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文学常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文学常识.doc

合集下载

诗词大会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词大会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词大会知识点归纳总结诗词大会作为一档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旨在展示参赛选手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的造诣和理解。

通过比拼诗词的朗诵、搭词等环节,选手们展现了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诗词的深入理解。

本文将对诗词大会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古代文人的名字与字号在诗词大会中,经常会出现古代文人的名字与字号。

这些名字与字号不仅是文人的代称,也常常反映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名字与字号:1. 杜甫:字子美,号杜陵,被誉为“诗圣”,代表作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2. 白居易:字乐天,号醉吟斋主人,作品中常以自称“白乐天”来表达。

3.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善饮酒,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这些名字与字号的出现可以引发对文人背景和作品的联想,帮助选手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词。

二、古代文人的作品和创作背景在诗词大会中,选手们经常朗诵古代文人的作品。

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诗词的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人及其作品:1. 红楼梦:曹雪芹所著的小说,描绘了叶芸、林黛玉等人物的人生遭遇和情感变化。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

3. 汉乐府:古代音乐创作流派,代表作有《长歌行》、《木兰诗》等。

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使选手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古代诗词有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选手在诗词大会中准确地朗诵和搭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诗词韵律和格律:1. 五言绝句:每首诗四行,每行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 七言绝句:每首诗四行,每行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如杜甫的《登高》。

3. 五言律诗:每首诗八行,每行五个字,共四十个字。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掌握这些韵律和格律有助于选手在朗诵和搭词环节中更好地运用诗词,展现出更好的表现力。

中国诗词大会知识点7个

中国诗词大会知识点7个

中国诗词大会知识点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以诗词为主题的文化节目,在近几年备受观众喜爱。

通过该节目,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经典的中国诗词作品,还能够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诗词大会的七个知识点。

一、节目简介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类节目。

该节目通过竞答的形式,考察选手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的了解程度。

选手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地完成题目,这对于他们的诗词素养和反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题目形式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分为朗诵题和填空题两种形式。

朗诵题要求选手背诵一首古代诗词并进行朗诵,考察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于诗词的理解。

填空题则需要选手根据提示补充出诗词中缺失的文字,考察选手对于诗词的熟悉程度。

三、题目难度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难度较高,不仅要求选手熟悉古代经典诗词,还需要他们对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节目中的题目也会涉及到古代文化、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知识,对于选手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选手表现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表现出色,不仅在诗词的朗诵和填空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还能够迅速反应并准确回答主持人的问题。

选手们的表演风格各异,有的婉转动听,有的慷慨激昂,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的盛宴。

五、节目影响力中国诗词大会自推出以来,备受观众喜爱,并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该节目不仅提高了观众对于诗词文化的认识度,还激发了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节目通过有趣的竞争形式,将文化传统与现代娱乐相结合,使得古代诗词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六、节目争议尽管中国诗词大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节目过于注重选手对于诗词的记忆,而忽略了对于诗词内涵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此外,一些选手的表演风格也被指责为过于做作和浮夸。

这些争议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改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七、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文化节目,不仅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创新方式。

中国诗词大会课外知识

中国诗词大会课外知识

中国诗词大会课外知识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备受观众喜爱的文化节目,通过选手们的对诗词的演绎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向广大观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除了在节目中呈现的精彩内容外,还有一些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有趣而鲜为人知的课外知识。

第一,中国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开始创作诗词作品。

据史书记载,早在先秦时期,诗歌就是表达感情的最古老形式之一。

而到了唐宋时期,中国诗歌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享有盛名的诗人,比如杜甫、李白等。

在这一时期,诗歌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中国诗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式和语言上。

中国古代诗词讲究押韵和律,同时注重意境和表达感情。

诗词的写作往往需要咏史怀古、描绘自然景物或表达个人情感等元素融合,因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第三,中国诗词的魅力在于其传承和普及。

尽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给人们的观赏诗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中国诗词依然深入人心。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把古诗词搬上荧屏,通过选手们的朗诵和解读,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喜爱中国诗词。

第四,中国诗词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诗词作品通常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能够启发人们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第五,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还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随着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

很多年轻人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对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

第六,中国诗词大会也有助于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

节目以中文为主要语言,对于不懂中文的观众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通过翻译和解说的方式,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诗词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总之,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是一档娱乐节目,更是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通过节目的呈现,观众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诗词的魅力,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课外知识梳理表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课外知识梳理表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课外知识梳理表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课外知识梳理表,收藏打印,强过补习班!
如果学习语文单单只是学习课本内的东西,那么你的语文学习之路会越走越窄,越学越困难,这是老师的经验之谈。

