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2张PPT)
• 天津:严复在《国闻报》上强调“物 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
• 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 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二、百日维新
1、时间:1898.6.11—9.21(103天)
2、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 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 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 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也 少倡年导雄文体于改地良球的则“国诗雄界
于革地命球”和。“小说界革 中命《国”饮说。冰其室》著合梁作集—启合》《超编。少为年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 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 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 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 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 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 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 “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 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 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 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 门前请代奏。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3时26 分35秒 上午3 时26分0 3:26:35 2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
A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
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 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 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 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 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 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 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强学会旧址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 政治经济,主张学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
维新派的政 治团体形成
问题探究一:
变与不变 的抉择
“表 亡示 国不 之甘 君做 ”
戊戌变法背景:
(一)国际: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成为潮流 (二)国内: 1、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4、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宣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 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在半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 通的
知识小结
(序幕) (发展) (高潮)
百 日 维 新
戊 戌 政 变
5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 发展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有利于西方科技文化的 创设京师大学堂传播新 传播 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 论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的近代化
想一想新法为什么会遭到反对?(创新导学自主学习4)
3
四、结果——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 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从光绪帝发 布诏书到慈禧发动政变进行了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标志戊戌变法的 失败。
戊戌变法;
2、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阻扰 光绪帝缺乏实权。
问题探究二: 问题探究三: 问题探究三:
戊戌变法为何失败?
1、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
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 无权,安能有成? ”——康广仁 3、资产阶级软弱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 多、举行太大、同志太孤,当此排者、 2、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反对变法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仑笑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明定国是”诏书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义的发展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和培养人才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队实力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将 光绪帝囚禁起来,大肆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 法诏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变法?
变法提出的新政是要用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制度模式改变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触 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康有 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以谭嗣同 为首的戊戌六君子被捕后英勇牺牲。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林旭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绝命诗
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
戊戌变法( C )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救国之道。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 先进的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痛定思痛,开始探索 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 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1895年 5月,康有为在北京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 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 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 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

课堂过关
学业质量达标
1.(2023·辽宁抚顺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
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
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
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
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同步导图填空
方面
内容
作用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
文化
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学的传入
戊百
办新式学堂
戌 日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提升军队战斗力
变 法
维 新
结果: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__谭__嗣__同___、
课堂过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开展上述活动的时代背景。 (6分)
答:背景:严复开展洋务运动的时代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 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严复开展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是甲午中日 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 度,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展 开了维新变法运动。(6分)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戊戌六君
子”)。
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易错点拨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 易错易混
的事件是戊戌政变 易错字词
综合探究
【唯物史观——风云起波澜】 材料一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 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 变” 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 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通议》
梁启超 (1873~1929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天津的《国闻报》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 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 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 图强。
过关斩将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2、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3、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 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 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严复
(1854~1921年)
中外纪闻 保国会 强学会 国闻报
南学会 实务学堂
时务报
万木草堂
变法期间学 会、学堂、 报馆分布示 意图。
百日维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维新派的推动下,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时间
开始的标志
1898年6.11--9.21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有式利军于队增。强军事力量
戊戌政变
原因: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 阻挠和破坏变法诏令的贯彻
时间: 1898年9月21日
内容: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 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戊戌六君子”被杀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3张PPT).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3张PPT).ppt

未能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三. 我自横刀向天笑--影响
第六课 戊戌变法——第二子目 百日维新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谭嗣同一生并没有看到他的少年中国,但他有两个学生:一个叫蔡锷,一个 叫杨昌济。蔡锷有一个学生叫朱德,杨昌济有一个学生叫毛泽东。人间正道 是沧桑,少年中国最终在他们脚下实现.....
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时局图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变亦变变,法不图变亦强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一. 四万万人齐下泪--序幕
第六课 戊戌变法——第一子目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励学斋 蜀学会
强学会
国闻报 天津 严复
南学会
强学会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二. 有约闻鸡同起舞--措施
中国资产阶级是由地主阶层和官僚 阶级逐渐转变而来的,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背景下,中国资产阶级必 然受封建主义压迫。而资产阶级不 得不从国外购买设备也导致他们受 到资本主义压迫。 --赵丹《浅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 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
--汉纳根《条陈节略》
裁减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三. 我自横刀向天笑--影响 Nhomakorabea第六课 戊戌变法——第二子目 百日维新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回到紫禁城。废除变
法诏令,下令拘捕变法领袖,并宣布再次垂帘
经济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教育

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A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是发动者和主要推动者。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 存的爱国运动。
理由: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 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在这种背景下发动了旨在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激发了 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和新式人才培养
军事方面
军官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实力增强
彰显出强烈的爱 国爱民思想和为 追求理想勇于牺 牲自己的精神
瀛台
• 囚禁光绪帝 • 搜捕维新人士 • 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
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下来,并附设有中小学,不过规 模非常有限,学生总数仅200余人。
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组织学会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 A.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 运动 B.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 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 积极影响
进化学说为中国人民的改革活动和革命运动提供了
理论根据。因此风靡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演论》出版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
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是“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试申其义”,······“天演”“物竞”
等术语渐渐成为爱国人士的“口头禅”。1910年7月,
20岁的胡洪骍改名为“胡适”,字“适之”。
C 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其设定的救亡图存的目的没有达到, 最终失败。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课 戊戌变法-课件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课 戊戌变法-课件

方法技巧 利用歌谣记忆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 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百日维新 1.戊戌变法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 背景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
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 概况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98年(农
考点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例1 (山东青岛)右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 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 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抓住题 干中的关键信息“康有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 为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故选B。
(3)创办报刊 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
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 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 旧而灭亡。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内。
②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 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原因 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时间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 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概况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六人被捕遇害
3.影响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 久的影响。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戊戌变法
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请2-3位学生回答。

(随机让学生回答)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康有为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学教育,后来又阅读了大量的外国书籍,他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他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变法失败后他逃往国外。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他深受康有为思想的影响,并和康有为一起积极开展变法活动,他们合称为“康梁”,变法失败后他也逃往国外。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公车”最初是指汉代用公家的马车送应举之人赴京考试,后来公车成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

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
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
(拒和是指拒绝和日本签订合约,
迁都是指迁都到西安,
变法是指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实行资
产阶级制度。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成功,但影响很大,它
打破了长期以来清朝黑暗统治下政治舆论沉
闷的局面,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
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
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

那么,“公车
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
动?
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
宣传变法,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
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
点?
学生回答: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
会等;主要报刊有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
《国闻报》。

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
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
变法思想,“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
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
亡,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
内外;
“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国
闻报》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
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观点:主要宣传维新变法,介绍西方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

影响:
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以救亡
图存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增
强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


4.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
定了思想基础。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
主立宪制。

这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
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是不同的。


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6.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提问:我们应
该学习谭嗣同
的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
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7.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②顽固派实力强大;
③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④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⑤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法,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人民群众。


教训:戊戌变法昙花一现,很快失败,它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

(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一、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二,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摆脱列强的侵略,这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三,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西方进步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8.教师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

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❸板书设计➷
戊戌变法
(1898年)
❹教学反思➷
本节课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线索清晰;重点需要把握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重要影响。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

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并提供历史口诀,识记历史。

历史小口诀: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