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学语⽂《⽂⾔⽂两则》教学设计(通⽤5篇)⼩学语⽂《⽂⾔⽂两则》教学设计(通⽤5篇) 作为⼀位⽆私奉献的⼈民教师,往往需要进⾏教学设计编写⼯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学语⽂《⽂⾔⽂两则》教学设计(通⽤5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学语⽂《⽂⾔⽂》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熟悉两则⽂⾔⽂中的⽣字⽣词,第⼀课《⽂⾔⽂两则》教案。

2、能根据⽂后的注释理解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能联系⽣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背诵两则⽂⾔⽂ 2、联系⽣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课时(完成《学奕》的学习任务) ⼀、预习探究 1.读课⽂,熟悉本⽂⽣字⽣词。

2、结合⽂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3、检查预习: (1)出⽰⽣字⽣词,指名认读,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

(2)指名读⽂。

(3)检查⾃⼰结合注释对⽂的理解情况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致意思就⾏。

) ⼆、合作交流 读熟课⽂,读懂故事 1、让学⽣⾃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前⼀句读出疑问的语⽓,后⼀句读出肯定的语⽓。

2、师⽣共同讨论,再进⼀步结合注释,联系前后句⼦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4、练习背诵课⽂。

三、品读感悟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个什么道理? 让学⽣根据⾃⼰的理解总结说⼀说,教案《第⼀课《⽂⾔⽂两则》教案》。

2.引导学⽣谈谈,⾃⼰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谈谈,⽬的是进⼀步认识专⼼致志做事的重要性。

) 四、扩展延伸 把以前学过的⽂⾔成语故事再讲⼀讲背⼀背;把⾃⼰了解到的有关⽂⾔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课时,完成《两⼩⼉辩⽇》学习任务 ⼀、预习探究 1、回忆学习⽂⾔⽂的⽅法,读课⽂,要求读准字⾳,读通语句,注意停顿。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学设计一、前言《文言文二则》是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接触文言文的重要材料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篇课文展开优质课教学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文言文二则》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如古文的表达方式、常用词语等。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

–能够运用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简单的仿写和创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敬畏和认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二则》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常用词汇。

###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古代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能够通过背诵和模仿掌握文言文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化背景,引入文言文学习的话题。

•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逐段解读《文言文二则》,讲解古代词汇和句式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感悟古人的智慧和风采。

3. 拓展练习•设计情境练习,让学生用古文描述现代事物或情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与《文言文二则》主题相近的古体诗歌。

4. 总结反思•要求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学习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勇于尝试、不断进步。

六、延伸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拓展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古代文言文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文言文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合理设置,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三打白骨精》和《探骊山》两篇文言文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2.能够通过朗读、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细致领会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3.能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三打白骨精》和《探骊山》两篇文言文的内容和意义。

2.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一些古文句式,掌握上下文的推敲和连贯。

2.通过阅读文言文进行深入思考,领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前复习《三打白骨精》和《探骊山》两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2.准备教材、黑板、教学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3.提前整理好教案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内容清晰明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引入<>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兴趣。

2.阅读学生朗读文言文<>,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意义。

3.分析师生共同分析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探讨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教学学生朗读文言文<>,理解故事情节与主题。

3.讨论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言文的异同点,进行讨论与交流。

第三课时1.检测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测试,检验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2.讨论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言文的理解和体会。

3.总结师生一起总结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展望下一步学习计划。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细致的语言解释和教学引导。

下一步应加强对古代生活习俗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背景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整理文言文阅读笔记,体会古代文学魅力。

2.掌握故事情节,写出个人感想或续写故事的结局。

以上为本教案的内容,希望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该页是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1、初读课文。

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

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⑴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⑴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② 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故事。

3. 体会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和艺术家的创造力,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1. 重点- 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意思,读懂故事内容。

- 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体会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