我们想要学习好语文,首先得明白它的特性,语文是包容的,也是广阔的,要用宽广的心胸来接受与它有关的事物,眼界放宽了,今后语文的道路也会越走越长。

现在的语文学习仅仅是课内的知识点是一定不够的,新时代的语文学习环境有更高的学习要求,立足于课本内,放眼于课本外,两相结合,是对语文最好的学习方式。

可能有时候枯燥的学习却是让人难以忍受,学习也并不是仅仅是无聊,就比如积累语文知识,优秀的书籍和电视节目,比如之前董卿老师主持的一档叫做《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就是一个对于学生来讲非常有益的文学节目,对拓宽语文视野是非常有帮助的,建议没有看的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看看。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份经典课外知识梳理表,把小学、初中、高中经典的课外知识点都一网打尽,想积累更多课外知识点的,可以为孩子打印一份。

行测备考:行测诗词常识

行测备考:行测诗词常识

行测备考:行测诗词常识 行测常识题在行测当中属于必考题型,而想提高行测常识的分数,每日的积累必不可少,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备考:行测诗词常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备考:行测诗词常识 我们中国人在文学方面引以为傲的就是唐诗宋词了,都会教小孩去背。

那么背了这么多年,你到底有多少可以用在考试当中呢?而且我们中国人表达情感向来都是含蓄的,会借一些物来表达自己得内心感情。

尤其是诗人、词人这些大文豪们,最会舞文弄墨了,于是就流传下来了许多我们熟知的情感代名词。

比如提到“月亮”多半表达的都是思念之情,比大家熟知的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比如“ 鸿雁”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如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就是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征战旅途的伤感劳累之情。

【例题】杨柳是我国古代诗词里面较为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离别之情。

下列名句中不是表达送别意象的是: A.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解析: 选D项。

考察古典诗词中“杨柳”意象的含义。

A项出自王之涣《凉州词》,此处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借而表达送别。

诗人感慨,何必用羌笛吹起哀怨的《折杨柳》,春风是不会吹过玉门关的。

表达戍边战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项出自王维久负盛名的送别诗《渭城曲》,此处杨柳意指送别。

C项出自柳永《雨霖铃》,为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D项出自欧阳修《蝶恋花》,主要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综上,本题选择D项。

这里再给大家补充一些常见意象和它的含义: 多读书总归是好的,不仅可以学到一些知识,还能让身边的人觉得你是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

说不定哪天,我们也可以上个中华诗词大会一展风。

中国诗词大会文学常识比赛题

中国诗词大会文学常识比赛题

李清照
《如梦令》、《声声慢》等, 婉约派代表词人,作品细腻柔 美。
02 经典名句赏析与 运用
爱情类名句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01
此句表达了爱情的唯一和不可替代,用沧海和巫山的
比喻形象生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02 此句描绘了因思念爱人而日渐消瘦,却无怨无悔的深
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03
此句以比翼鸟和连理枝为喻,表达了恋人之间生死相
依、永不分离的誓言。
离别类名句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01
此句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祝福,劝君饮尽最后一杯酒,
因为西出阳关就难遇故人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02
此句以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表达了朋
友间深厚的友情。
天文仪器
古代天文仪器如浑天仪、简仪等,代表了当时天文观 测和仪器制造的最高水平。
其他相关文化常识介绍
姓名文化
古代姓名文化丰富多样,包括姓、氏、名、字、号等多个方面, 体现了家族传承和个人特征。
避讳制度
古代避讳制度主要是为了避免使用与皇帝、尊长名字相同的字词, 以示尊敬。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篆书、隶书、楷书等多 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意象塑造与意境营造技巧
意象要鲜明
在诗词创作中,要通过生动的描 绘和具体的形象,塑造鲜明的意 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意境要深远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要通过意象的 组合和氛围的渲染,营造深远而耐 人寻味的意境,引发读者的遐想。

中国诗词大赛全套问题与答案集锦

中国诗词大赛全套问题与答案集锦

中国诗词大赛全套问题与答案集锦一、诗词基础知识问答1.1 请问《诗经》是中国古代的哪一类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共305篇。

}1.2 请简述《楚辞》与《诗经》的区别。

{《楚辞》是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风格相较于《诗经》更为奔放、抒情,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等。

《楚辞》也标志着中国诗歌从《诗经》的四言诗向更加自由、多样的诗歌形式的转变。

}二、诗词作者与作品2.1 请列举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三大代表作。

{王之涣的三大代表作是《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

其中《登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尤为著名。

}2.2 请简述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奇思妙想和想象力,其诗歌以写意取胜,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表现个人抱负。

同时,李白还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其诗歌中充满了行走天下的豪情。

}三、诗词鉴赏与解读3.1 请问如何鉴赏一首古典诗词?{鉴赏一首古典诗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了解作者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等。

