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指导学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心理描写作文指导导学案

知识链接:心理描写的定义: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等。
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1、直接描写式: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
如:(1)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2)“我的老天爷!”他想。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我绝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
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绝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到布料。
”2、动作暗示法:用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1)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
(3)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3、语言烘托法:言为心声,一定条件下人物的语言正是其心理状态的折射。
如:(1)“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2)“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4、神态显示法:这种描写法是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1)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2)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3)我落在后面,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5、景物衬托法:即用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
人物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
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
如:(1)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人物心理描写(中考作文指导)

人物心理描写(中考作文指导)(一)心理描写要求:(1)人物的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性格;(2)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3)要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二)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
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
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现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1、直接刻画法。
让人物与读者直接交流,仿佛面对面地谈话,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完整和丰满,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切。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到……”“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
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我捧着这碗热呼呼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
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包裹着。
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
我一口气喝了下去,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
它是那么香,那么甜,香甜中又透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睛发热,鼻子发酸,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这里描写的是一位病了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
写得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间接描写法,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
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对人物表情进行形象的描写,对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起这很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心理活动,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反映出来。
即通过动作、神态、表情等其它描写方式来刻画心理。
八年级语文心理描写作文指导的教案

八年级语文心理描写作文指导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
2. 引导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心理描写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描写概述:介绍心理描写的重要性及其在作文中的作用。
2. 心理描写方法:分析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如内心独白、心理分析、动作表情等。
3. 心理描写技巧:讲解如何细腻地描绘人物心理活动,包括情感、想法、感受等。
4. 优秀例文解析: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让学生从中学习借鉴。
5. 实践练习:让学生动手写心理描写片段,教师点评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使心理描写更具细腻感和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心理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结合优秀例文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动手写心理描写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4. 点评: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心理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和技巧。
2. 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思考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
3. 修改自己的作文,尝试加入更多心理描写元素。
4. 准备下一节课的心理描写讨论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心理描写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写作中的心理描写经验,互相学习借鉴。
3. 反馈与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他们的心理描写作品,指导他们不断提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运用心理描写的情况,检查他们对于所学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长期进步: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进步,综合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成长。
写作技巧人物心理描写的7种写作方法

写作技巧人物心理描写的7种写作方法1.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要深入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一步就是要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通过对人物外貌、言行举止、情绪变化等方面的描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可以描述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语气、动作等细节,从而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2.利用对比的手法突显人物内心矛盾人物的内心常常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通过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好地突显这种矛盾。
例如,可以描写人物心中的善良与自私、爱与恨、理智与感性等矛盾情绪的交织,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纷扰和挣扎。
3.利用对话展示人物思想和情感对话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直接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在对话中,可以呈现人物的矛盾、欲望、恐惧等情绪,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4.利用内心独白展现人物的真实想法内心独白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可以直接展现人物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通过人物的内心 monologue,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加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
内心独白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思考、回忆、忏悔等,通过这种方式揭示人物深藏在内心的秘密和真相。
5.利用心理描写和意象描绘人物情感心理描写和意象是传达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描写中可以充分利用外在事物的象征性来代表人物内心的情感。
通过对人物周围环境、自然景物、色彩、气味等的描写,可以暗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使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和有层次。
6.利用人物回忆展示过往经历和感情人物的过往经历和感情往往会对其当前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通过人物的回忆可以揭示这些影响。
通过人物的回忆和闪回,读者可以了解人物的成长历程、情感经历和内心挣扎,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行为的动机和心理动力。
7.利用动作和行为揭示人物内心人物的内心情感往往会通过其言行举止来表达,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可以展现其内心世界。
作文指导人物心理描写上课用

推荐标准:以心理描写方法的运用及 语言的表达效果为主要标准进行评价。
.
32
教师寄语 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
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 办到的。
.
33
悲伤 悲惨 悲戚悲痛 悲切悲叹 悲观 悲悯哀 叹 哀愁 哀怨 哀痛 哀思 哀鸣 怅然 凄切 痛 苦 痛切 伤心 伤感 心如刀割 痛不欲生 痛 心疾首 悲痛欲绝 欲哭无泪 乐极生悲 慷慨悲歌
〔
.
26
(1)限时写出表示心理活动的 词语。
•
〔惊恐〕
惊慌 惊骇 惊吓 害怕 惧怕 畏惧 恐慌 恐怖 心惊胆战 胆小怕事 畏首畏尾 提心吊胆 心有余悸 惊慌失措 张皇失措 如坐针毡 惊魂未定 惊恐未定 战战兢兢 失魂落魄 心惊肉跳 胆颤心惊 不寒而栗 心胆俱裂 魂不附体
〔
.
29
〔发怒〕
恼怒 激怒 怒火中烧 恼羞成怒 火冒三丈 怒 发冲冠 怒气冲天
拂袖而去 勃然大怒 大发雷霆 暴跳如雷 怒 不可遏 怒形于色
面有愠色 满面怒容 怒目圆睁
.
30
小试牛刀
1、写一段自己考试考差了,在担心和痛苦中回家 的心理活动.
2、写一段自己在学校被表彰,平生第一次走上领 奖台,心情万分激动的心理活动.
欣喜 喜洋洋喜滋滋 兴冲冲 乐融融乐呵呵 甜滋滋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欢呼雀跃 兴趣盎然 手舞足蹈 欢天喜地 称心如意
心满意足 欢欣鼓舞 喜出望外 喜上眉梢 喜笑颜开 喜形于色
眉飞色舞 乐不可支 心旷神怡 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洋洋自得
.
25
满面春风 自得其乐
(1)限时写出表示心理活动的 词语。
• 〔悲哀〕
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 的神情,能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怒、 哀、乐。
怎样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作文指导

