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蓿蕾之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禧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冇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学过程(-)欣赏禧蕾之歌1、初听歌曲禧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X淸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疗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禧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而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卩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__和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岀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四)拓展探究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师: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
三、课堂总结(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2、师: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一泄深深感受到教师对你们的辛勤栽培,你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会让每一位老师感到幸福。
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

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学时代的生活,感受中学时代的美好。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 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中学时代》歌曲学习教学重点:学会歌曲《中学时代》,感受中学时代的美好。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2. 第二课时:音乐欣赏《青春舞曲》教学重点:欣赏《青春舞曲》,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 第三课时:音乐活动《我的青春我做主》教学重点: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的合作表演和音乐创作。
4. 第四课时:音乐欣赏《校园的早晨》教学重点:欣赏《校园的早晨》,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5. 第五课时:音乐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团队合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采用实践活动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中学时代》。
2. 学生能理解和感受《青春舞曲》的主题和情感。
3. 学生能在音乐活动中展现出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生能欣赏并分析《校园的早晨》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5.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学习歌曲《中学时代》2. 第二课时:欣赏《青春舞曲》3. 第三课时:进行音乐活动《我的青春我做主》4. 第四课时:欣赏《校园的早晨》5. 第五课时: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六、教学内容6. 第六课时:音乐欣赏《我们的未来》教学重点:欣赏《我们的未来》,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4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中学时代》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学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应中学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本节课是该章节的教学设计第四部分,内容包括:学会学习,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合作与交流,应对挫折,保持积极心态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节奏还不太适应。
他们对中学生活充满好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焦虑。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2)学会调整心态,适应中学生活;(3)学会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法治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增强自信心;(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中学时代的重要性;(2)如何适应中学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保持积极心态;(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法治意识。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唱歌 中学时代 教学设计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化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唱歌曲目《中学时代》。
歌曲由戴于吾作曲,王晓岭作词,创作于1993年。
歌曲A段采纳一问一答的形式,亲切地对中学时代的美妙时间进行赞美。
歌曲B段心情渐渐上扬,简短、有力,点出全曲的主题”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将来”。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教学难点: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把握机遇不断成长教学难点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体味角色变化的意味:感受成长的连续性,体会不同人生阶段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开始新行动。
知识目标:探寻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懂得中学生活对个人一生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活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能力目标:提高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今日就是中同学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懂得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应当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中学时代的歌曲——《中学时代》1.朗读歌词,分析歌曲(这首歌词是特别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同学活,主题鲜明,立深刻:《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将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想一想: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同学争论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中学时代》这首歌,看看哪位同学能说出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时代?2.欣赏歌曲,感受情绪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辞别了过去的小学时代,进入到了中学时代,中学时代只有短短的三年光阴,而这三年却是光阴如梭的日子,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重要的转折点。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作品,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并聆听一下歌词的内容。
情绪给出两个选择:1、积极向上2、优美、抒情速度给出两个选择:1、慢速2、中速稍快提问: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什么样的?老师请学生答复。
人教版初中音乐 中学时代 教学设计 (1)

共1学时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尊重词曲作者的创作,积极感受、准确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昂扬、自信的精神面貌。
2、积极与老师、同学一起建构音乐课堂良好的课堂常规,以及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大胆创新的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
2、结合发声练习和歌曲旋律的学唱,初步学习识读乐谱和正确的演唱及合唱方法。
