世。
百日维新
2、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 准许官民上书;举荐新政人才;精 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影响: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打破封建统治思想;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2)经济方面: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百日维新
(3)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兴办近代学 堂;选派留学生;翻译外国书刊
百日维新
项目 明治维新(19中)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19末)
社会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背景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封建势力强大;
领导 倒幕派实力强大, 力量 掌握了政权和武装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寄 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具体 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①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俄国和日本 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
▲张之洞的主张与维新派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阶级立场不同
一.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思考:1897年后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 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①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1.原因 ②维新派的变法宣传得到光绪支持
③爱国官员的推动
①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痛陈变法
2.表现 “皇上与诸臣求为布衣而不可得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