时,我才惊奇地发现他手里拿的竟是我的钱包,同时,我发
现他原来是个聋哑人。真是虚惊一场。
课堂练习:
选择下面题目中的一个,写一心理活动描写 片段。
1、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 2、受到委屈时
欣喜:愉快 笑嘻嘻 欢天喜地 满面春风 愤怒:大怒 气冲冲 怒气冲天 火冒三丈 惊惧:惊慌 发抖 大惊失色 心惊肉跳 憎恶:怀恨 仇视 深恶痛绝 可恶之极 愧疚:懊悔 自责 无地自容 后悔莫及
1、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 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2、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 跳。
3、我终于爬下去了,蹲在石架上,心 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4、我听见了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 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1、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 也跟着他们向上爬。(动作描写) 2、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 跳。(直接心理描写) 3、我终于爬下去了,蹲在石架上,心 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动作描写和 直接心理描写) 4、我听见了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 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幻觉描写)
作业:
从自己生活中选取一件典型事例, 写一心理活动描写片段,题目自拟,字 数不少于200字。注意运用动作、幻觉 和直接描写等心理描写方法。
供选取题目:
1、放学后,很晚才回家 2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瘦小的人正比划着向我跑来。
他高颧骨,凹眼睛,嘴向外突出,脸又窄又瘦。追我干啥?
哎呀!我的妈!他是不是坏人?(内心独白)我心一慌,抱着提
包跑了起来。(直接描写和 动作描写)此时,路上一个行人
也没有,再回头一望,那人追得更凶了。尤其是他那怪叫声
使我毛骨悚然,心提到了嗓子眼,我没命地跑起来。(直接
怎样写好人物 的心理活动
——作文指导
语文教案写人的心理描写

语文教案写人的心理描写【正文】语文教案写人的心理描写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全面展开对人物心理描写的训练。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创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写人心理描写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高年级学生,建议分为三节课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元素,如:情感、动作、形象和语言;3.分析实例文本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方法;4.通过练习和创作,提升写人心理描写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基本要素;2.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人物心理描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引导思考:为什么文学作品需要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有什么影响?2.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PPT演示,讲解人物心理描写的定义、作用和基本要素,包括情感描写、动作描写、形象描写和语言描写。
3.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篇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方法和效果。
引导学生发现描写手法和细节,加深对心理描写的理解。
4.练习训练(30分钟)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和人物,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练习。
要求学生注重描写细节、感情表达和形象塑造等方面,使描写更加生动和真实。
5.创作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到的人物,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创作实践。
学生可以选择写作的方式,如随笔、短篇小说等,将所学的心理描写技巧融入其中。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强调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1.教学PPT;2.选取的文学作品文本;3.学生练习和创作材料。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可以通过课堂发言、作品评阅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人物描写心理描写教案

