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石壕吏_文言文翻译

茅屋破残风雨侵,石壕吏嗟叹频。
老妪携儿出草野,村翁共语话天亲。
夜深人静犬吠声,更漏残灯映壁青。
忽报将军令将至,家家户户皆惊心。
石壕吏闻命即行,腰悬铁链手握兵。
开门见老妪,泪眼模糊问姓名。
“石壕之下老妇人,为谁辛苦为谁忙?”妪答:“我儿年幼丧双亲,自幼由我抚养成。
”吏曰:“将军令至,非是尔辈所宜当。
速速收拾行囊去,莫待夜深更匆忙。
”妪无奈应声诺,携儿携物出门行。
石壕吏伴其行,至村头道别情。
“老妪保重身体好,儿行千里母担忧。
但愿将军宽仁慈,勿使百姓受惊忧。
”妪泪如雨,谢吏道:“愿君言必信而行。
吾儿若逢不幸事,望君勿忘旧日情。
”吏感其情,默然许诺。
送妪至门前,转身独行。
明月照石壕,夜色朦胧如画。
妪望吏远去,泪落如珠。
心知此别难重逢,唯有泪滴染霜华。
石壕吏译文:茅草屋破败,被风雨侵袭。
石壕吏唉声叹气,频频叹息。
一位老妇人带着孩子走出草野,与村里的老者谈论着亲人的故事。
夜深人静,狗叫声声,更漏残灯映照着墙壁的青色。
突然有人报告将军的命令即将到来,家家户户都感到惊慌。
石壕吏听到命令后立刻行动,腰间挂着铁链,手中握着兵器。
打开门见到老妇人,她的泪眼模糊,询问她的姓名。
“石壕下面的老妇人,为了谁辛苦,为了谁忙碌?”老妇人回答:“我儿子年幼时失去了双亲,从小就由我抚养长大。
”吏说:“将军的命令到了,这不是你们应该承受的。
快快收拾行李离开,不要等到夜深人静更匆忙。
”老妇人无奈地答应着,带着孩子和物品出门。
石壕吏陪伴着她,直到村头才道别。
“老妇人保重身体,孩子走千里路,母亲担忧。
希望将军宽厚仁慈,不要让百姓受到惊扰。
”老妇人泪如雨下,感谢吏说:“希望您的话必信必行。
我的儿子如果不幸遇到不幸的事情,希望您不要忘记我们过去的情谊。
”吏被她的情感所感动,默默许下诺言。
送老妇人到门前,转身独自离去。
明月照耀着石壕,夜色朦胧如画。
老妇人望着吏远去的身影,泪珠滴落,染成了霜花。
她知道这次分别很难再重逢,只有泪珠在空中闪烁,映照着夜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及课外古诗词背诵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及课外古诗词背诵(2013-9)第21课桃花源记1.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落英纷纷。
渔人对这种美景感到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林子的尽头就是溪水发源的地方,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刚好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3.(桃源中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奇,问渔人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尽作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这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那些人听罢都感叹起来。
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作了标记。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5.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
不久,他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访桃花源了。
小议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小议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指的是只有一个词素起作用的双音节复合词。
换言之,偏义复词的两个词素中的某一个词素的意义代表了整个复合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凑足音节的作用。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向学生讲清这类词的构词特点,有助于他们准确地领会词义,顺利地把握全句、理解全篇,也是我们加强文言实词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下面选几例试作解释。
1.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出入无完裙”意思是儿媳连一条走出门的裙子都没有。
显然,“出入”只有“出”义。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唐雎不辱使命》)休,吉兆。
祲,阴阳相侵的灾祸之气。
上文已经讲了“彗星袭月”等三种凶兆,因而在这里从天而降的绝不会是吉兆。
可见“休祲”只取“祲”义。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既然对“宫中”近臣和“府中”官属一视同仁(“一体”),当然是“不宜异”了。
可见“同”字无义。
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该句所在的一段文字,主要写了“迁客骚人”目睹洞庭美景而乐以忘忧(忘掉了遭贬谪的不幸)。
既为“迁客骚人”,哪有“受宠”可言?以物而喜,暂时忘却的应该是“辱”而不是“宠”。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要防备的当然是盗“入”而不是盗“出”。
“出入”只有“入”义而无“出”义。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7.禽兽负恩如是。
(《中山狼传》)这两例中的“禽兽”均指狼,显然偏义于“兽”而无“禽”义。
8.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纵观全诗内容兰芝只有“姥”而无“公”。
“公姥”偏义于“姥”。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偏义复词的基本结构特征:一、偏义复词由两个反义的词素构成,如1至5例;二、偏义复词由两个相近或相关的词素构成,如6至8例。
只知道偏义复词的基本结构特征还不够,为了正确地指导学生,进一步把握偏义复词的意义,还必须了解偏义复词的形成原因。
文言文翻译石壕吏