2. 把握诗词形式:包括诗、词、赋等不同体裁的特点,以及格律、平仄、韵脚等。

3. 分析意象与意境: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意境的营造,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4. 品味语言与表达:欣赏诗词中的炼字、修辞、对偶等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3.2 请解读一下杜甫的《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意味着:即使国家破败,山河依旧存在;即使城市春天,草木依旧茂盛。

这里通过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生灵涂炭的深切悲愤和无奈。

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永恒和生命力的感慨。

}四、诗词创作与技巧4.1 请问何为“对仗”?请举例说明。

{对仗是指在诗词中,两个相邻的句子或词语在语音、意义、结构等方面相互呼应、衬托,形成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古诗词类(共6个专题)

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古诗词类(共6个专题)

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古诗词类(共6个专题)一30个诗词典故1.梦蝶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实在难以分辨。

后“梦蝶”多用来比喻做梦、梦幻,和变幻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2.化碧苌弘化碧,苌弘是周敬王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后蒙冤被人所杀,其血化为碧玉,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

一腔热血勤珍重,死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瑾《饮酒》3.青衿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多用“青衿”代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4.抱柱相传古代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好久,却不见女子到来,这时候河水开始上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用来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5.尺素古代通常用长一尺的绢帛书写文章,故称这种短笺为尺素。

晋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

”也用以指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6.黍离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过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7.还珠还珠,古时候,合浦地盘产珍珠,可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文学常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文学常识又快了国考考试时间了,许多考生都在积极的备考,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归类重点,理解题型,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文学常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文学常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文学常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文学常识
202X年高考结束后,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高分考入清华在网上引发热议,作为一名理科生在文学素养方面造诣之高令多少文科生望其项背。

我在此从常识备考的角度引导大家学几句中国诗词,一方面作为常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算是文学素养的培养。

例1:历史上的“建安文学”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为领袖,其中曹操《短歌行》里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关于杜康大家都知道和酿酒有关系,据史料记载“杜康始作秫酒”,那么秫酒用哪种农作物酿制而成呢?
A.高粱
B.小麦
C.葡萄
D.大米
解析:选择A。

如果有同学知识面非常广,可以很容易得知秫酒是用高粱酿制的。

如果没该方面常识也可以结合经验做出一些判断,比如葡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引入的,而酿酒师祖杜康大约生活在夏商时期,可以排除C。

大米一般适合种植在南方亚热带、热带气候地区,而杜康居住地大约在现今河南境内,可以排除D。

例2:说起唐诗,历史上有著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其中天才少年王勃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代表作《滕王阁序》妇孺皆知,开篇前几句这样写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此推测滕王阁现在哪个城市?
A.南昌
B.登封
C.岳阳
D.武汉
解析:选择A。

如果有同学知识丰富或者恰好是南昌的,这道题目就很简单了。

当然更多的同学可能不了解这个常识,可以结合题目进行推
理,“地接衡庐”中“衡”指湖南衡山,“庐”指江西庐山。

选项C是湖南的,但应该能猜出岳阳市有岳阳楼。

选项A是江西的,可以直接选A。

干扰性B登封属于河南的,容易被“豫章故郡”里的“豫”误认为河南,其实登封市有少林寺。

D武汉有著名的黄鹤楼。

例3:诗仙李白作为中国诗词最著名的代表,代表作不胜枚举,其中有一篇叫《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面提到的天姥山有“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的美誉。

诗词中还出现“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里面也提到了天台山,其实在不远处还有一座天目山,关于这几座山都在一个省份,据你推测是哪个省?
A.江苏
B.浙江
C.四川
D.西藏
解析:选择B。

诗句开篇前几句这么说的“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越人可以猜想应该是指古代越国人,如果大家有一些基本常识可以判断当年越国就在浙江绍兴附近,直接选择B。

另外,从“半部全唐诗”,可见天姥山应该是在唐朝时期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相对来说,C 四川D西藏可能性比较小了。

例4:诗圣杜甫的代表作《望岳》里写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显然写的是东岳泰山,泰山作为中国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在全球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世界遗产,随着202X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居世界第一,以下哪座山不是双遗产?
A.黄山
B.武夷山
C.峨眉山
D.嵩山
解析:选择D。

几座山风光独特作为自然遗产不难想象,作为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A黄山自古以来就与宗教文化,茶道文化,诗歌、书法、国画等文化息息相关。

B武夷山被称作三教名山。

C峨眉山是佛教普贤菩萨的道场。

D嵩山脚下确实有少林寺,但嵩山目前还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诗词灿若星河,本篇权当抛砖引玉,大家可以举一反三,相对系统的去学习一下中华诗词,希望无论对自己的修养还是驰骋考场都算是一种助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