人物描写--心理描写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是人物写作的关键,掌握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技巧对于生动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人物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人物的心理活动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忧伤、犹豫、兴奋、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
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人物的心理描写时,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点: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要设身处地的站在人物的立场思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场面。
小学生所写的作文,习惯采用第一人称(“我”或者“我们”)形式,采用第一人称作文时,尽量不要在心理活动之前加上“我想”俩字,读者很明显就能看出来心理活动。
更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他究竟想什么。
也就是说,在第一人称的作文中,对于其他人就不可以描写心理活动。
对于第三人称作文,就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但也要注意,在描写时,人物的称呼前后要一致,不能前面是“李三”,后面是“他”,如果文章几个人物形象,那就感觉很凌乱。
文章人称与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关系图:大家还需要明白,人物的心理活动支配着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因此,在具体写作时,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场面、和环境气氛也是可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场面和环境气氛的变化可以引起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当然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也可以引起场面和环境气氛的变化。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1、直接描写法这是常用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在具体描写时,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看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在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前加“想”字,作为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关键性标志。
一般情况,“想”字要么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要么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
“想”字出现在心理活动描写之后,就用“逗号”。
“想”字出现在心理活动描写之前,或用“逗号”,或用“冒号”。
要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不要用引号,与人物的语言描写区别开来。
范例一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描写: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以上片段中的人物心理描写就属于直接描写法,作者没有兜弯子,而是直截了当地刻画了人物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使得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活脱脱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范例二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写阿Q的心理活动: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点拨:以上的心理描写虽然很简洁,但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
在阿Q认为:儿子打老子是违反道德伦常的,是世风日下的表现。
这一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
2、神态描写法俗话说,心里有事,脸上藏不住。
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内心活动的反应。
因此,通过脸部神态的描写,就可以直接反应一个人的心理活动。
很显然,这一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在第三人称的文章中使用。
范例一鲁迅的《药》有很多处使用人物的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
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点拨:“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就这么一个神态的描写准确的表达出了此时刻人物的傲慢、险恶的内心活动,将康大叔那贪婪、阴险、狠毒、卑鄙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做了坏事还要说风凉话。
在平常作文中,我们常用“他瞥了一眼”、“他撇了撇嘴”、“她瞪了瞪眼睛”、“她挤了挤眼睛”等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范例二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点拨:本片段中,精彩而准确的人物神态描写生动地再现着人物的心理活动——自信、自豪的心理。
通过这样的描写也反应出了主人公学习刻苦、认真的心态。
3、语言描写法俗话说:言为心声。
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是不同的。
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这样准确的语言描写,正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独白,能更好的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范例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写农民大清早到河埠头后、急切询问米价,同米行先生进行了这样的人物语言的描写:“糙米五块:谷三块。
”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几天还要跌呢!”“还是不要粜的好。
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
点拨:这段人物对话,十分生动、传神、精炼。
先生们冷笑着说,有气没力地回答,对农民的热讽、傲慢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使得人物特点形象鲜明。
农民呢,听到米价大跌,“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都呆了”,只好喷出愤激的话。
“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
把农民们询问米价、急不可耐;听到“大跌”消息,吃惊发呆;争议米价,显得焦急迫切而无可奈何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的恰如其分。
让人不由得对他们的这样的遭遇倍感同情,也对奸商们“趁火打劫”的行径感到愤恨。
4、动作描写法人物的动作归根结底是由人物的心理活动所决定的,心里想什么,动作就会体现什么。
通常情况下,在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可以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范例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点拨: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在当时情况下孔乙己得意、炫耀、想摆阔气且打肿脸充胖子的死要面子的心理;更进一步地反映出了孔乙己穷酸、迂腐、好炫耀的性格特征。
其实不光是这些名著中使用较多,就平常的小习作中也经常使用。
例如:面对老师的批评“他用铅笔拼命地戳着桌子......”,表达“他”对老师批评的不满情绪;看着父亲那严厉的眼神,“他使劲地搓着两手......”表现出了“他”内心极度的害怕。
5、环境描写法前面已经讲了,环境气氛会影响人物心理活动,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最终会导致环境气氛发生变化。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
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范例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有这样的环境描写:风,那么轻柔,带动着小树、小草一起翩翩起舞,当一阵清风飘来,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自己的脸庞,我喜欢那种感觉,带有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
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罗绸缎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所赐予人类最为珍贵的。
点拨:故都的秋并不奢华,但在作者心目中是淳厚、浓郁、鲜美得醉人。
隐隐地表达出了作者一生颠沛流离之后忧虑、孤独、落寞的心绪。
衬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能够扣人物的心理,最好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墨,将人物的悲欢离合之情恰当的衬托出来。
6、场面描写法人物总是离不开场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场面会多人物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
精彩恰当的场面描写能精准地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时候,场面完全决定着人们心理活动。
比如害怕、恐怖、阴森的场面,会直接影响人物的心理。
在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时,时刻要关注场面的变化,这样才能让人物在特定的场合有着合情、合理、合规的心理活动。
曹雪芹《红楼梦》中凤姐出场时的场面描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盘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横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裙。
一双单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点拨:王熙凤的可谓是排场不小,悬念重重。
场面的描写充分衬托出了黛玉急切想见凤姐“庐山真面目”的心理活动。
更进一步说明这个让“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又与“打扮与众姑娘不同”“恍若神妃仙子”“含春威不露”的凤姐气势不凡。
7、抒情描写法这种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情感。
此描写方法多用于第三人称文章中。
范例王愿坚的《粮食的故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
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
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
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
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
……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点拨:以上的文段,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作者用抒情的笔法,写“我”与儿子洪七给山上的红军送粮,在途中遇到了敌人。
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牺牲儿子保护粮食,还是保护儿子?“我”的内心斗争非常激烈,心情极度矛盾、复杂。
最后,“我”毅然牺牲了儿子,使“我”的崇高品质得到了最好的表现。
8、梦境描写法这是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
仔细辨析,其实梦境也是人所想的,也是心理活动集中表现的过程,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