石壕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1. 君不见:君,你;不见,不见到。
此句意为:你没有看到。
2.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的水从天上流下来。
此句形容黄河水势浩大。
3. 奔流到海不复回:奔流到大海就不再返回。
此句形容黄河水势不可阻挡。
4. 高堂明镜悲白发:高堂,高大的厅堂;明镜,明亮的镜子;悲白发,悲伤自己头发变白。
此句形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
5. 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头发如青丝,晚上变白如雪。
此句形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
6. 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在世,应当尽情享受快乐。
7. 金樽空对月:金樽,精美的酒杯;空对月,空对着月亮。
此句形容酒杯中无酒,只能对着月亮。
8. 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生来就有才能;必有用,必定有用。
此句表示自信。
9. 千金散尽还复来:即使千金散尽,也能重新获得。
此句表示自信。
10. 烹羊宰牛且为乐:烹羊宰牛,煮羊宰牛;且为乐,暂且作为快乐。
11. 会须一饮三百杯:一定要喝三百杯酒。
12. 岑夫子,丹丘生:岑夫子,岑参;丹丘生,李白。
此句表示与李白、岑参共饮。
13. 将进酒,杯莫停:继续饮酒,不要停杯。
14. 与君歌一曲:为你唱一曲。
15. 请君为我倾耳听:请你为我倾耳听。
16. 钟鼓馔玉不足贵:钟鼓,古代的乐器;馔玉,珍贵的食物。
此句表示这些都不足以珍贵。
17. 但愿长醉不复醒:只愿永远醉倒,不再醒来。
18. 古来圣贤皆寂寞:自古以来,圣贤都孤独寂寞。
19. 惟有饮者留其名:只有饮酒者才能留下名声。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石壕吏、文言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蒹葭、北冥有鱼等翻译与注释

桃花源记陶渊明[ 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101.再,zài(1)数词①两次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
②第二次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2)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活板》)译文: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
102.造,zào(1)动词①往,到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促织》)译文: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
②制作例: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译文: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雁荡山》)译文: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
④制定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103.知,读音一:zhī(1)名词①知觉例: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祭妹文》)译文: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译文: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③交情,来往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
(《报任安书》)译文: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2)动词①知道,知晓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译文: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②主持,管理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勾践灭吴》)译文: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③了解例: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您从那里了解燕王?④识别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石壕吏》原文及译文

《石壕吏》原文及译文《石壕吏》原文及译文《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石壕吏》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儿。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阿爷令女行,出入无完裙。
翻译如下:在傍晚时分,我投宿在石壕村,恰逢有官吏在夜间捉拿村民。
一位老翁翻墙逃跑,老妇出门探望。
官吏呼唤起来非常愤怒,老妇哭泣得非常痛苦。
我听从老妇的陈述,得知有三个儿子在邺城戍守。
其中一人在战争中牺牲,另一人写信回来告知,他的两个兄弟也刚刚战死。
存活的人只能苟且偷生,死者已经永远离去。
家中再无其他人,只剩下在哺乳期的小孩。
有一个孙子,母亲还未离开,出入时没有完整的裙子。
父亲命令女儿出门,出入时也没有完整的裙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老妇在官吏捉人的夜晚所经历的痛苦,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翻译:在傍晚时分,我投宿在石壕村,正逢有官吏在夜间捉拿村民。
这时,一位老翁翻墙逃跑,老妇出门探望。
官吏呼唤起来非常愤怒,声音之大令人难以忍受,而老妇的哭泣声更是痛苦不堪。
我听从老妇的陈述,得知有三个儿子在邺城戍守。
其中一人在战争中牺牲,另一人写信回来告知,他的两个兄弟也刚刚战死。
存活的人只能苟且偷生,而死者已经永远离去。
家中再无其他人,只剩下在哺乳期的小孩。
有一个孙子,母亲还未离开,出入时没有完整的裙子。
父亲命令女儿出门,出入时也没有完整的裙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老妇在官吏捉人的夜晚所经历的痛苦,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无奈。
在战争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家庭破碎,亲情离散,社会动荡不安。
诗中的“暮投石壕村”和“有吏夜捉人”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现实。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表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恐惧和不安。
官吏的愤怒和老妇的痛苦,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
诗中的“三男邺城戍”和“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两句,揭示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导读:《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以下是“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4、惟: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
登:踏上。
前途:前行的路。
45、独:唯独、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1.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
2.文言文《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3.《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4.石壕吏翻译和原文
5.石壕吏原文与翻译
6.文言文《石壕吏》作品鉴赏
7.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
8.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石壕吏文言文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