3、学习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增强歌曲的情感表现。
(三)知识与技能1、学习歌唱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在新班级初步体验合唱感觉。
2、准确学唱《中学时代》的旋律和歌词。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总体情况比较好,绝大多数喜欢音乐课,活泼好动,课堂能够与老师紧密配合,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基础乐理知识有欠缺,因此,课堂上对乐理知识的讲解应由浅到深,注重培养学生理解歌曲的能力,学唱好歌曲“中学时代”,让学生能更好、更快的融入中学时代。
3重点难点能准确学唱《中学时代》的旋律和歌词,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听歌导入播放歌曲”中学时代“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是昂扬、自信、积极、向上的。
引出歌曲名称《中学时代》,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根据歌词判断歌曲名称。
活动2【练习】发声练习在进入学习歌曲前,让学生做一组母音发声练习1=C 2/41 2 3 4 |5 43 2|1 -|Ma1 2 3 4 |5 43 2| 1 -|Me1 2 3 4 |5 43 2| 1 -|Mi1 2 3 4 |5 43 2| 1 -|Mo1 2 3 4 |5 43 2| 1 -|Mu1 2 3 4 |5 43 2| 1 -|Ma me mi mo mu通过这组发声练习,让学生打开唱歌腔体,达到一个良好的唱歌状态活动3【讲授】作品分析:(1)作词作曲者:王晓岭和戴于吾;这首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生活,主题鲜明、深刻。
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

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学时代的生活,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通过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中学生活。
3.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欢迎入学1. 教学歌曲:《新的起点》2.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感受歌词中的中学时代新起点,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新环境。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1. 教学歌曲:《校园的早晨》2.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第三单元:友谊万岁1. 教学歌曲:《朋友》2.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体会朋友间的温暖和支持。
第四单元:努力奋斗1. 教学歌曲:《青春梦想》2.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坚定自己的梦想,激发他们努力奋斗的动力。
第五单元:快乐成长1. 教学歌曲:《快乐成长》2.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集体教学法,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2. 采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学生演唱能力: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3.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评价学生在分组演唱中的配合默契程度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2. 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乐器,用于教学歌曲的弹奏和伴奏。
3. 教学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引导学生演唱。
六、教学安排第一单元:欢迎入学课时:2课时第二单元:校园生活课时:2课时第三单元:友谊万岁课时:2课时第四单元:努力奋斗课时:2课时第五单元:快乐成长课时:2课时六、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准备进入音乐课堂。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一课《中学时代——中学序曲》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一课《中学时代——中学序曲》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中学时代——中学序曲》这一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与修养的好时期。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的节奏,学会融入班集体,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中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压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但对于如何适应中学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知道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与修养的好时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中学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融入班集体,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知道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与修养的好时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热爱,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中学时代的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学时代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欢送大家(dàjiā)阅读查看。
更多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yīnyuè)上册?中学时代?教案一教学(jiāo xué)目的: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可以体会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演唱效果,可以选择适当的曲子为诗朗读配乐(pèi yuè),并能自告奋勇地即兴表演。
重点(zhòngdiǎn)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中学时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可以有感情的演唱。
2.教学难点:节奏x xx 0 ( 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播放?中学时代?歌曲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进入学习的情境。
2.讨论:对刚刚看到听到的歌曲进展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边播放歌曲视频,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唱?中学时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
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
6.在手风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纯熟演唱。
7.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8.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9.老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
还可由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展表演。
课堂练习:进一步练习准确掌握曲中节奏x xx 0 ( 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
作业安排:视唱歌曲前半局部。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二教学内容:一、学唱?校园的早晨?二、有感情的朗读?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材分析:歌曲?校园的早晨?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音乐人高枫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欣赏:飞来的花瓣》
2/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课程教学设计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歌颂人民教师的合唱歌曲(注:本教材略去合唱谱)。由望安作 词,瞿希贤谱曲。全曲以无比浓厚的感情抒发了热爱教师的赤诚之心,歌曲为大调,四四拍, 结构为二段体。两个乐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对比。第一乐段(1—9 小节),以三个非方整性 乐句构成。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进行,深情而委婉,贯穿于第一乐段的弱起节奏、八分休止符 以及附点音符,使歌曲内在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而真挚。第二乐段(10—32 小节)旋律更 加舒展、开放,似对老师轻轻地倾诉,孕育着无限热爱的激情,接下来重复出现“回答老师” 似对老师的无限眷恋和那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这首歌曲在演唱上突出了力度记号在表现作 品意境上的作用。