2. 难点- 体会伯牙破琴绝弦的背后深层含义,理解知音难觅的情感。

- 理解《书戴嵩画牛》中牧童指出戴嵩画中错误时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古筝曲(如《高山流水》),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从这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与音乐有关,那就是《伯牙鼓琴》。

2. 展示一些古代名画(包括戴嵩的画牛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画的精妙之处吗?古代的绘画艺术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绘画有关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二)学习《伯牙鼓琴》1. 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例如“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中的“少”的读音。

-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

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应读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 理解文意- 逐句讲解课文。

-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讲解“鼓”是弹奏的意思,“之”在这里指代伯牙弹琴这件事。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引导学生理解“方”是刚刚、正在的意思,“志在太山”就是心里想着高山,“善哉”是表示赞叹,“巍巍乎”形容山高大的样子。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伯牙正在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学设计篇1: 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知音共饮醉当歌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少选之间”的“少”读shǎo。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出示课件,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教案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 会认“恭、勤、焉、卒”4个生字,会写“囊、萤、恭”等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3. 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文言文《囊萤夜读》。

板书:囊萤夜读——读题释义。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萤夜读:晚上用袋子装萤火虫来读书)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受美1.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读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 请学生再读一遍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

3. 教师示范读课文。

4. 让学生们把课文读给同桌,相互提意见。

5.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

6. 再读课文,注意节奏。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活动三:细读课文,深入领会1. 图文结合,品悟第一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 探究协作,品读第二句。

过渡:接下来我们读第二句。

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活动四:启示思考:这篇文言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师总结: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我们今天的条件比起车胤来说要好得多,所以我们更要勤奋学习。

第二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囊萤夜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叫作铁杵成针。

(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教学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教学教案

《文言文二则》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援、弗”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

4.懂得《学弈》里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重点:1.会写“援、弗”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学弈》里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过程:学弈一、导入新课。

1.诵读导入:一起诵读文言文:《司马光》——群儿戏于庭。

《杨氏之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书戴嵩画牛》——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2.在大家展示的诵读句子中,说一说你发现哪些句子是讲道理的呢?你还知道哪些文章是讲道理的吗?预设:《书戴嵩画牛》是讲道理的。

3.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不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揭示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4.一起走进课文《学弈》。

课堂交流:提示:你知道“专心致志”的含义吗?这个故事的出处是哪里呢?你对孟子有哪些认识?5.人物解读: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听读文章,解决生字问题,规范断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课本上的读音和注释,自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把课文读两遍。

(2)同桌互相听读,讨论、修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读“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背诵《囊萤夜读》。

3.能借助注释、插图、用字组词等学习文言文的常用方法,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4.品读车胤囊萤夜读的动作、李白与老妇人的对话,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品读车胤囊萤夜读的动作,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学导设计:
板块一回顾导入,理解课题
1.回顾已学文言文。

(1)出示已学文言文的题目,抽学生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文章。

(2)分类连线:历史故事类的文言文《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类的文言文《精卫填海》;寓言故事类的文言文《守株待兔》。

2.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则成语故事类的文言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3.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1)囊萤夜读——在夜晚用口袋装萤火虫,借光读书。

(2)铁杵成针——把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磨成绣花针。

板块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师生共同回忆、整理已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读准: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意思。

(3)读好:根据意思读好停顿。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2)多音字“盛”在这里是装的意思,所以应该读“chéng”。

板块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预设:
(1)“恭勤不倦”的“倦”为“疲倦”。

(2)“家贫不常得油”的“贫”为贫穷。

教师小结:瞧,用这样组词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借助方法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1.出示文言文和白话文,师生对读。

练习朗读,在读中体会古文内在的逻辑停顿。

要点:根据文章表达的意思正确断句。

2.品读字词,感受人物品质。

(1)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练(白绢,作动词用)”和“盛”。

预设:重点句:“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从“练囊(用白绢做口袋)”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

从“以夜继日”中,我体会到车胤日夜不停,勤奋学习。

(2)车胤因为“勤不倦”才会“博学多通”,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板块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1.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

然后交流。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囊勤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