重难点指导
1. 本单元力求突出“中学时代”这一主题,选取了不同风格和不同演唱形式的声乐作 品进行学唱和欣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辨出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点。教师可 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讨论法、比较法等)进行教学,并针对每一个作品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
1/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课程教学设计
5/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课程教学设计
《中学时代》教案
单元课题名称 中学时代 单元教学内容 1. 唱歌:《中学时代》 《校园的早晨》 2. 学习:吹奏竖笛。 3. 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 4. 配乐诗朗诵:《中学时代》。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够在音乐的配合下,有感情地朗读《中学时代》 2. 学会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 方面的异同,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和力度的变化,并了解有关声乐演唱形式的知识。 4. 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学时代,更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5. 能够用竖笛独奏一首乐曲,并学会与他人合奏。 单元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培养正确的歌唱习惯,有感情地演唱《中学时代》。 (2)体会每首歌曲内涵及音乐要素对表现歌曲意境的作用。 (3)用圆润的声音吹奏竖笛。 2. 教学难点: (1)准确说出歌曲《中学时代》的音乐结构。 (2)准确说出本单元每首歌曲的演唱情绪。 (3)与他人合作吹奏竖笛。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解法与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3/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课程教学设计
既有成人男生声部,也有成人女生声部的不同音色的合唱形式,较常见的混声合唱是由女高 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声部构成。这种演唱形式更表现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无限眷恋和 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3)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 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4/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课程教学设计 (4)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照书上的曲谱,练习吹奏。注意呼吸。 (5)分组练习,教师指导,互相学习,切磋技艺。 (6)教师吹奏小乐曲《回忆》和《小蝴蝶》,学生随着旋律作指法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7)请学生表演这两个小乐曲。 (8)师生合作演奏《颂祖国》,教师弹钢琴学生吹奏竖笛,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合作 意识。 4. 布置作业。 请学生们课后学唱几首歌颂人民教师的歌曲,在教师节班会上表演。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首歌曲。通过学习,我们应了解节拍、力度、速度、旋律等音乐要 素对表现歌曲情绪的重要作用。还学习了吹奏竖笛,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用功练习,并学 会与他人合作。
(4)学生活动之一:谈谈欣赏后的体会,及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学生活动之二:请学生再次认真聆听歌曲,边听边用动作表现出作品力度的变化(教师 提示:如强弱用快速起立坐下表示,渐强渐弱用慢慢起立坐下表示。)进一步思考并感受这 些力度记号对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总结:影响情绪的变化、 推动情绪的发展,逐渐达到歌曲的高潮。 2. 欣赏《校园的早晨》。 (1)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早晨》,请同学认真欣赏并回答这首歌曲与《飞 来的花瓣》在速度、力度、情绪、意境上的异同。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总结:
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热爱生活、尊重教师和珍惜自己的中 学时光。
2. 在观察与思考中的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中,划分音乐结构是教学难点。在教学 中,教师可以将作品 AB 两段的节奏、音区、情绪进行比较来划分。另外,可将歌词中的动 词提取出来,重音演唱,这对理解歌曲及唱出歌曲的节奏重音都深有帮助。
学生回答:描绘了青少年充满活力的音乐形象;空拍使旋律更加轻松活泼。 3. 学吹竖笛。 (1)教师手持竖笛向学生展示并简介竖笛知识。 (2)教师亲自为学生演奏一段轻松、活泼、优美、抒情的小乐曲,也可以播放竖笛演 奏的录像,激发学生对学习竖笛的兴趣。 (3)学习吹竖笛:为了获得圆润、悦耳的发音,首先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吸 气勿过满,呼气勿过尽,口风力量的使用必须松弛、灵活、均匀,手的姿势要自然、放松、 协调,指法要准确。 音头要吐奏,即在吹奏时加“t”音。
3. 在欣赏《飞来的花瓣》时,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对老师的真情实感进行教学, 理解作品中学生对老师的无限眷恋和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此外,这首歌曲在演唱上突出了 力度记号在表现作品意境上的作用。学生欣赏时,教师可引导他们用动作去表现力度的变化, 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辨出混声合唱与童声合唱的不同演唱形式及表现力。 2. 比较《飞来的花瓣》《校园的早晨》这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 面的异同。 3. 认识与这几首歌曲有关的著名作曲家和歌唱家。 4. 能够用竖笛独奏一首乐曲,并学会与他人合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辨别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和意境。 教学难点: 能够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能准确并用圆润的声音吹奏竖笛。 教材分析 1. 器乐:学吹八孔笛 初中音乐课课堂器乐教学使用八孔竖笛。教材中的竖笛练习曲,主要帮助学生掌握 5 6
唱歌:《校园的早晨》 是一首轻松活泼的校园歌曲,由高枫作词,谷建芬作曲。描写了清晨时学生们读书和生 活的校园景象。速度较快,处处流露出朝气蓬勃的情绪;旋律轻松,尤其是空拍的运用,更 能表现出青少年像早晨的阳光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教学过程 (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 音乐导入:播放欣赏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1)播放童声合唱《飞来的花瓣》音频,学生看书上的歌词并带着问题认真聆听,感 受作品的意境。 问题:歌词中用飞来的花瓣来形容什么?是写给谁的?从这首歌里感受到了什么?用什 么样的速度和情绪演唱?演唱形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飞来的花瓣形容学生离校后给老师寄来的信件,从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了师 生间浓浓的情意,这首歌应该用中速稍慢的速度充满深情地演唱。演唱形式是童声合唱。 教师评价并总结。 (2)欣赏瞿希贤创作的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问题:与之前的版本相比,人声的音色有何不同?这种音色的不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演唱形式是混声合唱?还是童声合唱?学生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 学生回答:是成人的音色,歌声更宽广,表达的是成年人对昔日老师的深切情感;演唱 形式是混声合唱。 教师评价并总结:这首歌曲的旋律悠扬、深情;歌词富有联想、情真意切。混声合唱是
第一首:力度强弱对比鲜明,中等速度,充满深厚的感情,描写出了像花瓣一样飘洒 的信件,寄托着老师对学生殷切的希望和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祝福。
第二首:力度对比不大,速度较快,处处流露出朝气蓬勃的情绪,旋律轻松欢快,描 写了清晨时的校园景象,更能表现出青少年像早晨的阳光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2)播放《校园的早晨》视频,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音乐形象?空拍的 运用对表现歌曲情绪起到了什么作用?将听到的第一句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